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那就更有点意思了。大四新闻班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举的时候,选出的结果还比较客观。到了第二学期,人们都知道选举结果和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投票时都格外谨慎。“三好学生”一个班只能选两个,每个人也只能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提两个候选人。投票完毕到公开唱票时,黑板上可就热闹起来了。全班几乎每个人都被提了名,这且不说,还有不少编外人士如雷锋、王杰、刘胡兰等等也被提了名,甚至连马恩列斯这些共产主义的领袖人物也莫名其妙地成为新闻班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校领导和系领导听了情况汇报后,这些搞了一辈子学生工作的人真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
14
王振国的实习快要结束了,期间,他虽然和李兰见过几次面,李兰却没有听过他一句整话。七大美女都很为他着急。王振国却不急不躁地说:“会有人让她同意的,你们看着。”七大美女听了这句信心实足的话,都有点不大相信,不知道王振国能拿出什么杀手锏。
一天晚上,李兰收齐了计算机课作业本给任丽蓉老师往宿舍里送。一进门,看到李红卫也在。两人见李兰进来,表情都有点不大自然。这一段时间,班里谣言四起,都说李红卫和任丽蓉有一腿子,李兰一直不相信。现在看来,两个人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李兰放下作业本要走时,李红卫也不失时机地告辞出来了。走在路上,李兰有意和李红卫开玩笑说:“你和任老师的关系很密切呀!”
李红卫无意争辩,只是淡淡地说:“一般一般。”
李兰又说:“今天我来的真不是时候。”
李红卫微微一笑说:“李兰,你可真会开玩笑。”
李兰有点调皮地说:“是吗?”
说罢,两人相对一笑,就再也没有说话。
15
王振国走后半个多月,一件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下午,李兰和七大美女上完课后,一起回到宿舍。一进楼道,看到有两位老人站在她们的宿舍门口。李兰定神一看,是自己的父母找来了,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
原来,王振国回到京城后,就给自己家和李兰家各写了一封信,李兰的父母从王振国的信中知道女儿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并且可能已经恋上了别人,就觉得女儿大大丢了他们老两口的脸面,让他们在乡里乡亲面前无法做人。这种忘恩负义、失信于人的事情当地农村是非常看重的。两位老人觉得如果不及时阻止女儿的不规行为,他们就要被乡邻们戳脊梁骨,以后便再也不能在村里挺直腰板做人。为了维护家族在村里的尊严,老两口就匆匆赶来了。当着七大美女的面,两位老人的口气异常坚决,如果女儿不答应王家的亲事,他们也无脸再回乡里,只好死在女儿面前。李兰听后脸色更加难看,却一句也没有争辩。
吃过晚饭,李兰把两位老人安排到学校招待所住下,又陪着两位老人说了一会话,然后就说要去上晚自习,让两位老人先休息。父母看李兰虽然很不高兴,却没有顶撞的意思,就以为女儿想通了。固执而粗心的父母不会想到,这竟成了他们和女儿的永别。
李兰是在教室里自杀的。当教室里上晚自习的人走完之后,她静静地坐了一会,然后用刀片割破了手腕上的动脉。校工去锁门的时候,发现了这惨烈的一幕。当人们把李兰送到校医院时,因为流血过多,抢救无效。
大四新闻班八大美女中最美最善良的大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16
大四新闻班接连发生的几起爆炸性新闻,别说在历届新闻专业,就是在东方大学也是史无前例的,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校方认为这些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学生中尤其是大四新闻班中肯定还有别的隐患。为此,学工部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到大四新闻班搞调查。调查来调查去,人们便把目光集中到胡文革身上。
据多方反映,胡文革虽然身为校学生会干部,生活作风却很不检点,长期以来和校内校外不少女生来往频繁,关系极不正常。就在调查组进驻的前几天,省银行学校的一名女生找上门来和胡文革打打闹闹,寻死觅活的。在场的人看到这名女生面色难看,且不时呕吐,很可能是怀了孕。处理不好,说不定又是一起恶性事件。
