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电影的12种记忆定格(外语篇)

      生活 2005-1-19 14:21


  ■外语电影

  ◆年度最受关注影片:《华氏911》
  ◆年度电影风云人物:麦克·摩尔
  ◆年度推荐电影原声:《魔戒3》电影原声碟
  ◆年度推荐动漫电影:《加菲猫》
  ◆年度最有魅力男星:汤姆·汉克斯(《幸福终点站》)
  ◆年度电影元老人物:贝纳多·贝托鲁奇(《戏梦巴黎》)
  ◆年度私人珍藏首选:《咖啡时光》
  ◆年度电影关键词组:好莱坞,戛纳电影节,魔幻片,成人卡通,电影与政治
  2004年度的世界电影,依然存在着"单极"和"多元"两种声音的对话与矛盾。受全球化浪潮和资本意志的决定,来自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以更为强烈的势头席卷世界。本年度的戛纳电影节是一个信号。从欧洲到东亚,全世界最优秀、最先进的电影人才、电影技术、电影观念逐步被统摄于好莱坞的资金和体制之下。当然,谁也不希望看到全世界的电影最终只呈现一种影像、只表达一种文化的局面--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来自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新电影。

  ◆场景:谁更坦率?谁更真诚?
  人物:麦克·摩尔,小布什,昆汀·塔兰蒂诺
  影片链接:《华氏911》,《科伦拜恩的保龄》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大胖子麦克·摩尔大概是从2004年的戛纳电影节而时来运转、声名鹊起的。不过,仅仅从纪录片本身的美学意义上看,2002年的前作《科伦拜恩的保龄》也许要比《华氏911》更为优秀,并且当时已经引人关注。但是时势变化所带来的机遇远远有更多宿命、不确定的因素。一旦一部电影,超越了电影本身,而被卷入当下政治与文化语境,那么它的附加值也许便具有了不可估量的力量。在影片《华氏911》中,大胖子摩尔一脸的坦率、真诚并且无辜的样子。他以一种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把我们引领向他所言说的真实。他把叛逆的矛头直指美国总统。作为本届戛纳评审团主席的昆汀·塔兰蒂诺自己就是个很有个性的美国人,他欣然把金棕榈颁给了摩尔。这同时也是金棕榈连续两年颁给了来自于美国的独立电影。

  ◆场景:谁更有个性?
  人物:昆汀·塔兰蒂诺,乌玛·瑟曼
  影片链接:《杀死比尔》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2004年世界电影界的时尚运动似乎总是由最有个性的人引领的。作为初出道时就凭借影片《低俗小说》而打破经典电影叙事传统的"痞子导演"昆汀·塔兰蒂诺,理所当然地成为2004年引领世界新电影时尚的领袖人物。甭管那些所谓的"大师"们理不理他,他依旧一脸的玩世不恭。这一次,他所塑造的人物是拿着武士刀见人就砍的辣妹乌玛·瑟曼。作为从小看东方功夫、动作片长大的导演,昆汀把全球时尚界的目光聚焦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武打动作上。当影评人们再次觉得《杀死比尔2》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时,昆汀掩饰不住一脸坏笑。因为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场景:王者归来的三月
  人物:彼得·杰克逊,阿尔贡
  影片链接:《魔戒》三部曲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与麦克·摩尔身材相似,《魔戒》三部曲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同样是一位看起来敦实憨厚的大胖子。也许在今年的世界影坛,胖人多福了。美国西部时间2004年2月29日下午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魔戒3》一下子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重要奖项在内的超过30个"小金人"奖座。与奥斯卡奖同样滚滚而来的,是《魔戒3》席卷全球院线的巨额票房,真可谓名利双收。同时,作为一部2004年最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在这个"王者归来的三月",与阿尔贡一同君临其位的,是以注重视听特效和宏大场面为特色的"景观电影"的胜利。这种风格已然成为当下的商业电影势不可挡的潮流。

  ◆场景:魔幻电影2004
  人物:哈利·波特,范海辛,蜘蛛侠
  影片链接:《哈利·波特3》,《范海辛》,《蜘蛛侠2》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哈利·波特3》避开了《魔戒》终曲的锋芒,在2004年的暑期档和影迷见面。并且这一集的导演由哥伦布换为阿方索·卡隆。进入青春期的哈利·波特,开始面对成长的秘密和内心的恐惧。阿方索以一种比前两集更为阴森可怖的魔幻世界,来营造阴暗的情绪。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黑暗中,才能绽放出勇气的温暖……2004年,和《哈利·波特3》一同到来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诡异曼妙的影像中所呈现的魔幻世界。从驱魔人范海辛到蜘蛛侠。把神怪传说通过视听特效呈现在影像里,发达的现代电影技术已经显得游刃有余。

  ◆场景:成人卡通2004
  人物:众卡通明星
  影片链接:《加菲猫》,《美国战队》,《鲨鱼黑帮》,《怪物史莱克》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加菲猫不是一只好猫,它内心愤世嫉俗却不形于色,常有恶作剧却又向主人讨好卖乖,它缺乏热情、缺乏勇气,是一只看破红尘的懒猫。"美国战队"是一个国际刑警组织,秉承着"世界和平要从自己做起"的原则,致力于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鲨鱼黑帮》中的鲨鱼、水母和鸡泡鱼等,外形都难看的可以,从面部表情到肢体动作,说白了,就是活脱脱套着鱼皮的人。可以说,怪物史莱克、海底的鲨鱼们,包括加菲猫的形象,都是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美国平民的写照。2004年好莱坞制造的这些卡通片,事实上并不同于儿童世界、也不属于儿童,而是一种成人卡通:看起来有着一幅天真烂漫的儿童面孔,可是往往折射、讽喻现实社会,表现成人世界,真正的孩子并不全然能够看懂。这些卡通片,披着小绵羊的皮,可是没准什么时候,就蹦出一只咧着嘴的大灰狼来。

