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孙红雷

      分类一 2009-4-21 23:15

《周渔的火车》

其实这是一部故事很简单的电影,只是因为时间顺序的不断颠倒让它成了部意识流的电影,像我这样才疏学浅的人看了两遍,有些情节还是没能弄明白。好在,我个人很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而《周渔的火车》里很多的情节是在火车上完成的-------因为一首诗,周渔爱上了一个诗人,每周两次往返于两个小城之间去看望诗人。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红雷饰演的张强,慢慢又喜欢上了这个男人。依然是每周坐着火车来来往往,不同的是,终点和起点已没有了分别。我很怀疑周渔是否知道自己,是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还是更喜欢达到目的地,就像她分不清是爱诗,还是爱写诗的人,或亦是更爱张强,虽然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男人,却能让她意识到自己是活在现实当中。

这部电影的音乐挺好听的,有王家卫电影的味道。巩俐很漂亮,梁家辉也演出了诗人的气质。原谅我的HC吧,我喜欢这里的红雷,一个普通,但却很懂得浪漫的男人。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两个场景都是他和周渔在一起的。一是他为了周渔,中途下了火车,陪她去寻找仙湖。天地间一片烟雨濛濛,红雷傻啦吧唧地在雨中读诗人的那首诗。第二个场景发生一段激情戏的后,他来到湖边,靠着栏杆又念起了那几句诗,却有了难以言喻的伤感。

在一篇影评里看到,巩俐在《周渔的火车》中的表演很到位,不仅仅是因为她到了表现演技实力的年龄,两位绝好的男演员的配戏也很关键,对此,我严重同意。2003年,红雷还不像今天这么如日中天,但已不着痕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七剑》

对于一个整个中学时代就是在读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人来说,《七剑》是令人期待的,就是没有当年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我也会去看的,因为它出自徐克之手。

看了大概十分钟就有些失望了,怎么和我记忆里的那本《七剑下天山》里的故事不一样呢?怎么这些人个个都蓬头垢面,灰头土脸的。还有杨采妮那口音,怎么不找人配音呐,听着那个别扭。等等,楚昭南什么时候变成高丽人了,梁先生知道吗??……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下来,我真有些佩服我自己的耐力了。不算短的时间里,这几个人除了上山取了几把剑,就只剩下和风火连城比划了。这部电影真的是徐克的作品吗?相信一定有太多的人在看完这个电影后都会这样问自己。

三、四年过去了,现在回忆一下这部电影留给自己的印象,大概也只有红雷的风火连城了,因为是一个反派对七个正派,而这个反派又是那么的跋扈和戾气。如果哪个演员演了好多年还默默无闻,他真该考虑去演电影里的大反派,但条件是你得演技精湛,得把正派能震住。我当时还真怀疑过这种张扬是红雷与生俱来的,是流淌在他血液中的一种独有的特质,现在知道了,是我错了。

《天堂口》

比较喜欢这张海报,凝重华贵,有点三十年代旧上海的味道。影片开始不久,镜头从江南水乡切换到上海,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觉精神一振。看着红雷上场,举手投足间全是一代枭雄的风范,那段舞蹈真是神来之笔。红雷一个华丽的转身,我便心满意足地傻笑了一下。

算了,赞美的话还是就此打住吧,挂着吴宇森的牌子,四大帅哥外加一个型男,再倾力演出也掩盖不住人物的苍白,再华丽的镜头言语只是讲述了一个被讲述了无数遍,十几岁孩子都能想出来的结局的老套故事。就算是导演年轻,还需要磨砺,那编剧呢?四大帅哥,可惜了了。

最后出字幕的时候,看到红雷是友情客串,心里好歹平衡了些。

《铁三角》

看海报上的点题就明白,这是一部属于导演的电影,徐克,林岭东,杜琪峰三个导演,在华语电影圈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要以接力赛的形式拍完这部电影。所以,在看电影之前,我没有指望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红雷有多么精彩表现。

事实也确实如此,红雷在这部片子里的表现中规中矩。不过,和他以往演的那些张扬的人物不同,这个老莫有些木讷,沉默寡言,总在反复强调:“没有选择的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个人最喜欢老杜掌镜的最后那个段落,尤其是到小餐馆后。四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反复地拉电闸,掉包,事情越搞越复杂,观众却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群戏大概最能体现老杜调控自如。

影片的最后,铁三角带着金肚兜在草地上兜兜转转,怎么也逃不出去。紧要关头警察尤勇的手枪里没有了子弹,这是有一只手无声地把一把手枪放在了警察面前的草丛上,哈,这只手我认识,在《潜伏》中给予了这只手太多的特写镜头。

忍受不了是红雷的配音,怎么一会是他的声音,一会又是别人给配的。难道,这部《铁三角》又被剪刀手们光顾过了?

