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孩小男孩

      我的日志 2007-5-8 22:50

虽然家里人很多,但孩子小,能腾出房子,就住进了几个知识青年。

 

夏天,也许这几个知识青年爱小男孩,也许本身爱干净,也许闲了没事做,在小男孩家院的葡萄树下给小男孩洗澡,把小男孩全身搓地通红,头上用香皂洗的。

 

小男孩高兴极了,第一次洗澡,第一次闻这么香的味道。那时,农村的孩子根本闻不到这味,人们洗衣服在涝池用皂角和棒槌。

一次,小男孩光着脚丫在邻居三姨的门墩上玩,三姨开玩笑说你妈给你买的黑尼能丝袜这么好看。

 

大男孩看了高键群写的“最后一个匈奴”才明白,书中的农村小伙为什么和比自己大的老妇女睡觉,仅仅为了每晚闻她身上的香皂味。那味真香?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和别人玩耍,身上从未有过的舒服。

 

人民公社的时代,人们每天的劳动仅为挣工分而已,还不到午饭时间社员们拿工具回家了。小男孩见有一点红芋没挖,也许是不好挖,小男孩用手刨。

 

突然,路上开过来一辆汽车,应该是卡车,小男孩从未见过这玩意,或是觉得自己在偷生产队的东西吧,便趴在棉花地里一动不动。车走了,小男孩带着自己劳动果实回家后,父母奖励了他一碗干面。那时,红芋是小男孩冬天的主要食物,还有玉米,很少吃麦面。

 

大男孩挺欣赏小男孩,欣赏自己小时侯的顽皮和机灵。

 

 

还有一次,小男孩和小伙伴玩地正开心生产队用背篓给社员发油饼,小男孩跑过去取,但够不着,便推倒背篓抱了许多油饼跑到墙角,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旁边的社员说这小子聪明,有出息,将来是个人物。当时,小男孩确实很小。

 

冬天,农闲了,人们没事干靠着南墙避风处坐在玉米杆上,有的“掀花花”,有的聊天,场面很热闹。对小男孩印象最深的便是村里的瞎子,他年龄很大,喜欢讲书,“隋唐演义”“岳飞传”等,讲地激动时,嘴角泛沫,手脚做出各种与故事很默契的动作,显得很投入。每次小男孩静静地坐在旁边全神贯注地听,即使唾沫溅到他脸上。从他那里,小男孩知道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大男孩喜欢历史也许受他启蒙,影响吧。吃完午饭,全家人晒太阳,小男孩跑到妈妈跟前说自己棉裤裆烂了,妈妈边缝边唠叨裤裆这么多虱子,小男孩也逮,用两小指甲盖挤,咆一声,小男孩高兴极了,很自豪。小男孩每天盼望的只有一件事,村里或外村谁家死人了,这样可以看电影了,露天的。天还没黑,小男孩就和其他小伙伴拿凳子坐在银幕下,激动极了,先嘻闹等放电影。小男孩尤其爱看打仗片,银幕上出现五角星,金光闪闪,底下的孩子们欢呼雀跃,故事一般很沉重,但最后冲锋号一吹,大部队来了,胜利了,小男孩这时的睡意荡然无存。

 

 

偶尔,小男孩看见村委会的房上有一只木手枪,黑的,很漂亮,想要。于是,小男孩苦思苦想后,从树上围墙,然后上房,在房顶小男孩知道了害怕,慢慢地向枪移动。突然,母亲在底下发现了,大声喊下来,这时小男孩已经得到了手枪。虽然母亲在家责骂胆子太大,但小男孩还是把木手枪紧紧地抱在怀里,如获至宝,而父亲回来后却笑道,好,爱枪,将来当兵去。父亲曾经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哥哥正在部队服役。现在大男孩有枪了,特漂亮,还玩过许多种枪,警察嘛。

 

 

