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回到了家。
一推门,但见满院狼籍、柴渣遍地,麦草堆旁两只老母鸡正在欢快地进行着刨食比赛。
左院的阴地上,种着两棵玉米杆大小的柿子树,枝杆笔直,嫩叶初绽,再有三年准能挂上果子。旁边置放着父亲收破烂的铁钴轮架子车。前边依次是鸡圈、羊窝和猪房。为了不使猪娃夜间受
冷,便给猪圈上方盖了塑料纸,而且堆了玉米捆。
“妈,我回来了。”凌云一进屋,就将背包放在缝纫机上,走到母亲跟前说。
母亲很疲惫地躺在炕上,蓬乱的头发里夹杂了屡屡白根,一张腊黄的皱脸衬的那红肿的双眼成了烂桃或柿蛋。似乎所有的血液和肌肉都被吞噬的只剩下骨髓和干皮。
“嗯,我娃回来了。”母亲微微睁一下眼帘,沉重地挤出一句话。
猝然间,一阵凄酸和痛楚从丹田升到喉道,再从喉道遛到鼻根,像催化剂促动了一团苦水,在心房里翻动。
“妈,你……”
“今天上班妈困的两眼直淌泪,可能是腰病又犯了,今晚上你用颧头瓶给妈吸一次腰。”
“嗯…… ”他再也撑不开口说话,两股凄怆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你吃过饭了没?”
“还……还没。”
“那,妈去给你下点面。”
母亲挪开被子,正要起身。他看见母亲笨拙的身体艰难地下炕,心中的酸楚愈加的浓烈起来。不争气的泪水终于溢出眼眶,两腿酥软的像在醋罐里泡胀的面馍。
母亲穿鞋时,他才看清楚那张蜡黄的脸是多么的憔悴,枯瘦的身体是多么的令人目不忍睹。醒悟母亲为了生活早己奔波的精疲力竭。这一切,原因都归根于他的念书。
凌云慌乱地挡住母亲。
“妈,面……面我去下吧!你好好……睡会,今晚我……我给你吸腰。”
“也好,妈困得很,你自己去下吧!面条在柜里,记着要烧柴哟!”
“嗯……”
凌云跨出门槛的时候,两腿酥软的几乎晕昏,眼泪顺手抹下两大把,摔到地上,足足濡湿整院三尺有余。
推门进了厨房,黑咕隆咚的一片凄凉。锅台上两只老鼠飕遛遛跑的飞快。
他站在锅台旁,没有点火,亦没有动风箱,只怔怔的站在那里,想许多心事。
一个人的痛苦,往往会引起一大批人的痛苦。因为人是有着感情和纯尚心灵的动物,尤其在一个群体里,常常会出现感情波澜。
这一切啊!都是因为他。
是他,连累了父母,连累了家人。他是罪魁祸首,他是十恶不涉的罪人。
假如不是他的念书,家里就不会那么拮据,不再那么穷酸,母亲也就不会整日的忙碌。为了挣那一小时五毛钱而枯身劳作;假如不是他的念书,父亲也就不会过早地衰老。为了供他念书,连最低价八毛钱的“平猴”烟也要断绝。甚至在大年初二,就得穿着破旧的衣裳,拉着铁钴轮架子车去四处承包破烂;假如不是他的念书,弟弟妹妹就不会那般吝啬地节衣俭用,去穿亲戚剩下的衣裤;假如不是他的念书,全家人就不会这般地痛苦了。
他清楚,这一切都归根于他。
许久,母亲在那头开腔。
“云啊!多烧点水,给猪娃烫食。”
他没有搭腔,心中的沉痛已不再允许他的嗓子发言。他怕一开口就哭出来,让母亲担忧,让他尴尬。他已经大了,知道应该怎样给家人减少忧愁。
李凌云在那里站了许久,然后挪开沉重的步子,神思恍惚地提起一桶水。可能因为桶的年久,下面密密麻麻地淌着一串串的水珠,淋湿了他两裤腿两鞋,在地上留下一行亮亮的湿路。
正当他悲戚地腾出一只手去揭锅板时,“哐”的一声巨响,锅板上的木块掉了。
为什么桶漏了还不修?锅板烂了还要凑合?原因何在?家里人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供他念书,盼他成才?
