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伊朗的女歌手Azam Ali在Narada出的这张专辑,《Portals Of Grace》,是一张可以让人白听不厌的专辑。喜欢Ofrah Haza的,一定会从中体味到同样的感动。
整张专辑的音乐取材于12至14世纪的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瑞典,西班牙加里西亚,乃至阿拉伯世界的圣咏、民谣,传统舞蹈,但仍然保持整体的均衡与统一。也许这种融合多国音乐风格的制作会让人联想到Sheila Chandra, Natacha Atlas, Rasa等歌手的作品,但听完后,就会发现它所散发的绝非简单电子传统的融合。它是纯净得犹如出自天国。
第一首乐曲从古老的亚美尼亚乐器duduk委婉哀怨的声音从开始,Azam Ali声音伴随着一阵三弦琴的弹奏响起,高贵肃穆,天生地悲情。Lasse Pour Quoi,一位少女拒绝了爱慕她的男子,独自吟唱着令人悲伤的歌谣。与duduk这种风鸣乐器相比,oud也有着中亚古乐器的风格,音色适中,第二首中正是乌德琴的伴奏使之平添异彩,Azam的音色没有破坏那种风静水平的状态,反而更是增添了空旷之感。
Azam的音色有点象挪威的Anne Vada,只是更成熟,象是融入了风中,这样令人屏息凝听的乐曲,适宜于描写对天国神灵怀有深深眷恋的信徒,也适宜于悲伤感怀于风尘中辗转飘零的人们。Aj Ondas,La Serena,Francia,A Chantar M'er以女性的视角来描述受伤的爱人,思念的情怀,乃至思慕着永远无法相伴的恋人。相比之下,O Felix,Ben Pode Santa Maria,O Quanta Quali,Inna-I-Malak这些取材于中世纪诗人或音乐家,修女创作的圣咏歌谣,则更显得悲天悯人。Azam的歌声纯净而坚定,又能游走于高音区,颇具穿透力,假如音量关小,在另一间屋子里仍然能清晰地听到她的声音,清澈,悠远。
值得一提的是,Inna-l-Malak这首歌,有着与前不同的棱角分明的吟唱,缺少美妙流畅的旋律,类似伊斯兰教的经文歌,长长的自由音,具有拜占庭时期朴素厚实的特质,也许熟悉于DCD,Ataraxia,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的人,还能感觉到一丝异教色彩的涌动。
到这里,也许人们会真的意识到Azam的与众不同,在众多走民族融合路线的女歌手中,早期的Ofrah Haza与她比较接近。她的声音宛如乐器,不带尘世的味道,深具感召力,散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她将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阿拉伯宗教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带入同一个天国中,那里没有纷争,没有诱惑,只有永恒的声音高贵优雅的吟诵不知名的歌谣与启示。
再不要说民族融合就只有Sheila Chandra, Natacha Atlas而已,没什么味道,这里只是起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许我可以说,在人们未到达目的地之前,路旁永远会有诱人的风景,只看你是否为此就停住了脚步不前。
专辑曲目:
01.Lasse Pour Quoi (Anon. early 14th century, French Provencal)
02.La Serena (Sephardic, Juedo-Spanish)
03.Breton Medley (Instrumental, Brittany)
04.O Felix (12th century, Latin)
05.Ben Pode Santa Maria (13th century, Galician-Portuguese)
06.O Quanta Qualia (12th century, Latin)
07.Sackpipslat (Instrumental, Sweden)
08.Aj Ondas (Early 14th century, Galician)
09.A Chantar M'er (Late 12th century, French Provencal)
10.Inna-l-Malak (Byzantine, Arabic)
11.El Rey De Francia (Sephardic, Judeo-Spanish)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