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诊治 | |
儿童哮喘为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喘鸣、气喘和伴有咳嗽、胸闷、呼吸气促、困难。本病在秋、春季节发病北较高。临床上7岁以内居多,在青春期前后发作明显减少或能中止发作。 a、诊断要点 ①有过敏史有荨麻疹、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和上呼吸道感染史。 ②有典型的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和肺哮鸣音等症状和体征。 ③在婴幼儿期,春秋季节夜间有干咳,用力咳嗽后有气短,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出现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不能平卧,坐时耸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困难,喘鸣音可在室外闻及,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紫绀,甚至冷汗淋漓,面色惶恐不安。 ④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者,胸部常可闻及干湿啰音,伴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多等。 ⑤吸入变应原引起者,多先有鼻痒、流清涕、打嚏、干咳,然后出现喘憋。 食物性过敏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上述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及面部浮肿、呕吐、腹痛、腹泻及荨麻疹等症状,多在进食后数分钟出现,如对食物敏感较低者,发生症状较迟缓,程度也较轻,多只有轻度哮喘或呼吸困难。 根据以上几点大多数支气管哮喘患儿可以得到正确诊断。 b、鉴别诊断 (1)喘息性气管炎:多发生在出生后半年至4年,临床上先有呼吸道感染,随症状加重而出现喘息,而无明显呼吸困难,同时一般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感染的症状,喘息次数也减少,程度也随之减轻,愈后多数良好,有报道有少部分患儿可发展成哮喘。 (2)心源性哮喘: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小儿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闭锁不全,发生在心衰时多见,临床上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咯出大量稀薄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肺底可闻及对称性湿啰音,心脏向左侧扩大,伴有瓣膜杂音,甚则出现奔马律、心律紊乱等。 (3)毛细支气管炎:此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发病季节大多在冬春季节,起病较缓,大多在患病后2-3天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呼吸增快,病儿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肺部可闻及喘鸣音,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引起。支气管扩张剂无显著疗效,自然病程约一周左右,经治疗如无并发症可逐渐恢复,而支气管哮喘1岁风发病很少见。 (4)呼吸道内异物:有吸入异物病史,突然出现剧烈呛咳,持久性呼吸困难,并随体位变换时加重或减轻,以吸气性呼吸为主,既往无喘息反复发作史,如异物在一侧气管内,喘鸣音经X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可明显诊断,取出异物后症状和体征消失。 (5)先天性喉喘鸣:吸气性喉鸣为此病的主要症状多数病儿出生后无症状,在一次感冒或腹泻后症状显露。轻者喘鸣为间歇性,受惊或哭闹时症状明显,安静或入睡后症状缓解或消失,重者喘鸣为持续性,入睡后或哭闹时症状更为明显,吸气时三凹征明显,尤以胸骨上窝下陷显著,继发呼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时,呼吸困难加重,出现紫绀,同时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产生痰鸣,哭声及咳嗽声音如常,并不嘶哑,可和这些支气管哮喘鉴别。 |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