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纪实
“甜蜜的生活无限好,甜蜜的歌儿满天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甜蜜的事业》将这首欢快流畅的歌曲深深刻录在人们的记忆中。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20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计生部门为了这甜蜜的事业,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入手,不懈努力,谱写了一曲光辉的乐章。2003年9月,我市被国家人口与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走向“三为主”
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实行计划生育工作20多年,也是逐步推进“三为主”的20多年。这期间,我市累计少生人口30多万,仅抚养费就节约10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些人都出生和消费,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倒退15年以上。
群众的生育愿望与国家的生育政策有很大的距离,要消除千年封建文化在生育文化领域的残余,离不开强大的政策法律宣传。我市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是最成功、最到位的政策宣传之一。2000年中驿镇文化站组织20多名乡土艺人,坐上大篷车,创作10多个计生节目,在全市演出30多场,边演出边创作,越演越经典。市电视台还录制成光碟,赠送各地,一时间“婚育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落实避孕节育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保障措施。我市先后突破了全面推行女扎、双女户结扎、一孩补救等工作难点,已兴建20个计生服务站,从业人员95人,承担了全市85%以上的计生技术服务工作。进入低生育水平以后,我市稳妥推进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试点工作,避孕成为育龄群众生育调节的最重要手段。
以往抓计划生育,凭春秋两次大行动,靠运动式突击。如今,通过多年的努力,加强基础基层工作,我市逐步形成各级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专职干部、技术人员、计生协会五条线的计生工作网络,并形象地称为“网络工程”。有了这个工程,计生工作既可以大开大合,又可以做到细致入微,是工作经常化的载体。2000年,我市顺利通过了省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县市验收。
破解“第一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用李白当年行路的艰难来比喻初期贯彻落实计生工作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在中国推行计划生育,号称“天下第一难”。要在短时期内彻底转变群众几千年来的婚育旧习,这就是“天下第一难”的内涵。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与国家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婚育新风尖锐地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我市开始了在“蜀道”上的艰难跋涉。
张网清理,整顿生育秩序。1992年至1994年,我市分农村、乡镇、市直三大块开展计生“六清两落实”工作。在整顿中,处理计划外生育2万多人,开除公职260人,解聘干部95人,开除留用637人,记大过800多人,某镇政府一次解聘干部10余名。市委、市政府领导态度十分坚决:国策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理应带头!
一票否决,落实计生工作问责制。“得了黄牌要丢脸,一票否决要丢官”。我市从1991年推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以来,以发“黄牌”、关“笼子”、给“否决”等强硬措施为手段,抓难点、突重点、促后进。在压力与动力、挑战与机遇的辩证法中,整体水平不断上升,符合政策计生率从1992年的30%提高到1997年的95%,并持续保持了较好水平。1993年9月,我市制订了一整套计划生育管理程序,内容涉及宣传教育、生育审批、规划统计、目标考核、奖励优待、责任追究、一票否决、行政执法等八个方面,详细具体,操作性强。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从机关到基层,从城镇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做到了事事能够对号入座,层层能够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为树立计生执法公正公平、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提供了保障。
但是有些人习惯于粗暴简单的工作方法。对此,在一次全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培训班上,市委副书记陈远亮说:“计生工作再难,再特殊,也必须依法行政,不能存在有特权的思想”。时任副市长韩修英多次告诫计生干部:计划生育“七不准”,是国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禁令。同时,市计生局加强了执法监督检查,设立信访室,及时解决基层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市计生局和政策法规科多次被市人大评为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
找回“主人翁”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计生工作首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民群众在计生工作中主人翁地位。
2000年4月的一天,闫家河镇蔡家岗村会议室坐满了群众,村计生协会会员正在对村里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书》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从此以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全市农村推行,以合同形式管理计划生育,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群众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
“我可以说不!”在医生的指导下,育龄群众有权自由选择适合的避孕节育方法,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优质服务在行动。争创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是我市连续三年的奋斗目标。如今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各地蓬勃开展,“悄悄话室”、“关爱女孩”、“育龄妇女之家”,温馨的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2003年5月开始,我市计生系统采取走下去、请进来,发问卷、开座谈会等办法,自下而上地开展行风评议活动。3000多名群众,4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多名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对全市计生系统行风建设进行了评议,满意率达到95%以上。同时市计生局也对行风评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合理化的建议予以采纳。
投入“大熔炉”
2003年初,市长邓新生将自己住点的乡镇换到黄冈市、麻城市两级计划生育重点管理乡镇宋埠镇,时常督查该镇计生工作。他说:“计生工作就像一个大熔炉,考验着我们的领导能力和班子的战斗力”。市委组织部门对计生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经过大熔炉的锻炼,近几年来,我市有70多名普通计生专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十多名分管领导担任了“一把手”。
“我也曾下派管过计划生育”。在市直机关,多少人曾自豪地回忆起当年投入计划生育“大熔炉”的时光。从1991年起,我市连续六届从市直机关选派了160多名青年干部到乡镇、办事处任计划生育专职副乡镇长,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工资由原单位发放,仅工资福利支出就支援乡镇500多万元,严格的管理,严厉的考核,使用上的奖优罚劣,既促进了工作,又锻炼了干部,一大批下派干部已成为各机关的负责人,成为维护计生国策宝贵的人力资源。国家和省计生部门领导来我市调研后,对这一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现在,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各级党政组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力求公正公平,广大群众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正自觉遵守各项计生政策法规,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责任和义务。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