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中
昨天河北文艺广播的《文化宽带》栏目做了一期专题,主题说的是《看风水学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文宽》主持人小蓉在前天晚上在论坛中曾和我交流过有关风水以及玄学方面的观点,第二天我所说的那些认识幸得在节目中播放。
当时我的观点是:
风水又称堪舆,关于风水我的认识是:从大的讲也是从周易和五行学说中衍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和地理上的方位学,建筑布局学等紧密关联的一种玄学。
玄学,我对于这种东西其实想法很明确,无论占卜、算命,五行,乃至于流行于民间的种种巫术在某种范围之内都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这些不能简单的和封建迷信划上等号,虽然里面有些事情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很难证明。占卜、算命、风水先不说,单说中医,历来都有医易双修,不习易不能为良医的说法。
古代的名医一般都易学大师,他们能根据人的生辰、所处的地域、还有时间来判断一个人容易得某种病,或者是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去治病。中医针炙中有子午流柱一说,就是根据年、月、日时五行的选择开穴,下针,和治法的。
另外还有五运、六气等学说都是很有用,也很有效的。
再说风水,
风水我简单的认识大约都是和建筑的选址,布局相关。讲究利用地势,选择根基,还有改运等说法。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其实都是虚实相间杂的。
据说香港的迪尼斯乐园在设计上就曾请著名风水师参考过。
另外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建筑选址的时候也参考过风水学和太极图的布局。
第二天我满怀期待的收听了《文宽》,却被节目中嘉宾一句话搞得很不舒服,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一篇帖子。想想好久没有写这种纯评论性的文章,也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这么尖锐的文章,于是转载如下:
听了上午的节目,总觉得想说些什么,但打开帖子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先不论风水之说是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先说上一些题外话。
节目中嘉宾引用了杨振宁先生的一个观点,「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而更应该注重「天人和谐」
杨振宁如是说「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他认为应该把人这种实体从自然中抽离,单纯的去讲人的规律和自然界中的规律。人按人的规律发展,而自然按自然的规律发展。
但这些真的是两回事吗?
他所指的人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自然的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
先不论他所说的这两种规律是什么,先看看到底「天人合一」讲了些什么。
稍微熟悉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看重「天人合一」这一条,何谓「天人合一呢?」
先说这个「天」,「天」并不是狭窄意义上的天空而是广义上的自然,空气、水、大地都是天,甚至可以说,一棵树,一滴水都是天的一部分,而人更是「天」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单元。
而「天人合一」呢,说的就是天人一体,人的活动会影响到自然,使之发生变化,而天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规律是一体的。
我们就来看看这天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是完全的两种存在,还是本来就是一体的。
人,一种归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的生物,如果真要说人和其他生物,或者是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的话,不过是人的脑含量比重比其他动物大一些,在人的大脑里面有一种现在称之为「思想」的东西存在罢了。
那人和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从上面的动物分类来看,人就是自然界中万千生物的一种,那么首先把人从自然中独立分割开来就是一种狭隘的「唯人主义」了。
再说人的发展规律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到底有何不同?
人这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不过只有近百万年的历史,如果和地球近五十亿年的历史来比较,不过只能算是五千分之一地球纪元罢了。如果把整个地球的发展史看成一天,以二十四小时分法等分的话,人类的产生只能是在这一天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的最后一瞬间。
人的规律是什么呢?简单说出,无非就是这么几点。用奥运精神来讲,就是更高、更快,更强。
数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这些事情忙碌着
想办法吃的好一些,
想办法穿的好一些,
想办法玩的好一些,
最后吃饱了,喝足了,又开始想着怎么去享受,于是又有了酒、色、财、气等等,等这些都有了又开始想着怎么发点儿懒。近代科学的每一项成就不能不说和人类越来越懒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如果不懒也就不会为了省力去骑马,坐船,直到最后西方出现的自行车,汽车,等等。
啊,当然有人也会反驳说,这样正说明人更勤快呀?天知道,第一个骑马的人是不是为了省点劲儿,不再和以前一样为追只野兔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样的一种规律是什么呢?
