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秋夜结束的故事 (2)

情感故事 2007-6-13 19:14
我又在电脑前等着Randy.我很想很想说一大堆的话,手却放在键盘上无从下手。我该说什么?为什么从前我总是排斥自己知道Randy的故事呢?他研究生读的是什么?他平时喜欢做什么呢?我要讨论形而上的问题,我夸夸其谈地说着亚里士多德说着佛洛依德说着马克思韦伯的时候他是不是会厌烦?当我强烈地暗示我的圣诞会过得索然无味时不就是希望他可以带来新鲜玩意吗?而他竟还记得我想有个有雪花的圣诞……我必须承认一直对Randy的巧取豪夺,坦白想象着他就是宾。
  然而,Randy没有来。
  以后都没有。
  他给我唯一的真实感就是右脚踝上方的一条伤疤。
                
  不知不觉我和良良经常见面。
  我一点一点地向她说起宾的事。我只能一点一点地说,我的故事不是足够的长足够的好。消去想象的故事原来这样简单恶俗——原来Randy被蒙骗得很厉害——难得良良竟静静的听。
  “讲完了?”“讲完了。”我转头问:“你呢?你好久没有说起他了。”“他……忙得很,准备考研,现在只会学习吃饭睡觉呼吸……他说,他很钦佩那几个留日归来的教授,他们工作得虔诚幸福。所以……所以……很想去一趟日本。他……果然在找他的莉香呢!”良良的话里有好多省略号。她从来都不这样。
  她的短发也长至披肩,那种微细的卷曲也不易察觉了。
  我问良良你终于要做莉香了么?
  良良说不是,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愿变成莉香,还有,梁说他不考研,毕业就工作,他说他跑到前面去等我,等我读完第五年的医科,还可以等我再读三年研究生,他说梁梁等着良良。说完就沉默。
  我小心翼翼地说良良你从来不讲他十五岁的时候写了什么。
  良良摇摇头,说不记得了,说只记得看到那句话的感觉就象……就象你看到那个小男生搬车子吧!她问我当年那个女生对我说了什么话让我逃跑了。
  我狠狠地想,但原来真是会记不得的。只是仿佛想起我那时顽固地认为我可以等到他学会勇敢地只对一人付出特别的感情时我再出现。
  我舒了一口气:“原来扛车子的男孩不一定会长成想象中的男人啊!”良良看着我,轻轻地笑:“可气啊!他却一直照我喜欢的样子成长。”我也笑。
  我们当然可以笑。有种故事,结束时你是可以微笑的。就象如果你十六岁时有个十六岁的他给你弹他刚学会的钢琴曲的话,你无论当时或以后都是会微笑的。
  而且,日子还长呢!我想,至少我还有很多不认得的花花草草。
                
  一天不过是昼夜之间长长短短的拉扯。忙碌起来时,就常常算不准时辰了。曾经为Randy的消失担心失落过,当自己焦头烂额时也变为谅解了:我不是大四了么?他不是研究生毕业了么?
  自然也没有认得新的植物。
  和宾,也许久许久不见了。
  至于良良,她开了个极大的玩笑。
  暑假快结束时,她打电话给我说,对不起笨蛋,我现在在加拿大,我留在这里拼搏了,两年后,我再去美国。
  我没有说话。
  我听着良良的哭泣。
                
  在两个月的实习后,我才终于回校。
  阿西上课后回来说,知道吗,S楼的605有一份神秘礼物无人认领,都不知道是谁那么神通广大会让它在那里几个月都不丢。
  “哦,那没有写受赠者吗?”“奇怪,只有送赠者。是 R 字开头……好象是 Randy ……”
                
  晚上十点,我在偌大的校园里拔足狂奔,穿过紫荆树,大王椰子,木棉,凤凰木,丛生鱼尾葵……在凉凉的空气中大声地喘气……
  ——我从来都没有去过S楼的六层。我不知道那层也有个教室可以看到那个阿拉伯风格的喷泉。
  当我认出保安伯伯手上那个手制书签的植物是紫花地丁标本时,他给了一份画着紫花,中部系着和服腰带样金色丝带的礼物。我知道那一定是《古都》。
                
  Randy说:“ 上边的紫花地丁和下边的可曾见过面?它们彼此相识吗? 让你着迷的其实是这种未知的命运吗?我总分不清良良是你还是你是良良。两年来,我弯了173次腰给乞丐放硬币,我比学专业时更认真地辨认你将会看到的那棵植物。那么,如果你能收到这份礼物的话,我们可以见面吗?下个星期五下午我会在广场的那棵细叶榕下等你。我希望在你和他相遇之前看看你。因为,一个月后,我会前往西藏。在那里的时候我就用不到QQ了——喜欢千屈菜的Randy.”
                
  没有滂沱大雨。
  星光微弱,各种常绿乔木的枝叶在轻轻摇晃,花枝微曳,秋虫小心地瑟瑟鸣叫,裙裾在缓缓起伏……这些声音,遮盖了泪水划过皮肤的声响。
  我曾经把寂寞揉碎,一分给良良,二分给等待,三分给Randy,四分给生活。
  这一刻,我全部回收。


标签集:TAGS:爱情 情感 生活 浪漫 恋爱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