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推拿家马君淑

      推拿按摩 2007-4-10 0:26
女推拿家马君淑

   

   

    简介:

    本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7年制97年级在1999年写的《推拿古代文献》课程论文,当时他只有3年级。论文虽然不长,但比较规范,可供目前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选修我的《推拿古代文献》课程的同学写作论文的参考。本文的最后得分是92分,后来发表于2001年的《按摩与导引》杂志。(赵毅)

    内容:

    女推拿家马君淑

    200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七年制97年级 邓玉海

    指导: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文献教研室 赵 毅

   

    摘要 介绍了近代杰出的女推拿家马君淑(字玉书)及其著作《推拿捷径》。通过与“推拿代药赋”的比较,阐明其推拿代药的思想,并总结了马君淑在小儿推拿八法及扩大其适应证范围方面所做的贡献,并肯定了她在普及小儿推拿方面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  马君淑 马玉书 《推拿捷径》 小儿推拿

   

   

    中国推拿的历史悠久,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以男性为主。在甲骨文中曾记载有“ ”、“婕”两位女按摩师,近代也有黄汉芸协助其夫黄汉如(一指禅推拿家)推拿治疗的医案。这里介绍的是与黄汉如同时代在沪设诊行医的推拿家马君淑女士。

   

    一.马君淑生平

    马君淑,字玉书,自号耕心斋主人。江苏无锡人。生于1889年。父母早亡,12岁被同族长辈马颐之夫妇收养。马颐之时任苏州太守,先世均精于医道。故马君淑在其教导下广泛阅读各种医书。14岁那年,马颐之迁官,她随其北上,行途中因刻苦攻读儒家经典而患病。访医四年多,均无疗效。当时青溪有位张静莲,以方脉推拿闻名。马玉书前往就诊,经张一推而愈。遂拜其为师,学习推拿。张倾囊相授,玉书亦悉心揣摩,并开始为小儿治病,时有青出于蓝之誉。后来,她应朋友之邀,在上海设诊悬壶,主攻小儿推拿,声誉渐隆。但是,马玉书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幼儿为药石所误,或被庸医推拿所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自觉一己之力实在绵薄,但确有别轻重、正视听的必要。因此准备出一本儿科推拿治疗方法指南,希望将小儿推拿普及到家庭。于是在本世纪30年代初,她参照古籍并结合其20余年的临床实践撰写了《推拿捷径》一书。

   

    二.马玉书的《推拿捷径》

    《推拿捷径》是上海马氏小儿诊疗所1930年在沪发行的。马玉书以家藏明版周于蕃《推拿全书》为蓝本,参之以诸先哲的成案,证之以20多年的临证心得,汇编成书。全书共十节。第一节述人体解剖,附有图解,指明致命穴。第二节述脏腑功用,亦绘图辅之。第三节言十二经脉起止。第四节载有十二经脉之经穴分寸歌,图解均为小儿形象。第五节“推拿代药骈言”,为马玉书自编。第六节为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法解义,以及小儿诸症的选择运用。第七节为“色诊歌”。第八节有“面部推拿次序歌”、“推拿头面各穴歌”、“手臂各部推拿次序歌”、“推拿指掌肢体各穴歌”等,均附以图示,各种推拿操作图与《推拿广意》相似。第九节为“惊风二十四症歌”。第十节有杂症须知和足部穴图。附刊“益世偶录”,均为马玉书自编。是书文笔优美,理法透彻,言简意赅,图谱易懂,歌赋易记,有助于家庭自修自疗之用。

   

    三.对小儿推拿的贡献

    1. 推拿代药

    小儿天性好动而身娇体弱,极易感受外邪。马玉书认为小儿患病最好不要服药。她在“儿病不药,比较服药似为有益”一篇中指出小儿不服药有三种好处:“免损伤小儿脾胃,一也;免误药之害,二也;可恃推拿而不因恃药而放纵,反小心护持,三也。”(《推拿捷径·益世偶录》)

