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原文的翻译
通过教育去治疗 第四册 的总结/的 全部内容 Heilpaedagogischer Kurs
第一到第五节课
作者:石太纳Rudolf Steiner(鲁道夫 史代纳)
翻译:卢安克(2001年直接从德文翻译)
翻译来源:Rudolf Steiner Verlag(Rudolf Steiner 出版社)ISBN 3-7274-6730-4
翻译和发表是被Rudolf Steiner Nachlassverwaltung Dornach/Swiss 批准的。GA?
也许人家会认为治疗跟教育无关。比如有人在同学的身边,因为心里太紧张,他就影响大家合作的过程,使大家什么都做不成。如果我当他的老师能够解决一个学生心里紧张的问题,全班能做成多么好的事。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点点不正常。做不到什么多数不是因为缺少知识,而是因为心理精神不完全健康的原因,而且心理精神的问题又受身体的条件。如果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他想做的事情,我们的教育就需要治疗的作用。
在这里总结和翻译的资料是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给他的学生讲的治疗教育课。其实,在这里写的特殊教育不是一种为了让学生学知识的教育,而是为了治疗学生的教育。《治疗教育》的德文书名叫《Heilpaedagogischer Kurs》。鲁道夫史代纳在这里介绍的需要治疗教育的残疾情况都是一些神经心理残疾的。盲人、聋哑人等等在这里不算残疾人。
这本书的内容不是一个要相信的东西,因为相信一个自己无法查清楚的东西很限制自己的思想。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人进入思考过程,让人发挥兴趣。另外,在这里翻译的课程是1924年讲的,所以在这本书对于当时(1924年)的自然科学的看法也不是对于现代的自然科学的看法。现代的科学基本上已经确认鲁道夫史代纳当时说的话。
这本书的内容只要给对沃道夫教育有一定了解的人看。如果你还没有了解这个网页也介绍的《儿童的教育与改革》和《全面的人类学》等书,你看这本书一定很难理解,容易误会。本来鲁道夫史代纳讲12节特殊教育的课,5节课是打好基础,后边的课是谈具体例子的。在这里总结的课只包括前边的5节基础课。讲具体例子的7节课在将来可能还会总结和翻译。
第一节课
那些需要接受治疗教育的小孩,都是因为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没有完成或得了某种病。为了理解这些发展没有完成的小孩的本质,先要理解那种完成的健全的发展的情况。其实,很多发挥不了感情或意志的现象,是指那些大部分人由于发展没有完成而都会出现的现象。
教育者需要理解这种现象,也需要知道有哪些现象的孩子在哪方面的发展没有完成。其实,这样看只是一种手段,但是可别认为不正常的现象已经能说明存在的问题。为了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发挥这样一种了解:
大部分人以为自己心理灵心的状态是正常的,就认为和我们不同的是不正常的、残疾的。因为我们只要看到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孩子,就说他有病,所以我们其实很难找到他的“病”根。如果试图去解决或者治这样的“病”,我们做的实际上可能是改掉这个小孩特殊的、我们自己缺少的某种才能。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不根据人口的平均情况来判断一个小孩有没有毛病。
如果先看精神在身体中的情况,就看到身体是从父母遗传的。不过为什么同样父母小孩的精神才能都不一样呢?精神才能像身体形态一样不是从什么都没有就出现的。精神的才能也是遗传的,只不是从父母遗传的,而是每一个人根据他做过的事从自己遗传得到。这些做过的事当然不是在这一次的生活中做的。
这样也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精神在进入身体(出生)之前经过不同精神和灵心的范围怎样来到并进入物质的世界。从一个人的精神和灵心范围来的灵心和我们在生活中看出的灵心不一样:灵心进入物质世界时,需要抓住属于它的一个身体,且它他抓住的是根据从父母遗传的性能造成的。如果出生的小孩的灵心比如进入一个根据遗传不健全的肝,它在肝里发挥得也不会健全。
进入物质器官的灵心和遗传的器官有了联系之后,灵心在身体中的生活才出现,而且是像镜子里的“像”一样。这样出现的灵心生活就是人的思考、感情和意志。思考、感情和意志就是被反射而看出的灵心。下面就来看这个平常不能直接看出的灵心怎样抓住物质的身体:
