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没办法,那就香港制造吧

      呓语 2005-2-18 19:45
看陈果的片子是因为他从平民化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香港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片天空下生存着的人,普通人,边缘人的故事,没有绝对的大是大非,每个群体在按自己的法则生活,或者说不自觉地在命运的轨迹上惯性滑行。

在《香港制造》的片尾是毛泽东的讲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这句被我也认为是大白话的废话被写在本部图书馆对面的草坪的提示牌上,旁边还有个牌,上面写着,走进四川师范大学,清说普通话.然而遗憾的是片中的年轻人没能听到,他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一个年轻的状态,估计可能和他们的普通话说不好有关,也或者他们没到过我们川师.

主人公叫中秋,一个街头小混混,他有一个实际上破裂的家庭,父亲早已通过每个月给母亲一定的金钱的方式换得了在外面和情人住在一起的生活,母亲在极度绝望之后离开这个部完整的家庭,留下中秋一个人在惨淡的生活面前抗争。
阿珊原有美好生活,却无法摆脱情感上的压力,留下遗书渴望解脱。但那斑斓血花的信没有打开就在爱人手中破碎飞散在阳光下的操场上,高高扬起的跳绳伴随青春的脚步跳跃,又重重落下,下一位出局的不知是谁。
阿萍身患绝症,热爱生命,也留恋这最后时光中的一切东西,可生命的门无情地将她关在外面。
弱智的阿龙被中秋收留,并跟他跟混迹街头,也许中秋是唯一关心他的人。
所有出现的这些年轻人,他们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被亲人或爱人抛弃,只有同龄人的相互关爱显的温暖。社工李小姐帮助中秋,中秋又在给阿龙,阿萍关照,他们三人又同时帮助已不在的阿珊。

为了给母亲出气,中秋拿着刀去找父亲,在厕所里面却眼睁睁的目睹了跟他相同遭遇的中学生拿着刀砍掉其父亲的手,他放弃了复仇:“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不仅我有,阿龙。阿姗,阿萍,甚至年厕所里面的砍爸爸的学生都有。有时候我觉得大人一有事就出走,真是没用。我真的想把他们心挖出来看是什么颜色?说不定连屎都不如。”那一夜什么很平静,醒来的时候他发现满脸泪水。

成年人在责任前的无情,无奈的退缩,把一切的压力推向青春的肩头,让人倍感失望.
大佬不相信中秋对阿萍的爱是真的,阿萍母不信中秋会捐器官救人,医生按规定怀疑器官捐献者与受捐人之间是否会有利益存在。直白的青春被这成人世界挤压无法呼吸时,终于发出了最后的反抗,无力也罢,绝望也罢,这种青春不羁与成熟世故,敢做敢为与回避退缩,承担与放弃,救与害的对立,碰撞是必然的,所有人付出的代价都是惨重的。



青春的冲动,快乐的交流,青春的残酷,愤怒的报复,他们不屑于旁人的行为准则,没有人能指责他们的行为,没有人去理解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曾试图改变自己的世界,让命运掌握在手中,但这一切确实很难,你在改变的同时会发现,周围的世界也在不断变换,极力的追赶和适应是如此的徒劳和易碎,下一次选择在哪,还会有选择的机会吗??

中秋在杀死了滑板青年的老大以后,回到了阿萍的身边,亲手结果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倒在了曾经大声呼喊的墓地。 最后的遗书上,阿萍和中秋在阿姗的遗书后添上了自己的遗书,四个人终于永远在一起了。
中秋在最后说了一段我难以忘怀的话。

“这个世界很不公平,应该死的不去死,不应该死的就全死了。我现在想清楚了,方正我留在这个世界都是害人的,不如死算了,最好社会死光我这种人,世界就太平了。我们这么年轻死,所以我们永远都这么年轻。生存的人喜欢去评价那些死了的人,甚至骂他们没勇气没志气,其实有好多人真正知道我,阿萍,阿龙,阿姗在想些什么。我相信没有,但有一样我相信有的,就是我们现在很开心,因为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已经得到逸抑”。


没走完生命的每一步,谁都无法给青春画出一条完整的轨迹。最后想起了有人评价大岛诸的<青春残酷物语>时说的一句话,“无论什么社会制度,青春都是极其伤身的”。

在影片的开头,中秋幻想着:“只要自己有本事,哪怕没出路。”结果生活就像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其实大概也是这么回事.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