凌云想到的是,他不在家的时候,父母亲是如何度过这一天天艰难的岁月,弟妹是怎样熬过这一日日辛酸的生活?面对满院狼籍,两屋陈旧。他们会怎么想呢?
这一切啊!都归根于他。
泪水仿佛海潮的浪涛,再次击跨心坎滚落下来。
许久,他就这样站着。
母亲又在屋里发话道。
“云啊!你拉不惯风箱吗?咋听不见响动哩?”
凌云恍惚记起还未生火,遂蹲下身去。找了火柴,笨笨拙拙点上火,却发现没有煤,就找了铁箕,在案板下掏出四五个可怜的煤渣。清楚煤是烧光了用柴凑合的。悠忽间记起母亲的话,便到屋外抱了捆玉米杆,点火启动风箱。
风箱“呼啦呼啦”的响动,他的心才稍稍安稳些。看见白灿灿的焰火忽上忽下,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的境界,满腹的凝重怎么也焚灭不掉。
惘然间,看见一团微弱的火苗随着玉米杆的前径蜿蜒而上。眼前似乎出现母亲单薄的身影正在那火光里蹒跚移动,顿时心烦如焚。
一支烟功夫,厨房上空弥漫着呛人的青烟,可能是烟囱年久末修。也或许是起了啸风,使烟气升腾不上,消停在厨房里逞欢。
熬到水开,厨房内已经整个地变成了波黑赛族的销烟战场。烟囱里,屋檐下,就连老鼠洞里都往外冒烟。以至左邻右舍常常怀疑,他家厨房着火了。
凌云薰的两眼挂泪;呛的咳喘不止,一遛烟奔出门外,在母亲窗前问:
“妈,猪料在哪里?”
“在杂货房的破瓮里。”
当凌云推开杂货房的门板时。立即扑来一股刺鼻的酸味,母亲酿醋的草苣散发的浓郁味道使他顷刻间从脚心酸到了头顶。凌云匆匆走到破瓮前,将父亲的旱烟袋摞在一旁,胡乱地挖了两碗猪料,大跨步走出屋外。在他的思想里,宁愿干一天重活,晒一天太阳,或者一整宿为母亲捶腰,也不愿在那里多呆一刻。因为那种浓酸经常使他浑身发酥。象魔鬼般缠来绕去,许久都脱散不掉。
当凌云刚刚吃毕饭的时候,弟弟凌风和妹妹凌虹陆续回到家里。
“哥,你啥时候回来的?”
“才一会。”
“你好像又瘦了。”
“别胡说,在学校吃的挺好。”
“哥,我老师布置了几道竞赛题,你今晚帮我辅导吧!”上初三的凌风准备在竞൛上得奖,所以他非常刻苦。
“嗯。”
这时候,妹妹凌虹走了过来。
“哥,你再吃不?”
“不了,哥还有事。”
“那我来洗碗。”
“也好,哥来扫院。”
凌云找了秃顶的扫帚,看见麦草堆旁老母鸡还在不停地拨动着草渣,便喊妹妹:
“凌虹呀!你帮哥把鸡撵到鸡窝里,哥把麦草往堆里扫扫。”
凌虹放下洗碗的抹布,跑出来说:
“哥呵!鸡可不敢圈哩!”
“为啥?院子脏的能见人吗?”
“妈不让圈鸡。”
“怎么?”他感到莫可名状。
“妈说把鸡放开,多吃点麦渣鸡就肯下蛋了。”
“那院子脏的咋见人哩。”
“你凑合着扫得了。”
凌云缄默,只轻轻地点头表示同意。其实他很清楚这其中的一切原因。
母亲是一个勤俭的主妇,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为了给凌云添补生活费。她不得不放下家中的小活,去给乡镇企业做工,挣那几个微薄的小钱。养猪是农村人必做的家务,也是年终让人值得骄傲的一点点积蓄;喂羊,是靠门前草多的条件,也是母猪下猪娃的备料;圈鸡是因为母亲有病,早晨上班顾不得吃饭,冲鸡蛋补身的。其实他很清楚,母亲常常开着鸡,既能多下蛋,又可以节省鸡料。只是院子脏兮兮的,不敢让人开门罢了。
凌云兀自惆怅。望着天穹忖思。
“这生活呵!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呢?”
