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
◆年度最受关注影片:《2046》
◆年度电影风云人物:陆川
◆年度惨遭恶评影片:《十面埋伏》
◆年度推荐电影原声:《20,30,40》电影原声碟
◆年度推荐动漫电影:《麦兜菠萝油王子》
◆年度最有魅力男星:梁朝伟(《2046》)
◆年度最受尊敬女性:张曼玉
◆年度私人珍藏首选:《世界》
◆年度电影关键词组:十面埋伏,2046,可可西里,贺岁片,商业电影,媒体炒作
2004年度的华语电影世界,新闻不少,感动不多。在这个丁点大的事都得抓来炒作一番的传媒年代,电影本身恐怕也要演变为一种新的形态。演变为一种大众文化,一种消费实体,一种传媒工业。否则,那么多的媒体靠什么吃饭?还有那么多的电影,离开了媒体的关注,又会有谁知道和观看?可是,喧嚣过后,热辣辣的炒作和火辣辣的煽情过后,一旦接近电影的本质层面--华语电影,又最终凭借什么,去感动大银幕前观看它的每一个人?
◆场景:媒体炒作的埋伏
人物:张艺谋,张伟平,众影评人,媒体
影片链接:《十面埋伏》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这一年的国内电影圈、评论界,自打出了一部叫作"十面埋伏"的影片后就没消停过。11月10日北京评论界召开的"张艺谋及中国电影艺术研讨会",不知道算不算是对这一年来沸沸扬扬的"埋伏"话题的一个终结和了断。一旦把张艺谋和《十面埋伏》置于"中国电影"这样一个更大的语境下来讨论,不禁就多了许多无限惆怅的意味。在广大影评人的眼里,让人失望的国产电影,多半像是自家孩子,一再地让为人父母者"恨铁不成钢"。而影片《英雄》以及《十面埋伏》的投资者张伟平一定是暗自偷乐的。甭管是褒是贬,谁也不能说了算。相反,媒体越是炒作,影片就越是有人气,越是有票房,越是有商业上的回报与利润。
◆场景:一个男人的一场春梦
人物:王家卫,梁朝伟,周慕云
影片链接:《2046》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影片《2046》让人期待五年。等来的,除了影像与音乐一如既往,而王家卫毕竟也就如此这般。但我们仍然不能不提它。也许,要是评一个本年度"华语电影十大烂片",居于榜首的,除了《十面埋伏》便是它。或者,要是评一个本年度"最受关注影片",居于榜首的还是它。因为关注太多,所以失望更大。这样一部巴洛克式的电影,更像是王家卫对既往影片的一个剪接,我们不知道墨镜之后还有什么。张曼玉、刘嘉玲、王菲、巩丽、章子怡、董洁,众多女人剪影般地上镜,梁朝伟与周慕云的形象重重叠叠……作为一部太过于个人表达的影片,走进电影院观看的你,跟不上那个男人"意淫"的节拍。
◆场景:情人节梦呓录
人物:李少红,周迅
影片链接:《恋爱中的宝贝》,《大城小事》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这是一部2004年情人节档期上映的影片,《恋爱中的宝贝》。但是走进电影院的情侣看过之后肯定就会后悔不迭。"恋爱中"的宝贝,其实跟恋爱没什么关系。还不如去看同期另一部虽然假戏真做、倒也还算甜蜜的影片《大城小事》。这时想来,这个情人节档期也真够寒碜。影片《恋爱中的宝贝》成为李少红炮制、周迅扮演的、神经质女孩宝贝儿的一场梦呓。如果说,男人的梦里一定要有女主角,那么女人的梦里则可以什么都有。一旦把弗洛伊德式的潜意识呈现在影像里,那么银幕前的观众只有发懵的份儿了。
◆场景:柏林--三个女人一台戏
人物:张艾嘉,刘若英,李心洁
影片链接:《20,40,40》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20,30,40》作为入围竞赛的唯一华语电影,使得代表了华语电影三代人的三个女人在欧洲风光一时。影片11月在国内公映。张艾嘉一直以来为女性代言,讲述女性故事,关注女性情感与命运。在这部影片中她同时兼为导演与演员,与刘若英、李心洁搭档。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女人所体现的机智、风情、敏感,爱与哀愁,尤其美丽。影片电影原声《20,30,40 爱得精彩》由滚石唱片发行,歌曲由李宗盛一手打造,黄韵玲创作配乐。这张原声碟同样也成为歌迷在2004年不可或缺的珍藏之一。
◆场景:戛纳--迟到的影后桂冠
人物:张曼玉
影片链接:《清洁》,《旺角卡门》,《阮玲玉》,《甜蜜蜜》,《宋家皇朝》,《花样年华》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严格来说,张曼玉在2004年第57届戛纳的夺冠与华语电影无关。最终使她夺得影后桂冠的,不是王家卫,不是张艺谋,而是她的前夫阿萨雅斯导演的电影《清洁》。但是我们又怎能不联想到,她从影以来在银幕中为我们所塑造过的一系列的女性角色。从《旺角卡门》,到《阮玲玉》,到《甜蜜蜜》,到《宋家皇朝》……时间的历练让这个女人的演技日臻成熟。张曼玉在自己人生正好步入中年的40岁,夺得了影后的桂冠,获得了世界的公认与尊敬--2004年这一年,无疑将成为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场景:从"散打"到"七剑"
人物:徐克
影片链接:《散打》,《七剑》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港产武侠、动作电影的黄金年代已然一去不复,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以武打、动作为题材的电影却几乎成为时尚。昆汀·塔兰蒂诺是喝着香港动作片的奶水长大的,当他有朝一日做了戛纳的评审团主席以后,徐克老人自然也就成了评委--当然,这二者的因果关系纯属个人臆断。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喜爱武侠电影的影迷,就不能忽略徐克的电影。2004年,小昆的《杀死比尔2》里出现了说广东话、练中国功夫的白胡子老道;张艺谋炮制了他的第二部武侠片;周星驰也将推出他苦心经营的以"功夫"为名的搞笑片--已经年过50的徐克老人呢?自去年的《散打》以后,我们期待他的新作《七剑》的问世。在某种意义上,怕是只有徐克,才能代表最为纯正的武侠片。
