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游牧,我思我在
 Calendar
 New Comment
 Link
 Counter
返回飘荡游牧,我思我在
我的青海之行——学生游记 [2005-1-5] brook 发表在 旅游
从兰州乘火车到青海省会西宁只需要不到三个钟头,我们早晨出发,十一点到达西宁。西宁,与普通的北方城市没太大区别,本以为一下火车就能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呢,呵呵,看来是大错特错了。

稍稍休整了一下,我们下午的目的地塔尔寺。

(有专门的小巴到塔尔寺,每位四元,大概45分钟的车程)

我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每到一地必然会去寺庙拜拜,以求平安。塔尔寺是著名的藏传佛教胜地,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不算游客,光是每年去朝圣的藏民已不计其数了。

(门票35元/人,导游50元左右,也可以和其他游客一起找一个导游,更便宜)

藏传佛教的寺庙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汉传佛教的寺庙不甚相同,藏传佛教的装潢、壁画等等要鲜艳绚烂很多,在这里,你也不会看到手拿香烛的朝拜者,若要乞福或是向佛祖致意,只需诚心地献上哈达。哈达不是只有白色,还有蓝、黄等颜色,每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如果您想求全家平安就献上白色的哈达,如果企求事业顺利财源滚滚则要选择黄色的哈达。

塔尔寺有三绝,分别是壁画、堆绣、酥油花。

壁画:因为平时所见的壁画比较多,所以,这里的壁画我并没觉得有什么十分特别之处。

堆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我们平时所见的都是平面的刺绣,而堆绣应该就是立体的刺绣了。这些堆绣都是由曾经塔尔寺的僧人自己编织,如今,这项手艺已经失传,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现在塔尔寺尽存的只有十八罗汉图。

酥油花:酥油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在说酥油花之前我先来说说酥油灯,嘿嘿。塔尔寺中,每座殿堂里点的都是酥油灯,因为酥油灯燃起无烟无尘,可以保护佛像及殿内的壁画。据说,每20斤牛奶和羊奶才能炼制一斤酥油。而酥油花,则是由塔尔寺的僧人用酥油完全手工制成的。每年冬季的三个月,这里的僧人就开始了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评选出的最优秀的作品才能保存并供游人与朝奉者观赏。酥油花作品很是精细,不光有花,连庭台楼阁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的保存对温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酥油花都是保存在密封的巨大的玻璃罩子里,有专门的空调24小时不间断的保持相应的温度。每年过年的时候,这些酥油花作品都会被焚烧,祭祀佛祖(可惜可惜哦,555~~)

在塔尔寺我看到很多前来朝奉企福或是还愿的藏族同胞,据导游说,如果愿望实现,藏民还愿的时候一共要磕10万次头(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礼,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藏民转山的时候行的那种礼)。10万次!太恐怖了!不得不钦佩他们对信仰的虔诚。

塔尔寺中一共有13位活佛,我们去的那一天,有一位活佛可以接见游客,为人摸顶开光,但我觉得我们的心不够虔诚,怕是亵渎了神灵,便没去,现在想想,也是遗憾。

我们在塔尔寺逗留了大概两个半钟头,因为担心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便赶着回到市区了。

(在塔尔寺门口有一些专门反程的出租车,每人10元,很方便)

我们当天晚上找了一个旅行团,准备第二天去青海湖(我们选择了中国旅行社,服务还不错)

我们晚上住的是西宁的穆斯林大厦,是个三星级的宾馆,环境可以,标间打折下来是150元。

本来想在市区转转的,但是因为那天晚上下了雨,所以没去。据说有个小吃街,如果同志们去的话,可以去尝尝。西宁的手抓羊肉和酸奶是一绝。

第二天的旅程——青海湖

早早起床,在宾馆的餐厅吃了早餐,穆斯林风味的,吃不习惯。

大概七点半左右,中旅的导游就来接我们了。一个不错的小巴,因为是散团所以人并不多。我们之所以选择旅行社一方面是因为时间比较仓促,害怕自己不熟悉状况误了反程的火车,另一方面,也还是比较方便的,旅行社所订的路线都比较经典。当然,如果GGJJDDMMS去玩,时间充裕也可以选择自助游。包一辆出租车到青海湖的价格大概在250---300元(具体的,就看您的砍价本领喽)我们选择旅行社,价格是100元/人(不含午餐)。

车在八点多出了市区,那便是另一番风光了。这次是真的领略了什么叫做牛羊遍野。远远望去,一群群的小羊游移在绿色的纯净的草原,骑着骏马的牧人悠闲地哼着小调。在明朗深邃的天空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