可以把人体分成三个部分:神经感觉(知觉)、受节奏作用的器官(心、肺等)和四肢部分。神经感觉(知觉)的功能主要在头里,而且这是一种自己没有制造物质功能、可是却管理着整个身体的一种神经感觉(知觉)结构。比如在肝脏里肝的功能和其他器官里的功能是比较分开发生的,可是在头脑里属于肝的功能是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相联系的。由于这样的头脑里的“管理工作”,神经里发生一种销毁物质的过程。
神经中发生管理的过程,可是四肢和消耗营养的身体部分里发生的却是分析(分开)的过程。
头脑里发生的、销毁物质的管理工作是思考才能在物质上的基础。也可以说,被管理的、遗传得到的物质的身体对精神灵心来说是一种影响和反射精神灵心工作的“镜子”。
人的头脑由于做管理工作成为一面镜子,而且被这面镜子反射的是人体之外的世界。这样反射出来的是我们普通的思考。所以我们需要分清楚两种思考:一种是这里说的被身体物质反射出来的普通的思考,另一种是从精神灵心范围进入和抓住物质身体、并能改造和能设计物质身体的“无形的思考”。普通的思考在晚上睡觉时或不思考时就会消灭。它自己事实上并不存在,就像镜子里看到的“像”一样。事实上存在、改造和设计物质身体结构的无形的思考是我们平常所不能发现的。
被改造的结构包括各种各样不同功能分得比较清楚的器官,如肝、肺、心等等。而且这些分开存在的不同的器官又成为能发挥意志的物质基础,像神经合作管理的功能也成为思考才能的物质基础一样。
我们在研究一个人时需要分得清楚一个已经换牙齿的人和一个还没有换牙齿的小孩。因为换牙齿之前的身体结构是从父母遗传得到的。这个遗传得到的身体结构可以说只是一个模型,还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出生以后的7年,小孩要脱离这个遗传得到的模型,改造自己的身体,让它成为有个人特点的。所以换牙之后的身体结构和身体的物质再也不是遗传得到,而是被自己的、进入和抓住自己身体的精神灵心改造而建设的。做改造和建设工作的,正是一个人从精神灵心带来的无形的思考。
但在这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模型,因为无形的思考不一定强到建设整个身体。如果一个人从精神灵心的范围带来无形的思考的力量很健康、很强大,他就可以面对所有身体里存在的遗传因素,从而脱离模型结构。如果一个人无形思考的力量太弱,就不能完全排除遗传模型的因素,使他的身体永远保留一些遗传的特点。
所以,我们需要把换牙之前和换牙之后已经有属于个人身体结构的小孩的不同分得很清楚。一般情况,个人自己的建设力量要“打”得过和改造遗传的模型结构。可是,如果它打不过,遗传的模型的力量就继续决定一个人的身体结构。从打得或者打不过的程度就可以知晓很多孩子发展没有完成的原因。
精神灵心范围来的、进入并抓住遗传身体的在21岁时已经改造了器官的结构。如果小孩的某个器官在还没有改造之前的工作不正常,这个不正常的遗传的模型就会影响灵心的改造工作和健康发展。如果一个人的器官在他21岁已经完成改造工作之后才不正常,然而这个器官已经获得独立,这就使意志的灵心也不再依赖它,能独立地坚持发展。所以大人的器官生病时,只需治疗这个器官的病,可是小孩的器官生病时,除了要治疗这个器官的病外,还要解决灵心的发展。
比如,一个小孩的意志发挥得不正常,就需要知道意志的发挥和什么器官的怎样的一种变态有关。大部分看起来像思考不正常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意志发挥不正常的问题。有时,思考不正常只是由于思考太快或者太慢,而太快或者太慢又是因为发挥和调整思考速度的意志结构不正常。只有思考变态的情况,比如好像感觉(知觉)到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思考的问题。
一个小孩出现一些发展没有完成的问题,有可能是从父母遗传得到的。但这也没有自然科学说的那么可怕,因为问题也不是没道理的,而是这个人为了精神上的学习需要安排这样的命运。
一个还留在精神范围的人自己要选一个他的精神灵心可以进入和抓住的身体。如果他选了一个根据遗传不正常的身体,就是因为这个还在精神范围的人知识不够。选一个根据遗传残疾的身体,是因为他对身体结构的知识还不够。这个知识当然不是指我们普通思考的知识,而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无形的思考。