对小男孩来说最渴望的就是父母从县城买的好吃的,或是跟父亲去趟城里。每次母亲去城里,小男孩就和其他伙伴在二支渠桥等各自妈妈,看买什么好吃的。一次,小男孩跟父亲去县城买瓜子,一麻袋,父亲中午给小男孩买了一块粘糕,小男孩心满意足了,来县城的目的就是吃块粘糕。回来时,父亲带小男孩在县城北什子的人民浴池洗澡,那时有人民饭店,人民旅社,国营的都带“人民”二字。这是小男孩第一次进澡堂。父亲给小男孩洗完,小男孩到处乱跑。突然,小男孩跑到父亲跟前大声说一楼有许多女人没穿衣服,旁边洗澡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在父亲眼里小男孩不但是自己最小的孩子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七十年代末,小男孩家穷,父亲开始做小本生意,卖瓜子。哪儿有会,哪儿唱戏或演电影,每晚每天小男孩提着煤油灯跟在父亲后面,小男孩不知道123,却会卖东西,小男孩有时提着小篮子坐在全村最热闹的大队部前卖瓜子,一两一毛钱,用秤称。小男孩聪明,或者准确地说早熟。

 

小男孩接触社会太早了,应该幼稚点,这对小男孩是个错,大男孩这么想。

 

八岁了,这时的生活条件稍微好一点,每天能吃上两搅馍,玉米面和麦面做的。大男孩现在想起那种馍,很好吃,尤其夹些大油,撒些盐,甭提了,馍象海绵吸油嘛!穿着母亲织的粗布衣服天没亮就起来上学很认真,蛮积极,有时下雨就穿着大人的雨鞋,头上披一条麻袋避雨。

 

在学校,男女生一般不说话,如果是同桌,还要在课桌中间划一道线,彼此不能越过。

 

晚上,小男孩躺在父亲身边,父亲说孩子好好上学,学点知识将来就能吃轻松饭,你看生产队记工分的,人家不用下地干活,但每月工分不少挣,就因为人家有文化。这是父亲对上小学的小男孩最初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大伯的儿子,小男孩的堂哥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小男孩的父亲又说孩子好好上学象你二哥一样,别呆在农村,没出息。

 

大男孩认为父亲是个与时俱进的人,思想不保守,能跟上形势,对小男孩有了更高的要求。小男孩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每天学习很刻苦,二年级就参加了少先队,胸前戴上了红领巾,学习成绩很好。

 

大男孩想着想着,紧皱眉头,眼望着远方,烟已烧手,浑然不知。。。。。。

 

 

小男孩的哥结婚了。这改变了小男孩的家庭,改变了小男孩。

 

小男孩常站在野地里怔怔地望着远方的树,远方的村落,远方的隐约的山,惆怅和对未来的憧憬,小男孩有了思考。

 

哥背叛了家庭,背叛了父母,翅膀硬了,飞地很远很远。。。。。。

 

 

父母开始唠唠叨叨地教育小男孩,毕竟还有一个儿子,教育好了,孝顺了也可以为自己养老送终,对小男孩要求更严格了。小男孩经常挨父亲的打,在父亲眼里,打,是教育儿子的唯一的,有效的方式。

 

大男孩记得有一年正月初4过生日,小男孩早上吃完母亲为生日煮的鸡蛋被父亲打得跑出家门。

 

 

在小男孩眼里父亲是座伟岸的大山,很崇拜。父亲勤劳,生活有规律,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着小男孩,对小男孩虽严格,但更慈祥。小男孩懂事,理解父亲,深深地爱着父亲,爱着自己的家。父亲一生不容易。

 

大男孩写着,哭了。

 

 

一天,父亲回家,神情诅丧倒头躺在炕上,一声不吭,突然从衣服取东西吃了,母亲看见,便对小男孩说快你大身上有水果糖,小男孩爬过去,“大”刚出口,父亲看到自己的小儿子大声哭起来,母亲见情况不好,喊你大吃的不是糖,但已晚了,父亲把大把的安眠药吃下去了。当晚母亲见父亲精神头不好,想用小儿子,也是全家的希望逗父亲,结果。。。。。。哥对这个家,对父亲的伤害太大了,父亲已喘不过气。全家人和邻居把父亲抬往医院,家里只剩下小男孩一个人,小男孩不敢呆在家里,站在屋前。

 

