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ldren's Day童謠·童話·战火

      動漫秀 2005-5-29 20:33

www.pconline.com.cn/pcedu/carton/mtv/0404/flash/040409simon.swf 黑白双色Flash音乐,中英字幕對照节,结语呼吁反战
童年/圣斗士星矢/你记得吗/捉泥鳅/让我们荡起双桨,捉泥鳅 comic.sina.com.cn/f/2005-01-06/37916.shtml flash.666ccc.com/flash_play/1996.htm <你记得吗> 胡彦斌http://flash.666ccc.com/flash_play/998.htm <圣斗士星矢-子龙>http://flash.666ccc.com/flash_play/997.htm <圣斗士星矢-冰河>

<童年>MV制作:士心 comic.sina.com.cn/f/2005-01-06/37916.shtml

<捉泥鳅> MV制作:斐昔jihgyhttp://comic.sina.com.cn/f/2005-01-05/37734.shtml

comic.sina.com.cn/f/2005-03-29/48195.shtml 音乐Game让我们荡起双桨

comic.sina.com.cn/f/2005-04-18/133150974.shtml詞曲:与非门<梦蝶>MV制作:雨历


云 知 道 你 是 谁    http://mp3.8yh.com/song/274618yh.htm  云儿笑呵呵 ,来呀看那大海.大海潮来潮往,谱尽了多少情怀?云知道你要来,来看那浪花儿开.小女孩呀小女孩,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爱 绽出人生的花朵儿来 ,要学那浪花儿开呀~开

靜雲喜欢这纯净清澈的音色,有时像的清澈的溪流欢畅,伤感的《偶然》像小河静静流淌  http://mp3.8yh.com/song/274528yh.htm 搜了一轮近来才歌曲是台湾的银霞,当年曾唱红无数校园民谣《蜗牛和黄鹂鸟》,《捉泥鳅》

6 岁~ 60 岁 都 喜 欢 的 童 话 作 家
  "当小人鱼浮出海面,当丑小鸭摇身一变,当卖火柴的小女孩许下心愿,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奇妙的童话世界就常驻心田,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伴随着几代中国儿童少年成长…… "
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200年纪念日,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电视、
报纸、网站纷纷重新播放或刊载安徒生童话,重温关于安徒生的阅读记忆后,有人这样写道:“他的灵魂飞翔200年,他的文字温暖数代人的心。尽管生活有时让我们流泪,可是,我们会永远爱他。”中国很少为一位外国作家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生日庆典。为了纪念安徒生,中国文化部、丹麦驻华大使馆、安徒生基金会共同举办了现代视觉艺术展、儿童绘画比赛和出版最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等30余项大型活动;中国香港邮政特别发行了安徒生专题儿童邮票;驰骋美国NBA的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代表中国到安徒生的故乡参加纪念活动;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童话剧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演……
在内蒙古,记者问一群孩子:“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孩子们立刻围上来抢着回答:“小女孩家很穷,冬天也没有衣服穿”、“她梦见了温暖的太阳”、“多多的蜡烛照亮了黑夜”
以奇妙的幻想、深邃的智慧、幽默的语言,歌颂真善美,同情悲惨者,讽刺昏庸者,嘲笑无知者,这就是安徒生的功绩。当他200年前出生在丹麦一个穷苦的鞋匠家庭时,即使童话中善于预言的女巫也想不到他会与遥远的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从1912年安徒生童话被首次介绍到中国起,到翻译家叶君健的中文译本成为公认的经典,安徒生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他的《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名篇更是中国人心目中童话的代名词。连他作品中一些独特的暗喻和象征,也成为中文习语,如“皇帝的新衣”就被用来表示与“自欺欺人”相近的意思。从译名看,“安徒生”这个名字很有中国古代书生的味道。这也许可以印证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车槿山所说的:“在中国100年来的现代史上,从未有另外一个外国作家像安徒生一样,如此没有裂痕地融入汉语文化当中,并对中华民族的心灵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连胡耀邦、罗荣桓等国家前政要也对安徒生童话着迷。胡耀邦曾对子女说,是安徒生童话给了他精神安慰和力量,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
“安徒生童话具有高度纯净、透明之美,直指人类普遍的精神理想,特别强调对真善美的执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余中先说。车槿山说:“安徒生作品中悲悯、温情的人道主义关怀,既是对受伤心灵的抚慰,也是对善良人性的呼唤。”
时下,安徒生已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唯一。送信猫头鹰、飞天扫帚、隐身披风……英国女作家罗琳的系列畅销小说《哈里·波特》里这些有趣的玩意,成了当下中国儿童的新宠。
从日本动画《蜡笔小新》,到美国电影《星球大战》,再到韩国小说《那小子真帅》,它们或以逗乐的语言,或以短兵相接式的斗智斗勇,或以青涩心情的逼实捕捉征服了孩童之心。
尽管如此,安徒生童话仍然是中国读者心目中魅力最大的作品之一。
“中国现在的孩子们多少不会像十几年前那样倾心爱慕安徒生童话了。”丹麦王国驻广州总领事曹伯义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他们有了更多选择”,但他依然看好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流传,因为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不朽传家经典”。