如果一个人无意识的无形思考在进入身体之前不完全了解人体的结构,它就不能完全进入和抓住这个身体,也不能在开始的7年内改造这个遗传的身体、把它变成个人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发挥对他环境的兴趣或者没有发挥机会,他未来死了之后留下的知识就会被限制。假如某个时代把人都关在房间里,把他们的认识过程封闭起来,不给他们发挥对生活环境兴趣的机会,在死了之后,他们无形的思考在精神的范围虽然和那些知识接触,可是却没有接受的才能。如果他们再次出生并进入某个身体,他们为了选、抓住和改造遗传的身体需要的知识就太少了。
这样,一个小孩在出生之后7年中会有两种发展的可能。一种是遗传得到的模型身体不健全,第二种则相反:一个小孩遗传得到的模型身体很理想,比如肝很理想,可是因为这个小孩从精神范围带来的知识不全面,他就不理解这个肝存在的理想的结构,结果他在0到7岁抓住肝而改造它的过程中改造得不理想,有发挥意志的问题出现。这是因为肝不只仅有现代(1924年)医学说的那些功能,其功能也是把想法中的东西变成四肢的动作。
如果一个小孩靠他不全面的无形的思考把健全的肝改造成不健全的,这个小孩在愿意发挥意志时虽然愿意,可是却做不到,因为他的想法不能进入这个不全面的肝。
第二节课
为了能理解不能发挥意志在肝里不正常的根源,先需要了解更多灵心发展的情况:一个小孩思考的发展和意志的发展之间有关系。表面上的普通的思考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和脑筋的结构一起形成。意志的出现是一种分析过程,这个过程和四肢得到营养的过程一起形成。
如果研究思考是什么就能发现:思考的内容进入人体的脑筋。有现代(1924年)科学家说,思考的内容是人在学习过程中发明的。可是如果研究得更准,就无法查到人体内能塑造思考内容的器官。说思考内容是人体塑造的等于在说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每天早上起来,他的杯子里都放着牛奶。有一天他就开始思考“牛奶经过什么化学过程从这个杯子的材料造出来?”杯子的材料中也研究不到能造牛奶的“器官”,说思考的内容是人的脑筋塑造的就这么傻。人思考的内容需要像杯子里的牛奶一样从外面倒到脑筋里。
可是,进入脑筋的普通思考的内容从哪里来呢?我们人在物质范围的世界中生活,也在生命构造范围的世界中生活,而且在我们得到物质范围的身体之前也得到了我们生命构造范围的一种“身体”。人还没出生、还在生命构造范围中存在时,他就存在于正在形成的整个宇宙的无形思考中。整个宇宙都存在的生命构造的范围实际上是所有存在思考的载体或状态。
那边存在的无形思考也能设计和形成物质身体的结构,而且人在进入物质的身体之前就在生命构造范围中得到了所有他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物质器官的思考。生活中无意识的、设计物质器官的思考不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也不会在生活过程中从生命构造的范围得到。
无形思考形成脑筋的过程是这样发生的:物质环境中有不同生长过程中的东西,这些东西的生活过程被无形的思考销毁而停止。结果,物质死掉而分出来。这样分出来的无用的物质就成了神经。这些神经的物质由于死掉而分出来得到一种像镜子一样的反射才能。由于这样的才能,宇宙中存在的无形的思考被神经反射,结果普通的表面上的思考内容就在神经中(意识上)出现。
宇宙的生命构造中不可能有变态的思考存在。人意识上出现的、没有形成过程的普通思考内容也只是从生命构造范围的思考反射出来的“像”。那么,怎么会有变态的普通思考出现?因为要做反射工作的神经像一面变形的镜子那样会有问题。所以,如果研究一个人思考的内容为什么变态,就来到反射这个思考的神经,也来到设计这个神经的无形思考。
教育者教育脑筋不正常的人需要让这些人和宇宙生命构造的范围相联系,而且在这个联系工作中最起作用的是教育者对灵心范围事实的认识和意识。下面就来说明这是为什么:
思考不正常的小孩自己的生命构造不正常,所以他设计脑筋也不正常。出生之前在灵心生命构造的范围中得到的无形思考都是正确的,可是小孩在生命构造的范围中不一定有能力让它们成为自己的生命构造。
可以再以装牛奶的杯子作比喻:装在杯子的牛奶不可能有错误的形态,因为它都能适应杯子。如果杯子的形态有道理,牛奶装在杯子的状况也有道理。比如,一个人把那个杯子设计得像完全封闭的球形一样,虽然空间很大,可是牛奶进不去。或者另一个人设计的杯子下面不平,使杯子掉下来。有很多种设计不方便的可能,牛奶都没有办法进去。生命构造在人体中的状况同样地依赖一个人从前世带来的“精神的知识”或者才能,如果他没有知识,他也不能正常接受和装下生命构造包含的无形的思考,使身体接受设计的过程也不全面。
什么能对0到7岁小孩的生命构造起作用?那就是,高一级的范围对低一级的范围起作用,并让后者发挥。老师该怎样利用这个教育规律呢?如果发现一个小孩生命构造的发展没有完成,老师就要靠自己的心理动力对小孩的生命构造起调整作用。这里列出的,是说明老师的哪个范围对应于小孩的哪个范围起调整的作用:
