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文化之差异

   阳光2005-4-22 13:20
《刮痧》不是一部新片,不过我却一直都没看过,近日在单位看了,觉得还不错。

《刮痧》所描述的是一个关于中美或者说是中外文化差异的故事,看着影片,我总有个念头在想——自作聪明的美国人。

美国的法律很健全,同样也很繁复,每个州都有自己独立的法律,这倒是一个分裂的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法律有利也有弊,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它的利弊,而是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因为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有些法律在中国绝不会出现。

不同的民族之间自然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就中医和西医来说,中医求治本,由内而外,而西医则显得更为激烈。对于发烧的人,中国人会为他盖好被子,让他舒服一些,再吃药调理;而西方人则会用冰块为他降温。由此可见一斑。在餐具上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用的筷子是用两跟木棍将食物夹起;而西方人则“野蛮”地用刀分割,再用叉戳起。(在乒乓球拍的握法上分横握和直握两种,这也就是因为握刀叉和筷子的方法不同所留下的。)

我没去过美国,所以并不了解,碰巧有我同学刚从日本回来,所以就说说中日文化的差异。

这些天中日关系不好,中国人民的情绪很激动,“中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句话用在这里很合适,不过,生气归生气,文化的差异总是存在的,而那些我们落后的东西,就必须要承认,希望我们不要再做夜郎自大的天朝梦了。

其实日本、朝鲜、韩国的文化都起源于中国,说中国文化是他们的老祖宗一点都不过分。不过,这些文化东渡了之后,有些东西是被发扬了的,这的确是事实。

先说日本的发展,日本人很好地掌握了鲁迅老先生的那篇《拿来主义》的要义。而我们呢,要不是改革开放,我们还闭着关,锁着国,关着门,做着梦,说美国人都在要饭了。实力的差距一定要承认,如果连这都不承认的话,就永远也提高不了。关键是承认实力的差距之后要学习,把人家的东西学为自己的之后,你就有本事超过他了,这一点,改革开放就走对了。所以,中国的领导人,我最崇拜的是周总理,而最钦佩的就是邓Xiao Ping(这个名字竟然被博客禁用了,实在令人气氛,莫不成还不能直呼姓名么)。

瞥开国家政治不提,只是说文化。先说几个例子:

《蜡笔小新》大家都看过,记得有一段是小新带小白去散步,妈妈提醒小新,要带上纸袋和小铲。这纸袋和小铲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在狗拉屎之后用小铲铲到纸袋里。而我们的养狗人的,有一个人可以做到么?至少我看到的都是些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穿着拖鞋牵着狗,嘴里喊着“宝贝儿,跟妈妈回家了。”一副穷人乍富的样子。养狗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在国外,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养,在自家的草坪上玩,而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连房都住不上,狗也都养在楼房里,叫起来全楼人都不得安宁,到外面也在楼群里随处撒尿,如此养狗又何来乐趣呢。这样的社会公德从孩子就抓起,父母也会言传身教。而我们国家做父母的呢,我看到多少个骑车驮着孩子的父母毫不犹豫地闯红灯而去,我真的替那孩子担心,虽不是大奸大恶的事,但在小节上,我们的民族落后的太远了。

朋友说,在日本不允许堕胎,如果搞大了女朋友的肚子,就一定要娶她。《天涯侠医》里面也有这样的情节,怀孕的女孩儿要堕胎,而医生告诉她不会给她开证明,因为在香港,堕胎需要有三个有资格证书的医生的证明才可以做。而在我们这里呢,堕胎的广告在电台里大张旗鼓地播着,仿佛就是在告诉人们说:“去堕胎吧,快堕胎吧,有奖的。”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也许真的是因为我们人太多了,少几个也无妨吧!

说的这些例子似乎更多涉及的是社会道德和文化素质,而我们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缘何素质如此低下呢?(一提起“五千年文化”这几个字,我就会想起另外几个字——好汉不提当年勇。)

说一个故事,一个与旁人无关,我们自己的故事。在一个小学的课堂上,老师讲了一件事。说是有一辆公共汽车的门破了一个洞,有一位解放军叔叔就用自己的身体堵住那个洞,不让车外的冷风吹进来。老师问小朋友们,如果你们遇到了同样的事会怎样做。交上来的答卷无一例外地写着“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做”。

这个故事让我们有两个启发,一个是小朋友的“虚伪”,如果真的遇到了同样的事,恐怕没有几个孩子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堵住那个洞的。而答卷上的答案,是社会观念给孩子们思想里注入的虚伪观念——说得要好听。另一个启发,是我们教育的可悲。所有的孩子都答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去堵那个洞,而竟没有人像要用个板子来挡。我们的孩子都知道在嘴上要喊着学雷锋,却丢了自己头脑。

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岌岌可危,实在可悲。

文化的差异来自历史,也同样来自现在,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言传身教,不能够给我们的下一带一个优秀的品质,那么我们将走向差异的底端。也许,改善素质的第一步,就可以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

今天,你闯红灯了吗?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访


QQ:17506046

MSN:sanicmail@hotmail.com

E-mail:ztyulan@sohu.com

Powered by 5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