傍晚,凌云喂了猪,拴了羊,圈了鸡,将诸事安顿妥当。就来到母亲房里。
母亲仍然平躺地睡着,看来疲倦还没有退尽。父亲挨着炕边的一角,侧着身抽他的“平猴”,目光深邃而呆滞。弟弟正在细心地帮着妹妹用牛皮纸包装新发的语文课本,连他进来也没察觉。
“妈,颧头瓶在哪里?我给你吸腰。”
“在衣柜下面的纸箱里。”
他从纸箱里找出三个瓶子,又找了火柴和纸,上炕坐在母亲身边。母亲翻身躺平,攉开后腰上的衣襟说:
“就朝这扎,越紧越好。”
“嗯。”
凌云将纸团点燃,撩在大口的瓶内。稍静片刻,见纸团快要燃尽的刹那间,朝母亲的后腰用力盖去。瓶口瞬间就吸紧了皮肉。这表示瓶内的空气已经被二氧化碳全部逼开。在空气的压力下,瓶内突起一个鸡蛋大小的肉疙瘩。凌云缓缓地松开手,又将另两个瓶子依次盖上去,母亲长长地吸了口气,紧锁的眉头慢慢地伸直展平。
“哟,好好好,这比妈上十回医院还见效!”
“妈,疼不疼?”
“冷紧抽,咋能不疼。”
“妈。你明天歇歇吧!别上班啦!”
“那咋成,主任知道又要说妈咧。”
“妈……”
“唉唉唉,你啥时候变的这么唠叨。”母亲知道儿子又要说啥。与其两人光脸,还不如干脆岔开。
凌云心底的酸楚又涌上来,仿佛喝完全家满罐子醋,酥酸的浑身难受。
他没有言语,借故看瓶罐里的肉疙瘩。
父亲望着他,情意深长地问:
“这一项学校伙食不好吗?”
“没有啊!”
“怎么又瘦了一圈?”
“我也不知道,可能念书费脑筋吧!”
“凌云妈,后天娃走的时候多给十块钱。”
“嗯。”
“不用不用,这几周伙食挺好。”
“知道啥,十七八的小伙子,饿撅了咋办?咱不腾省那十块钱,你去好好吃,把身体长好,把书念好,就给爸争上气了,听见没?”
“嗯。”凌云想反驳,却又怕父亲责备。只好咬咬牙,下了狠心。
“明天厂里要下十吨水泥,让凌云过去帮忙吧。”
“啥时候?”
“一大早呗!”
“那我给猪娃把草割完咱再走。”
母亲劝说:“你先去吧!妈下午割草!”
“也好。”
母亲的脾气他最清楚。如果再犟下去,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令母亲伤心。记得他在上初二的时候,曾经暗暗地喜欢上一个女生,那女生家在最西边的状元村。经常骑自行车上学的时候路过他家,又因为俩人同年级。所以,他便认识她。不管在什么时候,他只要看见有她的影子,就觉得不自然,甚至有些紧张兮兮。有一次,村上过古会,他知道她家远,中午回家不方便,便准备下着狠心请她接受他家的邀请。可是,当他在路边等了一晌午,踽踽转身回家的时候,却出奇地瞥见她正在李凯家的饭桌上吃饭,心里的惨痛一下子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力,无情地吞噬着他的思想。犹似顷刻间跳进悲凄的万丈深渊。或走进荒凉的沙漠,感觉混沌眩晕、阴森恐怖。竟忘记最后自己是怎样离开那里的。事后,他问过那女生,为什么她明明知道他会等她,她却偏偏进了李凯家,而且连声招呼都不打。谁料,那女子瞅他半天,愠色道:
“你看看你家破房烂瓦的能值几个钱!跟李凯家有天壤之别哩,难道你眼睛瞎了?老实告诉你吧,没有面包的爱情是苍白的,没有金钱的婚姻是苦涩的,你好好瞧瞧你自己,什么货色哩,还给我打主意。"她最后留给他的礼物,却是一个冷漠的斜眼。
凌云委屈的留下了泪,就在母亲面前顶撞。
“妈,你看看咱家,烂草无穰的,我爸干了一辈子都把钱攒到哪去了?”