《我的父亲母亲》

前几天在红雷的作品列表中看到这部电影,我还想了好半天,有红雷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后来看了访谈才知道,原来他竟然是电影的男主角,“我的父亲母亲”的那个“我”。那个访谈中还提及,按照张艺谋的想法,如果影片公映后观众都认不出红雷,那就是他成功了,因为和他搭戏的都是非专业演员。难怪我对他没印象,汗。

和以往张艺谋的电影一样,《我的父亲母亲》运用了斑斓艳丽的色彩,金色的草地,高远的天空,章子怡穿着大红色棉袄走过挂着黄叶的树林。章子怡眼神很纯净,一如那个年代人们纯净的感情。回忆中的画面优美的让人心醉,现实却换成了黑白胶片,再看看曾经美丽的“母亲”已成了垂暮老人,令人唏嘘不已。

最感人的段落是红雷带来的,离开前他来到了父亲生前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那座破旧不堪的教室,领着孩子们朗读。朗朗的读书声引来了母亲再次来到教室前,时光在这一刻倒流了。

《梅兰芳》

第一次看《梅兰芳》是在今年春节前,那时我还不是孙红雷的FAN,是奔着陈凯歌去的。

看完电影,也说不上失望,毕竟比起《无极》来,《梅兰芳》要强太多了,但也远远谈不上满意,感觉没有网上评论的那么出色,离陈凯歌那部经典的《霸王别姬》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浓郁的民初风情,写实的历史背景,乃至精致的道具都体现出导演一贯的人文情怀,单就这一点,本片也堪称精品。

电影中有三位演员给我留下了相当深的印象:饰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想象中梅大师年轻时就该是这个味儿,所以等到黎明登场后多少有些失落;王学圻老师不愧是老戏骨,演出了十三燕那种气势如虹的做派;待邱如白出场我愣了下,这个是孙红雷吗?同是这一张脸,却找不到记忆中的一点点强悍霸道的痕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长衫穿得整整齐齐,带着眼镜,嘴里还噙着一个烟斗,谈笑间都透着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儒雅。当时就很强烈得感觉到这份儒雅和他这身行头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从骨子里渗出来的,孙红雷,这次真令人刮目相看。

《潜伏》之后再看《梅兰芳》,难免要带上有“色”眼镜,可一路看下来,视线里依旧看不到熟悉的孙红雷,只有那个鲜活生动,执着纯粹的邱如白。

你的时代到了——最喜欢这个时期的邱如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在那个温润的夜晚,树影婆娑,只见邱如白伫立门前,回首看着畹华,淡定自若说了这句话。这时的他刚刚丢弃了五世为官的身家,准备用自己的毕生去成就梅兰芳,成就中国京剧。从那天起,畹华在戏台上演绎别人的悲欢离合,操纵观众的喜怒哀乐,他则在台下左右着梅兰芳的人生选择。

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人到中年的邱如白,也算是历经了些世事,一出《游龙戏凤》让他失去了应有的冷静和从容,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有些气急败坏。畹华只属于京剧,不该属于某个女人,甚至不该属于他自己,邱如白不能让任何人挡住梅兰芳走向神坛的道,不择手段也罢,孤注一掷也罢,只要让畹华踏上美国的舞台,他在所不惜。丝丝点点计算,偏偏相差太远,梅兰芳在美国的成功没有能够挽救他们的关系,无论他愿不愿意,畹华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

失了宠伤了心的妃子,虽然失了宠伤了心,那也是体面的,高贵的——与其说这句话是在教训别人的,在给畹华争面子,不如说这是邱如白给自己的安慰。两鬓斑白,风烛残年的邱如白这时还抱着一丝幻想,幻想着畹华还需要他的帮助。事实证明他是那么的一厢情愿。一把火烧掉写给畹华的所有信笺后,他独自离开梅宅。漫天风雪中,陪伴他的除了锥心蚀骨的孤独,就只剩下身后的一场繁华旧梦,什么寻常世界,什么今生来世,对他已没有意义。