正是说明,我们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来努力,为了吃饭,我们开始研究种田种地,于是就有了「神农尝百草」之说。
为了穿衣,我们从开始的树叶蔽体,到后来的兽皮、麻布、凌罗、绸缎、棉布、化纤总之是穿着怎么舒服,怎么轻便怎么来。
为了走路快,我们有了牛车,马车,驴车,后来近代西方又开始有了机动车。
为了住的好,我们有从以茅草,到树木,最后是砖瓦,能遮风避雨了,然后再要去想怎么让这个窝更好看一些,更实用一些,于是又有了装修。
天知道这些需求拉动了多少消费,刺激了生产力的怎么发展。
不过这说了这么半天,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人们总是为了自己向更好,更强的一步去发展。
难道单我们人类是这样吗?
我现在先不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解释,先借用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巨大影响的达尔文先生那本《进化论》,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主旨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说来说去我们人类自以为再高级,再优于其他生物种族,也不过是地球在亿万年的生命史中的数以亿计的生命体中的一种而已。再怎么说也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推以广之来说,我们人类也许只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弱小的不能再弱小的生命群体,我们难以预知的宇宙外面也许是一个更加高的生命体,也许整个宇宙不过就是他的一个实验品,或者是玩物罢了。当然话题扯远了,佛说,一沙一世界,当我们看着每天熟视而无睹的手的时候,谁又会想到,也许就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却又有着数以亿计的生命体在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生长,繁衍着。
如果按照杨教授所言,人有人的发展规律,自然有自然的发展规律,那么好,如果当纯以人的本性去做的话,那么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我们可以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然后肆意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改造环境,肆意的去发展我们认为对我们有利的,也或者可以片面的说某种现代化的工业、甚至是农业。
那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无可否认,近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得到了以往数千年来难以想像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的舒适。
但又有多少人去注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的变化呢?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物种在灭亡,每一刻都有土地在沙化,空气变得污浊、水源变得不再清澈。
我们人类却在将自己推上顶峰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难以回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人类科技走向顶峰的时候,也许就是人类离灭亡不远的那一天。
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相信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也把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对自然的研究最好的一种概括。
说来说去,离题越来越远,不过反正已经远了,也不在乎再远上一点儿。
杨振宁可以把人从自然中孤立开来,去讲他的天人合谐,天人合谐,再怎么说我们只是自然中的一个客人,既然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而这个人可以暂时满足我们的一切欲望,那么好,我们可以肆意的去索取,去改变。既然是在别人家里住着,那我们当然可以随便一些,反正把东西搞坏了也是别人家的,而且我们更值得庆幸的是主人暂时也没有让我们赔偿的意思。
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随便的去开采,去夺取,等满足了自己一看原来把主人给弄伤了,本来主人伤也不打紧,不过麻烦的是这主人伤了,以后再要点儿什么东西就麻烦了,于是便反过头来说上句「哦,对不起,我来帮你治伤」,其治伤的目的呢,不言而喻,不过是为了可以继续索取罢了。
我不知道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结果会怎么样,但我只知道,在主人家里弄坏一件,两件东西,或者说索取一件,两件东西,主人也许会看在感情不错的面子上不追究,但如果弄坏四件,五件,或者是无何止的索取呢?
又有哪个主人可以这样大方,又有谁大方的起呢?
不过也许可以找杨教授家去试试,住上几年,随便吃,随便喝,当然也要记得意思一下,擦擦桌子,洒洒水了。至于家里其他的情况吗?对不起,那是人家的家事,我管不着。也没权力管,对不对。
当然这么做的最终结果呢?可以想象呀,当主人家不堪重负,不堪其扰的时候,一定会请客人离开了,当然是我们中国非常礼貌的「端茶送客」,还是「扫地出门」,甚至是「打出山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再回到开始那句话「天人合一」,只有将我们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以我们人的规律来适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让我们在这自然中过得更好,更舒服一些,退一步说,就算是不能自觉去做自然中的一份子,那我们也会是一个好的客人,可以在主人家多住上一些日子的。