“啪”的一掌过来,母亲流下了辛酸的泪。
“就是嘛!我爸干了一辈子还是那穷样,连李凯他爸一个边也不如。”
“咋能跟人家比呢?咱穷有穷的志向,穷有穷的骨气,照样能堂堂正正活人!”
“咱家就是穷嘛。”他仍然执拗不改。
母亲终于失声痛哭。
凌云清楚,就是那一次,他伤了母亲的心,真真切切地伤了母亲的心。现在想来,那时的他是多么的愚蠢和可笑!
“娃他爸,明天猪娃又没料啦!”母亲带着疲惫,很无奈地诉说。
“先凑合几顿,等明天把卸水泥的钱发了再买。”
“卸水泥能发多少钱?”凌云问。
“二十。”
他再没吭声,心里却想到了挣钱的艰辛。春
过了片刻,父亲恍然大悟。
“云啊!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学校对特困生实施什么政策吗?”
“噢!对了,上周我已经写了申请,上缴学校!”
“依你看,有没有情况?”
“有呗,好像还是省上批下来的文件,学校也挺重视的,几次在大会上讲过此事。”
“具体能采取哪些措施?”
“据我所知,好像是给学生缓期或减免部分学费,再就是允许学生在校打工。”
“以前有没有这种情况?”
“以前可能没有,不过我听同学说,好像是要学生打扫卫生,给灶上帮忙等等。”
“噢……”
“其实,说白了就等于是当个民工吧!”
“那,有没有补助费?”
“可能有吧!不过又收去了一部分”他话己脱口,才发觉自己的冒失。
“发了咋又收呢?”
“莫不是学校收杂费了?"母亲也有了疑问。
凌云万般无奈,悔恨自己何以如此鲁莽,一点没有细想就开口,但想到钱的事情迟早还是要说的。所以才稍稍安慰自己。
父亲是个急性人,见他没吭声,促着问:
“有就有嘛,咱还能奈着不给人家。”
“嗯!是收过书费。”
“多少?”
“八十。”
“算了,后天走时给你补上。”父亲回答的异常坚决,令他确信无疑。
房间里窒息了片刻。
弟弟帮妹妹包好书,正上炕的片刻间,悠乎记起什么,便铿锵道:“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回答了一个令全班同学都震惊的问题。”
“哦!”
全家人洗耳恭听。气氛顿时活跃开来。
“今天早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老师病了,就找了门卫的老头暂时代替。那老头不会说普通话,却还硬装洋相,拿起书念课文,你们猜他念的是什么?”
弟弟早己合不拢嘴,人仰马翻。
“是什么?快说呀!”妹妹怂恿道。
“他念的是,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天安广场飘呀飘,飘呀飘,冷熊的飘。”
全家人开怀畅笑,房间内顷刻间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象垂绵的春雨洒在焦躁的麦田上。
“当时全班人哄堂大笑,竟有人笑的连连大敞后门,一不小心从板凳上摔下去。老头却板起脸孔,撑一下他的老花镜说:“你们谁能得很,给咱再说一段听听,同学们仍然在笑,却没有人站起来,我当时听了就有几份不服,哼!他老师能说,咱为啥不能说,便忽地站起来,同学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这时候,我便盛气凌人地说,我家的老母鸡屙呀屙,屙呀屙,冷熊的屙,有人立即就在下面搭茬,屙了一院稀屎。我大声说,不是,屙了一窝鸡蛋。”
全家人早己笑的不成体统,母亲忙喊自己腰痛。
凌云强忍着笑帮母亲取下瓶子,盖上被子。然后不解地问:
“咋能屙一窝鸡蛋?”
“妈有病呀!屙一窝鸡蛋正好给妈补身用。”
全家人又笑了,浓浓的温情早己悄悄地溜进他们的心底深处。
“哎呀!哥,你还没帮我辅导作业。”
“明天吧!”
“愿使骨肉瘦三分,也不使计划落了空,走!今晚就完成它。”
“走!”