当时距大四新闻班毕业只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为了保障不再出事,校方指示要想方设法做好胡文革和女方的工作,决不能再给学校添乱。
17
毕业分配的日子终于到了。
大四新闻班总算没有再出什么让学校头疼的乱子。
这一年,新闻班的分配工作还算顺利,大部分学生都留在了省城。虽然单位五花八门,有的和新闻专业似乎有点不沾边,但哪个单位不需要一两个搞宣传工作的人呢?话又说回来,什么工作不是人干的呢?别人能干,新闻专业的人难道不能干?这样想着,人们也就想通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先留到省城再说吧。
狼窝中的人士除了李红卫不服从分配外,其他几个人分配的单位都还不错。胡文革分得最好,去了省委的一个要害部门;马卫东去了省城的一个中型企业宣传部;朱向东去了省城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单位虽然小点,但总算和省城沾边;杨红军回了地区,单位不错,是地区电视台,显然是一个能吃香喝辣的好地方。
新闻班的其他人也都各得其所。至于是不是每个人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梦想中的那个所,就不得而知了。
大学期间,不管高低贵贱,大家都是学生,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平等。一旦毕业把每个人和一个个具体单位联系起来,人和人之间马上就有了千差万别。这时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有的人位置显然很优越,而有的人位置却很蹩脚,人生的起跑线这时一下就有了距离感。并且往往有这种情况,就是在学校时看起来很超前的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这时却远远落在后面。但是不管怎么说,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一敝之,这大学总算没有白上。四年后大家总算都有了一个位置。不管这个位置怎么显赫怎么卑微,反正是人人都有了干的。干好干坏就看你怎么把握机会促成飞跃了。
18
胡文革在毕业两个多月后,就急急忙忙宣布结婚。他是班里所有同学中结婚最早的一个,新娘正是那个毕业前曾经到东方大学打打闹闹的女生。
在热闹的结婚典礼上,人们发现美若天仙的新娘虽然看起来身轻如燕,但显然已经飞不起来了。据可靠人士透露,新娘已经怀孕两三个月了。新闻班的同学们都相顾而笑,有人还窃窃私语说,胡司令就是有本事,不到半年就让新娘结了两次果。
很久之后人们才知道,其实毕业前新娘根本没有怀孕,找上门去打闹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那只不过是胡文革在毕业分配时耍的一个小小的手腕。
按原定的分配计划,胡文革应该分回本地区。当时的大学生分配虽然仍由国家垄断,但已有相当困难。学校的分配原则是生源地有计划指标的,原则上必须回本地区,不能留在省城。胡文革正好属于这种情况。作为一个颇有政治抱负的热血青年,又是校学生会的主要领导,胡文革当然愿意留在省城而不愿回本地区工作。回到地区或者县里,事业的起点无疑就低了很多。他在老家又没有什么门路,单凭个人奋斗,什么时候才能露头?再说当时胡文革正和省银行学校的那个毕业班女生打得火热,这个女生家在省城,毕业后显然不会远离父母,跟着他到小地方受苦。大学中的恋人们不少都是因此而分手的。正当胡文革为此事着急得不知所措时,正好班里出了李兰自杀事件。于是,在学工部的工作组进驻大四新闻班之前,消息灵通的胡文革导演了女朋友找上门来打打闹闹恶心呕吐的一幕,有意制造紧张空气。校方为了稳定人心,免出事端,同意了胡文革留在省城的要求。
现在看来,胡文革当初一手策划的那出惊险的把戏,为今天热热闹闹的结婚典礼拉开了漂亮的序幕。而胡文革的生活序幕今天也才刚刚拉开,他的同学们的生活序幕也都是刚刚拉开。这些风华正茂的新闻大学士们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一时谁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胡文革肯定是他们大学同学中得子或者得女最早的一个。他的男同学们将来娶了妻妻又生了子或者生了女后,这些子子女女肯定要叫胡文革的孩子哥哥或者姐姐。他的女同学们嫁了夫生了子或者生了女后,这些子子女女也要叫胡文革的孩子哥哥或者姐姐。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礼节性问题。这点礼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乱的。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