夜很静,很黑,小男孩听着远处猫头鹰的叫声毛骨悚然,恐惧,只有惧怕伴着小男孩等待父亲平安回家。对小男孩来说,没有了父亲,就象天塌下来了一样,父亲是家里的柱子。这时,小男孩上小学三年级。

 

 

父亲想通了,为了自己还未成人的小儿子还得坚持,尽作父亲的责任。

 

 

十亩薄田,母亲常年有病,每日的劳作全落在父亲肩上了。大忙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小男孩心中只有恐惧。小男孩和父亲用祖辈留下的手工方式在地里挥洒汗水。父亲割麦,小男孩在后面捆麦,父亲拉车,小男孩在后面掀车。父亲太累了,腿沉,小男孩让父亲坐在架子车上拉着去地里干活。小男孩恨自己长地太慢,不能替父亲分担。晚上,小男孩干得胳膊疼不敢吭声,悄悄把胳膊放进凉水里,深怕父亲知道,父亲全身疼就吃两片去痛片。农民苦,父亲更苦。

 

 

在地里干活时,小男孩看见有人衣着干净地从旁边走过,羡慕死小男孩了,小男孩想自己什么时候忙天能穿上白衫子不用干活。

 

 

大男孩看到小麦泛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小男孩明天小学毕业考试,晚上久久难以入睡,激动,怕考不好对不起父亲,但父亲安慰道,你小,上学早,不行再念一年。父亲朴实的安慰,大男孩至今记得。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上了乡初中。         

 

 

小男孩在初中每天想父亲,为了家庭日常开支,父亲去了很远的地方收破烂。

 

 

大男孩认为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容易走上歪路,毕竟是警察吗。  

 

邻居有个男孩,他爸是工人。小男孩经常坐他的自行车上学,尤其他有一个录音机,小男孩爱听歌曲,小男孩喜欢谭咏鳞的歌,有时在他家过夜。

 

在学校他有零花钱,经常买甜犁瓜,和小男孩一起分享。       

 

一天早上,小男孩坐他的自行车上学,路过西瓜地,小男孩跟在他后面战战兢兢地从玉米地爬进,偷了一大堆西瓜。

 

人家说偷来的西瓜吃起来甜,小男孩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因为偷的多,吃不完,就只吃最里面的瓜瓤,没籽,所以就甜了。这是小男孩第一次偷东西。

 

没钱花的时候,他给小男孩说咱砸水渠的铁闸门 ,卖钱。幸运的是那男孩随全家去了千里之外的青海。小男孩离家没多远。   

 

去年,大男孩见了那大男孩说起小时候的事,都笑了——

 

 

小男孩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每顿用饭票买饭,得往食堂灶上交玉米砧子 、面粉 ,玉米砧子叫粗粮,面粉叫细粮。星期日下午,给灶上交粮的同学很多,终于轮到小男孩了,“啥粮”,“/粮”(小男孩的名字),人家不停地问,小男孩不停地回答自己的名字。后来,旁边的同学说问你交粗粮还是细粮,小男孩才恍然大悟。小男孩从此改名字。

 

计划生育已经开始了,离小男孩家不远的三姨想生个男娃,结果生了三个女娃,大女儿比小男孩小一岁,叫/娟,长得很漂亮。

 

小男孩小的时候,父母常常开玩笑,/娟长得好看,将来娶她当媳妇,她家没男娃,两家又住的近。小男孩有意无意地开始注意那女孩了,朦朦胧胧的,每天从她家门前过时,都要往她家看一眼,那女孩确实长得端庄、秀气。

 

 

自从哥结婚以后,小男孩暗暗地想将来一定要找个好媳妇。

 

 

小男孩应该幼稚,由于家庭成熟得太早了。大男孩一直这样感叹!

 

 

中考快到了,学校的许多同学改名字,处于青春期的莽撞少年改名了---赋娟,听起来是个女孩的名字。

 

 

后来,小男孩上警校的第一天被分在女生宿舍,惹得老师和同学哈哈大笑,军事体育课考试全部100,一个嘴长的同学说那是个男生。结果,一门课不及格。

 

 

大男孩参加工作了,许多朋友和同事问为啥起这名,是不是连着姐姐的名字,大男孩傻笑或点头作答。大男孩很后悔!