下一页
一推门,但见满院狼籍、柴渣遍地,麦草堆旁两只老母鸡正在欢快地进行着刨食比赛。
左院的阴地上,种着两棵玉米杆大小的柿子树,枝杆笔直,嫩叶初绽,再有三年准能挂上果子。旁边置放着父亲收破烂的铁钴轮架子车。前边依次是鸡圈、羊窝和猪房。为了不使猪娃夜间受
冷,便给猪圈上方盖了塑料纸,而且堆了玉米捆。
“妈,我回来了。”凌云一进屋,就将背包放在缝纫机上,走到母亲跟前说。
母亲很疲惫地躺在炕上,蓬乱的头发里夹杂了屡屡白根,一张腊黄的皱脸衬的那红肿的双眼成了烂桃或柿蛋。似乎所有的血液和肌肉都被吞噬的只剩下骨髓和干皮。
“嗯,我娃回来了。”母亲微微睁一下眼帘,沉重地挤出一句话。
猝然间,一阵凄酸和痛楚从丹田升到喉道,再从喉道遛到鼻根,像催化剂促动了一团苦水,在心房里翻动。
“妈,你……”
“今天上班妈困的两眼直淌泪,可能是腰病又犯了,今晚上你用颧头瓶给妈吸一次腰。”
“嗯…… ”他再也撑不开口说话,两股凄怆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你吃过饭了没?”
“还……还没。”
“那,妈去给你下点面。”
母亲挪开被子,正要起身。他看见母亲笨拙的身体艰难地下炕,心中的酸楚愈加的浓烈起来。不争气的泪水终于溢出眼眶,两腿酥软的像在醋罐里泡胀的面馍。
母亲穿鞋时,他才看清楚那张蜡黄的脸是多么的憔悴,枯瘦的身体是多么的令人目不忍睹。醒悟母亲为了生活早己奔波的精疲力竭。这一切,原因都归根于他的念书。
凌云慌乱地挡住母亲。
“妈,面……面我去下吧!你好好……睡会,今晚我……我给你吸腰。”
“也好,妈困得很,你自己去下吧!面条在柜里,记着要烧柴哟!”
“嗯……”
凌云跨出门槛的时候,两腿酥软的几乎晕昏,眼泪顺手抹下两大把,摔到地上,足足濡湿整院三尺有余。
推门进了厨房,黑咕隆咚的一片凄凉。锅台上两只老鼠飕遛遛跑的飞快。
他站在锅台旁,没有点火,亦没有动风箱,只怔怔的站在那里,想许多心事。
一个人的痛苦,往往会引起一大批人的痛苦。因为人是有着感情和纯尚心灵的动物,尤其在一个群体里,常常会出现感情波澜。
这一切啊!都是因为他。
是他,连累了父母,连累了家人。他是罪魁祸首,他是十恶不涉的罪人。
假如不是他的念书,家里就不会那么拮据,不再那么穷酸,母亲也就不会整日的忙碌。为了挣那一小时五毛钱而枯身劳作;假如不是他的念书,父亲也就不会过早地衰老。为了供他念书,连最低价八毛钱的“平猴”烟也要断绝。甚至在大年初二,就得穿着破旧的衣裳,拉着铁钴轮架子车去四处承包破烂;假如不是他的念书,弟弟妹妹就不会那般吝啬地节衣俭用,去穿亲戚剩下的衣裤;假如不是他的念书,全家人就不会这般地痛苦了。
他清楚,这一切都归根于他。
许久,母亲在那头开腔。
“云啊!多烧点水,给猪娃烫食。”
他没有搭腔,心中的沉痛已不再允许他的嗓子发言。他怕一开口就哭出来,让母亲担忧,让他尴尬。他已经大了,知道应该怎样给家人减少忧愁。
李凌云在那里站了许久,然后挪开沉重的步子,神思恍惚地提起一桶水。可能因为桶的年久,下面密密麻麻地淌着一串串的水珠,淋湿了他两裤腿两鞋,在地上留下一行亮亮的湿路。
正当他悲戚地腾出一只手去揭锅板时,“哐”的一声巨响,锅板上的木块掉了。
为什么桶漏了还不修?锅板烂了还要凑合?原因何在?家里人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供他念书,盼他成才?