老师: 生命构造 小孩: 物质身体
心理动力 生命构造
自我意识 心理动力
精神自己 自我意识
所以,一个想治疗学生的老师在学习教育时主要需要修炼自己不同的范围。那么,老师要靠的心理动力怎样培养出来呢?老师心理动力的状态需要直觉地理解学生生命构造的缺陷。比如,学生的生命构造在他的肝无法发挥,使这个学生虽然愿意做某种事,可是实际上也主动不了。如果老师以自己的感情(心理动力)进入学生的情况、感受学生要靠意志把想法变成做法,可是受阻碍;如果老师又从自己的意志力去同情学生的状况,在自己的心理动力中发挥一种对学生状况的理解。结果,老师心里对学生存在的同感和反感就会消失。而老师让自己的同感和反感消失,就是在修炼和教育自己的心理动力。
比如,一个小孩由于上述问题而学不会走路,如果他的老师还存在任何同感和反感,也就是说在看到小孩时会有一些心理震动,老师就无法有效地教育这个小孩。如果老师很冷淡地、客观地看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心里只有理解的感情存在,他的心理动力就获得了一种适合教育这个小孩的状态。这样,老师做出的事情都很自然地适合这个小孩的需要。老师表面上给小孩讲的话对生命构造起不了教育作用,起作用的只是老师自己的状态。
比如有个小孩,他的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要进入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构造范围的肝和胃,可是不管它们出多少力,总是会碰到阻碍。由于不断出力,就会进入一种不正常的节奏:自我意识不断地又增加又减少付出的力量,使它在它的身体内不断地在一种对于肝和胃强烈的、可是意识到之前又失败萎缩的感觉之间转变。由于这种不断转变的过程,小孩没有机会正常地使用他的身体。只有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在身体和生命构造中处于稳定状态,小孩才能正常使用他的身体。有时,一个人天才的灵心同样地控制不了物质的身体。
他的老师需要客观冷淡地看到这个小孩由于这样的命运和环境联系的方式,再看他进入怎样的一些生活情况,并发挥对这种古怪现象的兴趣。将来也许有一天小孩就能对付这种变换的节奏,在特别出力的某一次成功发挥出他天才能干的才能。
教育不健全的小孩是为了改变未来的命运,为了脱离前世来的命运,为了再世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在现在生活中达到效果。
第三节课
重要的不是得到一些具体手段,而是理解所有范围之间的关系,使老师很自然地发挥适合某种情况的气氛和做法:
物质的身体和生命构造之间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包括睡觉的时候)都保持着联系,在睡觉时也脱离不了物质的环境。可是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在睡觉时要脱离物质的环境,它们和身体或者生命构造的联系在此时要断开。
如果要了解精神灵心不健全的状态,就需要了解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在人有意识时进入身体和生命构造的方式:早上醒来时,自我意识除了抓住生命构造和身体以外,还要从人体内抓住人体之外一些环境中存在的力量,也就是外界。比如说地球的吸引力:人有意识时平常是站立的,这使地球的吸引力把人的头和脚压在一起。
自我意识进入和抓住身体时接受和销毁身体接受的吸引力,使身体不能直接接受地球的吸引力。因为自我意识直接进入和接受了地球的吸引力,它就不让身体直接接受。
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构造的联系也是这样。比如脑筋里的浮力:人脑的重量有1500克。如果这样的重量压到脑筋的血管,它们就会被压坏,所以脑筋是浮在液体中的。脑筋的浮力有1480克(被脑筋排出的液体等于脑筋的浮力)。人的生命构造在这个属于外界物理的浮力中出现。人的自我意识进入和抓住浮力中的生命构造不仅通过生命构造和脑筋的浮力的互相作用有联系,自我意识也直接进入浮力。人和外界所有的物理作用都有这样的直接联系。
实际上,所有的物质只是像地球的吸引力、磁铁力、电力等等的那种力量。感觉(知觉)器官能感觉(知觉)到的只是这些力量的现象,可是自我意识在人不睡觉时直接进入物质的力量。所以可以这样来写:
自我意识进入外界物质的力量: 心理动力进入外界生命构造的力量:
泥土 / 固体 热量 / 温度(部分)
水 / 液体 感觉(知觉)基础的“光”
空气 / 气体 化学性能
热量 / 温度(部分) 宇宙生命的力量
不过这个精神上和物质力量的直接关系是受身体限制的。
