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心理测试= =

      Whatever~ 2006-10-27 22:52

两个的结果都有准得恐怖的地方……当然也有是一些不准的= =

各位亲们觉得哪些是准的哪些又错得离谱呢- -?

第五型理智型

五号特性:思想家

基本恐惧:无助,无能,无知

基本欲望:能干,知识丰富

对自己要求:当我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时,我就 okay 了。

特质:热忠于寻求知识,喜欢分析事物及探讨抽象的观念,从而建立理论架构。

顺境〔能干时〕:理想主义者,对这世界深刻的见解,专注于工作,敢于革新,及产生有价值的新观念。

逆境〔无能时〕愤世嫉俗,对人采取敌对及排斥的态度,自我孤立,夸大妄想,只想不做。

处理感情的方法:用抽离方式处理,仿佛是旁观者, 100 %用脑做人,不喜欢群体动作,对规则不耐烦

身体语言:双手交叉胸前,上身后倾,翘腿;面部表情;冷漠,皱起眉头;讲话方式 / 语调:平板,刻意表现深度,兜转,没有感情。

常用词汇:我想;我认为;我的分析是……;我的意见是……;我的立场是……

工作环境:理论,逻辑;单独工作,无时间限制;不必管理别人。

不能处理逆境时出现的特征:与现实脱节型:

吝啬:有被吞噬的恐惧;抗拒感情牵绑;病态式的自我孤立;冷血、无感觉;延迟采取行为;认知导向;空虚感;内疚;自卑;负面;过敏;长时间独处, 希望不被骚扰;有特殊专长,基本技能劣拙;想象能力极高,特别多恐惧;不祈望被爱=防止伤害

五号警钟:感觉被人或事掩盖时,实时退避入思维世界;从客观与安全的立场评估环境;与实际情况脱节;集中思维上的评论=抽离;累积的评论成为五号的现实。

座右铭:知识就是力量

典型冲突:难以接近,令人 ( 尤其二号及四号 ) 有挫败感

优点:学者风范,有深度,处变不惊

缺点:自觉高人一等,与人保持距离

最适宜工作环境: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及分析,不必做出实时响应

不适宜工作环境:公开竞争及对抗

令人舒服地方:不感情用事,样样有数据支持

令人不满地方:太过冷冰冰,城府深,高深莫测

沟通要点:不要侵犯五号的空间及时间;避免一切身体接触;不要求五号给予实时的反应,容许他们有时间思索; 采取主动;不要对五号的思想或感受做出假设;五号不能处理人际冲突,帮助他们缓和此类情况。

激发要点:赞赏五号的学识及分析能力,容许五号在采取行动前做出说尽观察;协助五号成为业内的专家;邀请五号评论其它同事的表现;让五号有足够的空间及时间去自我伸展;协助五号明暸他们冷冰冰的态度对人的影响。

号的时间管理:私人时间;解救方案;容许五号有私人时间;五号擅于做事后分析,不要催促他们做出决定;五号容易将思考与行动混淆,以为思考过等于做了,帮助他们集中结果,及做定时检讨;一定要给予五号清楚的限期成事。

5 号达成协议:准备充份的数据;做出全理性的讨论;让五号有足够时间思考。

常见问题:独家村,神秘人

解救方案:基本上容许他做独行侠,同时帮他看到他对小组的独特贡献,及小组对他的支持.

自我型(與別不同,自成一格)

您樂於活在邊緣,而且在人生的所有層面追求不尋常、藝術性且富含意義的事物。
您具有美感的洞察力,以穿著和環境來表達自我的獨特性。
您把焦點放在關係和感覺,所以儘管對工作抱持理想,找到理想伴侶卻是第一優先。當一份新的關係出現,或是既有的關係出問題時,工作很快的就會被暫放在一旁。

優點:
您對別人的受苦具有深層且天賦的同理心,會立刻拋開自己的麻煩,去支持並幫助在痛苦中的人。

缺點:
您會主動追求「負面」情緒。當生命過得越來越平淡時,您會產生出一個情緒危機,如果任何人試圖跟您講道理,都只會令您變得更憤怒不悅。

愛情:
您傾向以「若即若離」的方式面對愛情。距離越遠,對方看起來就越完美。
您情緒變化範圍太廣,太強烈,再加上若即若離的習性,對於伴侶而言很難確切知道如何和您建立關係。

您只要在交往過程中碰到一丁點難題,或是預見自己會被拒絕,您便會推開自己的伴侶。
「我寧可當那個先離開的人,也不要當被遺棄的人。如果我失去了掌控權,那是相當可怕的事。」

安定方位:改革型
在安定的狀態下您會開始有完美主義傾向,去批判自己和別人。

壓力方位:付出型
當面對感情的壓力或情緒對抗時,您會變得痴纏,失落,抑鬱和行為反復無常。很需要吸引別人,以獲得讚許。

建意:
每天找些正向的事情,並加以慶賀
享受世俗面,去看看平凡中的不平凡
覺得自己特殊而正確時,在行動前先花時間考慮清楚

最渴望: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看透人生
最恐懼:自我身份的模糊,感情世界的缺陷
最難達到的美德:平衡 (Equanimity)
最難克服的執念:憂鬱 (Melancholy)

顺带一提,第二个测试,小巴和我做出了同样的结果……

偶彻底无语,巴拉果然是能让所有心理测验失准的rp女人=_,=)r


标签集:TAGS:心理测试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