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回顾之[少林足球]

      香港:秋天的童话 2007-7-19 10:11
少林足球

2001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周星驰)
                    最佳男配角(黄一飞)


有N多人炮轰这是一部浅薄的电影。
因为它是周星驰作品,所以影迷们会不约而同地拿它同《大话西游》比:
它的内容欠乏深度,台词不够经典,星爷的表演脸谱化。
甚至有人说:此戏有没有周星驰的参演效果都是一样。
用6000万的本埠票房和7樽金像来反驳显然不够真诚。
作为自认的资深拥趸,必须另辟蹊径来巧妙攻破噱言。
另外,也必须为周星驰的影帝身份正名。
不可否认的事实:1997~2001年这几年是周星驰事业发展的瓶颈。尽管其间诞生了一部《喜剧之王》为众影迷所津津乐道,但其势远不及90年代初来得那么猛烈。作为资深拥趸,星爷所生产的一切,都会义无返顾地为之买单。但对大众和评论家而言,并不能如此。影市消颓不能成为绝对的借口,不被最广泛的群体观摩的影片不是绝对的最佳。这一直是周氏思维对“好影片”的判断标准。
于是乎,《少林足球》被炮制出炉,一扫颓市的阴霾。作为当年的绝对强势,掠走了最大程度上的荣耀和资本。
如果结论是:周星驰作为电影商人再次暴发,金像妥协作出补偿。那一切就没什么探讨的必要。
电影是商品?电影是艺术品?
笔者更愿意探讨后者。
既然大师兄黄一飞得到了最佳男配,那就从他入手解剖:
大师兄这个人物的设置是精当的,师兄弟的对手戏演绎得相当出彩。
在夜总会里载歌载舞的那段尤甚:
“少林功夫好,少林功夫劲;我是铁头功,你是金刚腿。”
确实是鬼哭狼嚎,但起码是咬字清晰,而且还repeat一遍。观众早已笑翻,但戏中的看客无动于衷,甚而愤怒大打出手,他们打铁头功的腿,打金刚腿的头,让武功高强的师兄弟不能防疫。金刚腿一再温馨提示:“你们搞错了,那边才是铁头功。”仍不能免灾。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完全听不明白。但观众都知道,那是讳言莫深的。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们“顶唔顺”。
看看黄一飞和周星驰的表演吧:
其时是为生计,更为把少林功夫更加发扬光大,想出了“少林功夫+唱歌跳舞”的好桥段。大肚腩的夜总会老板也给出机会了,甚至警惕了大师兄:不能衰给大家看,不然杀了他。尽管如此,一出悲怆的正名俨然变成了后现代版的少林歌舞片。师兄弟表演相互拆台,大师兄一面
厉正严声地教训师弟要表演严肃,自己却做出鬼马的无厘头表情,整个演唱结束后还要来一段不知所谓的长嚎,还要顶人个肺,临难了,他毫思虑地伸出食指出卖师弟,坐在一旁抽烟。
落难.受辱.长情.嗜烟.不修边幅.临阵退缩.口无遮拦。这是黄一飞给出的大师兄形象:真实而猥琐;卑微而悲悯。
上天给他铁头功,他用来顶酒瓶,他悲怆而肃然地说:“这几十年来,我的铁头功从来就没有荒废过。”
这是现实对理想的最佳嘲讽方式。
当然,不止大师兄,其他师兄弟无一幸免,只是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二师兄坚持认为自己是最帅的,也曾幻想自己是李嘉诚的儿子,从洗马桶到洗碗,他觉得无甚分别;三师兄坚持认为自己是IT精英,紧盯股市一秒钟几十万,散后照样会骑着自行车去吃几块钱一碗的杂碎面;四师兄还保留一套像样的西装,半年没事做,窝在工棚.暗无天日.浑浑噩噩;六师弟基本丧失了生活斗志,嗜吃如命.臃肿不堪,他坚持认为自己泡不到妞是缘于自己飞不起来的事实。
五师弟,也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唯独他,还在坚挺着,对往昔光辉的景仰,对师兄弟之情的眷恋。每当背负着厚重的垃圾格格不入地穿梭在人群于时代广场走过之时,他的表情克制而富有尊严。当众师兄弟都基本丧失了斗志,随波逐流于世俗生活时,唯有他坚信:“只要有斗志,武功就会返来。”“梦想”是个奢侈的词汇,他坚持游说,坚持宣扬,他带着名片,带着尊严,一遍又一遍,不是被认成痴线,就是被当作乞儿,他都付之一笑,勇敢地行走在城市的最边缘,落寞而热情。直到他遇上明锋——落魄的足球教练。当足球运动员遇上足球教练,一场好戏必然会上演。历经遭难,一堆鱼腩终打造出一支赫赫声名的少林足球队。
善良的馒头店姑娘,刻薄的老板娘和老板们,受煎熬的小人物和还怀有梦想的人,同在这个城市了游走生存。理想会改变这儿的一切,理想会让一切暗淡的变得光芒四射:轻功用来踩蕉皮,铁沙掌用来泊车,独孤9剑用来修树,这些都不是童话。
得不得影帝,其实主角的一个眼神就说了算。走过时代广场的那个侧影已足够。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