生命构造范围的“光”(力量)成为所有感觉(知觉)工作在生命构造范围中的基础。这样,以前物理学家说的空气震动也只是物质上的效力,可是声音本质上属于生命构造范围的震动。身体之外生命构造的力量虽然对人的生命构造起作用,可是人的心理动力在人醒着时不仅进入和抓住人自己生命构造内的力量,也直接进入和抓住外界生命构造的力量。
一个小孩在他的发展过程中要慢慢地达到这里介绍的正常情况。小孩在改造从父母遗传得到的身体时,也是在建设个人自己的身体,后再建设他个人自己的生命构造等。在此过程中,他需要慢慢地进入自己的本质、进入外界和宇宙的本质、学会通过自己的抓住整个外界的。
眼睛在物理上的功能、光线等已经研究得很清楚,只是还没搞清楚灵心因素是怎样影响物质的。懂了物理上的感觉(知觉)过程,却还不知道一个美好美丽的印象是怎样得到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在眼睛中直接进入外界的物质,并得到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能不正常地发生呢?可能有某个身体里的器官的状态不允许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在其中直接联系到外界。一个工作不正常的器官,比如说肺,会在一个人醒来之后断开自我意识或者心理动力和外界的直接联系。比如,肺在睡觉过程中得到某种特点,肺根据这种特点只允许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进入,可是却不允许它们再出来,不允许它们直接进入身体之外的环境。这样,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就压在肺里不能出来。
这个人醒来的样子显然不正常,没有达到有意识的程度。他睡觉无意识的状态转入并且停止在一种不睡觉也没有意识的状态。
这里介绍的不正常状态是指小孩有癫痫病的状态。有癫痫病的小孩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虽然能进入物质的身体,可是却被这身体卡住,因而不能出来,不能进入外界物质的环境。这样在器官表面内由于卡住出现的压力是一种像筑坝拦住的现象。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被拦住的过程在身体的表面上表现为抽搐。
如果失去意识的时间很短,可是头晕很明显,就是指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不能直接从身体的平衡器官联系到外界中的平衡力量。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让这个小孩用两个重量完全一样的工具做一些需要平衡感的运动。然后给他两个重量很明显不一样的工具,或把一个有重量的东西绑到小孩的一边腿脚,让他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意识到重量会使他的自我意识进入他身体的动作。再之后,不用实际的重量,而是让小孩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和意识到他四肢伸展的动作和重量。如果发现小孩的自我意识通过不了其他器官,也不能从器官联系到外界的力量,就可以让这个小孩做一些其他运动,来要求他感觉和意识到属于其他器官的状况。
如果不是自我意识而是心理动力被生命构造卡住,使心理动力进入器官之后又不能出来进入外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处理人里面的生命构造的范围。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是不是由于心理动力被卡住得的癫痫病?如果一个有癫痫病的小孩很容易接受道德上的规则,就可以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可如果这个小孩很难接受道德的规则,如果他在抽搐过程中经常出现凶狠的动作,就要利用给他吃药的治疗方法,比如硫等。
“癫痫病”现象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出现。比如,心理动力在肺里被拦住正是因为具有肺功能的无形的思考没有正常地进入肺。如果改造遗传身体的过程失败,就会出现这些错误。但无形的思考不可能错误,只可能是它在人器官中存在的状态不正常,使得它以扭歪的方式建设出一个功能扭歪(错误)的器官。
从精神灵心范围带来的意志正好相反,其状态不可能是正确的。人出生时带来的意志状态一定是错误的,使刚出生的人不可能具有道德。道德是在每次生活过程中都要重新教育和培养才能得到的。