天人合一,人的活动会影响到天,如果我们想到我们把那些树木砍掉造成梯田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就像我们想到冬天不穿棉衣出门会感冒一样,那我们还会去做这件事吗?只有把我们和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才能想到,一个客人再怎么优秀,也不会优秀到完全站在主人家的利益去考虑的,因为毕竟不是一家人。
同样天的改变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人,当然这点人人都清楚的,小的说着凉会感冒,大的说,天灾甚至会夺人性命。
按照杨教授的观点,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天灾都看成和人有关系,或者说是因人而起的,当然这么说是比较客观的,但如果回应到他所提的观点就可以看出,他依旧把自己看成是自然,或者说是地球上的一个客人,亦或者说是一个高于自然的存在。
另外他把中国近代史上科学发展不如西方都推罪于易经,和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毕竟这些思想再怎么样,一个政府怎么样还是要看当时的领导,或者说是权力机关怎么做了。
就像我们现在,自己没发展起来,反而去怪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不够多,这样的子孙我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是「不孝」两字了。
呵呵,越说越跑题了,
不过反正跑远了,就继续往下跑吧。。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位杨教授还说过些什么。
和上面那些观点同时提出的还有一点,
中医学不算是真正的科学,或者说是现代中医,如果还按照以往那种以五行论断,辩证以施治的理论体系走下去的话会走向灭亡。
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一点。
因为个人爱好原因我对中医的基本理论有一些简单的认识。
其实中医所不同于西医的部分就在于,西医是以实为主,看病治疗讲究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上做不出来的就不能算是正确的。这以西方人务实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而中医则恰恰相反,支撑中医走过五、六千年历史的不是实验,而是一种哲学。当然这种哲学后来又与《周易》这门中国最早,或者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典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中医看病,以阴阳、虚实为基础,以五行生克为依据来诊病,治病,讲究的是辩证以施治。
我们先不谈中医、西医谁优谁劣,或者说是中医是否真按杨教授所言,再不改变以哲学为基础的看病是否会真的走向灭亡,是不是会没有前途。
先来回想一下,两年前,也就是03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非典,也就是SARS,当时整个世界的所有专家面对SARS都无方可下,无药可施,甚至连非典到底是何病症都说不清楚。
而正是我们的中医药,以她独特的方法治愈了数以千计,甚至是万计的患者。事实胜于一切,中医真的会没有前途?疑问。
再说中医是否是科学的,
这点儿好像应该毋庸置疑的吧。
虽然现代西医解剖学上无法找到,中医里所说的经脉,穴位,更无法理解中医中所说的,肝主木,肝主金,心主火,肾主水,脾属土的五行相法。
在西医面前,中医也许是务虚的,也许是说起来挺玄的,也对,在西医的神经理论亦或者是血管理论都无法证实刺激某个穴位就会产生一些治疗效果,或者说是单以五行理论就能判断病症,然后再配以一堆草根,树皮,或者是草灰就能治病。
我所熟悉的中医,讲究的是大环境为主,以人的小环境为辅来诊病和治病的。比如,广东地区,燥热潮湿,按五行来讲。
南方属火,火旺之地,肺、心最易受伤,所以南方也就容易起一些和肺有关的疾病,比如感冒、或者是肺炎一类。
中医中所讲人是一个平衡的有机整体,人身上也是有一个天地,一个自然。所以当人的一个地方生病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部位。
比如,肝火旺盛,产生是肝受不了。比如常饮酒,吸烟的人肝最易得病,如果肝病后呢,人体的其他部位也出现一些症状,也许是肺,也许是心,也可以是肾。
如果同样一种病症放之西医,西医我现在简单的理解就是哪里出问题了,就医哪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在不行,我们还有最后一招,哪儿坏了,切下来,一切OK了。什么?您问,如果要是病灶转移到其他部位呢?简单,继续切就搞定了。
而我们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论治,什么是辩证论治呢?就是指无论什么病,病灶在哪里,在治疗的时候要找到它的根本在哪里,才能从根本上治病。俗话说的「头痛医脚」就是这样的了。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在贬低西医,西医现在发展大于中医也是因为医在治病一般病症上见效快,一针见效。
我想恐怕杨教授说中医没有发展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中医的发展理论和易经有很深的渊源。而在他看来,易经则是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讲到易经,也许会有很多人想到「迷信」这个字眼儿,其实从根本上讲,易经也罢,中医也罢,还是同样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占卜,风水都是影响了我们中国数千年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些东西。
易经,这样一部构建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文明,创建了医学、五行、占卜、哲学,星相,术数等一整套理论的仅有几千字的书藉。这样一部中国几千年来在生存中所积累的经验大成的经典被看成迷信,亦或者是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易经很抽象,没有详细的推演过程。不像西方哲学中所提的,如果这样就那样的事情。而是独成体系,看全事物两面。道尽事物的发展,灭亡。
