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开始写他。
是在两千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听见黄耀明。千禧盛世,终于让我的耳朵不再 寂寞。
在那个颁奖典礼上看见他唱[ 下一站,天国].单单这名字,已经足够打动我。 他俘获我,只用了这么半首歌的时间。一种缴械臣服的沦陷。
" 请牵一牵挂试验爱的残忍 /请轻轻一吻证明这个不是路人" 够了。这两句 话已经足够。
我在劫难逃。他不请自来。
那时,我尚不知那是部日本电影的名字,亦不知他写的却又是关于另一部电 影, [before sunrise] ,那次林夕与他一同看了午夜场,后来便有了这么两首 歌, [春光乍泄] 与[ 下一站,天国].前者令他在1995年横扫香港乐坛各大颁奖 礼,风光一时无俩。而这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旧事了。
2001年,在九天音乐网居然找到他唱的[ 暗涌].诧异之下,听了几遍,未觉 出任何动人。他声音又低又闷,我几乎听不出他唱了些什么。当时对人说,唱这 类神经质的歌曲,也许还是王菲更为合适吧。
2002年5 月,看到他与张国荣即将发片[cross over]的消息,振奋不已。封 套是将两人的脸合二为一的设计,居然就天衣无缝。于是开始在许多店里慢慢询 问,订货,始终是一无所获。后来在某电台一档外文歌曲节目里听到主持人介绍, cross over是音乐里的专用词汇,意思是音乐过界,两种不同风格音乐的碰撞。
而时间,转眼就到了2003年4 月。张国荣坠楼身亡。 [cross over] 成为他 生前最后一张专辑,大热。随即他被许多荣迷接受。他的fans,开始扩军。
我终于是妥协,不再坚持买CD或是卡带。我开始从网路上当歌来听。
[cross over],短短的五支曲子,只是张EP. 首首动人。而[ 这么远,那么 近] ,是个人最偏爱的一首。也许因为歌词贴合现代际兄⒑蛉骸R辉叮唤? 相对的概念,既是指生理,亦是指心理。相爱的两个人,或许原本就住在很近的 隔离。而我们互相试探,都想进可攻退可守,就这样在人群中失散了对方,寂寞 了年华。
重新听了[ 暗涌].在安静的环境里。曲子重新编排过,不是熟悉的菲版的三 拍子那般惊悚索命,而是慵懒的四拍子,益发显得奢靡颓废,迷幻妖冶。仿若一 支开在暗夜里绝望而惊艳的玫瑰。渐渐就陷在这首歌及其营造的气氛里,在[ 愈 快乐愈堕落] 的片尾,这首歌伴着那辆车渐行渐远,没有人知道那辆车是不是诺 亚方舟,下一站,到底是天国,还是地狱。听的多了,反而嫌菲版的[ 暗涌] 有 些浮嚣,还是愿意沉浸在明哥的演绎中。
令我感觉艳到惊的还有一曲[ 禁色]. "别怕 /爱本是无罪" 这是香港同志歌 曲的开山之作。那是他达明时期的歌曲。刘以达的曲子令人落泪。这里就不多说 达叔的才华了。另起文记之。
然后呢,听的越多就越欢喜。世上竟还有这样的男子,这样唱歌。他太美丽, 令我觉世界美好。
后来见到他那张[ 光天化日] 的封套,眩目的玫瑰色透视装,红的逼人不敢 正视,然而红的盛了,就艳了,就哀了,就妖了。
2003年下半年,黄耀明出了那张[ 我的廿一世纪] ,自封面照片上他的脸上 看到死亡气息,那不属于他,他的脸只是风月宝鉴。整张碟想表达的是昨日已死, 明日未知的概念。他立于不知名的宇宙洪荒中,表情茫然,惶惶然不知所处何地, 莫非他是在期待遇见夏娃。
在他之前,我听过许多男歌手的歌,像是在路上流浪,找寻,失望。可是没 有人能让我安心停留,从此不离不弃。在太多场合高调宣扬我爱听他唱歌,我已 等的太久,无法再做矜持。
在他之后,不会有人这样打动我,明哥会老,而音乐永存。
勿回望,勿善忘。留住掌心的秘密,我们下世纪再嬉戏。
原作者:misia
图片如下:
 ------------------ 咪咪 写在 拿来主义 | [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