小孩以他所有器官结构中存在的意志模仿、接受家长和老师所有的做法、生活方式及思考习惯内涵的道德。但这种意志上也会出现被拦住出不来的问题。从出生前带来的意志进入器官又出不来的结果等于道德有问题的现象。如果小孩精神灵心范围来的意志被物质的器官拦住,他就不能进入对于环境的有道德的判断过程。
如果要找到道德上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得从如下两方面看:第一是人根据命运的状态,第二是命运带来的条件。比如说,胎儿的脑筋在母亲的胃里被压,使它张得太窄。脑筋中的辐射在小孩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影响,因为人体在它的脾中会慢慢地造成被拦住的辐射的象征。像有色盲的人不能接受颜色一样,辐射被拦住的小孩也不能发挥对道德判断的同感,不能接受老师说话内涵的道德。
一个有当小偷天资的人有可能想偷东西,也可能把他的修建发展成“偷”思想的、并把它写成文章的才能。
不能根据平常习惯的思想方式判断天资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朝两种方向发展他的天资和才能,也就是想象思考的方向和欲望意志的方向。如果一个人的想象思考工作没有小偷的才能,不能从文化“偷”出很多知识,这个人就学不了什么东西。这种不“偷”知识(学不好)的现象就是癫痫病的现象。只是,“偷”的才能不要进入四肢有意志的部分。老师为了道德上的教育需要在内心具有活力,而且这种活力能想象小偷修建的本能、能重复地找到很多小孩喜欢做的、没有道德的做法并把它编成很可笑的故事。
第四节课
前边我们了解的灵心病是癫痫: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进入身体某个器官被堵塞,器官的表面挡住它们,结果,器官里的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的浓度提高了。
如果它们的浓度太高(它们和身体生命构造之间的比例不对),器官就会感觉到平常不要感觉到的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如果出现堵塞的器官正好是与发挥意识有关,意识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不是(“减慢器官”),出现的就不是失去意识的现象,而是痛。痛就是太高的意识。在有“减慢”功能的器官里出现堵塞,使意识太高,所以就会感觉到痛。
也可以想到相反的情况:一个器官也可以什么都挡不了,在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进入之后又让它们都跑出去,一点也不留,使它们在器官里的浓度太低。这就是说,因为器官的表面缺乏挡住的才能,进入器官的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全都跑到环境里去,和环境溶解起来了。这样的器官排除物质的功能也一样不正常,挡住不了汗水、尿等等。治疗这样的现象只能把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推回到器官里。
这里说的情况在小孩性成熟之前表现为癔病,大人在其他情况下才会有癔病和性有关的现象。
实际上发生的是:有癫痫病的小孩感觉(知觉)到环境中存在的力量不够,而有癔病的小孩感觉(知觉)到环境中的力量太多。有癔病的小孩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都在自己的身体之外,在这些环境的力量中。也就是说,它们太直接跟外界接触。
所以有癔病的小孩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刺激,从而免不了对环境产生特别利害的反应。连想象都让他感到“痛”。一旦发挥意志准备做什么事情,他就怕刺激、怕痛。这样他会引起太多强烈的感受和意识,而为了避免太高的意识带来的痛,就不敢发挥意志。有癔病的小孩又想做事,又怕发挥意志,结果,他又进行动作又去避免动作,很像乱动的样子。
有癔病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晚上控制不住小便。只有理解心理动力流出的过程,我们才能理解小孩“流尿”的过程。所有身体排泄汗水、尿等的管理都和心理动力或自我意识的状态有关,所以只能从它们开始治疗。
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跑掉而扩大的病(癔病)就像健全的人死去并离开自己身体的过程一样。堵塞的过程(癫痫病)和死的过程正好相反。癫痫病的过程尝试提高生命,增加浓度,过分地模仿精神灵心进入物质身体的过程。可是癔病的过程模仿死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在死了之后从身体“流”出来而扩大。