易经很容易,所有内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坚不能久,物极必反」。易经中所提到事物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着,不是一成不变。
易经也很难,让人很难入其门径。不过人类一般看来,我所不能理解的大概就都是错误的吧。所以将易归之为迷信也是情有可缘,或者说是必然的。
越说越离题了呵呵。回到中医,或者说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
中医中杨教授所不能容忍的也许就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了,说来说去又回到这个思想上了。
中医讲究,一人一治,一病一方。这点是不同于西医的,在中医中,同样一个人,同样一种病,如果让十人个不同的中医大夫来看,也许会得出十种结果,开出十种方子,而且巧的是这十种方子却都能治病。
所谓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最根本点,也许就在这里了。中医理论上讲,一病一方,方无重方。所以也就对中医的施治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方无重方,或者是方子相同,但各种药的配比又不相同,使得中药很难量产。才是真正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所在。
说到这点,突然又想到日本的中医,也许说出来有人不信,就世界范围而言,真正的中医药的强国不是产生地中国,而是我们的邻邦日本。
原因呢,很简单,日本人死板的个性造就的这一切,在日本非常看重配方中每味药的精确度,几钱就是几钱,无论什么病都是这些,这样量产当然可以。既然能量产了,当然发展起来的也就快了。
而我们中国正相反,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因人施治已经成了规定,所以量产成了问题。
当然到底是重方,还是重人,这两种思想都有其道理。
就好比大锅饭和小灶一样,大锅饭可以一下子让很多人吃饱,但未必能让所有人吃的舒服。但小灶却是针对人的,吃什么最好就吃什么。
说了这么半天,我猜测杨教授之所以这么讲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可能人家是教授,从小喝洋墨水长大,又是诺贝尔××奖的得主,当然对那些和洋墨水不是一个体系的东西不屑一顾了。
二,不排除,有为自己造势的嫌疑。当然这是一家之言了,不过杨教授去年此言一出,全国易学界,中医药界哗然,杨教授则又小小火了一把。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怪,难道他老人家,以前火过吗??我好像有点儿印象,不过说不上来了,哪位朋友知道提点在下一下,不胜感激。谢谢了:)
唉,越说越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算了,不说了,就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给小蓉发了个信息说这帖将是我在论坛中最长,也是最尖锐的一帖了。
昨天河北文艺广播的《文化宽带》栏目做了一期专题,主题说的是《看风水学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文宽》主持人小蓉在前天晚上在论坛中曾和我交流过有关风水以及玄学方面的观点,第二天我所说的那些认识幸得在节目中播放。
当时我的观点是:
风水又称堪舆,关于风水我的认识是:从大的讲也是从周易和五行学说中衍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和地理上的方位学,建筑布局学等紧密关联的一种玄学。
玄学,我对于这种东西其实想法很明确,无论占卜、算命,五行,乃至于流行于民间的种种巫术在某种范围之内都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这些不能简单的和封建迷信划上等号,虽然里面有些事情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很难证明。占卜、算命、风水先不说,单说中医,历来都有医易双修,不习易不能为良医的说法。
古代的名医一般都易学大师,他们能根据人的生辰、所处的地域、还有时间来判断一个人容易得某种病,或者是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去治病。中医针炙中有子午流柱一说,就是根据年、月、日时五行的选择开穴,下针,和治法的。
另外还有五运、六气等学说都是很有用,也很有效的。
再说风水,
风水我简单的认识大约都是和建筑的选址,布局相关。讲究利用地势,选择根基,还有改运等说法。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其实都是虚实相间杂的。
据说香港的迪尼斯乐园在设计上就曾请著名风水师参考过。
另外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建筑选址的时候也参考过风水学和太极图的布局。
第二天我满怀期待的收听了《文宽》,却被节目中嘉宾一句话搞得很不舒服,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一篇帖子。想想好久没有写这种纯评论性的文章,也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这么尖锐的文章,于是转载如下:
听了上午的节目,总觉得想说些什么,但打开帖子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先不论风水之说是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先说上一些题外话。
节目中嘉宾引用了杨振宁先生的一个观点,「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而更应该注重「天人和谐」
杨振宁如是说「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他认为应该把人这种实体从自然中抽离,单纯的去讲人的规律和自然界中的规律。人按人的规律发展,而自然按自然的规律发展。
但这些真的是两回事吗?
