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
恋爱婚姻 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质与林黛玉截然不同。她们都同样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3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作者还常常拿一个人对两件事的不同态度对比,拿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表达作者的爱憎倾向。《红楼梦》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它实写而不浅露,虚写而不晦暗,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作者善于运用春秋笔法,也就是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比如将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憎恶写得十分含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红楼梦》早期流传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等人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80回,现存版本完整的很少。另有《乾隆帝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则为120回,前80回主要据“脂评本”抄集校改。乾隆帝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高鹗活字排印《红楼梦》,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120回。乾隆帝五十六年排印本称程甲本,第二年程伟元和高鹗对程甲本修订后的排印本称程乙本,合称程高本。
小说在当时已广为流传,封建朝廷屡禁不绝。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历来以《红楼梦 》题材创作的诗词 、戏曲 、小说 、电影不胜枚举。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也日见繁盛,人称红学。知名的学派有评点派、索隐派、新红学派.曹雪芹香菱
乾隆帝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清朝
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一)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二)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三)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四)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五)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宫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医生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九)外国人:女二人。(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李纨、妙玉、
史湘云、王熙凤、
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
麝月、
袭人、鸳鸯、
雪雁、紫鹃、
碧痕、
平儿、
小红、
金钏、
司棋、
抱琴。
十二家人:
赖大、
焦大、王善保、
周瑞、
林之孝、
乌进孝、
包勇、
吴贵、
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
余信。
十二儿:
庆儿、
昭儿、
兴儿、
隆儿、
坠儿、
喜儿、
寿儿、
丰儿、住儿、
小舍儿、
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
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
贾蓉、
贾兰、
贾芸、
贾蔷、
贾芹。
十二戏子:
琪官、
芳官、
藕官、
蕊官、
药官、
玉官、
宝官、
龄官、
茄官、
艾官、豆官、
葵官。
七道尼:妙玉、
智能、
智通、
智善、圆信、
大色空、
净虚。
七彩:
彩屏、彩儿、彩凤、
彩霞、
彩鸾、
彩明、
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
甄宝玉、薛宝钗、
薛宝琴。
四薛:薛蟠、
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
王子腾、
王仁。
四尤:
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王辈:贾珍、贾琏、贾环、
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
贾敏。
四代辈:
贾代儒、
贾代化、
贾代修、
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
詹光、
单聘仁、
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
石呆子、
张华、
冯渊、
张金哥。
四小厮:
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
小鹊、小红、
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
马道婆、
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
秦钟、
蒋玉菡、
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
冷子兴、
山子野、
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
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
侍书、
入画。
"四珍宝":
珍珠、
琥珀、
玻璃、
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
翠缕、笑儿、
篆儿。贾探春--侍书、
翠墨、小蝉。林黛玉--紫鹃、雪雁、
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紧接著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
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
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帝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迄今没有在
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关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另外,在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
