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13岁时,不幸双目失明,他父亲送他去了盲校。没想到,那里的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毕竟有13年的时间,他曾亲眼看到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太空如何蔚蓝。他更知道爸爸、妈妈的笑脸。很多盲童都说,假如能让他们看到其中一样,就是最大的幸福。他拥有的简直是一座幸福的宝库呀。 正因如此,他懂得了满足,更懂得了珍惜。在盲校中,他的学习成绩最优秀,掌握的才艺也最多。同时,他还告诉身边的同学,他们也是幸福的,没了双眼,你可以听,还可以抚摸,可以唱,还可以跳。有了这样的想法,整个盲校里,没有一丝苦难与悲观的情绪,洋溢出的都是幸福的陶醉。 前几天,我乘车从银川去上海,同座的有一个上海人,有一个宁夏石嘴山人。上海人说,他现在每月收入六千多元,除去各种开销,还可节余四千多元。话音刚落,便引来周围一片羡慕的赞叹。有的说:我一个月才挣一千多元,你节余的钱,就相当于我四个月的工资呀,你真是太幸福了。 对此,石嘴山的那个朋友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假如用钱可以买来幸福的话,你应该学会换算幸福的方法。比如说这位上海朋友吧,每月有四千多元的存款,一年可存五万元左右,按说已经不少了。而我一年只能存下一万多元。有了钱,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首先是居者有其屋呀。在我那里,商品房每平方米八九百元,上海却要上万元。如此算来,假如、我要买一栋上百平方米的房子,奋斗10年就够了,而这位上海朋友则要20年。这样说来,我的幸福应该是这位上海朋友的两倍。 这种幸福的换算方法,不仅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智慧。 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幸福定义,就会有什么样的幸福感受。 |
就这样擦身而过,难道是注定的结果...... |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