他所指的人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自然的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
先不论他所说的这两种规律是什么,先看看到底「天人合一」讲了些什么。
稍微熟悉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看重「天人合一」这一条,何谓「天人合一呢?」
先说这个「天」,「天」并不是狭窄意义上的天空而是广义上的自然,空气、水、大地都是天,甚至可以说,一棵树,一滴水都是天的一部分,而人更是「天」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单元。
而「天人合一」呢,说的就是天人一体,人的活动会影响到自然,使之发生变化,而天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规律是一体的。
我们就来看看这天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是完全的两种存在,还是本来就是一体的。
人,一种归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的生物,如果真要说人和其他生物,或者是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的话,不过是人的脑含量比重比其他动物大一些,在人的大脑里面有一种现在称之为「思想」的东西存在罢了。
那人和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从上面的动物分类来看,人就是自然界中万千生物的一种,那么首先把人从自然中独立分割开来就是一种狭隘的「唯人主义」了。
再说人的发展规律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到底有何不同?
人这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不过只有近百万年的历史,如果和地球近五十亿年的历史来比较,不过只能算是五千分之一地球纪元罢了。如果把整个地球的发展史看成一天,以二十四小时分法等分的话,人类的产生只能是在这一天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的最后一瞬间。
人的规律是什么呢?简单说出,无非就是这么几点。用奥运精神来讲,就是更高、更快,更强。
数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这些事情忙碌着
想办法吃的好一些,
想办法穿的好一些,
想办法玩的好一些,
最后吃饱了,喝足了,又开始想着怎么去享受,于是又有了酒、色、财、气等等,等这些都有了又开始想着怎么发点儿懒。近代科学的每一项成就不能不说和人类越来越懒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如果不懒也就不会为了省力去骑马,坐船,直到最后西方出现的自行车,汽车,等等。
啊,当然有人也会反驳说,这样正说明人更勤快呀?天知道,第一个骑马的人是不是为了省点劲儿,不再和以前一样为追只野兔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样的一种规律是什么呢?
正是说明,我们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来努力,为了吃饭,我们开始研究种田种地,于是就有了「神农尝百草」之说。
为了穿衣,我们从开始的树叶蔽体,到后来的兽皮、麻布、凌罗、绸缎、棉布、化纤总之是穿着怎么舒服,怎么轻便怎么来。
为了走路快,我们有了牛车,马车,驴车,后来近代西方又开始有了机动车。
为了住的好,我们有从以茅草,到树木,最后是砖瓦,能遮风避雨了,然后再要去想怎么让这个窝更好看一些,更实用一些,于是又有了装修。
天知道这些需求拉动了多少消费,刺激了生产力的怎么发展。
不过这说了这么半天,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人们总是为了自己向更好,更强的一步去发展。
难道单我们人类是这样吗?
我现在先不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解释,先借用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巨大影响的达尔文先生那本《进化论》,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主旨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说来说去我们人类自以为再高级,再优于其他生物种族,也不过是地球在亿万年的生命史中的数以亿计的生命体中的一种而已。再怎么说也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推以广之来说,我们人类也许只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弱小的不能再弱小的生命群体,我们难以预知的宇宙外面也许是一个更加高的生命体,也许整个宇宙不过就是他的一个实验品,或者是玩物罢了。当然话题扯远了,佛说,一沙一世界,当我们看着每天熟视而无睹的手的时候,谁又会想到,也许就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却又有着数以亿计的生命体在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生长,繁衍着。
如果按照杨教授所言,人有人的发展规律,自然有自然的发展规律,那么好,如果当纯以人的本性去做的话,那么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我们可以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然后肆意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改造环境,肆意的去发展我们认为对我们有利的,也或者可以片面的说某种现代化的工业、甚至是农业。
那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无可否认,近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得到了以往数千年来难以想像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的舒适。
但又有多少人去注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的变化呢?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物种在灭亡,每一刻都有土地在沙化,空气变得污浊、水源变得不再清澈。
我们人类却在将自己推上顶峰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难以回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人类科技走向顶峰的时候,也许就是人类离灭亡不远的那一天。
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相信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也把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对自然的研究最好的一种概括。
说来说去,离题越来越远,不过反正已经远了,也不在乎再远上一点儿。
杨振宁可以把人从自然中孤立开来,去讲他的天人合谐,天人合谐,再怎么说我们只是自然中的一个客人,既然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而这个人可以暂时满足我们的一切欲望,那么好,我们可以肆意的去索取,去改变。既然是在别人家里住着,那我们当然可以随便一些,反正把东西搞坏了也是别人家的,而且我们更值得庆幸的是主人暂时也没有让我们赔偿的意思。
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随便的去开采,去夺取,等满足了自己一看原来把主人给弄伤了,本来主人伤也不打紧,不过麻烦的是这主人伤了,以后再要点儿什么东西就麻烦了,于是便反过头来说上句「哦,对不起,我来帮你治伤」,其治伤的目的呢,不言而喻,不过是为了可以继续索取罢了。
我不知道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结果会怎么样,但我只知道,在主人家里弄坏一件,两件东西,或者说索取一件,两件东西,主人也许会看在感情不错的面子上不追究,但如果弄坏四件,五件,或者是无何止的索取呢?