出版界的热情证明了他的看法。具不完全统计,安徒生童话始终占据中国童话类图书销售的10%左右,目前有近200种选本,其中不但有全集、分卷,还有故事单行本、典藏版、普及版、注音版、连环画等,此外,安徒生童话还从故事书领域走向了教材辅导书领域,出现了描画本、填色本等版本。至于叶君健的经典译本,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停地再版着


^*^^*^^*^
作家档案
安徒生自幼家贫,11岁父逝,生活更为困顿。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像力丰富,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下定决心要当一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幸好有文艺界人士同情他的遭遇,提供学习的机会,安徒生此间阅读大量名家如哥德、拜伦的作品,也学着创作诗篇与剧本。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脱离贫穷的阴影。
1829年4月,安徒生另一部创作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正式在皇家歌剧院上演的那一天,这位年轻的剧作家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采,他的眼中不禁流出一行行的热泪。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奚落和否定。从那时起到现在舞台上的演出为止,这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安徒生是从写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开始的,不过他对丹麦文学──也对世界文学──的最大贡献,却是童话。1835年,安徒生在创作了诗歌、小说、剧本,并受到社会承认之后,他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谁最需要他写作呢?他感到最需要他写作的人莫过于丹麦的孩子,特别是穷苦的孩子。他们是多么寂寞,不但没有上学机会,没有玩具,甚至还没有朋友。他自己就曾经是这样一个孩子。为使这些孩子凄惨的生活有一点温暖,同时通过这些东西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就要为他们写些美丽的作品,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他觉得最能表达他的这个思想的文学形式就是童话了。他要写童话,要做一个童话作家。
安徒生从此成了一个具有特殊风格的童话作家。他过去的历程──艰苦的生活、学习、写作和旅行,在他看来完全是一种有意义的准备和练习,即为童话的创作垫下基础。从此童话成了他的主要创作活动。他花费40载光阴,为孩子撰写了164则童话,文体包括故事、散文、散文诗及儿童小说。文体简洁朴素,但充满丰富想像力与浓厚诗情及哲理,又能反映所处时代和社会生活,表达平凡人的感情与意愿。因此他的童话,表面上是「为孩子们讲的故事」,实际上却适合任何年龄层。
安徒生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尖锐地揭露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丑态,以此衬托人民的心灵美,使读者以感人的诗境和意境中发现真理,发现人类灵魂中最诚实、最美丽、最善良的事物,从而使人们的感情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这一点来看,安徒生堪称是一位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南方网讯 沈阳日报网络版 吕良德
主题提示:位于沈阳市西北郊的于洪区造化乡旺牛村,有一座颇似安徒生童话中古城堡的建筑,它就是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然而20年前,它的前身——一栋三层办公楼和几间平房,孤零零地矗立在村边的空地上;由市收容所转来的18名被收容的患有脊椎裂、两性畸形、肢体瘫痪、疥疮等疾病的“三无”儿童,便是这里最早的养员;6名工作人员撑起了这个特殊的“家”……
  20年过去了,昔日的儿童福利院发生了哪些变化?200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沈阳市儿童福利院。

