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小资

      思绪如风 2008-6-25 14:37

前日跟文子和杨在以前她们常去的傣妹火锅碰了头。去之前同事已经请吃了午饭---味千拉面(那天中千吃了两顿,估计长了不少肉了,哈哈。)闲聊过程中,文子时常提到两个字:小资,即她们办公室的OL如何的小资呢?文子她们厂是生产酱油的,这种厂家当然是有食堂的了,大锅饭估计不合这群OL的味口,时常的搞点“小资”情调,那就是吃零食,估计每人下班回城后都要去超市采购一翻了,据说时不时的有人搞小资弄点吃的在OFFICE里分分抢抢就吃掉了。今天中午在MSN上,文子又提起午饭很难吃:

China文子 说:
怎么啦
  China chris shen--WPI-NJ 黄梅天气 说:
将就着吃呗
  China文子 说:
好多我们都 吃啊,都是自己带零食啊
  China文子 说:
搞的有点小资,就是天天想有送外卖就好了
  China chris shen--WPI-NJ 黄梅天气 说:
如果天天是外卖,你们也不想吃了
  China文子 说:
是啊。人就是矛盾啊

心血来潮就去网上搜了“小资”二字,在偶贫穷的认识里一直都是认为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单身女人,起码收入属于中上等类型的才能过的起小资的生活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一定的认识层次,一定的有点“个性”的生活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上班之余的生活有姿有味,随时代的潮流但不定是大流,爱搞情调生活等等,搜GOOGLE小资定义大概的看了两三个对小资的解说,其中之一跟我的理解有点貌象吧:

 按过去的理解,小资就是小资产阶级,小情小调;按现在理解,它是一种依附在人身上的精神标志。

首先大部分小资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受过一些欧美文化的熏染英文未必很棒,但口头禅里一定时常夹带几句。

其次,小资的经济基础在中产阶级边缘,高于普通民众,一般工薪阶层是肯定的。但也没超过中产阶级的上限,在这个边缘的人最多。小资们未必都有车有房,但也是要住公寓,打出租的。大部分小资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

小资们是喜欢穿休闲服的,在非工作状态和非正式场合,而且是品牌服装,但很少有人会穿Adidas和NIKE那样招摇的大众名牌,正像《格调》那本书里所说的,小资们认为,只有贫民才喜欢那样标榜自己,小资们是有格调的,小资不是城市贫民,所以小资不选大众名牌,他们选择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线产品,这不仅是他们的服饰标准,也是他们选择一切生活用品的通用标准。既要跃升于大众之上,又俨然与暴富分子划清界限,限于经济基础,又无力追逐超一流品牌。这正是是典型的小资情调之一。

小资们一般都会有些固定的喜好与习惯,有些人喜欢咖啡,有些人喜欢鸡尾酒。无论是哪一种,他们的喜好通常固执而与众不同,"我只喝那种放冰块的苦咖啡","这种Pisa我只在一家店里才吃",这是小资常用的句式。典型的小资要么对星巴克、三里屯酒巴街喜爱到依恋与沉溺,要么厌恶到不屑与不齿。都是固执与狂热的心态,不过是两个极端而已。

小资们是比较钟情于艺术的。他们喜欢珍藏经典的DVD,喜欢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声的,绝不看中文配音的。资深的小资则只愿意谈谈黑泽明,说说《红》《蓝》《黑》三部曲,讨论一下法国意大利的艺术片,而不屑谈好莱坞。对畅销书和大众艺术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只谈村上春树,怀旧的会翻出梅里美和玛雅文化。他们未必懂歌剧,但他们总爱说起《公主彻夜无眠》,他们总是站在主流与大众的边缘和角落里。

小资不屑与流行为伍,在流行到来的前夜,他们是着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巅峰到来之时,他们又成为流行的唾弃者。

小资们也要为生计奔波的,但绝不会把这些挂在嘴边,所以小资们大多是忧郁和含蓄的,他们本质上向往稳定的生活,但又经常把自己装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

小资其实就是一种固执与狂热,边缘与非主流,忧郁与含蓄,并以此来标榜他们的与众不同。

这就是小资……

曾经这个词流行出来时,偶也想啥时能过上这种“有情有调”的生活呢,至今宝贝女儿都一岁多了,早就断了这个幻想,也许将来,也许下辈子,更也许来生?呵呵也算是小尝一下吧,再横观自己周围的同性朋友,熟悉的里面工资比自己高的没几个,同时她们的思想跟生活方式更不是我喜欢类型的,所以如果想小资也就比较困难,就一个人去小资吧,哪怕是在梦里也好,总也算是走上一回了。


标签集:TAGS:学习?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