 

 

上了高中,小男孩完全被学校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发奋读书。大学就在眼前,二哥就是从这里考上大学的。

 

 

大男孩依然记得上高一时,父亲把雨鞋和伞送到学校来,小男孩正在教室做作业。许多农村的同学羡慕地对小男孩说你大对你真好。这是小男孩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雨鞋和雨伞。

 

 

小男孩每个星期日下午背上一大兜馒头走着从家去县城上学。馒头是小男孩一星期的主要食物。

 

 

放假了,小男孩一个人沿着田野的小路往回走,望着夕阳的余辉,空中飞过的小鸟,望着远方的树木、村落,心里顿时产生了无限遐想和对未来的渴望。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男孩没钱交学费。父亲有病,给小男孩装了三口袋小麦放在架子车上,让小男孩去县城卖了。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下坡时一定注意安全。

 

天很热,小男孩下坡时转过身把架子车辕使劲往上抬,以产生磨檫力,使架子车平稳地往下滑。小男孩光着膀子沿着高干渠拉着沉重的架子车,低着头,汗水一滴一滴地掉在路上,看着落下的汗水,小男孩的眼睛湿润了。在粮食市场,小男孩的小麦,只有人问,没人买。

 

天快黑了,来了一位老太太只买小男孩一口袋小麦,还要小男孩把小麦送到家里。开始,老太太跟着小男孩,走得很慢,小男孩干脆用架子车拉着老太太到了县城东边的村子。小男孩怕回家晚了,父母在家担心。最后,在那戈村子,小男孩褪去学生的稚气把剩下的小麦吆喝着卖完了。

 

 

小男孩带着喜悦,更多的是酸楚回到家,父母正焦急地等儿子,母亲给小男孩做了一大碗干面,小男孩一天还没吃饭呢。 

 

 

夏天,大男孩带着儿子走在高干渠上,思绪万千,给儿子讲小男孩的故事,儿子似乎听懂了,似乎又听没听懂。大男孩苦笑着摇摇头。

 

 

高考快到了,母亲病重,已奄奄一息,小男孩不敢哭,抱着弥留之际的母亲,一遍又一遍梳着母亲的头发……

 

 

母亲走了,她在世时时常说,啥时候你能成家,啥时候能抱上你儿子呢,可是,她却带着遗憾走了。

 

 

在这世上除了自己的子女,母亲没有一个亲人,就连自己的生日和姓啥都不知道,只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逃荒,把她送进县城的舍饭房就走了。大姐给小男孩讲母亲身世时,小男孩抹着眼泪跟姐姐一块哭。

 

 

在小男孩的记忆中,母亲从未下地干过活身体不好,但母亲精明能干,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细心的照顾父亲和小男孩。

 

 

大男孩想起母亲曾经做的饭,可真香啊!

春天,学校植树,小男孩从学校拿了些冬青苗埋在母亲坟头。现在,冬青已经一人多高了,郁郁葱葱。清明节,大男孩带儿子给父母上坟,儿子站在冬青旁让爸爸给他和未见过的奶奶用手机照相。儿子又坐在爷爷的坟头说爸你看我像坐在爷爷的怀抱里吗。大男孩看着儿子心中无限欣慰。自从儿子稍微懂事,大男孩每次上坟都带着儿子,言传身教,别忘了祖先。

 

 

在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血栓病倒在床,农田里的活全靠小男孩了。小男孩自己蒸馍,一部分留给父亲,一部分自己在学校吃。

 

 

大忙天来了,高考也即将来临,别的同学都认真的复习功课,而小男孩和几个姐姐却忙着收割麦子,这可是作为农民一年的收成啊!

