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总结”

Author:NIKO PublishTime:2005-5-18
应学校的要求,写了篇毕业总结,本想一当了知,又闻听这总结要归档,没办法,只好提笔。算是个总结,但又不想这样来称呼它,毕竟它只是我四年生活的一个略影,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忆。笔墨却有限,也没那个心情去详书。


我的心路历程
-------大学记忆的串联

“我的心路历程”这个题目很感性,所以不打算写一些太正式的文字,不利于感情的抒发,也显得太教条。

我是武汉人,武汉的大学很多的,父亲就在大学任教。父亲不是很传统的人,我也不是,所以说不上书香门第,但是从小就生活在大学校园里,耳濡目染的,对大学的情况也了解,对大学生的生活也不陌生。

98年初中毕业,随父母来北京旅游,除了名胜古迹的游览,自然就是看大学,当时看来并非自己所愿,但是父亲毅然要去,搞高教工作的不能放过这个言传身教的机会,我也理解。清华和北大居然如此的近,是我没有料到的,清华北大的连读,我看来除了名气上的关系之外,在地原上也是有联系的。因为父亲来北京的机会很多,对各高校也了解,在中关村,父亲还推荐我去理工看看。印象里当时理工是个大工地,中心花园是没有的,也没有中教,好象正在建,大约是从小东门进去的,从北门出来的,印象模糊,思维混乱。对理工的第一印象有折扣,原于校园的杂乱和我的心不在焉。

从小对设计的喜爱,造就了我高考时的志愿,当时在北京报考了两所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如预期的,清华的门槛太高,又加之我是半路出家修的绘画基础课,根基自然不如专业学生扎实。对待理工的考试,虽然也是严阵以待,但是的确在心态上轻松一些,成绩还理想,专业课综合排名第7进入理工。后来总结,艺术类考试的灵活性是很大的,关键在于考察的侧重,侧重点不同,自然结果也会很有出入。

记得在刚进校的时候,观看了学校的迎新晚会,感觉人才济济,自己是无名小卒。
我们住的是14号楼,新的,公寓式的管理,离水房澡堂都是出奇的近。地理的优势无法弥补8人间所带来的压抑感,在适应了8人间的生活模式后,我毅然的搬家,住了大运村。室友是自由组合的,虽然彼此不是很熟识,但毕竟是一个专业,这些人也就是今后陪伴我度过大学4年的人。

刚从学校搬出,来到距学校15分钟车程的大运村,4人一间,虽然相对居住面积,人口密度还是大了些,但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张桌子,一张90厘米的桌子,两头分别是书架和衣柜,头顶着一张单人床,几个基本的家具元素组合得不错,也就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初期,学校为了方便我们上下学,派了班车(毕竟我们的出走,缓解了校内的住房压力),4辆崭新的大轿子,白色的底子,上面漆着北京理工几个大字,每天两班,经学院南路上蓟门桥,上三环,来往于大运村与理工之间,拉风的很。很怀念,大清早6:50赛跑一般赶班车的情景,一大堆人,跟撤退一样冲上车,冬天里起早更是痛苦,还记得如果能够赶得上班车,无论有座予否都能正点听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后来,班车取消了,学校决定给住大运村的学生每学期补发100元补贴,再后来,也没有了补贴。

理工的军训是有特色的,安排在大一的暑假。前半个月是校内的军事理论课,什么内容不重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大家青一色的平头,连板寸都算不上,一大早,我们住校外的男生就身着军装,三五成群飞快的骑单车(自己一人都不敢出门,太扎眼),80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对于那段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但从电影里我们似乎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镜头,于是我们也就认为自己是当年那段镜头的再现,于是骑得更快,激动并且羞涩。
对于后半个月的军事训练,没有太多的感想,依稀记得一些场景,食堂的饭菜都是一个味道,所有的菜中都加青椒 ;刺骨的洗澡水;有人打架;写思想汇报;玩命的唱革命歌曲…种种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恶心,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故地重游那个离北京200公里的兵家要地,我会决然的摇头。

对于学校的学习,没有太多值得说的,我是比较随性的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科目自然也更用功。总结起来,就是问自己想学到什么,老师有年长年少,长处也各不相同,如何看见别人的长处,为几所用也就够了。

“非典”,正如我们刚进校时赶上911一样,来得突然,但更真切。我没回家,不想给国家再添乱,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觉得疾病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正确对待应该问题不大。还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就我,司机,售票员…路上车少的可怜,人更是寥寥,着实感觉了一把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感觉,人少了,基础设施也就显得富余。就在那个时候,一份礼物也悄然而至,我的参赛作品“腕式概念手机”获了TCL的金奖,为此我付出过数月的艰苦努力,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忙碌而充实,就是因为这次成功的经历,更激励了我日后对于参赛的执卓。参加比赛,要想有好的成绩,需要付出100%的能力,100%的毅力,需要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几乎是同时,我获得了一次兼职的机会,机会的来源,要感谢老师的所赐,也应该归咎于自身的努力。那是一家软件公司,其中包括ATM自助取款亭的项目,在那里我和一个同学,也是好伙伴,负责这方面的设计工作。在这家公司,我们从初期的试用员工,到后来成为主力,从拟订自己的收费合同,到后来的各自承接项目,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其间,我去太原出过差,三次去上海出差,见了不少的人,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事物,现在我视这段生活为珍宝。第一次的工作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作为设计师的苦衷,现实世界和学校理念的差异,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收入。后来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离开了那家公司,但是积累下来的作品和工作经验是我的财富,对于面对接下来的工作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去年和今年,分别获了一个日本的比赛和第一汽车的奖项。至于兼职,仍然在做,在一家广告公司,也见证了一个公司从兴盛到因改制而出现危机的过程,仍然是在用现实来磨砺自己。

关于保研,是不期而遇的,不知道,也没有想过要保研,只是努力的去做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系主任通知我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参加专业复试的前一天,没怎么准备,仓促上阵了。对于复试的科目应对还算轻松,对于这样的考试,我是明白的,突击不敌平日的积累。对于出现的机遇要善于把握,要信心十足。

现在,正为着临近的毕设而忙碌,我的题目是做车,在四年的结尾了一个心愿,以慰劳自己对车的喜爱。与其说毕设是过去四年学习经历的总结,不如说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是未来学习或者工作的起点。
对于未来,我很期待,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我有一些期许,希望是不同于以往的,不仅仅是体现在将要学习的课程和涉及的领域,还应有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创业,是自己的理想,也许没有预期的那么遥远,最近做了些尝试,做了不少的工作,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更有些眉目。

回首过往的四年,以至于更久远,似乎自己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去接近自己的理想,只不过在这四年,我有了工具,掌握了方式,坚定了信念,明确了目标。如果说,对于一些人,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我更喜欢说我的大学是一座驿站,让我羽翼渐丰,踌躇满志的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只是串联记忆,不算思想总结。于是写在大四的末。


图片如下:
源自:关于Niko

Comments

{CommentAuthor} at {CommentTime}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Powered by YIYO--F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