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散文 2007-3-10 12:5
 

 

 

 

宁静的夜晚,我喜欢走进狭小的书房,拧亮台灯,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捧读。任思绪在黑夜和铅字间荡漾,白日的行政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力。但正是这种情境下,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特别遥远,空间也特别寥廓。没有了往常的世俗喧嚣,静夜的想象又特别专注。这种专注与文人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现实的反思。鲁迅先生喜欢在灯下写作,他说自己是爱夜的人。大凡爱夜的人,都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尽一切暗。或许,所有关注现实的人都喜欢夜,在夜里思索,在夜里写作,在夜里观察夜。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正如此。诗人身陷长安,时当中秋,望月思亲,所作《月夜》堪称一绝:今夜簏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虽直接显现的意象是月,但透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静静的深夜,诗人伫立夜色中,仰头望月,心中满腹相思,期盼能早日与家人团聚。我们不能不为之一颤,诗人的愿望是多幺强烈,安史之乱却让他饱受离乱之苦,流离失所。在人生的行旅中,夜的魅力也深可寻探。夜是深邃的。它浇灭过无数的战火,也助长了无数的胜仗。历史上,有多少英雄好汉被黑夜埋没了志气,更有多少将军武士在黑夜的掩护下成功地夺取胜利。人生有众多选择,却也始终无法摆脱大自然的肆意安排。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必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有时也会扭转。我们摆脱不了,只好接受,接受命运的安排。因此,黑夜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据着地位。黑夜孕育着恢宏的蕴涵,诗人的眼光,正在于在现实中把人生和历史勾连。 

 

渐渐,我对夜的诗意,有了一点新的思考。人类生活在自然中,必然要与自然周旋,要幺改变它,要幺被它改变。黑夜是人无法改变的,要想从中酿造出美,酿造出诗意,人就必须要战胜自然,例如路灯、夜明弹、夜视仪的出现,产生了一种轻快愉悦的美和诗意。在与自然的对峙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日新月异,因此而产生了一切我们所谓的艺术。余秋雨说,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我想,原因也正在于此吧。夜,漆黑而玄奥。但假若你有了看夜的眼睛和听夜的耳朵,便能自在暗中看尽一切暗。杜甫具备了,他尽其所能地诉尽一切黑暗。《阁夜》一诗是他在军阀混战、吐蕃入侵的情况下写的。夜幕可以遮盖一切,平息一切,然沉思的诗人,忧患的诗人切在这无边无际的夜色中听到了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看到了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冬夜凄凉寒怆,诗人辗转难眠,却依旧忧国忧民。他把自己推到了一个漆黑的屋檐下,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痛苦。杜甫完全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生遭遇拧结在一起,是深邃的黑夜赋予了杜甫一种穿越万物的洞察力,一种广泛深入的沉思。生活是现实的,人生是坎坷的。当我们在夜中沉睡或深思时,是否也应该学会看夜和听夜?是否也应该学会创造艺术?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