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几张美食图==

      美食介绍 2007-7-4 10:42
据申江服务导报报道 在如今上海的时尚男女中间,寿司和樱桃小丸子一样大名鼎鼎。不过,又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品尝寿司美味呢?还是帮大家找一位寿司 专家,教大家做寿司、吃寿司吧。

    有的寿司制作工艺略复杂,比如“元绿”的独家特色“加州卷”:取适量的寿司饭放在一整张紫菜上,将寿司饭铺匀——饭的厚薄度要一致,否则很难包卷成型。

    寿司饭上均匀涂抹蟹籽和色拉酱,铺上保鲜膜。厨师的动作很有戏剧色彩:他猛地翻转紫菜张,在它反面也铺上寿司饭,放上新鲜芒果、弥猴桃、黄瓜、蟹柳、苹果等,再慢慢将寿司卷起——力度和柔度须恰到好处,寿司团才不致松散。

    色味俱全的“加州卷”做好了,看看手表,刚好用了2分钟。“寿司饭的质感和大米的品质息息相关。”对日本料理颇有研究的李艺说:“只有选用种在好水好土里的大米,做出来的寿司才有底气,经得起咀嚼。”

    洗净大米,在冷水里浸泡30分钟后,用电饭煲煮熟。饭熟后,先把热气腾腾的饭倒在一个大盆里,再把“寿司醋”(日本一种专门做寿司的醋)浇在饭里,用又长又大的饭勺慢慢搅拌。为了让每粒米都有机会接触空气,最好请电风扇帮忙。

    将冷却的寿司饭放进特制的“寿司模具”中,饭铺匀后,盖上模具盖,猛力挤压,1分钟后,寿司成型——太简单了!厨师一定万分感谢“寿司模具”的发明者。在传统的寿司制作过程中,捏寿司团可是高难度动作:饭团外表成型,里面必须保持松软……“元绿回转寿司”在深圳开第9家连锁店时,曾请日本大厨师吉雄上野到店里表演“捏寿司团”。李艺回忆:“他先用右手拿起寿司饭,单手使它成型,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在饭团上方压出一个洞,再用手掌轻挤饭团两边,做成一个中间空心的饭团。尔后把饭团放在左手的生鱼片上,猛一反转,鱼片朝上,两指轻轻一碰,将鱼片的边缘和饭团合而为一……哗,看他捏寿司团简直是种享受!”

    生鱼片在日本料理中的地位无他物可替代,它是评判一家寿司店是否正宗的重要指标。料理生鱼片有讲究,有些品种的三文鱼一经急冻,肉质就被破坏了,但活比目鱼要在零下5℃的低温下冰镇一两个小时后,肉质和口感才会好,否则肉质过韧,难以咀嚼;而扇贝等贝类生鱼片,厨师在送给客人之前,要将贝肉高高拿起,用力一摔,贝肉会猛然收缩,这时的贝肉吃起来就脆而有劲。

    生鱼片的等级和牛肉一样,随不同身体部位而不同。一般的,鱼腹部油脂最多的地方为最上等,称为“大脂”;腹部靠近脊椎骨部位,叫“中脂”;背部靠近尾部的地方,叫“赤身”,价格最为低廉……嘻嘻,上海一度流行吃“三文鱼赤身”,好像档次很高,原来是最次等的货色。“大脂”入口即化,据说其美味无法用笔墨来形容。日本有幅漫画:一个人吃到上好的“大脂”时,马上“头发根根直竖,头上雷电大作”。

    切割三文鱼也很有学问,必须“一秒一刀”,落刀又快又轻柔——三文鱼肉质松,加工时稍有疏忽,口感就“绵蹋蹋”,大厨待三文鱼如待珍宝般小心……

    ●吃寿司,口味应由淡而重:先吃生鱼片后吃寿司,这样能更好地品味生鱼片的美味。

    日本人讲究“冷品趁冷吃,热品趁热吃”。不要一口气点很多生鱼片,生鱼片在常温下暴露过久,口感会变。

    ●多数人吃生鱼片或寿司,总是先把一长条芥末放进酱油碟里,和酱油拌匀后,再拿寿司或生鱼蘸芥末酱吃。其实,芥末和酱油混合后会形成一种新味道,使得食客不能充分享受生鱼片的原味。

    老到的吃法是:先用筷子把一点点芥末放在生鱼片上面,夹起鱼片,将另外一边沾上一点点酱油,注意别让芥末和酱油混在一起。一套程序结束,把生鱼片放进嘴里,这时你可以在舌间享受到芥末、生鱼片和酱油等多种不同味道,经过咀嚼,还可尝到这3种味道混合之后的第四、第五、第六种味道……

    ●生鱼片和柠檬汁是绝配。若不信,可先吃没有滴柠檬汁的生鱼片,记住它的味道,再喝一小口茶洗掉嘴里余味。接着请厨师在其他生鱼片上挤三五滴新鲜的柠檬汁,然后……你的舌头会告诉你什么叫“美味”。

    ●进口三文鱼籽和国产三文鱼籽的口味全然不同,要学会分辨:进口的三文鱼籽颗粒饱满,面上有桔红色圆点;国产三文鱼籽呈扁圆状,没有桔红色圆点。

    ●日本人吃寿司前习惯吃“前菜”,相当于中国的冷盘。上海少有原汁原味的日本“前菜”,据说“元绿回转寿司”的“小女子”、“鱿鱼仔”、“八爪鱼”、“鲍鱼仔”等“前菜”都从日本进口,不妨一试。

    ●吃日本料理离不开酒。日本酒中,“冷酒”最高档、其次是“烧耐”、“清酒”。上海一些寿司店欺客,常用崇明老白酒冒充。建议喝小瓶原装日本酒,正宗寿司店应有售卖。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