 

 

接到录取通知书,小男孩却高兴不起来,父亲怎么办,谁照顾,没办法,小男孩只好低头去求哥,在亲友的劝说和舆论的压力下,哥答应照顾病床上的父亲。哥问父亲吃什么,小男孩除了无奈地留了两麻袋小麦外,卖光了家里的所有粮食交了两年的学费,好在那年风调雨顺,收成好。

 

 

在警校,小男孩每天想着父亲,想着父亲吃了没有,睡觉被子盖好了没有,炕是不是很热。

大男孩认为小男孩是个感情丰富的少年,一个处于玩深沉的年龄。

 

小男孩爱听歌曲,尤其流行歌曲。

每次上学,小男孩背着一周的干粮走在四周寂静的田间小路上,哼着歌,很投入,有时也很动情,借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的向往。

 

 

小男孩常在心中编织自己的梦,整日的幻想成为小男孩一直前行的动力,使他苛求完美。

小男孩 、大男孩太过追求完美了!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这两首歌唱出了小男孩的心声,像是为小男孩而写。自己是一只小小鸟,一只自卑、可怜无助的小小鸟,渴望有一个家!

 

 

每当小男孩走进家门,内心只有惆怅,很茫然,心中充满对家的渴望,一个温馨的家。

 

 

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敏出现了 。她走进了小男孩的世界。

 

 

敏坐在小男孩的前面,上课时小男孩常看她的秀发。她端庄、秀气,充满了活力。高考冲刺阶段,小男孩不敢往别的地方想。学习第一。

 

 

过几天“黑色七月”了,小男孩在小松树旁认真地复习功课,敏过来宛然一笑,给你喝杯水。小男孩受宠若惊,,脸通红通红的,心怦怦直跳。

敏从此占据了小男孩的心,成了小男孩的思念和牵挂。

 

 

那杯水很深,小男孩根本不会游泳,是旱鸭子吖!

敏上了师专,小男孩上了警校。

 

 

每天趴在床上或独自躲在教室里给敏写信是小男孩最快乐的事,而收到敏的来信也是小男孩最盼望,最激动的。同学为此经常敲诈小男孩,小男孩也甘心被敲诈。

小男孩常去敏的学校,敏很热情。夏天,敏穿了件碎花连衣裙,得体、高雅,很美。去敏的学校,小男孩不只为见敏,受怀之托看望怀的女朋友焕,焕也是小男孩的同学。每次见敏须焕叫,敏的宿舍不准男生进入,这是学校的纪律。焕痴痴地望着敏和小男孩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外,而小男孩从未注意。焕是怀追求的女朋友。

 

开始与敏只谈论生活和各自学校的事。

后来,小男孩鼓起勇气向敏发出了一封情书,很长,很深情。之后,小男孩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十几天,回信了,敏委婉地说自己小,不想谈恋爱。小男孩傻眼了!失落、痛苦又伴随了小男孩。

 

 

高大的教学楼下,小男孩坐在冬青后的石板上呆呆地望着远处的大厦,目光很浑浊,一根一根地抽烟。从此,小男孩开始抽烟了。

 

 

敏曾经说过小男孩的信,她将永远珍藏。

 

 

小男孩快毕业了,向敏索要自己写的信,一大摞的信。赠与的,将属于别人的东西。这,小男孩学法的,知道。但小男孩认为那些真挚的情书是自己的一腔热血,是对心爱姑娘的心,至少是小男孩平生写的最好的文章,被人撂进黑暗的角落,理应收回。敏没给,也许已化为灰烬,但小男孩不得而知。

 

 

大男孩结婚后见了敏,敏说你迟结婚一个月,你的妻子会是我,小男孩没吭声,很坦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那段情,是小男孩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仅仅记忆而已。敏是抽象的,是小男孩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大男孩肯定敏的出现让小男孩变得更加现实,开始正确评价自己。自己的庙请属于自己的菩萨。大男孩肯定她的出现与存在。

 

 

敏结婚时通知了大男孩,大男孩没参加,也许工作忙吧,但大男孩真心希望她幸福,真的。

 

 

现在,大男孩和敏偶有来往,朋友依旧,自然平和。

 

 

小男孩已成大男孩了,参加工作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国家干部,终于跳出了“农门”。大男孩很喜欢,很珍惜这份工作。

 

 

