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话,实话也。赤裸裸,丝毫没有遮拦,心想什麽,就说什麽,没有顾忌,没有防线,诉说真情,渲泻哀伤,就象原汁原味的牛肉汤丝毫没有佐料。中国人吃东西很看重口感,并不怎麽在意营养。尽管偶尔也想咬口大葱嚼嚼,辣的嘴歪鼻斜,满头冒汗,不由叹之曰;原味差也。却也有那大彻大悟的高人,为了吃到原味,天天喝那不加任何佐料的淡牛肉汤。
近年时兴各种文化,笔者以为,不管是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还是吃的各种文化,包括抹口红、接吻、说话,统统应该叫咀文化。吃酒、喝茶、说话、吃东西,哪一件能离开嘴呢?抹口红是为了让嘴更漂亮,接吻是人们通过嘴传递情感。醉话,当属酒文化的范畴,但我相信所有有关酒文化的书中,要麽故意隐去不载,要麽一笔带过。君不见某酒广告词说:“喝了不上头”吗?
中国人实在太爱热闹了,连吃饭的功夫也不放过。不管亲朋相聚,还是宴请客人,通过酒烘托席间的活跃场面,营造席间的热烈气氛。不象老外那样性急,那样冷冷清清端个大酒杯各顾各。尽管酒杯小了点,可中国人有的是时间。亲朋相聚,用不着扭扭捏捏,装腔作势。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醉话交流,妙趣横生,毫无掩饰,痛快淋漓。宴请客人,难免拘谨,有了酒,便找到了谈话的主题,一下子缩短了客人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席间劝酒,更是一门大学问,书本上是根本学不来的,全凭经多识广,临场发挥,只要能让客人喝酒,便是真本事。这大概与中国人的含蓄、内向性格有关。近年虽有改观,嘴上说能喝多少是多少,但仍少不了要三番五次向客人劝酒,生怕慢待了客人,给客人留下坏印象。作为主人,那怕是喝成一滩泥,只要客人喝,就得奉陪到底。有人以为醉酒是一种享受,宠辱皆忘,飘飘然昏昏然欣欣然,妙不可言;有人以为醉酒是活受罪,上吐下泻,如害大病,胡言乱语,洋相出尽。中国有醉拳神功,亦有斗酒诗百篇的诗圣。他们贪杯,是酝酿一种情绪,营造一种气氛,寻找一种感觉。他们说的醉话,便成金口玉言,神功秘诀。
近闻几则贪杯醉话,拈来录在下面以飨读者。
某科长喜得贵子,大宴宾朋。A君是其属下,揣个大红包前往祝贺。只因席间贪杯,神秘兮兮附于科长耳边说:“我憋了半天都不敢讲话,你的孩子死了可不怨我”。科长闻言,当场昏厥。
某富汉不识几字,却喜附庸风雅,三个女婿登门拜寿,席间要三个女婿吟诗助兴。老大老二女婿同为教书先生,闻听岳丈建议心中喜不自禁。未独老三女婿斗大字不识一升,闻听要吟诗作乐,明知岳丈又在捉弄自己,心中暗暗叫苦。当年,富汉贴出告示:招一当官的为婿。不料仅一穷困潦倒少年应招说,先前当过知县。富汉心想,先前就先前吧,说起来也算有过功名。便权留府上充当管家,其实是要考查其真伪。一日,富汉查看帐本,不知少年所记何意,便叫少年念来他听。少年原是个唱戏的,掀开帐本便唱:“大的是蚕豆,小的是豌豆,一圈二点是猪头。长的是黄鳝,短的是泥鳅,一塌糊涂是香油。”富汉听罢,哭笑不得,大骂少年是骗子。少年争辩说:我唱戏是当过知县。富汉恼羞成怒,便把少年赶出家门。谁知少年一被逐出家门,三小姐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寻死觅活。富汉无奈,只好把三小姐许配少年为妻。对此,富汉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但见富汉鄙视地瞟了一眼心神不定的老三女婿说:“每句必须分别用‘圆又圆、少半片、乱吵吵、静悄悄’结尾,否则罚酒。”老三女婿如同没有听到一般,只顾自斟自饮,思想如何解脱。大女婿抬头望见初升明月随口吟道:“十五月亮圆又圆,到了初几少半片。天上星星乱吵吵,一到天明静悄悄。”富汉连称好诗。二女婿亦不甘落后,指着席上烧饼吟道:“麻酥烧饼圆又圆,吃了半个少半片。上面的芝麻乱吵吵,全部吃了静悄悄。”富汉亦连称好诗。老三女婿几杯酒下肚,头皮发麻,舌根发直。突然站起,死盯富汉,琅琅沧沧,指天划地,断断续续吟道:“岳父,岳母,----圆又圆,死了一个少半片。全家哭的乱吵吵,全部死了静悄悄。”谁知三个女婿登门拜寿,竟成了三个女婿为富汉送终。
某行署召开县长会议,a县长迟到,他胆怯地走进会议室,座无虚席。正在为难之即,负责会议接待工作的小张醉眼迷蒙地小声招呼道:“台上坐,台上坐。”参加会议迟到,本就感到尴尬,且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见有人招呼台上坐,便不加思索走上主席台找了个空位坐下,台下一片哗然。散会,专员大怒,找来小张本想大发一通脾气,不料小张答曰:“我见台下没有座位,台上座位空着,就让他台上坐。”专员闻听语塞。
以上虽是几则笑话,听来耐人寻味。难道A君说的不是真心话麽?非也!难道三女婿说的不是大实话麽?非也!非也!!小张说错了麽?非也!非也!!非也!!!只因不识葱味久矣,偶咬一口,难免辣的眼歪鼻斜满头冒汗。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