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世界杯,在亚洲,从比赛时间上讲,应该是最平易近人老少皆宜的一次了;从结果看,也是最混乱,最戏剧的一次;从中国球迷的角度,也是空前举后的深度关注的一次;而从我的人生阶段来讲,也是最火热难忘,集世界杯文化大成的一次了。
那年世界杯的时候,正是我大学生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段时间,那时无数的主题词,也正是大学的KEYWORDS。
比如,踢球,看球,洪美一条街,操场,暗恋,考研,自习,食堂……想起来如数家珍,也顺理成章的可以作为大学四年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线索,串起那段岁月多如牛毛的青春旧事,感动的点滴俯拾皆是。
在2006世界杯来临的时候,于是也顺水推舟的开始盘点一下这7年的大学生活吧。
主题词1――操场
关于操场,留个每个人的记忆都堪称丰富,每个人在跑道或者球场上挥汗如雨过,也在看台上享受国天空下独自一人的安宁与平静。
操场是个充满期待跟邂逅的场景,典故很多,比如,曾经有小伙看着自己暗恋已久的姑娘在跑道上散步,又时值毕业之际,看着姑娘远去的背影,俨然就看着她一点点走出自己的命运。于是鼓足勇气,追上去,盯着人家半天,这苦孩子指着跑道上一块转头,憋出一句话――"同学,这是你掉的么?"……
操场也是个充满力量跟荣誉的场景,记忆很多,比如,以前在还是土地的球场上踢球的那帮体力男,个个都晒得浑然天成的黝黑,而且体力好的惊人。蒙古族的马明亮同学,曾经像上班一样,从早上8点踢到晚上6点,从耐力上击跨我的心里承受能力;也有96建工的"范志毅"同学,象机械战警一样踢球,身体素质令对手望而生畏,为了避免自己受伤都不敢轻易对其侵犯。我们这届的王气缸同学大三的时候,曾经实践了那句名言,"如果我不在宿舍,我就在球场,如果我不在球场,就在去球场的路上"……在网吧人满为患的世代,他这种追求显得难能可贵!
操场对我来说,主要是用来踢球的。大一刚刚进校的时候,曾经在后来学八旧址的老球场踢了大学第一次球,感慨在距离家1000多公里外挥汗入雨是件多么过瘾、青春的事啊!后来在大操场踢球的时候,发现原来在土场上踢得像技术流的人,都穿一种叫飞跃的平底胶鞋……再后来发现,最好的球鞋还是北京的京字牌,于是每次回家都带一双回来,很珍惜地只有比赛才穿。
大概是作为freshman的时候,混进了学生会,接触到了院队的核心圈子,同时又在跟"范志毅"他们这些院队核心力量的选秀比赛中,与范志毅同学有了n次惨烈的对抗,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以及拼搏精神打动了那时的领队,一举近身院队。后来,几届院队的组建人,又成了我经常踢球的同学,于是,又成功成为其核心本身。于是,一口气作为替补跟助理参与了4年的武科大甲A,并且神奇地一年一个台阶……大一第四,大二第三,大三亚军,大四终于碰杯!