又有哪个主人可以这样大方,又有谁大方的起呢?
不过也许可以找杨教授家去试试,住上几年,随便吃,随便喝,当然也要记得意思一下,擦擦桌子,洒洒水了。至于家里其他的情况吗?对不起,那是人家的家事,我管不着。也没权力管,对不对。
当然这么做的最终结果呢?可以想象呀,当主人家不堪重负,不堪其扰的时候,一定会请客人离开了,当然是我们中国非常礼貌的「端茶送客」,还是「扫地出门」,甚至是「打出山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再回到开始那句话「天人合一」,只有将我们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以我们人的规律来适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让我们在这自然中过得更好,更舒服一些,退一步说,就算是不能自觉去做自然中的一份子,那我们也会是一个好的客人,可以在主人家多住上一些日子的。
天人合一,人的活动会影响到天,如果我们想到我们把那些树木砍掉造成梯田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就像我们想到冬天不穿棉衣出门会感冒一样,那我们还会去做这件事吗?只有把我们和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才能想到,一个客人再怎么优秀,也不会优秀到完全站在主人家的利益去考虑的,因为毕竟不是一家人。
同样天的改变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人,当然这点人人都清楚的,小的说着凉会感冒,大的说,天灾甚至会夺人性命。
按照杨教授的观点,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天灾都看成和人有关系,或者说是因人而起的,当然这么说是比较客观的,但如果回应到他所提的观点就可以看出,他依旧把自己看成是自然,或者说是地球上的一个客人,亦或者说是一个高于自然的存在。
另外他把中国近代史上科学发展不如西方都推罪于易经,和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毕竟这些思想再怎么样,一个政府怎么样还是要看当时的领导,或者说是权力机关怎么做了。
就像我们现在,自己没发展起来,反而去怪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不够多,这样的子孙我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是「不孝」两字了。
呵呵,越说越跑题了,
不过反正跑远了,就继续往下跑吧。。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位杨教授还说过些什么。
和上面那些观点同时提出的还有一点,
中医学不算是真正的科学,或者说是现代中医,如果还按照以往那种以五行论断,辩证以施治的理论体系走下去的话会走向灭亡。
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一点。
因为个人爱好原因我对中医的基本理论有一些简单的认识。
其实中医所不同于西医的部分就在于,西医是以实为主,看病治疗讲究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上做不出来的就不能算是正确的。这以西方人务实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而中医则恰恰相反,支撑中医走过五、六千年历史的不是实验,而是一种哲学。当然这种哲学后来又与《周易》这门中国最早,或者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典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中医看病,以阴阳、虚实为基础,以五行生克为依据来诊病,治病,讲究的是辩证以施治。
我们先不谈中医、西医谁优谁劣,或者说是中医是否真按杨教授所言,再不改变以哲学为基础的看病是否会真的走向灭亡,是不是会没有前途。
先来回想一下,两年前,也就是03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非典,也就是SARS,当时整个世界的所有专家面对SARS都无方可下,无药可施,甚至连非典到底是何病症都说不清楚。
而正是我们的中医药,以她独特的方法治愈了数以千计,甚至是万计的患者。事实胜于一切,中医真的会没有前途?疑问。
再说中医是否是科学的,
这点儿好像应该毋庸置疑的吧。
虽然现代西医解剖学上无法找到,中医里所说的经脉,穴位,更无法理解中医中所说的,肝主木,肝主金,心主火,肾主水,脾属土的五行相法。
在西医面前,中医也许是务虚的,也许是说起来挺玄的,也对,在西医的神经理论亦或者是血管理论都无法证实刺激某个穴位就会产生一些治疗效果,或者说是单以五行理论就能判断病症,然后再配以一堆草根,树皮,或者是草灰就能治病。
我所熟悉的中医,讲究的是大环境为主,以人的小环境为辅来诊病和治病的。比如,广东地区,燥热潮湿,按五行来讲。
南方属火,火旺之地,肺、心最易受伤,所以南方也就容易起一些和肺有关的疾病,比如感冒、或者是肺炎一类。
中医中所讲人是一个平衡的有机整体,人身上也是有一个天地,一个自然。所以当人的一个地方生病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部位。
比如,肝火旺盛,产生是肝受不了。比如常饮酒,吸烟的人肝最易得病,如果肝病后呢,人体的其他部位也出现一些症状,也许是肺,也许是心,也可以是肾。