抗战胜利,剧场里又响起久违的开场锣鼓,时隔八年,畹华重新登台,一样的芳华绝代。台下的邱如白浑身战抖,难以自持。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也无从揣测,字幕缓缓上升,一切都结束了。

不敢说是孙红雷成就了《梅兰芳》,但可以说《梅兰芳》成就了孙红雷,有了这个高度做起点,相信以后,红雷演艺生涯会更加精彩。

唠叨完红雷的电影,现在慢慢来和大家说说他主演的电视剧。看电视剧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说句玩笑话,还真是个费力气的活呢。如果大家还对我的拙见还有兴趣的话,大概得有耐心了。

那个,和精美的电影海报比起来,电视剧的海报在效果上差了不少,为了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红雷的电视剧海报,费了不少时间,结果还是差强人意。如果众亲们谁手里有这些电视剧的精美海报,请发给我,谢了。

《像雾像雨又像风》

在看这部剧集前,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期待的,毕竟是赵宝刚的作品,怎么着也差不到那里去,即便我再不怎么看电视剧的人,也知道赵导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像雾像雨又像风》也确实是部精良的作品,凄婉动人,然而,这样纯粹为悲而悲的故事,顶多也只能让人为之扼腕感伤而已,因为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起码对我而言如此。

一开始,昏黄的片头一下就把人带回到上世纪三、四十的旧上海。编导们抛开了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只是借着老上海的这个舞台,上演了一幕幕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拜赵导所赐,这次我又从红雷身上读到了些许怀旧的老上海气息,那可不是每个导演都能做到的,别的不说,红雷主演的那部《刀锋1937》,就看不到这种让人迷恋的怀旧感

剧集看了一半时,我就找到了红雷当年走红的原因了。和那两个帅得冒泡,但不知道自己到底该爱哪个,如何去爱的男主角相比较,红雷扮演的阿莱爱的专一而执着,那份爱让人动容,甚至心痛。一边是救了自己,养育了自己的养父,一边是爱到深处,却偏偏和养父有仇的女子,阿莱能做的只有不断的伤害自己,来换取双方的退让。究竟爱一个人爱到何种程度,能让阿莱拿起匕首刺进自己的手臂,乃至最后拼掉自己的性命,我真的想不出。看到阿莱独自坐在江边喝酒的时候,我没有由来的想起了大仲马笔下那些骑士,都是外表强悍,内心孤单,不求回报且不合时宜,不过想“贪一点依恋贪一点爱”,付出的代价却是那么惨重。

在那个雨夜,阿莱送安琪回杜公馆。往日里进出太多遍的大院,如今已不再是自己的归宿,受了伤的手臂也无法拥紧深爱着的人,阿莱心里的悲凉可想而知。按响门铃,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下一个凄凉背影。也许就是在那一刻起,安琪心中爱的天枰开始倾向这个男人。

终于要和安琪结婚了,阿莱的脚步难得的轻快起来,捧着一大把鲜花,满怀憧憬一脸幸福地穿过一片片绿荫——剧情应该在这里戛然而止,时光该永远停留在这一刻,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本来阿莱那个绝望的令人窒息的结局就不该出现——所谓悲剧,真的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打碎,赵宝刚导演这次真的是虐到家了。

《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演员阵容足够强大,能从以英俊美貌而著称的双生双旦的豪华阵容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红雷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演技了。而阿莱的性格又是那么复杂,一个在黑帮中成长起来的,沾染着太多不良习气,却直率坦诚,重情重义的好人,被红雷演绎的真实可信。

七、八年前的红雷看上去和现在貌似没有太大的改变,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器晚成的他似乎就没有年轻过,而在我看来,时间在他身上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现在的他只是更加从容了。