◆场景:香港,警察的故事
人物:各位警官
影片链接:《江湖》,《旺角黑夜》,《大事件》,《新警察故事》,《无间道3》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没有一个香港男演员的银幕扮相,没有穿过警服。要么就入过黑社会。而且,每一个都很帅。年终的金马奖,"刘警官"最终凭借《无间道3》中的出演获得影帝,可以说是2003年持续一年的"无间"系列在一年之后的余音绕梁。电影《无间道》对于香港警匪、黑帮题材的开拓与影响无疑是持久的。2004年这种影响仍然存在。从黄精甫导演的《江湖》到尔东升的《旺角黑夜》,到杜其峰的《大事件》,到年终让人惊喜的影片《新警察故事》。每一部,都很优秀。似乎香港男星如今只有在警匪、黑帮片里才能够发挥自如地找到自己的本色感觉--感情戏太下三滥,古装片又过于年代久远,看来只有警匪片才更为接近生活。
◆场景:抖脚的存在哲学
人物:麦兜,谢立文,麦家碧
影片链接:《麦兜菠萝油王子》,《麦兜故事》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创作"麦兜"系列动画电影的谢立文与麦加碧夫妇,原本是插画家,首次做动画就一鸣惊人。《麦兜故事》电影的大获成功,使得谢立文、麦家碧以及导演袁建滔深受鼓舞。麦兜第二集《麦兜菠萝油王子》于2004年暑期档应运而生。可不要小看这部关于小猪麦兜的动画片,一种植根于草根阶层的苦中作乐、笑中有泪的市民生活的真实生态,一再感动着观众。麦兜的爱"抖脚"的习惯,甚至构成存在哲学式的隐喻--这时候,不起眼的动画片,成为不折不扣的关注和隐喻市民生活的"成人动画"。
◆场景:独立的导演,独立的电影
人物:贾樟柯
影片链接:《世界》,《小武》,《站台》,《任逍遥》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年末的贾樟柯似乎一直活跃在遍布整个北半球的各种电影节、电影展映活动上。12月,先有在意大利名城佩鲁贾的为期四天的"向贾樟柯致敬"的专题回顾。稍后的"汉城国际独立电影节"上,也将放映迄今为止贾樟柯的全部作品。英国《泰晤士报》甚至给以这样的评论,"他是过去十年最重要的中国导演"……不管怎么说,2004年,来自山西汾阳的小个子导演贾樟柯已经在国际、国内崭露头角,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影片《世界》将在春节前后公映,这同时也是第一部国内观众可以买票进电影院观看的贾樟柯电影。作为入围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唯一华语电影,贾樟柯的新作《世界》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又开始勇于承担市场责任、谋求商业回报。最重要的,他的电影依然难能可贵地坚持和实践着"独立"的价值与可能。
◆场景:藏羚羊与日泰之死
人物:陆川,巡山队长日泰
影片链接:《可可西里》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陆川及其新作《可可西里》在评论界的所向披靡经过媒体传播,使得"可可西里"几乎同时成为2004年从电影界到时尚界的关键名词之一。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名或一部具体的电影,而是一个城市青年符号,一种当下的新理想主义。关于可可西里的巡山保护队以及摄制组拍摄整部电影的过程,英雄传奇般地被传播和称赞着。但最终又有多少人记得--当枪响过后,当藏羚羊应声倒下,当队长日泰应声倒下,《可可西里》所讲述的那些死亡和信仰?
◆场景:年年贺岁
人物:冯小刚,葛优
影片链接:《天下无贼》,《手机》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冯小刚的电影生产周期很有规律,以至于每年贺岁之际,对于他的电影的期待几乎成为习惯。在2004年第1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手机》包揽百花奖全部3个最佳奖项,成为最大赢家。新作《天下无贼》公映以后,上海的票价甚至卖到了60元。心里痒痒地犹豫着看与不看--可是又怎能不看?作为冯小刚继《手机》之后拍摄的又一部贺岁大片,《天下无贼》被称为"转型之作",同时也是一次"扩军"。无论在演员阵容、特技运用、投资数额上,你都可以看到,有了更为充足的财力的冯小刚在展开电影的叙述时显得更有底气--他的贺岁电影正在商业与市场的向度上瞄准更为远大的目标。
◆场景:港产贺岁片--独角戏
人物:周星驰
影片链接:《功夫》
聚焦指数:★★★★★
推荐指数:★★★★
周星驰在今日的华语流行文化中毋宁说是一个符号。与这个符号对应的词汇,便是"无厘头"。那种周星驰影片中的的恶俗搞笑的形式近乎要上升为一种风格。它的背后,写满了小人物、市井小人、普通小市民的真实生态。你隐约可以看见星爷味道十足的坏笑--很有形式感,很无奈,很苍白,很荒诞,因而很可笑。2004年末,星爷的新片《功夫》把故事转移到了30年代的上海。这将仍然是一部好玩好看的娱乐片,在"星式无厘头"风格及电影特效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作《少林足球》。而相形见绌的是,今年港产贺岁片的风光不再。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形成、发展、繁荣的香港贺岁片市场,竟几乎要沦为寥寥数人的独角戏。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