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丹·布朗致敬!

        名噪一时的《达芬奇的密码》就不必多言了,最近在看《天使与恶魔》,这让我产生了把他的书都看一遍的冲动,对于、艺术、科学和宗教联系的虚构和创想,他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但真实让人感受到了他作为作家强大的文化底蕴,涉猎如此多的门类,并以让人信服的方式组织和构想,实在让人钦偑。

        更重要的是,他以小说这种方式把那些平时人们不可能关注也不会去关注的方面呈现在众人的眼前,就是以这种在中国几乎被80后、90后玩烂的方式重新梳理和编织起一个真正的、引人入胜的小说世界。也许他的有些观念是偏颇的甚至是荒诞的,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在读过小说后去探求的真相的热情,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关于艺术、关于科学、关于宗教......因此这种小说无疑还是有营养的。

       说到这里我已经懒得去用梨花派去说明一个人的修养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影响了,也不想借此去分析为什么现代的中西作者在文化领域方面相差到十万光年的距离,因为那种废话诗实在不入流,在文化的领域基本可以剔除,觉得应该存在的只是他们自己而已,不客气的说,你们可以去死了!

        我想讨论的是借科学而生的科幻小说,我们知道西方是盛产科幻小说的,甚至现在的很多产品都曾经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由此可知,科幻的真正意思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是在科学中也许真正可行的构想,这得益于西方与生俱来的严谨的态度,因此中国虽然有悠远的历史文化,科幻一行却从未真正兴盛起来,不管是《搜神记》《西游记》《镜花缘》都应该被归入奇幻小说中去,中国人有一种浪漫的情怀,经常沉浸于头脑一热,计上心来的创作体验,所以很难去钻研现有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萌生创作激情,印象中的作家和科学家常常是壁垒分明的,因此到如今玄妙、奇幻满天飞,却很难拿出几部像样的科幻小说。

       似乎扯远了,只是觉得像丹·布朗这样涉猎如此多门类的作家,反倒更像一个辛劳的耕耘者而不是单纯的臆想家,实在值得尊敬!如果只是把小说当作自我精神世界的呻吟,而这种呻吟又多是无病的,就不得不让人齿寒了,我们凭什么去听的你呻吟,你能带给我们更有益的东西吗?我花费时间、浪费了眼睛、投入了感情,请给我可以反复回味、反复掂量的质量,即便是快餐文化也请尽量做得营养一些,毕竟在看完《圣斗士》后我还去研究了佛教和北欧神话。身体上也许会因为美味而去吃垃圾食品,但精神上我绝对不要,但愿中国多出几个丹·布朗,不要求模式相同,只求别把读者当傻子!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