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苏家风韵
如果长期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工作狂不妨抽个时间去郊外活跃一下筋骨,是一个不错的劳逸结合的方式.苏家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地方,来吧!跟我们的镜头走吧,保证你乐而忘返.
东源苏家围家乡村旅游区位于东源县义合镇,距市区23公里,地处在东江与久社河交汇处,三面绿水依依,十里翠竹绵绵.
苏家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居住地,只要你置身其中,就会被它的古老、深沉所吸引,苏家围人秉承了祖先的传统文化,将其交汇于岭南的天地中,至今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来到这里第一道风景:“迎亲桥”。“迎亲桥”是游客到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同时也表示苏家围人像迎亲人一样迎接朋友的到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苏家围的全貌,全是一些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围屋。听人说,全村18座围屋,几百间看似杂乱地拼在一起。但是听人,这里的建筑可有研究了。
过了桥,可以看到一家很大的围屋:东山苏家祠,听说是最古老的,而且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议事的地方。堂屋主体为三幢,它没有我们常见的正对厅堂的大门,而是在两边开有侧门。据说,这是府第式客家居民的特点,因为客家人认为正对厅堂开门不吉利。在东山苏家祠中,很明显地看出当地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定势观念。其中“客家村性别文化展”就是一个趣味盎然的景点。有上灯、姜酒、洗澡等日常生活习惯的重男轻女的识别,在游中可以学到一点知识。
出了东山苏家围,就在围里乱转了,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到处搜刮,随便的看了一下紫苏围。往前走可以看到几棵千年榕。有鸳鸯榕、红豆榕,可以乘一下凉,听听客家人树下发出的幽古之情。然后,就沿着古老的石道走,看着江边的景色,其村民乘木盆漂流于水上摸鱼,其乐融融。
到了东山书院看着曾经辉煌的书院,现在也只是一堵堵的泥土墙,一动不动的挺立在那里,像在回首着她的过去。过了书院,居然有事实胜于雄辩新建的房子,挺大的,和周围的环境极其的不适,显然是后人为赋新辞,勉强而建的。怀着好奇之心,走了进去。哦,有人在“闹洞房”,原来是苏家围的民族歌舞表演馆。
出了表演馆,就可以看到客家古老居民的“娘家作坊”。好静的客家女以茶叶、芝麻、花生和各种香料用手工研磨而成的客家擂茶,听听那客家妹子即兴表演唱的客家山歌。
沿着小路,穿过了一个民居,踏过了一口有24小节气的池塘,就快到了村口,可以看到一道道特殊的标语风景,有什么“粉碎四人帮”之类的。这是保存有建国以来50多年遗留和各种标语口号,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50年来的历史变迁。
古老、老屋、江风、竹韵、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个南中国的画里乡村。“阡陌相连,鸡鸣犬吠”,几百名苏民后人居住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又是一处桃花源!
不错,苏家围确是一个既有“小桥、流水,老屋、古树”的山村气息,又有“江风、竹影、对歌“的水乡韵味。它将是一个以乡村风光为基础,以地方文化和民族为特色,集度假、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今天,我们作为苏围的客人;明天,我们不妨也邀请苏围人到我们大都市里,相互交流交流文化,促进人类的进步吧!
跟了我们的镜头走了一圈,有没有心动?里面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让我们来探索。考虑一下,来这里散散心,受益无穷……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