    现代医学表明,幼儿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内脏娇弱易伤。脾胃对营养及吸收功能都比较差,而且药物的副作用对婴幼儿的伤害远远大于成人。因而从保护婴幼儿身体出发,尽可能不服药。但是,如果真的病了,总不能袖手旁观吧。因此马玉书指出,可以通过推拿来治疗,故作“推拿代药骈言”。云“与其用药有偏,或益此而损彼,何如按经施术,俾兼顾而并筹。”(《推拿捷径》)

    早在1695年,《幼科铁镜》中便有“推拿代药赋”,提及了17种操作法41味药,但是后来鲜有发挥者。而马玉书在“推拿代药骈言”一文中,阐明了20种常用操作法滋阴补阳、调气活血、祛病除痛的作用。由具体的药味扩展为有普遍意义的药性,扩大了推拿的适用范围。

    “推拿代药赋”中多为具体的手法操作,且以单法为主。而“推拿代药骈言”多为复式手法操作,陈其名而述其功。具体操作方法在“八法解义”和“各式推拿手法图”中详细论及,使人既晓其名又可查考其法,起到了普及的作用。并且,“推拿代药赋”中的所有手法均在《推拿捷径》的“八法解义”一节中提及。故进一步表明其扩展了推拿代药的范围。

    具体说来,马玉书在“推拿代药骈言”中是以常见病症主要对象来说明各种操作法的作用,同样提到了“推上三关”、“退下六腑”、“黄蜂入洞”、“水取天河”等,删除了当时不太常用的足部推拿四法(其操作手法仍保留在“八法解义”一篇中)。强调了手部、头部手法操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惊风、昏厥、泄泻、咳嗽等常见病指出推拿代药的可行性及广泛性,丰富了推拿代药的内容。

    2. 进一步阐明小儿推拿八法

    小儿推拿八法,即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具体手法在明代的《小儿按摩经》中就已出现。清代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作了总结。马玉书在“八法解义”中予以进一步概括阐述。其文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既讲述了八法的具体操作与功效,又说明了注意事项。如“推法:推者,推动向前也。必期如直线之直,毋得斜曲,恐伤别经也。其法以四指握定,以大指侧蘸水着力推之,向前三次,向后一次。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有直其指者,有曲其指者。是摩中之手法最重者。故推必蘸水,以防伤及皮肤也。”(《推拿捷径·八法解义》)

    马玉书还详述了八法的各种适应证:按法8种,摩法5种,掐法15种,揉法18种,推法16种,运法8种,搓法3种,摇法7种。共計54种常见病症,其中惊风还可细分。并且认为:一切惊症,均可掐五指手背指节高纹处定惊;掐筋则不论何症何穴,先将主病穴起手掐三遍,再将余穴掐三遍,然后揉之,每日三四次即可自愈。

    在小儿推拿八法的运用方面,马玉书认为要以推拿特定穴为主,而使用却不必拘于单法,可以广泛运用复式手法操作来减缓病人苦楚,增强医疗疗效。

    针对当时咳嗽多痰、惊风昏厥、腹胀痢疾等常见病症,马玉书在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如各种“痰证”:食积痰滞可摩左右胁,咳嗽痰多即可掐横纹、又可掐肺经、还可推肺金,顽痰不化可揉五指节,痰涎不化可搓食指,痰多不化可摇手,而开胸化痰还可运内八卦等等。因此,其时代特征极为明显,而这又与她的出书意图是分不开的。

    3. 普及小儿推拿知识

    《推拿捷径》一书,马玉书又称之为“儿病治法实验指南”。她在自叙中一再强调刊行此书的目的。而书中所撰内容切中肯綮,通俗易懂,简便易学,并附有“十二段锦之解说”,脉学知识简介等篇章,的确适合于普通家长学习、阅读及掌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她认为如果小儿病急不能及时就医的话,家长可以试着先用提刮之法来缓解甚至治愈病患。并详细介绍了提刮的操作方法。

   

    结语

    马君淑是近代杰出的女推拿家。她撰写的《推拿捷径》一书在小儿推拿的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推拿代药骈言”一文发展了推拿代药的思想,“八法解义”一节进一步阐明小儿推拿八法并扩大了适应范围。她对小儿推拿的普及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