  ◆场景:当滔天洪水淹没自由女神
  人物:好莱坞,美国公民
  影片链接:《后天》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影片《后天》堪称典型的"美国大片"--大制作,大场面,并且,还是大灾难。滔天的洪水淹没了自由女神,淹没了美国,整个地球在一天之内急剧降温,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灾难片"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电影类型。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似乎永远有一种树立"假想敌"的意识,总是喜欢居安思危,在他们的影像世界里一次次重演着来自于政治、军事和自然界的灭顶之灾。把影片《后天》嵌入"911"以后的语境中,就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发自于美国文化心理深层的惊悚。

  ◆场景:史诗片--好莱坞的滑铁卢
  人物:沃尔夫冈·彼德森,布拉德·彼特等
  影片链接:《亚瑟王》,《特洛伊》,《亚历山大大帝》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2004是好莱坞史诗片"复兴"的一年,但是这种"复兴"至多只是体现在数量和投资上,而不是质量上。先有《亚瑟王》,严重篡改历史,还自称尊重史实,上映第一周只排在票房第三,接着便一路下滑。再有沃尔夫冈·彼德森导演的《特洛伊》,荷马史诗的味道全无,倒是让影迷饱览了以布拉德·彼特为首的无限"男色"。还有奥利弗·斯通执导的《亚历山大大帝》,随着柯林·法瑞尔饰演的亚历山大最后倒在自己的剑下,影片受到如潮恶评……充斥着好莱坞超级明星,砸了大把的银子,却在票房、口碑上都可以被称为名副其实的烂片--这个所谓的好莱坞"史诗片年",等来的却只是烂片一箩筐。

  ◆场景:当电影遇到宗教
  人物:梅尔·吉布森,耶稣基督
  影片链接:《耶酥受难记》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美国、意大利合拍影片《耶酥受难记》的导演梅尔·吉布森,赋予影像以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逼真的摄影效果。这使影片看起来更为暴力、更为阴暗,每一个镜头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这部描述耶酥受难的电影,2004年2月底上映。在跌落北美地区票房排行榜数周后,又奇迹般地在复活节档期从谷底震荡走高,重登冠军宝座。也许,当电影遇到宗教,我们看到的只能有奇迹。

  ◆场景:两个人的电影
  人物:汤姆·汉克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影片链接:《幸福终点站》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可以说,汤姆·汉克斯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两个人的组合本身,就是影片《幸福终点站》的票房保证。两个人合在一起,就是五座最有分量的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演员奖)的得主。本片同时也是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作为一部轻松喜剧,影片讲述一个被困机场的东欧移民的故事。最起码,我们从电影里看到了那复杂的人性和充满了变数的人生--虽然影片也许可以隐喻更多。

  ◆场景:巴黎,1968
  人物:贝纳多·贝托鲁奇,青年马修
  影片链接:《戏梦巴黎》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这是一部有着浓郁的欧洲艺术电影传统的影片,英、法、意三国合拍。更重要的,这是贝纳多·贝托鲁奇的新作。影片2004年上映,讲述的却是1968年的往事,大师青春时代的心结。1968年,美国青年马修来巴黎留学。就像当年,22岁的贝纳多·贝托鲁奇由一个诗人而改行为导演。生命里的那段时光,如同一场电影刚刚开场,年轻,青涩,气质敏感而冲动,富有想象力,满脑子的梦幻。这种气质吻合了巴黎的气质,同时,也无疑吻合了一个爱电影的年轻人所应具有的气质--我们看到,马修的青春,贝托鲁奇的青春,和巴黎,和电影,持久纠缠。

  ◆场景:别样的日韩电影
  人物:宫崎骏,岩井俊二,金基德
  影片链接:《海尔的移动城堡》,《花与爱丽丝》,《撒玛利亚城的女孩》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2004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有了新作《海尔的移动城堡》,而出自"书写青春的映像作家"岩井俊二的,讲述两个小女孩的生活的影片《花与爱丽丝》,终于也和观众见面……这些都可以说是期待已久的影迷们心目中的盛事,足够为之满心欢喜了。而韩国导演金基德凭借《撒玛利亚城的女孩》夺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可谓本年度亚洲电影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位尚在成长之中的"鬼才"导演,再次引来世人瞩目。

  ◆场景:怀念2004
  人物:马龙·白兰度,小津安二郎
  影片链接:《教父》,《咖啡时光》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2004年7月1日,好莱坞一代传奇巨星马龙·白兰度陨落,享年80岁。这个在银幕中融合了野性激情和细腻敏感的男人,凭《码头风云》和《教父》两获奥斯卡奖,创造了一系列让人难以忘怀的银幕形象,被公认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演员,喧嚣的一生都是公众沉迷与注目的对象。而侯孝贤为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专门拍摄的影片《咖啡时光》,也于2004年与影迷见面,引我们怀念那位曾经开创了独特电影语汇的一代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两位交错时光的电影大师,以电影相遇。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静默,温润,内敛,平和,有着巧合般相似的气质。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