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终日而思不如格式化的好

      逻辑哲学 2007-3-16 21:33:00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是高中语文荀子《劝学》的两句。这里的“学”作动词,学习。当时只用于考试,不求甚解。
 
       如今又迷惑,学习便是复制。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习内容各不同,但方式几乎就是读书,作业,考试三种。我们的读书都是这样过来,考试检测我们是否读透书,做够题,当然还有作弊的胆识和为人的谋略。本义上以前的读书生活似乎仅仅是在实现这样一种功能——掌握通用理解并且可以量化评价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这就是文化。
 
       读书读的多的人,学的多的人,就叫有文化。看到这文章的人应该都算有文化的人。
 
       特定人群再特定定环境的陶养之下所形成的特定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叫做育人,简单说即是大脑的格式化。
 
       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之下所呈现出的一种集体的理性计算结果,个体和群体有着共同的行为选择和因果思维,就形成了文化,简单说就是裸机都是WINDOWS,都会被同一个病毒档机。
 
       学习是一种个体行为,文化是一种群体特征。他们的关系?记得很多教材说什么与什么的关系,就说辨证的,相互的,矛盾的,用语义套语义,好比东在哪?西的对面!等于废话!
 
       学习和文化的关系你来跟帖吧。
 
       回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如果是动词学习的意思,个人思考结果被复制性学习目的所蒙蔽,个人意识在群体意识之下受到限制。文化默认格式化,就容易积非成是。
 
       学习有用,文化是空气,个人置身于其中,只有心中的方向,才不会被彻底格式化,似乎是唯一的生存方式和希望,于是我满怀梦想。
 
       可惜,不得不承认,那一点方向感,类似梦想这词汇所定义的,完全是雷同的个性,根本不属于唯一的你。三纲八目,三纲六纪,早已成了千年的定局,逃都逃不掉,如今不是和谐二字,高屋建瓴去了么!
 
       后现代是可笑的,明知故犯,莫非这也是本义?


  
 
标签集:TAGS:美女 人体 科学哲理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