《范府大院》

我没有能够把《范府大院》坚持看完,如果接着看下去,我估计自己一定会郁闷而死。事实上看到全剧三分之二处的时候我就已经受了内伤,不得不在今天凌晨把《潜伏》找出来,连续看了几集,心绪才平复下来。我知道,在这个情况下对此剧做出评价有失公平,可那种郁闷的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不知道《范府大院》的两位编剧是如何说服自己,塑造出郭彩三这样一个人物的。编剧之一的高建群,著名作家,我以前看过他的作品。上网查查资料,这部剧集不但有小说,还有原型。小说我没有看过,不能妄加评论,原型人物在现实中的结局如何,我也没有心思去追根溯源,我只想单就此剧的郭彩三说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郭彩三从小父母双亡,由范府老爷抚养成人。按照中国的传统,滴水之恩,当然要涌泉相报,所以我能理解彩三的忠心和隐忍。而拖沓的剧情和那些大大小小的俗套,也因为红雷的出演让我认了,忍了,居然还迫不及待的先去看完了大结局。最后一集中的严刑拷打,牢狱之灾,游街示众这样的桥段依旧让我心痛;柳暗花明,沉冤得雪的光明结局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于是乎点灯熬夜,继续夜战下去。

也曾为彩三不平,因为他遭受的那些排挤和委屈;也曾为彩三担心,因为他不合时宜的仗义。可看着看着,一切就变得不对劲了,纵然“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是鬼子”,但这不能成为他和日本人做生意的借口,要知道那时候日寇的铁蹄已踏上了华北的土地。一个一眼能看出徽宗画作真伪的行家里手,能不知道甲骨文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被日本人利用可以原谅,但日本人去劫狱时他完全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白白放走了这个机会无法让我释怀。这个汉奸,彩三不想当,编剧不答应。

让人寒齿蔡老板的那番鼓动我就不做评价了,人家是为名族为大义。但我认为,不能因为一个人,对政治无知,对朋友仗义,对亲人在乎,就该让他憋屈的活着,这根本和彩三血性的性格相悖论的。所以,我看不下去了,还是为了红雷,我不认了,也不忍了,偃旗息鼓了。

从来没有怀疑过红雷的演技和他的眼光,但这个《范府大院》真的让我很困惑。是我历史知识太贫乏了吧,或许当时北平市民对抗日真的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热衷,很多人都在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可老舍先生和林语堂先生用他们的笔告诉我事实不是这样的。是我对人性的复杂性了解不够吧,对彩三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的那些行为,我真的不太理解。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半路夫妻》

一直以来,我对像《半路夫妻》这种很生活化的片子不怎么感冒。自己就生活在生活当中,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今天不过是昨天的重复,如此而已。虽说不上焦头烂额,但也是心力交瘁,哪还有心思去关心别人的生活。反观红雷,近期看了他太多横刀立马,快意恩仇的形象,不知道一个很“生活”的红雷会是什么样的。两个都不那么“生活”的人,终于有了个交叉点,呵呵,我和红雷真的很有缘分呢。

通常意义上,帅是来形容那些外貌英俊的不得了的男人的,即便没有奥兰多·布鲁姆那样完美的相貌,起码也得是浓眉大眼。众所周知,红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可在《半路夫妻》里,我偏偏看到了一个帅气迷人的红雷——时而穿着白衬衣在阳光下穿街过巷,肆无忌惮地挥洒着他独有的充满男性气息的魅力;时而眯起不大的眼睛,微扬起下颚风轻云淡地笑笑;喜欢看管军坐在宽大办公桌后面那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专注的眼神总能让人安下心来;更要命的是,这个“很生活”的红雷还那么幽默,那些层出不穷的俏皮话不是令人忍俊不禁就是让人开怀大笑——就这样,继《潜伏》之后,我又一次在《半路夫妻》里被红雷毫不留情的“秒杀”了,看来,我得准备一副盾牌了。

生活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美好的。起初的日子里,用“一无所有”来形容刚刚出狱的管军是有些夸张,至少他还能西装革履地不断在胡晓玲面前晃悠。可有谁能知道,这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的是怎样一颗无奈孤独的灵魂?妻离女散,朋友反目,求职无望,四处碰壁,偌大的城市找不到属于一张自己的床铺,只能栖息在别人家里。生活,向管军展现出了最真实残酷的一面。