青海的很多山水湖泊都与文成公主进藏有着渊源,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在路上,我们还见到了传说中的藏族的天葬台。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按中国藏区天葬的风俗,一个人死后先把死者用白布包上,用土坯做垫放于屋内一角,请僧人念经超度,并等待亲友前来吊唁。停尸数天后要择日出殡。出殡一般很早,几乎天不亮便开始,先把死者衣服脱光,四肢捆成一团,用白氆氇蒙上,然后由死者后代沿着事先用白糌粑划好的白线把尸体背到门口,再由操持天葬的人把尸体背走…… 死者被置于天葬台上后,天葬师曲桑用利刃将尸体从背面剖开,接着剖腹取出内脏,切肉、剥去头皮、割掉头颅。把肉切成小块,堆放一旁。然后麻利地把骨头捣碎,用糌粑和成一团。这时曲桑的助手点燃松柏香堆,桑烟冲天而上,象是给秃鹫发出的信号。秃鹫纷纷扇动着翅膀扑向天葬台,争食着骨团和肉块,吃剩的骨头和毛发则在天葬台旁边焚毁。

经过了日月山、倒淌河等景点,我们终于到达了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海拔已经将近3200米,气温比较低,八月初,仍觉得有些寒意。青海湖的湖水,哎,叫我怎么形容?那就是美,美,还是美。我的家乡离海并不遥远,而这次见到青海湖我仍是激动不已。青海湖的水有着海水的蓝、湖水的绿,神秘、深邃,有着很大气的沉静之感。兴奋之极,拿起相机不停的拍,谋杀了很多胶卷,回来再看,发现照片中的人物简直破坏了整体的美感,是累赘中的累赘,扫兴不已。

我们乘游艇驰骋在青海湖上,飞溅的银色水花打在船舱的玻璃上,很是美丽。游艇会在湖上停下10分钟,供游人照相。站在舱外,头上是低低的蓝蓝的天,脚下是时而澎湃时而宁静的湖水,那一刻,真希望时间可以停顿,或者如人鱼公主一般,变成泡沫,永远栖息在这美丽的地方。

乘完船便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在湖边有很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基本上都是藏族特色的。藏刀、牛角梳、葬饰,一应具全,不是很贵,只要你会和老板讨价还价都可以买到合适又漂亮的DD。

湖边很多游人戏水,我和GG也脱了鞋子卷起裤脚加入其中。哇,湖水真是凉,里面的石头也是充满棱角,我们小心翼翼,但还是被石头扎到,只得偃旗息鼓,坐回岸边。背后是高耸的山,面前是深邃的西海(青海湖的古称),耳边的呢喃便成了真实的山盟海誓:)

湖边有一些穿着盛装的藏族小姑娘,专门和游人合影,每次合影收一元钱,还有藏民牵着同样盛装的白牦牛,骑一次两块钱左右。在藏民的口中,这中漂亮敦厚的动物可是大眼睛双眼皮五星级的哦。

在青海湖附近的一个馆子里我们吃了传说中的鳇鱼和牦牛肉。青海湖因为海拔高所以水产品很单一,只产一种鱼,就是鳇鱼。这种鱼每年只长一两肉,如果您能吃到一条一斤的鳇鱼,那您就好福气了,因为这条鱼至少长了十年才成为您嘴里的美食。我们吃到的究竟是野生的还是饲养的鳇鱼就无从考究了,但是味道的确是鲜美。牦牛肉也是巴适地很哦~~~~

(青海湖门票20元,我们跟的是旅行团,由旅行团承担。游艇40元(好象是,我记不得了,反正不会超过40))

在返程的路上还经过了几个景点,沙岛——仿佛置身于沙漠,金银滩草原,等。

金银滩草原很大,可是游人可以进入的范围却很有限,不过这并没有降低我骑马的热情,估计这老马每天被骑的不计其数,短短五分钟,老马不听的在喘粗气,呵呵。

在这里我还喝到了地道的美味的特别的可口的香浓的牦牛酸奶,如果不加糖的确有点酸,味道比我们平时喝的要醇厚许多了。

(骑马5---10元,牦牛酸奶2元/杯)

晚上7点钟左右我们返回了市区,也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因为时间仓促,我还留了很多遗憾,只能下次再去完成了~~

如果GGDDJJMMS去,还可以去鸟岛,那里应该是青海湖最为著名的奇观了。它在湖的西北部,面积仅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是观光鸟儿王国盛况的最好时期。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鸬鹚和黑颈颈鹤等10多种候鸟,春天后成群结队返回故乡,营巢产卵,孵幼育雏,栖息在这个小岛上,最多可达10万只以上。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8月,错过了此等奇观了。

≡≡≡≡≡ 评论(共  条) 我要评论
{CommentAuthor}{CommentTime} 发表评论 |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5DBLog  根据JKF_5度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