如果同样一种病症放之西医,西医我现在简单的理解就是哪里出问题了,就医哪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在不行,我们还有最后一招,哪儿坏了,切下来,一切OK了。什么?您问,如果要是病灶转移到其他部位呢?简单,继续切就搞定了。
而我们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论治,什么是辩证论治呢?就是指无论什么病,病灶在哪里,在治疗的时候要找到它的根本在哪里,才能从根本上治病。俗话说的「头痛医脚」就是这样的了。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在贬低西医,西医现在发展大于中医也是因为医在治病一般病症上见效快,一针见效。
我想恐怕杨教授说中医没有发展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中医的发展理论和易经有很深的渊源。而在他看来,易经则是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讲到易经,也许会有很多人想到「迷信」这个字眼儿,其实从根本上讲,易经也罢,中医也罢,还是同样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占卜,风水都是影响了我们中国数千年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些东西。
易经,这样一部构建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文明,创建了医学、五行、占卜、哲学,星相,术数等一整套理论的仅有几千字的书藉。这样一部中国几千年来在生存中所积累的经验大成的经典被看成迷信,亦或者是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易经很抽象,没有详细的推演过程。不像西方哲学中所提的,如果这样就那样的事情。而是独成体系,看全事物两面。道尽事物的发展,灭亡。
易经很容易,所有内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坚不能久,物极必反」。易经中所提到事物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着,不是一成不变。
易经也很难,让人很难入其门径。不过人类一般看来,我所不能理解的大概就都是错误的吧。所以将易归之为迷信也是情有可缘,或者说是必然的。
越说越离题了呵呵。回到中医,或者说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
中医中杨教授所不能容忍的也许就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了,说来说去又回到这个思想上了。
中医讲究,一人一治,一病一方。这点是不同于西医的,在中医中,同样一个人,同样一种病,如果让十人个不同的中医大夫来看,也许会得出十种结果,开出十种方子,而且巧的是这十种方子却都能治病。
所谓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最根本点,也许就在这里了。中医理论上讲,一病一方,方无重方。所以也就对中医的施治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方无重方,或者是方子相同,但各种药的配比又不相同,使得中药很难量产。才是真正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所在。
说到这点,突然又想到日本的中医,也许说出来有人不信,就世界范围而言,真正的中医药的强国不是产生地中国,而是我们的邻邦日本。
原因呢,很简单,日本人死板的个性造就的这一切,在日本非常看重配方中每味药的精确度,几钱就是几钱,无论什么病都是这些,这样量产当然可以。既然能量产了,当然发展起来的也就快了。
而我们中国正相反,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因人施治已经成了规定,所以量产成了问题。
当然到底是重方,还是重人,这两种思想都有其道理。
就好比大锅饭和小灶一样,大锅饭可以一下子让很多人吃饱,但未必能让所有人吃的舒服。但小灶却是针对人的,吃什么最好就吃什么。
说了这么半天,我猜测杨教授之所以这么讲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可能人家是教授,从小喝洋墨水长大,又是诺贝尔××奖的得主,当然对那些和洋墨水不是一个体系的东西不屑一顾了。
二,不排除,有为自己造势的嫌疑。当然这是一家之言了,不过杨教授去年此言一出,全国易学界,中医药界哗然,杨教授则又小小火了一把。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怪,难道他老人家,以前火过吗??我好像有点儿印象,不过说不上来了,哪位朋友知道提点在下一下,不胜感激。谢谢了:)
唉,越说越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算了,不说了,就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给小蓉发了个信息说这帖将是我在论坛中最长,也是最尖锐的一帖了。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