凌云想到的是,他不在家的时候,父母亲是如何度过这一天天艰难的岁月,弟妹是怎样熬过这一日日辛酸的生活?面对满院狼籍,两屋陈旧。他们会怎么想呢?
这一切啊!都归根于他。
泪水仿佛海潮的浪涛,再次击跨心坎滚落下来。
许久,他就这样站着。
母亲又在屋里发话道。
“云啊!你拉不惯风箱吗?咋听不见响动哩?”
凌云恍惚记起还未生火,遂蹲下身去。找了火柴,笨笨拙拙点上火,却发现没有煤,就找了铁箕,在案板下掏出四五个可怜的煤渣。清楚煤是烧光了用柴凑合的。悠忽间记起母亲的话,便到屋外抱了捆玉米杆,点火启动风箱。
风箱“呼啦呼啦”的响动,他的心才稍稍安稳些。看见白灿灿的焰火忽上忽下,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的境界,满腹的凝重怎么也焚灭不掉。
惘然间,看见一团微弱的火苗随着玉米杆的前径蜿蜒而上。眼前似乎出现母亲单薄的身影正在那火光里蹒跚移动,顿时心烦如焚。
一支烟功夫,厨房上空弥漫着呛人的青烟,可能是烟囱年久末修。也或许是起了啸风,使烟气升腾不上,消停在厨房里逞欢。
熬到水开,厨房内已经整个地变成了波黑赛族的销烟战场。烟囱里,屋檐下,就连老鼠洞里都往外冒烟。以至左邻右舍常常怀疑,他家厨房着火了。
凌云薰的两眼挂泪;呛的咳喘不止,一遛烟奔出门外,在母亲窗前问:
“妈,猪料在哪里?”
“在杂货房的破瓮里。”
当凌云推开杂货房的门板时。立即扑来一股刺鼻的酸味,母亲酿醋的草苣散发的浓郁味道使他顷刻间从脚心酸到了头顶。凌云匆匆走到破瓮前,将父亲的旱烟袋摞在一旁,胡乱地挖了两碗猪料,大跨步走出屋外。在他的思想里,宁愿干一天重活,晒一天太阳,或者一整宿为母亲捶腰,也不愿在那里多呆一刻。因为那种浓酸经常使他浑身发酥。象魔鬼般缠来绕去,许久都脱散不掉。
当凌云刚刚吃毕饭的时候,弟弟凌风和妹妹凌虹陆续回到家里。
“哥,你啥时候回来的?”
“才一会。”
“你好像又瘦了。”
“别胡说,在学校吃的挺好。”
“哥,我老师布置了几道竞赛题,你今晚帮我辅导吧!”上初三的凌风准备在竞൛上得奖,所以他非常刻苦。
“嗯。”
这时候,妹妹凌虹走了过来。
“哥,你再吃不?”
“不了,哥还有事。”
“那我来洗碗。”
“也好,哥来扫院。”
凌云找了秃顶的扫帚,看见麦草堆旁老母鸡还在不停地拨动着草渣,便喊妹妹:
“凌虹呀!你帮哥把鸡撵到鸡窝里,哥把麦草往堆里扫扫。”
凌虹放下洗碗的抹布,跑出来说:
“哥呵!鸡可不敢圈哩!”
“为啥?院子脏的能见人吗?”
“妈不让圈鸡。”
“怎么?”他感到莫可名状。
“妈说把鸡放开,多吃点麦渣鸡就肯下蛋了。”
“那院子脏的咋见人哩。”
“你凑合着扫得了。”
凌云缄默,只轻轻地点头表示同意。其实他很清楚这其中的一切原因。
母亲是一个勤俭的主妇,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为了给凌云添补生活费。她不得不放下家中的小活,去给乡镇企业做工,挣那几个微薄的小钱。养猪是农村人必做的家务,也是年终让人值得骄傲的一点点积蓄;喂羊,是靠门前草多的条件,也是母猪下猪娃的备料;圈鸡是因为母亲有病,早晨上班顾不得吃饭,冲鸡蛋补身的。其实他很清楚,母亲常常开着鸡,既能多下蛋,又可以节省鸡料。只是院子脏兮兮的,不敢让人开门罢了。
凌云兀自惆怅。望着天穹忖思。
“这生活呵!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呢?”
