懒的哲学

      我的日志 2008-8-4 10:26
 

我是一个懒人,我通常会这么评价自己,当然不是说攒了一大堆衣服也不肯洗的那种,而是上升一个高度,如果有幸可以上升到哲学高度的话,那么我就称他为“懒的哲学”。
 
     
生活懒一点有什么不好?生活简单一点有什么不好?如果懒得舒服,懒得快乐,那为什么不让自己懒一点呢?懒的哲学其实也就是快乐的哲学,生活嘛,不快乐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社会的进步还要部分归功于懒人。懒人懒得洗衣服,于是洗衣机发明了;懒得走路,于是汽车飞机什么的也有了;懒得做饭,于是饭店餐厅出现了;懒得洗澡,于是搓澡工这个职业也出现了;懒得自己计算分析,于是计算机出现了;懒得爬楼梯,于是便发明了电梯...懒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让生活更简单,让生活更舒服,让生活更方便。依靠着懒人的创新思维,科技社会一步步地发展着。曾经就有人说过,创新就来源于深刻地认识到人懒惰的本性。由此我想到,现在各行各业的存在基本都要依赖懒人的存在,比如互联网就在迎合着懒人而发展着。电子商务为什么存在着?因为这样懒人就不需要坐着车到处跑,这样时间空间就都不成问题了;搜索引擎为什么那么吃香?因为懒人可以利用它简化自己的资料查找么;为什么我喜欢职友集呢?因为它一下子就可以帮我搜索到好多招聘信息;而个性化主页则更是为懒人量身定做的...别和我讲什么“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宏伟理论,自由企业理念告诉我们:“社会财富的增加并非依靠某个人或某行业致力于普遍利益,而是依靠其获取私利之心”,那获取私利的基础呢?嗯,懒人的存在。

      我老爸有一句经典感叹:“勤快人是懒人的奴隶”,老妈自然体会地出其言下之意,不过也只是笑笑。老爸经常这样感叹,于是妈妈就觉得这就是真理,呵呵。。

      所以,只要不变成“懒猪”,懒没有什么不好的。西方人已经越来越发现“懒”对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很多人的价值观里都认为事业的成功对于生命的质量来说已不再是那么重要的了。他们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体味自然,释放自己,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李开复在谈到大学教育时曾说过——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是,开放的多元的思维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别把自己搞得那么累,释放一下心灵,听听心灵的呼喊和要求,偶尔随性地懒一下,或许你会发现世界更美好,快乐和笑容也更多了。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