胡晓玲的雪里送炭实在很出乎我的意料,看得出,也很出乎管军的意料。失意的人往往会在这个时候特别心存感激,想起“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个古训,管军一定也不例外,况且这个“桃李”还在他内心激荡起了一圈圈涟漪。管军毕竟是过来人,当然知道这个涟漪意味着什么,要想叫涟漪翻卷起浪花,还得下下功夫。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每个女人心里都揣着一份不可救药的浪漫情怀,如果遇人不淑,那份浪漫只能永远是你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如果那个男人是管军,或者是像管军一样懂得浪漫的男人,你就会知道,浪漫其实是唾手可得的——一个普通的灯饰店,昏黄的灯光,低沉磁性的男低音,就能营造出一个非常浪漫的场景;化妆品,红裙子,高跟鞋,夹裹着甜言蜜语的糖衣炮弹不断的攻城略地;漆黑的夜晚,温暖的怀抱,四周没准还弥散着花香,管军借着酒劲不依不饶地追问,完了完了,我们和警花胡晓玲一起就这样沦陷了。生活,美好的像一首歌。

管妈妈的出现,两个孩子的不理解,两口子的争争吵吵,这些桥段有些流于俗套,不过,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原配夫妇还整天脸红脖子粗的,何况是半路夫妻。在对待老虎的问题上,管军真有点浑。我一点都不怀疑,如果让管军在家庭和朋友间选择,他一定选朋友。这让我不得不再次思考一个问题,在男人们的心目中,是不是朋友永远是第一位的?家庭在他们那里到底占多大比例?讲义气总得有个度吧,想到这里,在心里忍不住对管军提出口头警告一次。然而,事情还没完,夫妻关系的紧张殃及到了孩子,庆庆离家出走给他们的婚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生活,真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江妈妈及时出现让一场家庭危机化解,而这个可敬老人的去世也给了这个奇特家庭和好的契机。我根本无视最后刺进江建平的那一刀,编导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想告诉我们,生活仍将继续下去,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测。不要上他们的当哦,依我看,《半路夫妻》只是一部成人童话,理由太简单了,像管军那样帅气又有型,有钱又不失浪漫温柔的绝世好男人到哪儿找去?红雷也只有一个,况且,在这里,他是管军。

说到底,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呢,既有左手摸右手的无奈,也有无聊工作的琐碎。还好,我们可以和红雷一起,继续经历一段段不平凡的人生。

《刀锋1937》(下简称《刀锋》)看完了,而且是少有的没有按快进看完的,这应该和我的爱好有关,我个人一直以来比较偏爱这种旧上海题材的片子,尽管这几年来不大看了,尽管这部片子看上去并没有多少怀旧的色彩。

确实很难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形容看完《刀锋》的感受,简单的说好与不好,对这部制作都不算公平。可真要写出几千字的剧评来,又没有那个冲动。反复想了想,既然看了,就不妨说所自己的感想,和已经看过的筒子们交流一下,也未尝不可。

很佩服《刀锋》的编导,他们用了一个很长的篇幅很诚意地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部黑社会老大的成长史。单从片头上看,这个剧集的导演还是有些野心的,漆黑的长夜,冰冷的小巷,红雷写满心事的背影蹒跚地拐过街角,刀锋不时闪着凛冽的寒光划破画面,旧上海的刀光剑影,兄弟间拔枪相向,这些镜头都给得颇有张力。等看完全剧才知道,整个电视剧最华彩的部分就是这个片头了。老瓶装老酒,是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导演还不时的让几条线索在同一时间内交错进行,每一条线索上的人全都慢条斯理地勾心斗角,极大的考验着观众的耐心。可见,仅有诚意是远远不够的。也难怪,自从《上海滩》后,这种题材的电影电视海了去了,要拍出新意真的很难很难。

再次看到红雷和寇世勋出现在同一部剧集里肯定会有些想法,往日的后起之秀今天已成为独自撑起一片天空的支柱,我等心里可不光是自豪那么简单的。郑树森这个角色,依我的目光看,带着典型的红雷气质——出刀时那股狠劲,谈判桌上的霸道,对兄弟亲人的温情,还有凝望乔樵时眼中的迷离,无不让人砰然心动,击节叫好。只是这样的狠劲,霸道,温情,甚至迷离,都给我一种是曾相识的感觉。倘若我看的第一部红雷作品就是《刀锋》的话,我一定会为红雷精湛的演技而折服,可是,事实不是这样,我也只能说,红雷在这里的表现中规中矩。真正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片段,是那个胆小怕事,患得患失的顶针,虽然只有那么几场戏,却让人回味无穷。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哪位想看既帅又拉风的红雷,《刀锋》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从深度和广度上考虑,我建议你还是把《潜伏》再看一遍吧,真的。

《落地请开手机》

让我神魂颠倒的《潜伏》

还是《潜伏》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