  一名老职工一本活历史
  李露是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建院后第一批应招入院工作的幼教老师。1986年,不满20岁的李露从辽宁省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在坐着大客车前往沈阳市民政局这个下属单位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在大客车把她与其他20名同学载到位于造化乡的市伤残儿童康复中心时,她依然幻想着展现在她们面前的将是一座“世外桃园”!
  然而,一迈进儿康中心的大门,20名少女的梦想转瞬间便被眼前的现实击得粉碎:简陋的房间,令人作呕的气味;恐怖的声音,扭曲变形的面孔……照顾这些奇形怪状的残疾儿童,就是她们工作的全部。在征求去留意见时,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最后,只有包括李露在内的8名同学留了下来。
  “初到这里工作的几年里,与我同来的几个人几乎断绝了和其他同学的来往,有时甚至连同学聚会都不敢参加。同学之间偶尔见面,问起工作单位,我们也只能说是在‘民政局’。如果告诉别人自己整天跟这些残疾孩子打交道,就好像低人一等似的。”谈起当初到这里工作时的感受,如今已成为市儿童福利院业务骨干的李露如是说。
  正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一些当初选择了儿童福利院的人先后离开。如果不是心中始终固守着那片爱的圣土,如今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市儿童福利院。
  整天与无法正常交流的呆傻孤残儿童在一起,精神压抑自不必说。更令人生气的是,有时工作人员刚刚打来饭菜,突然间却被那些精神狂躁的伤残儿童连汤带水地掀了一身;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被褥,冷不防后背却被精神病发作的孩子狠狠地咬了一口……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20年前每月8元钱的远郊通勤补贴至今分文未涨;正常上一天休两天的轮班作息办法,在这里已成奢望……即便如此,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却提出了“不当阿姨当妈妈”的口号,只要孤残儿童过得好,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桂榕:既当院长又当“妈”
  沈阳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变化,是从15年前一个名副其实的“家长”的到来开始的。她就是现任院长李桂榕。
  屈指算来,李桂榕从事民政工作已经整整18年了。这些年间,她曾经有过3次离开福利院的机会,可是每次看着身边这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残疾儿童渴盼的目光,她就像一位慈母一样,用爱心战胜了诱惑。自担任院领导以来的15个春节,李桂榕几乎每年大年三十都是在福利院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因此,她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成了孩子心中的“妈妈”。
  2002年,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一座5000平方米的儿童康复中心大楼。偌大的工程项目,稍不留心就可能出现超资现象。可李桂榕却不顾身为一院之长的面子,到处求情游说,仅材料压价一项就节省开支近20万元。她常说,每节省1万元钱,就能多为一个残儿的康复做些事。

  翻开市儿童福利院的记录,下面这些数字足以看出李桂榕近年来的工作足迹——
  面向社会开展孤残儿童的助医活动,争取助医资金110余万元,救治了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肛门闭锁等病残儿童109人次;
  募集助学资金10万多元,使17名孩子在助学活动中受益,其中11名孩子得以在市内较好的学校上学;
  努力推行家庭助养,近30名孩子被送到市民家中助养,筹集义务助养资金17万元;
  同沈阳国际学校、环球医生、米其林轮胎、家乐福公司等多家外国驻沈机构和企业联系,为福利院雇用工作人员寻求资金帮助,节省人员经费、特殊护理费达23万元之多。
  一些合作单位想对她个人“表示”的,她都通过工作让对方把钱捐给了儿童福利院……
    幸运,因为有博大的爱心
  提起建院之初的情景,1983年开始就一直在市儿童福利院从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齐延革仍记忆犹新。“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福利院的孩子成活率较低,眼看着可怜的孤残孩子一个个过早地夭折,真是令人心痛不已。”

 据工作人员介绍,康复中心成立之初,由收容所转过来的孤残儿童身上生了虱子。天冷,保育员搂孩子睡觉时,虱子爬了一身。一些职工还被感染上了传染病。如今,孤残儿进福利院,必须先隔离观察一周,由专职医生对其进行体检,直到确认没有传染病,才正式编班生活。

 作为儿童康复中心第一代入院的弃婴,沈文成无疑是幸运的。由于患有先天性唇腭裂,他被狠心的父母抛弃了。那时候,由于缺少手术资金和专业护理人员,唇腭裂婴儿不能及时手术,而且常常会因为呛奶导致肺炎、高烧,进而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当时,与他一起来到福利院的患同类疾病的婴儿先后夭折,沈文成成了当时儿童福利院里惟一存活下来的唇腭裂患儿。1996年,沈文成有幸成为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第一个进行唇腭裂修补手术的孩子。手术康复后的沈文成,不久即被山东省一个爱心家庭领养,过上了正常儿童的生活。

 沈腊是个漂亮的女孩。不幸的是,她因患有先天性脊椎裂被遗弃。先天性脊椎裂形成的瘘道,流出脓一样的分泌物,夏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说,严重时还会招来成群的蚊蝇,因此造成的感染随时可能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硬是靠爱心呵护把她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1996年,市儿童福利院成功地为沈腊进行了手术。术后,尽管沈腊还有些行走不便,但经常到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的美国爱心人士卫笑心,以其博大的爱心领养了沈腊。
  据统计,市儿童福利院建院之初,伤残儿童的成活率不到入院伤残儿的20%。如今,随着国家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加之政府救助资金的投入和人们的爱心奉献,伤残儿童的成活率已近80%,唇腭裂婴儿的成活率几乎达到了100%。

