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的 日 历 |
|
最 新 评 论 |
|
友 情 链 接 |
|
搜 索 日 志 |
|
访 问 计 数 |
|
获 取 R S S |
|
|
什么是WEB2.0? [2005-10-12] jybbh 发表在 WEB相关
| 什么是WEB2.0?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Web2.0不是一种技术升级,而是一种观念升级。 在Tim O’Reilly看来,Web2.0最核心的观念就是,”以Web作为平台”,也就是通过分享或参与体系搭建起来,是对”集体智慧”的充分理解和利用,而不再是大企业的资源垄断。 下面的是参考对比: Web 1.0 Web 2.0 DoubleClick --> Google AdSense Ofoto --> Flickr Akamai --> BitTorrent mp3.com --> Napster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线 --> Wikipedia 个人网站 --> blogging evite --> upcoming.org and EVDB 域名投机 --> 搜索引擎优化 页面浏览量 --> 每点击成本 screen scraping --> web services 出版 --> 参与 内容管理系统(CMS) --> wikis 目录(分类法) --> tagging ("民间分类") 粘性 --> 内容聚合 Tim分别对Web1.0和Web2.0时代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了对比,如Netscape和Google、DoubleClick和Overture与AdSense、Akamai和BitTorrent等。他总结的Web2.0的七大特性包括: 1 Web作为平台。 2 借力集体智慧。 3 数据成为下一个Intel Inside。 4 软件发行周期的终结。 5 轻量级编程模式。 6 超越单一设备层次的软件。 7 富用户体验。 他进而提出了八项Web2.0设计范式: 1 长尾。 2 数据成为下一下Intel Inside。 3 用户增添加价值。 4 网络作用作为默认值。 5 保留部分权利。 6 永远的beta。 7 合作而不是控制。 8 软件超越单一设备层次。 Tim说,借助消费者自我服务和基于算法的数据管理,服务延伸至整个web——抵达边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抵达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 Tangos也列出了他所理解的Web2.0的四个核心特性:可重用的微内容、以用户(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社会性、用户参与的架构。实际上,后三个特性应该算是一个特性,即开放的参与架构。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观念。(观念的改变,有时候要远远难于技术的升级。) Tim的文章列出了七条他认为的Web2.0公司的核心能力: • 服务,而非软件包,具有高效低成本的可扩展性(Services,not packaged software,with cost-effective scalability); • 控制独有的、难以再造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丰富(Control over unique,hard-to-recreate data sources that get richer as more people use them); • 把用户当成合作开发者一般信任(Trusting users as co-developers); • 借力于集体智慧(Harness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 从消费者自我服务中产生长尾优势(Leveraging the long tail through customer self-service); • 超越单一设备层次的软件(Software above the level of a single device); • 轻量级的用户界面、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Lightweight user interfaces, development models, and business models). 归纳:web1.0天天谈门户,web2.0谈个人化;web1.0谈内容,web2.0谈应用;web1.0商业模式,web2.0谈服务;web1.0谈密闭、大而全,web2.0大家谈开放、谈联合;web1.0网站中心化,web2.0谈个人中心化;web1.0一对一,web2.0谈社会性网络;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么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