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孤独

      杂文 2007-3-7 22:44

有人害怕黑夜,有人害怕孤独,更多的人害怕黑夜里的孤独。我生来胆大,不怕黑夜,不怕独住,不怕一个人走夜路。相反,喜欢黑夜,黑夜给我更多的写作灵感;也喜欢孤独,孤独让我远离尘世的喧嚣,还我一片心灵的空间,所以,我喜欢孤独。

(一)孤独的感觉真好。

孤独可以使你静下心来看书、听音乐。
孤独可以使你活的真实,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而笑、而悲。
孤独可以使你上街吃饭时,不再因为同行者说,“只带了5毛钱”而啼笑皆非。
孤独使你不为应酬所忙碌,有空出来到河边斜倚桥栏静听流水,放松身体躺在草地上,仰面望着明月,细想广寒宫里嫦娥仙子那“起舞弄清影”、“月中寒里斗婵娟”的清新美景,远离尘世是何等的清闲。那位苏大才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这种清闲,不然也不会有“何似在人间”的诗句。
孤独的感觉真好!

(二)要学会孤独,必先忍耐寂寞。

然而,要学会孤独,必先忍耐寂寞。
寂寞是你享受孤独的一大难关。
铁凝在其小说《大浴女》中说,天分太高的人从本质上讲都是寂寞的。其中那位女画家直白:“现在我和丈夫分手了,寂寞啊,可这却是一种自由的寂寞。你呢,你有美满的家庭,其实你也寂寞,而且你的寂寞还不如我,因为你这寂寞是一种不自由的寂寞。”啊,真高,寂寞也分出了等级。细思之,颇觉在理。
不敢奢谈自由,自由于我们还属奢侈品。做个单位人,行动听指挥,说话看脸色,虽然身在热闹窝中,心里依旧脱不了虚空寂寞的缠绕。我想,这大概可以谓之“不自由的寂寞”吧。我们早经习惯了被领导着,一旦获得自由也还不定习惯。《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那个女主角不就说过吗,在单位时反感被管着,可脱离单位没人管了,反倒心里空荡荡的。这离开单位后产生的寂寞应该叫“自由的寂寞”吧。
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当那位女画家爱情不再时,她获得了寂寞的自由、自由的寂寞。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没有女画家那么浪漫的气质,也就不会有对不自由的寂寞的决绝的态度。所以,我们的寂寞基本上都属于“不自由的寂寞”那一类。自由不多,而生活却重。能否把重担卸点,把自由加点呢?有一个人曾为此去见哲人。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呢﹖”哲人问他是否愿意把爱情、家庭、友谊等哪一样拿出来。那人不语。
我也有家庭,有爱情,有友谊,还有心爱的事业和业余爱好等等,这些也是无法拿下来的。是我人生中虽觉沉重却又缺一不可的。  
其实,寂寞是我们心造的产物。朱自清为排遣心中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便觉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把寂寞视为宁静的享受,这是超然物外的洒脱,是无所羁绊的心灵自由。

(三)孤独其实是一种独特的风流。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化人对孤独情有独钟,对寂寞偏爱有加,但能够真正享受个中滋味者鲜矣。正因为如此,那些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显得尤其特立独行,才显得尤其突兀而高贵。即使千载而下,仍会让人为之扼腕,为之喟叹。
当屈原一个人踽踽行走在汨罗江畔,高声吟哦着“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时,当他一边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边举身跃入奔涌的江水中时,他是孤独的。
当陶渊明经历了官场的黑暗,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当他一个人在南山种豆,在清冷的月色下荷锄而归,月光把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时,当他一边赏玩自己采来的菊花一边饮酒赋诗时,他是孤独的。
当释迦牟尼静坐菩提树下,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他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包括人,甚至尘埃。于是他方彻悟,方得道成佛……这时候,他是孤独的。
拥有孤独,品味孤独,才能成就自己独特的人生!相反,如果屈原不甘孤独,如果他也如郑袖、靳尚之流狗苟蝇营,如果他也与他们同流合污,我们无法看到屈子的伟大,也听不到不朽的《离骚》;如果陶渊明不甘孤独,如果他无法忍受田园生活的孤独、寂寞,置身尘网的喧嚣与束缚,我们又怎能听见他诗歌中的恬静与洒脱?如果释迦佛祖不甘孤独,如果他无法忍受静坐的孤独,又怎么会有千千万万佛徒追随其后,想要求得真经,修成正果?
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孤独是一种独特的风流!
没有孤独,我们无缘欣赏梵高笔下燃烧着的向日葵;没有孤独,我们无法领略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没有孤独,我们不能感受到康德或者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没有孤独,许多伟大的东西、人类文明的发展将没有机会成为可能……
孤独并不可怕。孤独是一种独特的风流!
  
(四)孤独更是一种美丽的心态

五柳先生陶潜,有着和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一样的经历,先仕后隐,先官后民。但不同的是,在官与民的角色转换中,许多人不能耐得寂寞,不会享受孤独,没有实现平稳过渡,心态失衡。官场归来,或者以酒浇愁,牢骚满腹,或者烟花柳巷,放浪形骸,或者呼天抢地,怨气冲天。其自我作贱、自报自弃之作派,完全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而五柳先生,却平稳地实现了由仕到隐的软着陆。没有半点的心浮气躁,没有一丝的怨天尤人。他对于孤独的适应与亲近,好象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的秉赋。他不觉得自己会写几首诗就了不起,他不觉得做了几天官就高人一等。站在农民中间,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种豆南山下,和农民一样希望有好的收成,他把酒话桑麻,和农民一样担心霜霰的提前到来。他随遇而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他率性而行,“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尽时”。
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其生命形态的集中体现。“南山”就放在那里,随时都能够看到。但这里的“见”,却不是普通的看见,而是一种“发现”。他对南山的发现,是他官场归来后融入大自然的开始,也是他回归自然的一种自觉。而这一切的“发现”,又都是在一种“悠然”的状态下实现的,这就一下子超越了许多文人的酸腐之气。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化人,他和农民不可能没有心理距离,作为一名为官多年的士大夫,他也不可能和农民没有心理距离。但是,就是这“悠然”的一“见”,使他在一舜之间缩短了这种距离,或者说消除了这种距离。正因为如此,他的心里才会没有一点浮躁,他的诗歌才会写得如此豁达而从容。
和五柳先生仕途的坎坷相比,唐代的王维倒是官运亨通的。但是,他们的趣味和心态却一脉相承。王维十九岁那年写过一首七言乐府诗《桃源行》,就是陶潜叙事散文《桃花源记》的翻版。可见,王维很早就为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所吸引。他的朋友官场失意,打算归卧南山陲,他的劝慰与众不同:“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意思是说,你只管去吧,我也不再挽留你。尘世的功名利碌总会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他自己就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常常是身在官场心在他的终南别业。他的《辛夷坞》是他自己价值取向的生动写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红红的辛夷花,置身深山中。开的时候无人欣赏,落的时候无人婉惜。但那高贵的辛夷花似乎全然没有在意,它只管自己寂寞地开放,任凭轻风随意吹落。

(五)领悟孤独的乐趣。

随着岁月的流逝,你慢慢的便会领悟到孤独的乐趣。
孤独会使你拥有更多的知识;
孤独会让你更清醒的看到世态的炎凉;
孤独会使你活的更真实;
孤独会使你象荷花一样一尘不染。
领悟孤独、享受孤独、品味孤独能使你拥有不会享受孤独的人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