袁枚、裕瑞等人,以及更晚的其他人的笔记中,也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
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在对清人笔记和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从此成为定说。稍后
脂本脂批的发现更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近年来虽不断有人提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但均缺乏足够的证据。
■关于后40回作者
程伟元在120回本《红楼梦序》中说,后40回中有20余回是他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找到,剩余10数回则得之于“鼓担”,他和
高鹗只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但多数人相信,后40回实际上全出自于程高二人之手。近年来也有人提出,后40回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确实只是作了编辑工作。也有人相信,后40回中有部分曹雪芹的旧稿。
1981年,陈炳藻通过对红楼梦的数理统计,得出全120回皆为曹雪芹原作的结论。学术界依旧没有对此达成普遍共识。
■石头与《红楼梦》
红楼梦的故事是从神话开始的。在远古时代,两名男神争斗,撞断了天柱, 西北边的天蓬破了一个洞。女神女娲便取石补天,她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石头,补天之后,唯独 一块未用。这一块石头,久经天地精华锻链,修成了人 形。见天上灵河岸边一株绛珠草快 要枯死,便以甘露之水浇灌。绛珠草因此得 以久延岁月,也修链成了女身,常常在心内郁 结著一股报恩之情。不久,石头 动了凡心,要到人间去经历红尘繁华,降生为“宝石”, 那绛珠草便也决定下 凡,以一生的眼泪来还报石头的灌溉之情,便是小说中终日哭泣的“林黛玉”。这个神话相信人与人之间都有冥冥中不可知的缘份与牵连,“欠泪的,泪以还 ”,红楼梦以神话拉开序幕,人世的情爱纠缠有了前世的因果。
惯用多种笔仗,具有多重身份熟悉小说情节的读者都不难看出,小说的第一作者便是石头,因为小说上所记,是石头下世数载亲身经历过的一段遭遇,因此这部小说才是另一个名字《石头记》,但是在脂批中,曾多次将石头与宝玉乃至作者混同起来,亲热地称之为“石兄”,试举文中的一些例子:宝玉第一次摔玉时有脂批道:“试问石兄,此一摔比青埂峰下萧坦卧,何如?”此处是指青埂峰下顽石幻象----通灵宝玉。
第八回,宝黛钗三人喝酒作乐时,有脂批:“试问石兄,比当时青埂峰猿啸虎啼之声何如?”这里显然是指贾宝玉。
在
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处有夹批道:“非作者为谁,余又曰,非作者,乃石头耳。”这里则是称石头记的作者为石头。
除此等多处地方之外,在
元妃省亲一段情节中,元妃对大观园繁华景作一番感叹后又紧接著以石头气回想自己在青埂峰下荒弃的凄凉,其间人称的偷换被此处的脂批称为“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可见这里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纰漏,借以将文中较少著正面笔墨的元春与石头,乃至于红玉挂上勾来,否则作者何必要在书中设计宝玉先为怡红院题“红春绿玉”的匾额,而被元妃改为了“怡红快绿”的情节,只因为其中的“香玉”两字犯了元春背后所隐女子的真正名讳,才会被作者似作避讳而实际目的则是为了点出。 (这里的避讳在诗句“绿玉春獶卷”时又一次点明)
■艺术成就
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但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程乙本改动尤甚。
甲戌本: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
己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己卯,1759年。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蒙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
蒙古王府,故名。120回。
戚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
戚蓼生序,故名。80回。
杨本:又称
梦稿本、杨藏本、全抄本。因系杨继振原藏,故名。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题“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列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一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绝佳之对。它本皆逊色多了。此句当为雪芹原笔。已有影印本。
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序本、脂梦本,题“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
郑藏本:存23,24回。曾为
郑振铎收藏,故名。
以上个本又称脂本,以有
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
后来,有了活字印刷本:
程甲本(1791):程伟元、高鹗于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诸本关系
这些本子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有一位论者认为,这些本子都出自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诸本间的差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雪芹并没有多个稿本传世。他以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加上其它一些论据,论证了诸抄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关系的研究不能以“本”为单位,应当以“回”为单位。有时,还要深入到一回的内部。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帝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红楼梦》,为 “程甲本”、“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也是一个“脂本”,但删去了几乎全部批语。其后40回一般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但也有人认为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自此时起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出版,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的,对前80回作了大量的篡改。此本在清代影响不大,至民国方由胡适提倡而成其后数十年主流,至今台湾出版的《红楼梦》仍以此本为主。
■后40回续书