傍晚,凌云喂了猪,拴了羊,圈了鸡,将诸事安顿妥当。就来到母亲房里。
母亲仍然平躺地睡着,看来疲倦还没有退尽。父亲挨着炕边的一角,侧着身抽他的“平猴”,目光深邃而呆滞。弟弟正在细心地帮着妹妹用牛皮纸包装新发的语文课本,连他进来也没察觉。
“妈,颧头瓶在哪里?我给你吸腰。”
“在衣柜下面的纸箱里。”
他从纸箱里找出三个瓶子,又找了火柴和纸,上炕坐在母亲身边。母亲翻身躺平,攉开后腰上的衣襟说:
“就朝这扎,越紧越好。”
“嗯。”
凌云将纸团点燃,撩在大口的瓶内。稍静片刻,见纸团快要燃尽的刹那间,朝母亲的后腰用力盖去。瓶口瞬间就吸紧了皮肉。这表示瓶内的空气已经被二氧化碳全部逼开。在空气的压力下,瓶内突起一个鸡蛋大小的肉疙瘩。凌云缓缓地松开手,又将另两个瓶子依次盖上去,母亲长长地吸了口气,紧锁的眉头慢慢地伸直展平。
“哟,好好好,这比妈上十回医院还见效!”
“妈,疼不疼?”
“冷紧抽,咋能不疼。”
“妈。你明天歇歇吧!别上班啦!”
“那咋成,主任知道又要说妈咧。”
“妈……”
“唉唉唉,你啥时候变的这么唠叨。”母亲知道儿子又要说啥。与其两人光脸,还不如干脆岔开。
凌云心底的酸楚又涌上来,仿佛喝完全家满罐子醋,酥酸的浑身难受。
他没有言语,借故看瓶罐里的肉疙瘩。
父亲望着他,情意深长地问:
“这一项学校伙食不好吗?”
“没有啊!”
“怎么又瘦了一圈?”
“我也不知道,可能念书费脑筋吧!”
“凌云妈,后天娃走的时候多给十块钱。”
“嗯。”
“不用不用,这几周伙食挺好。”
“知道啥,十七八的小伙子,饿撅了咋办?咱不腾省那十块钱,你去好好吃,把身体长好,把书念好,就给爸争上气了,听见没?”
“嗯。”凌云想反驳,却又怕父亲责备。只好咬咬牙,下了狠心。
“明天厂里要下十吨水泥,让凌云过去帮忙吧。”
“啥时候?”
“一大早呗!”
“那我给猪娃把草割完咱再走。”
母亲劝说:“你先去吧!妈下午割草!”
“也好。”
母亲的脾气他最清楚。如果再犟下去,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令母亲伤心。记得他在上初二的时候,曾经暗暗地喜欢上一个女生,那女生家在最西边的状元村。经常骑自行车上学的时候路过他家,又因为俩人同年级。所以,他便认识她。不管在什么时候,他只要看见有她的影子,就觉得不自然,甚至有些紧张兮兮。有一次,村上过古会,他知道她家远,中午回家不方便,便准备下着狠心请她接受他家的邀请。可是,当他在路边等了一晌午,踽踽转身回家的时候,却出奇地瞥见她正在李凯家的饭桌上吃饭,心里的惨痛一下子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力,无情地吞噬着他的思想。犹似顷刻间跳进悲凄的万丈深渊。或走进荒凉的沙漠,感觉混沌眩晕、阴森恐怖。竟忘记最后自己是怎样离开那里的。事后,他问过那女生,为什么她明明知道他会等她,她却偏偏进了李凯家,而且连声招呼都不打。谁料,那女子瞅他半天,愠色道:
“你看看你家破房烂瓦的能值几个钱!跟李凯家有天壤之别哩,难道你眼睛瞎了?老实告诉你吧,没有面包的爱情是苍白的,没有金钱的婚姻是苦涩的,你好好瞧瞧你自己,什么货色哩,还给我打主意。"她最后留给他的礼物,却是一个冷漠的斜眼。
凌云委屈的留下了泪,就在母亲面前顶撞。
“妈,你看看咱家,烂草无穰的,我爸干了一辈子都把钱攒到哪去了?”
