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尔谷电影节首映之后,伊沃克斯说她有意凭本片参与奥斯卡奖的角逐。她还希望片子可以在院线公映。但无疑地,包含所有未在86分钟长的片子中出现的幕后花絮和采访记录的DVD版本在众发烧友看来更具价值。这部纪录片在电影和动画史学家的眼中更是无价之宝,当然,还有皮克斯的那些铁杆粉丝们。
伊沃克斯本人也是这群粉丝中的一员。所以在斯泰西·基齐的解说中,她的角度是崇拜的仰视,而不是单单地新闻记录。即便如此,最顽强的调查员来做这个工作也未必能赶得上她最后带给我们的故事这般翔实而又精彩。
在皮克斯成立之前电脑动画就早已经产生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欧洲和北美的漫画家们就开始尝试使用这种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创作作品。但其时图案并不鲜活,所以描绘人类,甚至是卡通造型的人类,都是一种挑战。面部表情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拉塞特和Ed Catmull是最初就看好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人。拉塞特早年在迪斯尼动画接受训练,他曾在阿纳海姆的迪斯尼乐园工作,最后在迪士尼旗下的博班克工作室得到了一份工作。当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1982年着手创作最早的,由电脑生成动作与真人动作相结合的动画片《仪器》时,拉塞特极力争取到一个团队从事三维动画的实验。但是对电脑本身的恐惧——电脑将代替人类在动画方面的角色而不是成为漫画家的有利工具——使得拉塞特在完成他的方案的同时就被迪斯尼公司开除了。
接下来他加入了卢卡斯电影有限公司旗下的电脑部,在这里他遇到了受训于犹他大学的电脑科学家Catmull,当时Catmull的工作是协助开发数字形象合成技术。
1986年,Jobs接手卢卡斯电影有限公司的电脑部,并与拉塞特和Catmull一起建立了皮克斯工作室,工作室以这二人为核心。连续5年每年亏损100万美元之后,Jobs需要看到他的投入资金的“回头钱”。所以皮克斯开始着手制作第一部全电脑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那时候我们中还有人从未做过电影呢。”拉塞特特别指出。
计划之初,原定的发行商迪斯尼公司对影片制作强加干涉,以至于第一次成形的试片惨不忍睹,迪斯尼公司前副总裁罗伊·迪斯尼回忆道。皮克斯的动画工作者们毅然推翻原稿,凭借出色的职业本能开始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玩具总动员》。影片全球3亿5千万美元的票房使Jobs成功入主华尔街,并且首次公开募股就筹集了1亿3200万美元资金。这使得皮克斯公司有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打了一系列漂亮的硬仗。
在票房与舆论的双重成功之下,影片拍摄续集是毫无悬念的,且是当务之急。当谈到怎样确保每部影片的成功之时,拉塞特一再强调,“不是创意,而是人。”整个皮克斯团队,不论是在公司内部主管如安德鲁·斯坦顿和Pete Docter的领导下,还是协助布拉德·伯德这样的外聘的负责人时,都能胜任于各种挑战,以适应不同作品的不同创新需要。
2006年1月,迪斯尼公司执行总裁Bob Iger收购了皮克斯工作室,并委派拉塞特和Catmull全权负责博班克工作室的复兴工作。对于不同导演的作品,他们给予导演更多的对作品的主导权,并将回归传统动画制作,而不是一味依靠电脑技术。这是对前主席兼执行总裁的Michael Eisner的决议的彻底颠覆。
回到影片《皮克斯的故事》本身,采取面对面采访的形式,有时话题也颇为沉重。作为补偿,伊沃克斯在其中穿插了皮克斯创作的一些顽皮形象的短片,其中更包括拉塞特获得学生奥斯卡奖的短片作品。众多被访问者——从汤姆·汉克斯、蒂姆·艾伦、比利·克里斯托到乔治·卢卡斯以及众位皮克斯的动画制作人——都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每部影片所要达到特定艺术效果所需的技术条件。
制作这部影片总共花费6年时间。在这6年里,伊沃克斯俨然成为皮克斯大家族的一员。
文字转自 mtime.com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