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从年二十八开始当了十几天的保姆(老人的+小孩的),隔绝上网近半月后,上星期五晚上才在邮箱里发现了一封高中同学发来的邀请邮件,点击加入了我们华附90的同学联盟(整个级的啊),这几天就一直泡在上头了,因为晚了最少一星期才加入,于是这几天一直忙于到各位同学的主页看许多久未见面的高中同学的近照和生活感触,但是最感人的还是看到讨论区里大家对高中生活的共同回忆,回忆同桌的你,回忆高中每年艺术节晚会上我们年级连演三年的经典剧目“古瓶血案”等等,无限怀念,无限感慨,那都是我们的黄金年代啊!
正文
今晚在同学的分享链接里,找到去了太平洋对岸生活的同学的博客里,看到她的一篇怀旧主题博文,里面有两三张题为《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月历图(这是某公司2006年的台历扫描图吧,我现在才发现,又火星了一次),深有感触,等不及那位同学的连载,于是在网上搜索出了个完整版本,于是也来借别人的图抒发一下自己的怀旧之情。
图片1、2:年历封面
这是广州某公司制作的年历,里面都是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生活场景,图里都是粤语方言,不过看图说话,估计即使北方人也能看明白吧
图片3:关于春节的回忆
那时候物质匮乏,小时候总是很馋的,对零食总有着无限渴望,而春节不但有红包拿,还因为附带了很多小孩最馋的油炸食物,于是成为童年时光最期待的节日。不单是油角、旦散、煎堆,还有舅舅做的很香很香的黏黏的年糕(绝对不是现在商店里那种水货),还特别馋油角包剩的馅料,可以整调羹整调羹的吃。那时候邻里之间还经常互相帮忙包油角的,小孩们年前那几天就是到各家去貌似帮忙实则捣蛋和蹭吃。还有春节期间放炮仗(现在广州已经不准放啦),大家最喜欢比的就是谁最胆大,看谁最后才把炮仗扔出去,我也曾为此差点烧了手呢。最喜欢的烟花是地老鼠,紧张又幸灾乐祸地看着它到处乱窜,因为它窜到哪个小孩脚下哪个就吓得边跳脚边尖叫。
图片4:那时候看的电视剧和动画片
看看那时候引进的美剧、日剧、港剧、动画片,开头的时候只有1、2家有电视机,于是每晚人们都聚集到那1、2家去追电视剧。我还记得当时觉得山口百惠和三蒲友和是最神仙眷侣的搭档啦,还想有个阿童木那样的机器人弟弟也好啊,还有那搞笑的火星叔叔马丁,还有可爱的小狮子雷欧,美丽的花仙子(那里面的男主角就是当时我想象中的白马王子啦)。还有喜欢用各剧里的角色给同学起花名(外号),我还记得自己有过小鹿纯子(出自《排球女将》)和婷婷(出自《大地恩情》2之《古都惊雷》)的花名,叫“大奶奶”(《大地恩情》1之《家在珠江》)的是我的死党之一,还有“谢鸡”(《大地恩情》1)就成为几乎每个姓谢的男同学无法逃脱的代称,谁叫姓谢的人少,一个班里面最多只有1人,当然这个花名就非他莫属了。
啊,还忘了说屋顶上那经典的鱼骨天线,看不清的时候就得派个人上去摆弄摆弄,还有些人家里很厉害,不知在天线还是什么地方做的手脚,能收到香港的电视信号,让我一直很好奇(我家没收啊)也很羡慕,因为香港电视台播好多很好看的动画片,内地都没得放的。
图片5:棍棒教育的记忆
我小时候也是很调皮的呢,每学期最少要吃一次“藤条焖猪肉”吧,打完之后那天就只能趴着睡啦,不过总不会吸取教训,虽然给打到最后总是涕泪齐流的哭喊着“下次不敢了”,但是过段时间后还是会再犯再吃一顿藤条的——这个算大戒。人字拖没接过,戒尺打手板的滋味也是尝过的呢,不过不是用木戒尺,而是舅舅“斗木”(做木工)常用的小钢尺,超有弹性的,打得掌心火辣辣的疼——这个算小惩吧。
哦,还没提图里浓浓的西关风情,我奶奶家就是用的这种趟栊门啦。还有里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衣车,我小时候的衣服几乎都是阿姨的作品(当然也有一点是妈妈的,不过我那时主要住在外公家,还是受舅舅阿姨的管教居多),包括我头上的发型也都是由阿姨包办了。
图片6:国产片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整个小学期间都在不停地学雷锋,“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相信这是我们那年代从学校最早接受的好孩子教育啦。还有电视里放过很多遍,我们也跟着看了很多遍的《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等等等等。那时候看到打日本鬼子就高兴,还有小孩们玩游戏时扮坏人那个总要学说的“八格呀鲁”。
图片7:背带的记忆
没有现在的学步车,我们有木做或竹做的“椅栊”,前面通常有2、3个手一拨就边转边响的“咙咙”。大一点的小孩通常要帮忙做家务和做小保姆,我当时小小年纪也曾带过两个表弟呢(他们出生的时候我才10岁左右),不单只换尿片、洗澡、喂饭、哄睡觉这种轻松点的工作,也用过这种背带背他们(给人背是不可能记得的事,背人的记忆我倒是有),所以他们跟我的感情一直都超好,其中一个表弟还叫错过我妈妈呢。还有坐大人单车尾去上学、放学或旅游的经历,有次坐爸爸的单车(就是自行车啦)从增城回广州,哥哥坐后面我坐前面,因为路途较远,途中忍不住往前伸了下脚,结果就绞进前轮里了,医了差不多半年才好了(幸好还是赶在上学前好的),至今我左脚脚腕上还有一个直径一寸左右的大疤,不过很奇怪,为啥会伤在外侧内侧却没事呢?
图片8:我们那时候的游戏
图中这个游戏我们不叫跳天地,我们叫跳格仔,不过这个游戏在我的邻居同学中都不怎么流行。我们还是流行捉迷藏、跳橡皮筋多些,还有水鬼捉人(这个只有在图中这种有边沿的街道才能玩啦,两边的是岸,掉中间的就是水鬼),“掟子”(我不知道北方叫什么,就是用一小串纽扣扔人的游戏,给扔中的就得换做扔人的那个),当然还少不了经典的“老鹰捉小鸡”,还有“拍公仔纸”,不过我没啥零用钱,都不大舍得跟人拍,买了几乎都是拿来收藏的,看人家拍居多,还有就是拿来交换。
图里的熟悉物品有:绿书包、红领巾、小三轮车(这个多数是家长自制的啦)。还有长条麻石街道,这个现在也很少见啦,除了一些没改造的老城区里还有见到。
(太累啦,歇歇,明天继续)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