有了这样的理解,就可以学会感觉(知觉)到小孩病的状态。心理动力和自我意识跟着汗水流出来的气味有点像尸体的气味。这是因为灵心范围上模仿死的过程一定会从物质的身体表现出来。观察一个有癔病的小孩特别要观察他发挥想象力或意志的事情和他身体三到四天后的排除状况。这样就能弄清楚他是否有癔病及治疗需要什么基础条件。
教育这种灵心不断流出来的小孩特别重要的,是老师自己的灵心状态和气氛。心情比较紧张、又由于自己的做法容易吓人的性格在老师当中经常出现。其原因,是现代(1924年)师范教育把学习的内容搞得很激烈的样子。如果不取消考试,也免不了使得多数老师的性格很紧张。
教育有癔病的小孩特别要避免所有老师无意地吓唬和刺激人及无意地带来紧张气氛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有癔病小孩,老师需要故意在必要时有意识地吓唬和刺激他们。在合适时间吓唬和刺激是治疗癔病的手段,可是根据习惯或脾气做出来的则不会起到治疗作用。
怎么教育有癔病的小孩呢?先让他学到他能学的程度,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突然让他加快学习速度。这样,小孩就不能逃脱他很怕的那种灵心受伤的痛,免不了进入他本来害怕的一种发挥。而且他进入之后得到的印象和本来害怕的那种印象并不一样。这种经历会帮助他在心里想流出去的灵心得到集中、固定,并帮它保留在它应该保留的地方。
总的来说,需要的方法是:一边要吓有癔病的小孩,一边需要观察他的变化状况,也就是在悲观和一种什么都想做的心情之间的变换。
这种变换怎样出现呢?变换不断地在发生,因为 癔病的小孩心里受伤,不敢让想象力抓住感受。而如果不让,悲观的状态就产生了。如果悲观太久,小孩免不了意志和行动的发挥,他由于约束痛的感受、由于他以自己的心理动力完全能从他的内心出来,使他获得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老师需要观察和理解有癔病小孩的想象:“我要做什么,其实我不会,可是我还是必须做,所以做到的结果并不像我应该做的那种。”
小孩一边想做什么事,一边知道:一开始,他的心理动力马上就会碰到外界、痛起来。所以,他觉得自己不会做到。在他还是得去、还是让心理动力太直接地碰到外界时,他就无法完全加入自己做事的过程,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流出去的心理动力、身体和自己手的动作。
在小孩每次刚要开始想象动手或者进行思考时,老师要很温柔的样子跟着小孩做他要做的事。如果老师能够在小孩身边通过自己手的动作感受到小孩应该做的动作,小孩就能感觉到老师的动作而自己受修改。
当然,如果老师全部都做到就没用了。老师只要做到为了改正所需要的。比如让小孩画画,老师自己并不画,而是在旁边拿另一支毛笔跟着小孩的动作动,这样就会引导小孩的想象工作。也可以说,老师这样跟小孩做是陪着他的灵心,安慰他灵心要进行的动作。
通过研究病的现象能了解到真正伟大的事情。我们虽然不能追求灵心病的状态,可是任何灵心不正常的现象比健全的更让我们体会到精神,只是,由于不正常的人无法正常使用他的身体,他也无法将这种精神表现出来。
第五节课
为了真正地了解灵心状态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先理解出生之前造成物质命运的精神生活和小孩0到13或20岁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所以现在还要介绍一下人的整个结构:
先可以想象一个自我意识处于表面的生命之物。往它的中心先有心理动力,再有生命构造,最里面、最集中的是物质的部分。物质的中心成为一种被生命构造和心理动力镶嵌的结构,自我意识则成了在表面上和外界接触的一层。
反过来想象自我意识集中在中心的第二个生命之物。往外面先有心理动力,再有生命构造,最外面在表面上是物质特点的部分。看这两种结构正好相反的生命之物,第二种往外面表现出的特点是物质的特点,也有一点生命构造的特点,可是最里面的自我意识的特点表现得最少。
第一个是人接受营养的四肢的结构(这里说的四肢还包括肠胃和肝),第二个是头的结构。实际上,头里面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被隐藏,而物质和生命构造却通过头的形态表现出来。接受营养的四肢的表面在温度感、触摸感等等感觉(知觉)中有人的自我意识活动。
这样,头的流动结构是从里到外,而四肢的流动结构是从外到里。它们之间的胸膛包括两个方向,胸膛不断地变换,所以胸膛也叫节奏(呼吸)的部分。在人吸气时,他的胸膛属于四肢的特点,在人呼气时,他的胸膛属于头的特点。也可以说,“头----四肢”等于“呼----吸”。人具有两种过程正好相反的特点有一个很重要的后果:
