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时的哲学老师2:陈永森教授

陈永森,1961年生于福建漳平,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近年师从南开大学刘泽华教授,专治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研究主旨为公民文化问题,l999年出版《公民精神纵横谈》,参与写作《中外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比较》等多本专著,发表了20多篇有关公民文化的论文,主持或参与了国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有关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的多项课题研究。



告别臣民的尝试:清末民初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为
作者 : 陈永森
ISBN : 7300048277
出版社 : 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04-1-1

 内容简介  


从整体性到个体性再到阶级性,这是清末民初公民意识发展的轨迹,也是本书借以考察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独特视角。清末,公民意识觉醒,在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民"的意识被"国"的意识压倒,公民观念具有国家整体主义倾向。新文化运动张扬了公民的个体性,出现了真正近代意义的公民观。然而,"个性解放"和"自由主义"的呐喊难以缓解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难以解决下层民众的温饱问题,于是,不少知识分子转而关注"平民",公民的阶级性随之凸显。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公民观念的引进
第二章 "国家主义"与"公民"的整体性
第三章 公德与私德
第四章 最初的公民权利观
第五章 女人也是公民
第六章 立宪与"公民"
第七章 公民社会熹微初露
第八章 公民与宪政规则
第九章 为再造共和培养合格公民
第十章 新文化运动与公民的个体性
第十一章 平主主义思潮与公民的阶级性
结束语 走出"国民程度低下"与"开明专制"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后记

新文化运动张扬了公民的个体性,出现了真正近代意义的公民观。然而,"个性解放"和"自由主义"的呐喊难以缓解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难以解决下层民众的温饱问题,于是,不少知识分子转而关注"平民",公民的阶级性随之凸显。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