父亲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了,只能靠孙子照顾。大男孩每天端碗吃饭时就想父亲,父亲吃了没有,饭里有没有菜。医生说父亲不能吃肉、抽烟,而这是父亲一生的嗜好啊!大男孩满足父亲,再能活几年嘛。每月给父亲很多钱,大男孩知道父亲花不了,只为让父亲知道儿子挣钱了,能花儿子钱了。其实,父亲的钱几乎让孙子花了,孙子照顾他爷,况且年龄孩子小吗。

 

 

大男孩比焕早毕业一年。每次焕回家顺路看大男孩,当大男孩说起怀时,焕只是摇摇头,不作声。

 

 

在大男孩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只有焕和大男孩来往。

 

 

一次,别人给大男孩介绍了一位女朋友在办公室,是小男孩初中的同级学生,人长得漂亮,一头飘逸的长发。焕来了,神情黯然,草草几句话就走了。第二天,大男孩发现门把上有一张纸条,是焕写的,“你和别人谈恋爱,我咋办”,字不多。大男孩如梦初醒,接受了焕的爱。

 

 

与焕之间没有热恋情人的卿卿我我,甜甜蜜密,海誓山盟。大男孩成熟了,顺其自然,跟着感觉走。

 

 

焕还没分配,不想太早结婚,可大男孩急啊!为了父亲,为了父亲临终之前能看到儿子成家立业。大男孩就为这,也仅仅为这。

 

 

大男孩买了一台电视机,焕问为啥,大男孩说结婚用,和谁,和你。焕即无奈又兴奋。托熟人,大男孩领着单位的女见习生领了与焕的结婚证。焕现在常埋怨大男孩,自己可悲的连结婚证在哪儿领都不知道。

 

 

焕是大男孩用自行车带出了家门。大男孩每想起这,就对焕有一种深深的愧疚。那天,当着前来祝贺的亲朋,当着小巧,可人的媳妇,大男孩失声哭了,不知道原因,只是想起了卧病在床的父亲。

 

一杯水,一张纸条。大男孩不在深沉了。

 

 

一次,大男孩为父亲洗衣服,焕过来自己洗。这可是洗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衣服啊!大男孩很感动,一生的感动。

儿子出生了,很可爱,有人说像焕,有人说像大男孩。大男孩开始当爸爸了。焕每天精心地照顾着儿子。

父亲见了小孙子很高兴,即而哽咽了。大男孩理解父亲这时的心情,也只有大男孩理解。大男孩也哭了。

大男孩拍了许多儿子和父亲的照片,为儿子。

 

 

儿子四个月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大男孩用自己所有积蓄为父亲安排后事。父亲走得很安详,没有一丝遗憾。送父亲的当日,大男孩没哭。

父母去世后,大男孩只遗憾一件事,没有为父母立碑。父母的坟在乱坟冈,而哥不同意,父亲在世时说过。

 

 

大男孩想起高中时与同学霞、红的一次聊天,她们说焕的性格很难琢磨,小男孩当时没在意。

焕的性格的确让大男孩困惑。有时困惑得让大男孩窒息。

儿子九岁了,很乖,文静的像个小女孩,爱画画,喜爱独自一个人玩耍,是个学习的料。大男孩心情烦躁的时候,只要看到儿子,立刻舒畅多了。

儿子是老天对大男孩的恩赐!

一次,儿子用小手抚摸着大男孩的额头疑惑地问大男孩,你这里为啥有道竖着的深渠。大男孩愕然了,那是皱纹啊!大男孩给儿子解释时,儿子两手托腮,瞪大眼睛,似乎听懂了,似乎又很费劲。

家,是大男孩的追求与梦想。

这是大男孩理想中的家吗!

每当大男孩想起这些脑子很乱,很乱……

大男孩每天试图为家努力着!

一个早熟,多情,自信,充满幻想的小男孩。

一个成熟,现实,迷茫,有同情心的大男孩。

后序

 

很久以来,我就想写关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很久的愿望。我不知道自己为啥要写,只是想写而已。

我得对一位十年未见,已深埋在记忆中的同学,说声谢谢!前不久,我在她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静下心来写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我衷心祝我的这位同学幸福!一路走好!(完)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