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狗咬狗》:生存,还是死亡,都是一种罪

      兴趣所好 2006-9-7 10:56
这是个冰冷、残酷得令人绝望的世界,是善、是恶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毫无疑义,因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宽恕的罪过。所有的挣扎,也只能是用死亡来拯救生存,再用死亡救赎灵魂,一切的区别,也许只是死的是别人,还是自己。
这是一部十分阴郁而又令人在不安中可以暗爽的影片,现实世界的虚伪外套被毫不留情的剥离,只留下最赤裸裸的肮脏、残暴以及野兽般的撕杀,那午后阳光般展现的温情虽弥足珍贵,却无法稍稍冲淡一点这深入骨髓的悲哀和无措。而其中那反抗自我命运的挣扎,或者说毁灭,都以一种极端的,蔑视一切的方式表现出来,替代幕布前的我们宣泄着对这社会、这压力、这生存的不满和愤怒,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以别人的血液和尸首发泄着自己的欲望,让它们喷勃而出。
一个把自己视为野兽,把生命视为草芥的冷血杀手,为了方便,甚至说仅仅为了习惯便垃圾般处理别人乃至自己的生命,却只是在艰苦地寻找一个活下去的机会,生存是为唯一的理由。一个背负父亲荣誉和自身理想的警察,为了别人和队友的生命,用尽一切乃至恶劣的方法追逐、厮杀那个目标中的魔鬼,却只是一个对生命失望到绝望,渴望用自己和死亡救赎自我的毫无生趣的灵魂。所有的人,都是无辜的,所有的人,都是罪恶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血腥和狂暴的,所有这一切,无不是对神圣生命的犀利嘲讽,可即使这样,又如何,你我还必须悲哀着我们的悲哀,无措着我们的无措。也许,上天安排我们的存在,只是让我们在罪恶里煎熬和轮回,不论你为了生存还是死亡,不论你是生存着还是死亡着,都是一种原罪。因为无可选择得伤害着别人伤害着自己,所以无可饶恕。
影片也许是夸张的,阴郁的镜头语言、肮脏的垃圾填充场和阴冷小巷也许有着种种的象征意义,陈冠希那狼吃虎咽的饥饿感也许更有悲哀的意蕴和悲剧的矛盾性,但我更记住那个遭暴打的线人那句忿恨的嚷叫,"找人、找人、整天说找人,你找到自己了吗?!"我虽然认为由此人说出这样一句话是不大合适的,但还是感觉到一种类似于电闪雷鸣的震撼,我是谁?我在做什么?这是真的我吗?哪是真的我?!真的我又要做什么?!像剧中人一样,我无言。
所幸的是,在这冰凉凉的世界里,还有那么一点微末的温情在闪烁,在生长,即使枯萎了,也像那午后的阳光洒过大地。警长对狄伟又爱又恨的父子般情意有些生硬和模式化,但从那句"我不想再失去一个侄子"开始已经为影片开始注入了一点温暖,而陈冠希和女孩那交织着相互怜悯、感恩、救赎、希望和点滴快乐的爱情(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爱情)则更像黑夜里的一盏灯,刺不破层层的黑暗,却让人不再孤单和恐惧。于是,生命变得有了分量起来,于是,女孩有了美丽甚至浪漫的憧憬和微笑、以及充满希望的孩子,于是,陈冠希开始了逃避,懂得了下跪,生命中了有了更加珍贵的东西。"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只是她或他的sunshine马上隐藏了起来,也许永远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用死亡完成了对自我的最后救赎。
只有那个婴儿,躺在父亲的胸膛,等待他的,是美好的希望,还是再一次罪恶的轮回?"现实就是这样。"狄伟的父亲这样说过。我的心也开始凉,阳光后的凉,更凉。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