比如,我们靠自己的头从别人说的话接受什么东西,接受的先进入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因为头和四肢相反的结构互相起作用,所以头中心的自我意识或心理动力得到印象时,四肢表面上的自我意识或者心理动力也跟着振动。假如人没有这样跟着振动的作用,就不会有记忆力。头接受的印象不能留在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头里面。头的自我意识需要保持自己独立自由的状态,所以它不能几个小时地保留一个印象。可是 “睡眠状态”的四肢的自我意识却能保留头给它转过来的印象,在人记起来时就从接受营养的四肢转回去。
如果四肢比头弱,四肢就不能够保存头转给它的印象。结果,不能保存的印象不断地被反射,不断地返回到头里去。
比如第一次给这样情况的小孩看一个手表,他会感兴趣。可是他得到的印象却不能转到四肢里去,而是返回,使他会不断地说:“这个手表很好看”。身边的人已经在讲其他东西时,四肢太弱的小孩还是不断地继续说:“这个手表很好看”。如果教育者不能支持小孩四肢的力量,这种一开始还不明显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而在小孩成熟时,他已经避免不了出现幻想的现象,以为自己是什么和需要做什么,实际上什么都不是。四肢太弱的小孩虽然知道进入他灵心感情世界的幻想不对,可是也没有对付的力量。
四肢太弱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因为太弱的四肢不允许人体中的蛋白质塑造他需要的硫磺。接受营养且塑造不了含有硫磺的蛋白质的结果就是幻想。
相反的情况也会出现:四肢吸引的蛋白质具有的硫磺也有可能按比例太多。在吸引太多硫磺的四肢中发生的就是印象被吸收得太深。结果,印象再也不出现、不出来。
印象被吸收完的状态不让灵心和感情得到满足,使这样的小孩在心理慢慢紧张起来、让整个身体振动。很多硫磺太多的小孩接受不了任何老师给他们讲的,可是在老师想不到时他们却会突然开玩笑地打老师。他们在有意志的地方活跃,在智力方面好像“睡觉”。只有我们让小孩把印象从蛋白质排出来,小孩才有可能获得精神、灵心和物质身体之间的平衡。
我们先要了解那些再也不见的印象是什么印象。我们需要对小孩发挥一种心理活跃的、表面上冷淡的态度。如果小孩记不起来的印象,我们根据每天的节奏重复地让他接受,这样就能很简单达到治疗效果,因为这句话会让小孩的追求获得一个具体的方向。
如果老师对世界的看法不是逻辑抽象的,而是形象的,这个老师在看小孩时比如就能看出小孩需要的句子或诗歌是“太阳晒山”。重要的是重复接受的节奏,因为重复的节奏会让小孩硫磺的范围放松。
再看情况相反的小孩,他们由于硫磺太少会得到脱离不了的想象。教育这样的小孩需要做相反的事情。比如老师小小声地说:“你看,那边这么红”,小孩还在说:“这个手表很好看”,老师继续说:“你要注意红色的”,小孩:“这个手表很好看”,然后老师慢慢地越来越小声不断重复一个句子:“忘记手表,忘记手表,忘记手表……”。通过这样有节奏的小、声说出来的反驳“这个手表很好看”的话,小孩本来脱离不了的印象也越来越无力。通过把脱离不了的想象说出来,就使得这个想象失去了它的力量。
这些灵心上的做法还能得到物质做法的支持,比如,为了帮助小孩减少他在蛋白质生产硫磺的过程,可以给他吃让硫磺减少的食品。帮助减少硫磺的食品是植物的根(萝卜等)或者具有盐的东西。总是返回同一个想象的小孩需要吃让硫磺提高的食品。最好是他们学会爱吃水果,特别是很甜的水果,因为甜味中的硫磺最多。
前边介绍的情况是头和四肢合作不好的病。不过一个人也有可能自我意识、心理动力、生命构造和身体配合得不好,比如身体的范围太集中的样子。这样,在心理动力接受一个印象时,心理动力虽然能够引起营养交换的过程,可是这个过程进入不了生命构造和物质的身体。这样的小孩在比如听见我们命令他走六步时,虽然在逻辑上听得懂,可是他懂的还进行不了动作。
反过来,如果他的腿很难停止动、在还没有让动时都已经进行动作,总是让手和腿落到什么东西上去,这个小孩很容易发展成思考进入不了物质身体的“笨小孩”或狂躁的小孩。有的小孩学会了画一种连行的线条或者漫画,不管他到哪里,都以一种很机械的样子画什么人的脸或那种漫画。这是智力放肆的现象。而进行不了动作则是智力弱的现象。
老师通过教育小孩每天去控制他四肢的动作能避免以上两种现象。特别合适的是一种根据灵心规律的运动,根据音乐或者说话内涵的灵心规律的运动。
在现代的社会中(2002年的西方)出现的精神灵心发展不正常的病现象已经不象讲这五节课的现象,因为病的现象也跟着社会的现象而改变。新的现象比如是过敏症等病。不过出现病的基本道理还是和当时一样的。
这个资料是德国沃道夫教育友好协会东兰办事处免费提供的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