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的行程有很多种,或徒步登山,或一车到顶,这只是游峨嵋的一条路线,转自一女生。 今年暑假期间,我决定和同学到峨眉一游。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如臻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其雄、秀、奇、幻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7月20日一大早,我坐上了从家到南充的汽车。经过14个小时的辗转,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终于到达了峨眉山市。由于下雨,我们在峨眉山市休整了好几天后才有机会游览峨眉山。
25号一早,我们从市区坐公共汽车来到了峨眉山的入口。刻在石头上的“震旦第一山”及“天下名山”的牌坊都让人还未进山就感觉到了峨眉披靡天下、傲视群雄的威势。
在入口处的旅游服务中心,我们决定先坐旅游车直上山顶,再由山顶一路步行下来,以减轻旅游的疲劳,更好的欣赏风景。
车沿着狭窄的盘山公路蜿蜒行进。茂密的树林和山间潺潺的溪流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自然力量的世界。
随着旅游车越爬越高,气温越来越低。从车窗飘进来的风也带给我们阵阵凉意。真应了“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汽车刚越过一个山峰,前面总有一个更高的山又出现在眼前。回看来路,一个个原来看来那么巍峨的山峰都只象是云雾缭绕的地平线上的颗颗点缀。
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旅游车的终点:雷洞坪。我们由此开始了真正攀登峨眉山的历程。雷洞坪的气温已经很低了,约为5度左右。沿途不断有人叫租大衣,但我们认为在运动时不会觉得冷,也就没有必要为自己增加负担。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金顶之前的唯一一站:接引殿。从这里往山下看真是美不胜收:远处的山峦之间铺着浅浅的云,几乎把它们连成一片;近处的山峰形态各异、云流其间、苍翠欲滴;接近殿附近的一片高耸挺拔的青松更衬得这景色曼妙无比。的确没有辜负“峨眉天下秀”这个秀字!
从接引殿向上望去,已经可以看到金顶的华藏寺了。我们继续攀登。但是没有想到这已能“眼见”的距离竟然有这么长。一路上的台阶有陡有缓,我们爬爬停停,两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金顶。金顶上有一大块平地,华藏寺则雄踞在东南一角。华藏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其主要建筑都是以铜为顶的铜殿,金碧辉煌,煞是好看。其时金顶被浓浓的云雾包裹着,四处眺望都是白茫茫一片。寒风带着云雾在金顶上呼啸而过,腾云驾雾的感觉倒是有了,但是仍穿着夏装的我们却被冷得够呛。金顶的东边是著名的舍身崖。峭壁如刀砍斧削般平整。据说这里的崖顶到崖底的落差有一千多米。虽然此时金顶上下都被云雾缠绕,我们向下张望时之能看到十几米之外,但仍然被它的气势所慑,不敢在崖边久留。
我们在金顶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希望风能吹散厚重的云,让我们一尝在金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天不遂人愿,白云虽然随风像潮汐一样不停地扑向舍身崖,但是却一直没有散去。只是偶尔开窗般的露出一个小口子,让我们偷偷瞄一眼下面绿色的人间,又马上关上了窗户。
下午1:30,我么坐缆车从金顶下到接引殿。然后开始向我们的住宿地洗象池出发。这一路是在群峰中行走,很多都是下坡路。我们身边忽而是茂密的丛林,忽而是飘渺的深谷,忽而又是云遮雾障看不清全貌的山峰。有一阵忽然下起了雨,我们正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直弄得手忙脚乱,只有在茂密的树荫下避雨。好在雨只下了一会就停了,我们继续赶路。下午5:30,我们终于到达了洗象池,我劳累的双脚也终于得到了休息。
相传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每次路过此地必在池中洗象。“洗象池”由此得名。洗象池建筑在山腰突起的山崖上,三面都是深深的山谷,仿佛是山峰托起的一颗明珠。这时侯天也放晴了,浅浅的日光投过层层雾蔼洒在洗象池上,我感觉自己仿佛要融化进这温暖而又缠绵的云雾中了。
进了洗象池旁小旅店的房间,我们惊喜的发现房间的窗户正对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而远处是衬有流云的山峦,整个窗外构成了一副绝妙的动态风景画。小店里的饭菜价格约为山下的2-3倍。我们简单的吃了一些,便早早地休息了。明天我们还有一大段路要走,需要储备精力。
26日一早,在小店里吃过早饭,我们又开始了下山的行程。从洗象池往下是著名的猴区。早就听说峨眉山的猴子不怕人,还会抢东西。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干粮和食水,做好了与猴子作斗争的准备。洗象池往下的坡度很陡,路是由连接不断的很长很陡的台阶组成的。坡度大到我们扶着栏杆都不敢走太快,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似的。刚开始走没多久,腿脚就开始酸痛起来,一路上还得胆战心惊、草木皆兵地提防猴子。一路走下来,我们都累得不行了。终于走过了猴区,我们连猴子的影子都没看到。虽说庆幸没有遭到猴群的“抢劫”,但是真的没看到好象又少了点什么。我们带着颇为遗憾的心情继续往下走着。随着越来越往下,我们的腿脚越来越不听使唤,恨不得眼前长长的下坡路变成上坡,好让局部的肌肉休息一下。一路上就这样煎熬着,连沿途的风景都没工夫看了。路上不时有由很多老太太组成的朝山团,她们一般是花3-5天的时间见佛拜佛、见庙进香地徒步上山再下山的。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确是没有资格叫苦叫累的。
经过约4个小时的不断的下坡,人困马乏的我们终于来到了这次峨眉之行的最后一站:万年寺。万年寺始建于晋代,其历史虽说没有“万年”,但也绵延了一千多年。万年寺雄伟的寺门看起来比其他的寺院新很多,横匾上的三个大字“万年寺”金光闪闪。据说是台湾的一个香客捐资50万元刚刚修葺过的。万年寺占地面积较大,寺内有很多各式殿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无梁砖殿了。砖殿内有一丈多高的铜铸普贤菩萨骑象座像。普贤菩萨骑的象是白色的,但是象的后腿两边已经被祈福的游人摸得露出内里铜的本色了。万年寺的海拔已经较低了,天上的云也不见了,太阳晒出的高温把我们最后一丝游兴也蒸没了。下午2点,我们离开万年寺,直奔车场,离开了峨眉山。
仔细算来,这次峨眉之行所见最美的景色就在接引殿了。可是著名的“峨眉十景”中却没有它。看来只能怪我们没有眼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