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像看超女一样看艺术 [2006-6-2]
sanic 发表在
(北方网2006.3.23)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今晚传媒集团、天津东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将于本月25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开幕。从昨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此次展期为15天。据悉,本次展览除对大学生施行减免门票的措施外,每位观众也能以20元的低价欣赏到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

随着包括《骑士》在内的49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作品在北洋美术馆展出,达·芬奇将首次进入中国的大学,在全国高校及美术界引起巨大轰动。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冯骥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时,他就向天津大学的广大师生许下宏愿,要把人文理念、人文关怀引进理工科大学,这次举办该项展览是履行诺言实践办院初衷的系列构想之一,也是向大学生和广大市民送上一份文化盛宴。

"陪同"达·芬奇一道而来的还有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乌切诺、提香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艺术巨匠。当记者询问冯骥才为何如此胆大,目前世界还没有大学敢把文艺复兴"三杰"同时请进来,就不怕被盗吗?他回答说:"我不怕,我欢迎达·芬奇的到来。我知道此举对于我们的学生和观众是一次幸运,能够和人类的杰出艺术面对面,感受到只有原作才能带来的神奇的艺术冲击,寻找蕴含在迷人色彩中依然存活着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活动正是表达了当代中国的大学对人类文明广泛的关注,以及对自身精神素质建设的深刻关心。"

(北京晚报2006.3.20)272件来自大英博物馆的文物珍品目前已经在首都博物馆布展完毕,即将于3月18日下午开幕的"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之藏品"展上与北京观众见面。据介绍,此次展览的展品中没有中国文物。

今天,记者走进位于新首博一层的1400多平方米的展厅,看到272件展品已经被按照时间和地域分成了13个部分,即史前时期、早期欧洲、南亚和东亚、美索不达米亚、大洋洲、美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及现代艺术等。参观者穿越深邃的时光隧道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在别致的金字塔造型的展柜内,一具沉睡了2000多年的女性木乃伊静静地躺在那里。随着时空流转,古埃及著名的罗赛塔石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土的王后的竖琴、古希腊"库若依"石雕像、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塑像、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和拉斐尔的代表作品等交替呈现……272件展品就像272个人类文明的碎片,被串连在一起后共同构成了一幅人类文明的立体图画。

近年来,大英博物馆经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国关于归还文物的要求。记者看到,在此次展览的东亚和南亚部分,展出的展品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日本等地,没有一件来自中国的展品。对此,在为展览特意撰写的书面致辞中,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雷戈解释说:"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不属于一个国家和人民,它属于全世界。""但如果这次展览也展出中国文物就显得多余了,因为首都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丰富而精彩的中国文物。因此,本展览重点展示来自其他文明的珍品。"

据介绍,此次大英展的参观票价格为50元,持此票还可参观首博所有其他展览,大英展参观票可随时购买,无需提前预约。首博每周一闭馆休息。/

这两个展览我都看了,都是精品,但都是相当的失望,原因在于观者。

在我的印象中,观看这样的艺术或历史的展览,应当是轻声慢步,不时地驻足凝思。而,上面的两个展览,不夸张地说——像菜市场一样。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实在太需要这样的展览了,中国博物馆我去过,首都博物馆我去过,天津博物馆我也去过,大多都是历史文物,艺术方面的我没看过。也许是我们对这些世界著名的艺术品、文物太渴望了,展览被人充斥了。意大利名画展览需要限制进场的人数,尽管如此,里面还是相当拥挤,在每一副画前都有十几二十个人,像围观交通事故一样,指手画脚,一片哄哄之声。大英博物馆的也是如此。

这一点我们尚可以当作是我们的热情,对艺术的狂热和渴望,但怀揣相机,躲过工作人员,频频闪亮的闪光灯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文物和艺术品,是无知还是无耻!照了又怎样,能证明什么,证明你看过,证明你花了钱来看艺术品了,证明你也可以懂艺术了,真的懂么?——穷人乍富!

我希望这些展品都是赝品!

这样高水准的展览今后还会有,而且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也一定会去看,我希望可以是去欣赏,而不是像追星一样地涌上前去。去年超女很火,我很不屑,我对和别人一起起哄的事不感兴趣。
≡≡≡≡≡ 评论(共 条)我要评论




 




 







访


QQ:17506046

MSN:sanicmail@hotmail.com

E-mail:ztyulan@sohu.com

Powered by 5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