红楼梦原稿80回后散失。有人认为,程乙本后40回由程伟元委托高鹗续写。也有人认为,后40回乃他人所作,高鹗只是整理人。普遍的看法是续书在文学价值上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相去甚远,在立旨上也与曹雪芹大相径庭,但是大体上保存了原作的故事结构,对于红楼梦的广泛流传有很大功劳。
目前对后四十回续作有一种看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曹雪芹已经在逝世前基本完成了《红楼梦》的书稿,故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之语。这种看法认为,之所以有后四十回的续作,乃是一个政治行为。据考证,曹家与当时中国的皇族关系密切。《红楼梦》一书的历史、政治语境,乃是当时一场有名的政治风波“弘皙逆案”。又综合红学界已经基本达成的一项共识——《红楼梦》是一部(半)自叙性质的小说,由此可以推断,在曹雪芹已基本完成的原稿中,有着大量反映那场皇族内部政治斗争的蛛丝马迹。加之《红楼梦》中透露出大量的与当时官方所持的封建道德伦理相悖的思想(萌芽),因而受到官府的干预。后四十回原稿的散轶与续作的出现,很可能是官府干预的结果。
此外,从前八十回的文本中,尤其是从脂批批文、不同版本间的对比上看,再综合史实研究,后四十回原稿的大体情节可以推断出来。目前中国大陆学者刘心武便做过此种尝试,然而学界对此分歧颇大。
■人物名字的谐音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甄士隐——真事隐(去)
甄英莲——真应怜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村(言)
姣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情可亲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石呆子——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贾、史、王、薛——假史枉雪
■主题
由于这部巨著是以数个大主轴穿插众多小故事而成,因此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爱,也有人认为这部巨著是在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与颓废。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富含神话的色彩,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
译本
英译本 Cao Xue Q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New York, U.S.A.: Penguin Group 1996. ISBN 0146001761
德译本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Aus dem Chinesischen von Franz Kuhn.
Frankfurt a.M. 1995 ISBN 3458334726
法译本 CAO XUEQIN, 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Gallimard, Paris 1981 ISBN 2070110214
有关<<红楼梦>>的歇后语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原文阅读:
http://www.tianyabook.com/honglou/index.htm
贾家的四个女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意是 :原 应 叹 息.
《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
■影视与红楼梦:
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
梅兰芳。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5出京戏片段,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
黛玉葬花》。
1927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陆剑芳 贾宝玉-陆剑芬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以刘姥姥为全剧结构的主线,颇有点“后现代”意味。
1944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周璇 贾宝玉-袁美云 薛宝钗-
王丹凤
此时正处于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演员都是当时红得发紫的大明星。
1962年香港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乐蒂 贾宝玉-
任洁
1962年
越剧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王文娟 贾宝玉-
徐玉兰
非常不幸,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片子一拍出来就被禁了,直到80年代才解禁。
1975年香港无线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
汪明荃 贾宝玉—伍卫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里有个跑龙套的后来成了巨星,他就是扮演蒋玉涵的
周润发。
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
毛舜筠 贾宝玉-伍卫国 薛宝钗-
米雪
1977年香港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黛玉-
张艾嘉 贾宝玉-
林青霞 薛宝钗-米雪
贾宝玉这一角色经常由女生反串,最著名的当数林青霞的这个版本。
1977年香港电影《红楼春上春》:林黛玉-
黄杏秀 贾宝玉-
张国荣
这是张国荣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三级片。
1978年香港电影《新红楼梦》:林黛玉-周芝明 贾宝玉-
凌波
1987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
陈晓旭 贾宝玉-
欧阳奋强
这个版本已经成了大家念念不忘的经典。
1989年北影版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陶慧敏 贾宝玉-夏钦 薛宝钗-
傅艺伟 王熙凤-
刘晓庆
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版本,当年曾经获得多项
金鸡奖,现在也偶尔能在电影频道发现它的影踪。距现在最近的一部《红楼梦》是台湾华视在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由张玉燕饰林黛玉,钟本伟饰贾宝玉。但播出时收视率不高,影响力十分有限。
2007年央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于北京台进行《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名角色将最终选出饰演者,公众对此有众多争议。
《红楼梦》中共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红楼梦》全书起于梦,结于梦,梦中梦、大小梦共写了32个,毫不雷同,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