那四年,化院球队还是一直作为武科大强队出现的,它的没落也就是在我毕业之后,也就是"甲A"改成"武超"的头一个赛季……看来,依赖老队员的球队都会出现这种严重成绩波动的,而对老队员的依赖又是球队管理层出了问题,比如老队员自己就是球队管理层……
在夺冠的赛季里,享受了一个业余球员所能享受的种种待遇,黄牌,受伤,乌龙,黑哨,也包括粉丝的尖叫……
作为冠军成员,我的名字被写在了化院的历史上,
作为乌龙王子,我的名字被写在了整个武科大超级联赛的历史上……
因为,小组赛里,我每场一个的乌龙成绩。
也正因如此,我一直没有很理直气壮的享受其带来的名誉。面对门将队友,我也一度非常内疚,好在结果都还是赢了,不然我走在校园里都会担心被水壶,板砖等道具暗杀……
那段时间乌龙运如此之旺,连续两场还是三场,每场一个乌龙球。发挥如此稳定我自己都瞠目结舌,以至最后不得不多跟一个叫白凤的同伴同学多混,才克了这乌龙运。
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常常是下午自己踢完球,就回去冲个亮,跟同学一块在学校后边找个馆子一遍吃饭一遍看球,其汗流加倍指数跟参与程度与世界杯球员相似了。
那年世界杯的时候,正是我大学生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段时间,那时无数的主题词,也正是大学的KEYWORDS。
比如,踢球,看球,洪美一条街,操场,暗恋,考研,自习,食堂……想起来如数家珍,也顺理成章的可以作为大学四年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线索,串起那段岁月多如牛毛的青春旧事,感动的点滴俯拾皆是。
在2006世界杯来临的时候,于是也顺水推舟的开始盘点一下这7年的大学生活吧。
主题词1――操场
关于操场,留个每个人的记忆都堪称丰富,每个人在跑道或者球场上挥汗如雨过,也在看台上享受国天空下独自一人的安宁与平静。
操场是个充满期待跟邂逅的场景,典故很多,比如,曾经有小伙看着自己暗恋已久的姑娘在跑道上散步,又时值毕业之际,看着姑娘远去的背影,俨然就看着她一点点走出自己的命运。于是鼓足勇气,追上去,盯着人家半天,这苦孩子指着跑道上一块转头,憋出一句话――"同学,这是你掉的么?"……
操场也是个充满力量跟荣誉的场景,记忆很多,比如,以前在还是土地的球场上踢球的那帮体力男,个个都晒得浑然天成的黝黑,而且体力好的惊人。蒙古族的马明亮同学,曾经像上班一样,从早上8点踢到晚上6点,从耐力上击跨我的心里承受能力;也有96建工的"范志毅"同学,象机械战警一样踢球,身体素质令对手望而生畏,为了避免自己受伤都不敢轻易对其侵犯。我们这届的王气缸同学大三的时候,曾经实践了那句名言,"如果我不在宿舍,我就在球场,如果我不在球场,就在去球场的路上"……在网吧人满为患的世代,他这种追求显得难能可贵!
操场对我来说,主要是用来踢球的。大一刚刚进校的时候,曾经在后来学八旧址的老球场踢了大学第一次球,感慨在距离家1000多公里外挥汗入雨是件多么过瘾、青春的事啊!后来在大操场踢球的时候,发现原来在土场上踢得像技术流的人,都穿一种叫飞跃的平底胶鞋……再后来发现,最好的球鞋还是北京的京字牌,于是每次回家都带一双回来,很珍惜地只有比赛才穿。
大概是作为freshman的时候,混进了学生会,接触到了院队的核心圈子,同时又在跟"范志毅"他们这些院队核心力量的选秀比赛中,与范志毅同学有了n次惨烈的对抗,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以及拼搏精神打动了那时的领队,一举近身院队。后来,几届院队的组建人,又成了我经常踢球的同学,于是,又成功成为其核心本身。于是,一口气作为替补跟助理参与了4年的武科大甲A,并且神奇地一年一个台阶……大一第四,大二第三,大三亚军,大四终于碰杯!
那四年,化院球队还是一直作为武科大强队出现的,它的没落也就是在我毕业之后,也就是"甲A"改成"武超"的头一个赛季……看来,依赖老队员的球队都会出现这种严重成绩波动的,而对老队员的依赖又是球队管理层出了问题,比如老队员自己就是球队管理层……
在夺冠的赛季里,享受了一个业余球员所能享受的种种待遇,黄牌,受伤,乌龙,黑哨,也包括粉丝的尖叫……
作为冠军成员,我的名字被写在了化院的历史上,
作为乌龙王子,我的名字被写在了整个武科大超级联赛的历史上……
因为,小组赛里,我每场一个的乌龙成绩。
也正因如此,我一直没有很理直气壮的享受其带来的名誉。面对门将队友,我也一度非常内疚,好在结果都还是赢了,不然我走在校园里都会担心被水壶,板砖等道具暗杀……
那段时间乌龙运如此之旺,连续两场还是三场,每场一个乌龙球。发挥如此稳定我自己都瞠目结舌,以至最后不得不多跟一个叫白凤的同伴同学多混,才克了这乌龙运。
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常常是下午自己踢完球,就回去冲个亮,跟同学一块在学校后边找个馆子一遍吃饭一遍看球,其汗流加倍指数跟参与程度与世界杯球员相似了。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