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惯

      杂文 2007-3-7 22:56

 
  
    “习惯”的科学术语可称为“习性的惯性”。惯性是会停止的,但却是不可抗拒的。一个人在一种生活模式下生活久了,就会适应或说屈服于这种模式,有舒服的也有不痛快的。就是在这样的锤炼中人类在自己的习惯中掌握并延续了生活的规律和能力。

    人的年龄、生活环境、人生时期会呈阶梯性周期性变化,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随之改变,这就给了人调整的机会,“习惯”会逐渐达到规模。很多东西包括高层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在长期的习惯培养中潜移默化的传承,逼迫人们去窥视自己生存包装下的内心读白,最后终于知道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事,甚至听到什么歌会哭。

    “习惯”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结晶,是个体自我在社会中的定位产物,是个体力量的反应,是绝对真实的。很多时候人做事都是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率性而行。当冲动占据上风,人就不那么理智了,便没有原则性可言。事后自省或庆幸那是另一回事了。人骨子里是自私的,不要为了细微的事勉强自己,快乐不是长久的,当然,苦恼也不是长久的。抛开一切的争论,得出的结论归为形式的多变。人的情感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个体的情绪以自身感受为基础,因此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以自身利益为准绳。我的个性体现了实用的外刚内柔,生活基调不温不火,六根清净,无欲则安,自我感觉良好,不过经常是暂时性的,所以时不时也哭诉自己的“欢乐时光”和笑谈“苦难人生”。

    生活中的变故太多,或搅乱一时,或困扰一生,很多特殊情况下都没有给当事人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也就缺少清醒的头脑。在这样的形势下,“习惯”成了首选。能习惯于一种尚可的生活状态总的来说算是正途。容忍和坚持终有功德圆满的一天。试图改变现状不想生活机械的进行下去也可能激发潜能。人各有志。

    生活中的某些事看是偶然,实际上迟早会发生,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发生之后,无论是对己有利或弊,“习惯”混入了异样的味道。基于女人的善变和男人的好变,周围的环境和一个新的生活轨迹被更新常被人们一相情愿的认为是挑战自己,较量命运的个性化主见。殊不知,给自己留下了“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名声。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对这种习惯的临界是很难认知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人有不同,但是很多人的习惯是相似的。所以经常听见人们互相分类。人自打娘胎出来,并不注定他应该属于哪一类,性本善之说实属荒唐无聊。是人类群居的形式让一个个体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人。七情六欲和崇尚被尊重是人类的共性,相同的个性和习惯让每个人都如此平凡。

    当一个人处于某一种生活状态,这种习惯的模式就使得他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寻求别的一种未知的生活和命运。我暂且把它叫做“安分的懒惰”。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人生应该是段休闲的旅程,舒心的前行,不能赖着不走。当自己脚踏实地走过一片天空,记忆里,依赖、自立、摆脱、不舍相互斗争,缠绕,最后被某一种“习惯”凝固,一切即将变得顺理成章。偶尔越出了这种“习惯”定义的框架,感概便由此而生。许多年后,不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会习惯自己的不习惯,不习惯自己的习惯了。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