“啪”的一掌过来,母亲流下了辛酸的泪。
“就是嘛!我爸干了一辈子还是那穷样,连李凯他爸一个边也不如。”
“咋能跟人家比呢?咱穷有穷的志向,穷有穷的骨气,照样能堂堂正正活人!”
“咱家就是穷嘛。”他仍然执拗不改。
母亲终于失声痛哭。
凌云清楚,就是那一次,他伤了母亲的心,真真切切地伤了母亲的心。现在想来,那时的他是多么的愚蠢和可笑!
“娃他爸,明天猪娃又没料啦!”母亲带着疲惫,很无奈地诉说。
“先凑合几顿,等明天把卸水泥的钱发了再买。”
“卸水泥能发多少钱?”凌云问。
“二十。”
他再没吭声,心里却想到了挣钱的艰辛。春
过了片刻,父亲恍然大悟。
“云啊!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学校对特困生实施什么政策吗?”
“噢!对了,上周我已经写了申请,上缴学校!”
“依你看,有没有情况?”
“有呗,好像还是省上批下来的文件,学校也挺重视的,几次在大会上讲过此事。”
“具体能采取哪些措施?”
“据我所知,好像是给学生缓期或减免部分学费,再就是允许学生在校打工。”
“以前有没有这种情况?”
“以前可能没有,不过我听同学说,好像是要学生打扫卫生,给灶上帮忙等等。”
“噢……”
“其实,说白了就等于是当个民工吧!”
“那,有没有补助费?”
“可能有吧!不过又收去了一部分”他话己脱口,才发觉自己的冒失。
“发了咋又收呢?”
“莫不是学校收杂费了?"母亲也有了疑问。
凌云万般无奈,悔恨自己何以如此鲁莽,一点没有细想就开口,但想到钱的事情迟早还是要说的。所以才稍稍安慰自己。
父亲是个急性人,见他没吭声,促着问:
“有就有嘛,咱还能奈着不给人家。”
“嗯!是收过书费。”
“多少?”
“八十。”
“算了,后天走时给你补上。”父亲回答的异常坚决,令他确信无疑。
房间里窒息了片刻。
弟弟帮妹妹包好书,正上炕的片刻间,悠乎记起什么,便铿锵道:“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回答了一个令全班同学都震惊的问题。”
“哦!”
全家人洗耳恭听。气氛顿时活跃开来。
“今天早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老师病了,就找了门卫的老头暂时代替。那老头不会说普通话,却还硬装洋相,拿起书念课文,你们猜他念的是什么?”
弟弟早己合不拢嘴,人仰马翻。
“是什么?快说呀!”妹妹怂恿道。
“他念的是,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天安广场飘呀飘,飘呀飘,冷熊的飘。”
全家人开怀畅笑,房间内顷刻间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象垂绵的春雨洒在焦躁的麦田上。
“当时全班人哄堂大笑,竟有人笑的连连大敞后门,一不小心从板凳上摔下去。老头却板起脸孔,撑一下他的老花镜说:“你们谁能得很,给咱再说一段听听,同学们仍然在笑,却没有人站起来,我当时听了就有几份不服,哼!他老师能说,咱为啥不能说,便忽地站起来,同学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这时候,我便盛气凌人地说,我家的老母鸡屙呀屙,屙呀屙,冷熊的屙,有人立即就在下面搭茬,屙了一院稀屎。我大声说,不是,屙了一窝鸡蛋。”
全家人早己笑的不成体统,母亲忙喊自己腰痛。
凌云强忍着笑帮母亲取下瓶子,盖上被子。然后不解地问:
“咋能屙一窝鸡蛋?”
“妈有病呀!屙一窝鸡蛋正好给妈补身用。”
全家人又笑了,浓浓的温情早己悄悄地溜进他们的心底深处。
“哎呀!哥,你还没帮我辅导作业。”
“明天吧!”
“愿使骨肉瘦三分,也不使计划落了空,走!今晚就完成它。”
“走!”
下一页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