  再造孤残儿童生活空间
  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市儿童福利院最初虽然名为“市伤残儿童康复中心”,但其管理方式还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以养为主,只要伤残儿童不冻着不饿着,就算万事大吉。“当时,康复中心没有玩具,更没有康复器材,天暖时,在院子里的空地铺上条毯子,让孩子晒晒太阳也就算最好的康复办法了。如今,孩子们的房间里都装了电风扇,地上铺着泡沫地板革,各种启智玩具应有尽有,伤残儿童每天都要接受儿康老师的康复训练。真是天地之差啊!”回想起往事,1983年开始就在市福利院工作的罗敬业感慨万千。
  时间进入21世纪,伤残儿童的康复成了世界儿童福利事业的主题。因此,市儿童福利院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强化对康复教师的培训。近年来,在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福利院先后抽出14名教师到北京、天津、长沙等地接受培训,学习先进的康复知识和训练方法。2003年以来,又分别邀请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及德国的康复教师到沈阳市儿童福利院讲授康复课程,全院工作人员的康复训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03年,堪称东北一流的沈阳市新建儿童康复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福利院对伤残儿童按年龄大小和智力状况实施分类管理,将伤残儿童分为婴儿班、脑瘫班、弱智班、学前班等不同类型的大、中、小共15个班,进行统一的康复训练。众所周知,大凡进入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几乎都患有脑瘫、脊椎裂等先天性疾病。对这些痴、呆、傻等伤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市儿童福利院一改以往让脑瘫患儿卧床的习惯,使他们全部离开小床,进行坐、立、行训练。康复老师从洗脸刷牙、用匙筷吃饭、穿脱衣服鞋袜、大小便自理做起,每个动作都要反复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脑瘫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进行科学评估,然后再实施下一步康复训练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卓有成效的康复训练,一些重症脑瘫患儿肢体功能有了明显改善。见有客人到来,一名12岁的脑瘫儿童高兴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还有些吐字不清,但已经足见工作人员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目前在市儿童福利院,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来自国际慈善机构和友好组织的康复教师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爱无国界。
 在康复教师指导下,制作十字绣、装饰手链已经成为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伤残儿童的康复项目之一。目前,这里的孩子已经制作十字绣44幅,装饰手链54个,胸前挂饰30个,2003年至今上述作品实现义卖金额1.5万余元。这些康复后的孩子已经有33个被家庭收养。

   让孤残儿童回归社会
  其实,儿童福利院只是伤残儿童人生中的特殊“驿站”,尽管众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捐赠足以使这里的孩子生活得很好,但为了使一些伤残儿童能够适应未来生活,市儿童福利院在开展孤残儿童康复的同时,积极探索走进家庭,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一些孤残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被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或家庭助养、寄养和领养。
  2003年,8名孤残儿童来到住在东油馨村的市民金辅中家里,开始了家庭助养生活。从此,金家人成了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照顾孩子的生活,辅导孩子功课。金辅中利用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专长,教孩子学习各种乐器,并成立了家庭小艺术团。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和演出活动,让孩子们得到了在福利院无法企及的锻炼。

  为了缓释和改善长期生活在福利院里的伤残儿童的孤僻性格,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2005年,市民政局与辽中县政府签订协议,在辽中县冷子堡镇设立孤残儿童寄养基地,选择9个家庭,对18名2—6岁的孤残儿童进行家庭寄养。在这些被寄养的孤残儿童中,有一名人称“大福”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椎裂,大小便失禁,从小性格孤僻、自卑。自从与另一名孤残儿走进爱心村民龙桂芳家中,就和龙的小孙女同吃同住,一起玩耍。如今4个月过去了,“大福”不但性格开朗了,认知功能也大有长进。

  1997年冬天,一名被遗弃在火车上的肢体残疾男孩(后取名沈曙东)被送进了市儿童福利院,由此引出一段特殊的“母子情”。当时,一名女青年经常到福利院做义工,便与小曙东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小曙东做康复整形手术期间,女青年的母亲、姥姥都前去医院帮着护理。出院后,一家人又将小曙东带回家进行助养,最后成了他们家中的一员。由于领养了小曙东,女青年经常被人误会为未婚先育。后来,一名同样富有爱心的男青年与这名爱心女青年结为秦晋之好,小曙东成了他们共同的“儿子”。2005年春节,在姥姥的带领下回到儿童福利院的小曙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爱心人士的助养、寄养和领养,使越来越多的孤残儿童走进家庭,回归社会。自1996年至今,市儿童福利院共有301名孤残儿童被家庭领养,其中100名儿童走进了国外爱心家庭。
  20年,是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的周期;20年,是一件新生事物从诞生、发展到逐渐被人们认知的过程。经过20年的爱心浇灌,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正以其如伞巨盖,庇护着需要爱心哺育的人们!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