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回顾

      经济文库 2005-6-28 7:55
2004年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回顾
--------------------------------------------------------------------------------


[ 作者:丁化;沈琦 来源:建筑时报 发布时间:2005-1-25 责编:周文国 ]



  2004对中国承包商的海外开拓而言真可谓喜忧掺半:一方面,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势头强劲、大单不断;但2004年集中发生的数起恐怖事件使得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安全问题成为“走出去”的头等困扰;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营方式已逐步由初期单纯的分包、转包,向更高层次的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管理承包(MPC)及BOT(建造-运营-转让)及其衍生形式等方式转变;但对外承包工程促进体系和制度尚未健全,中国承包商在保函、贷款和保险等方面常常碰到问题。

  行业:“走出去”后劲十足与上年相比,200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势头更为强劲。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4年1-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新签合同额208.6亿美元,同比增长44.3%;累计完成营业额1110.38亿美元,合同额1533.13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1.5亿美元,同比增长9.8%;新签合同额2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新签合同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64个,比上年同期多17个,占同期新签合同总额的40.6%。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7.3%;1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总数达53.2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4万人。截至11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02.2亿美元,合同额355.6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09.2万人。

  安全:2004年“走出去”的头等大事200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遭遇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威胁增多,恐怖事件由过去的孤立偶发事件转向有组织、有预谋的针对事件。5月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扩建项目的3名工程师遭汽车炸弹身亡;6月中铁十四局11名工人在阿富汗昆都市受恐怖袭击身亡;10月援建巴基斯坦高玛赞水电项目的中水电集团2名工程师遭恐怖分子绑架,其中一名工程师遇难。

  针对中国建设者的恐怖事件的频频发生给中国对外工程项目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的精神伤害,给我国对外工程项目承接造成了新的困难。商务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编发《外派经贸人员对外安全工作须知》;中国对外承包商会采取了发送《关于加强在对外承包劳务业务中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近1500家,大型专业工程公司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有色建设、中水产、黑龙江森工集团等大型资源类企业已成为我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主力。中建、港湾等大型承包工程企业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增强。2004年有47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其国际市场营业额占当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63.7%。与此同时,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也在“走出去”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20年多来,中国企业在国外承揽的工程项目经历了一个以中小型为主到大型项目不断增多的历程,特别是近几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1-10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有20个。其中有:中国北方工业公司8.36亿美元的德黑兰地铁四号线项目、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标印度西孟邦伽迪和督伽坡两个电站的总合同额达5.2亿美元的总承包项目、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在印尼5.1亿美元的电站项目、中石油2.154亿美元的苏丹原油外输海岸末站项目、寰球工程公司在缅甸1.95亿美元的化工项目、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公司与澳洲奥多嘉公司签署总值约10亿澳元的建设电解铝合同、中铁工与澳福特斯科金属集团(FMG)签订总额达7亿澳元的铁路带资承包建设合同及随后中港湾、中冶金又与该集团签署约10亿澳元承建黑德兰港口基础设施和圣诞溪铁矿富集厂合同、上海外经集团中标投资约2.73亿美元的越南国家会议中心管理咨询和安装监理工程。

  此外,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营方式已逐步由初期单纯的分包、转包,向更高层次的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管理承包(MPC)及BOT(建造-运营-转让)及其衍生形式等方式转变。如伊朗德黑兰地铁、中兴巴基斯坦程控交换机、华为赞比亚程控交换和微波通讯等项目。柬埔寨基里隆水电站二期以BOT方式建成并已进入运营阶段,尼泊尔上莫迪水电站BOT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印尼巨港电站BOOT项目进展顺利。

  合作:跨国交流逐步频繁2004年8月,中建总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引进全球著名设计公司AECOM建设技术集团,合资成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综合设计院。年初,又传来中石化宁波公司与美国福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WTO“后过渡时期”,中国承包商有了国内外市场竞争“一体化”的战略考虑,开始走化敌为友、强强联合的竞争之路。

  业界的交流也开始打破国界,“2004全球建筑业峰会”成为百余家中外承包商聚首的盛会,11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则掀起了“东盟机会”的热浪。数十家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此次博览会上备受关注,截至2004年9月,中国在东盟签定对外工程承包合同总额达22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4亿美元,在当地工作的各类中国劳务人员约为11.4万人。

  政策:配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4年商务部先后出台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分别对施工企业承接援外成套项目与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的资质认定、认定办法和经营范围作了规范。

  当前,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很高,国家外汇管理制度也在加快调整,资本项下将逐步实行有条件的可兑换,这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条件。政府拟进一步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研究赋予各类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提高便利化程度。研究通过境外上市或申请境外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拓宽对外投资合作项目融资渠道,推动研究设立外派劳务人员小额贷款业务和相关保险。加快制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制定宏观监控规程,对“走出去”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瓶颈:仍在寻求突破2004年,中国对外工程的欧美市场开拓进展不大。

  虽然走出国门多年,我国建企对外工程的主要市场仍旧局限在中低端的亚非拉市场,除中建总公司刚进入了美国主流建筑市场,欧美高端市场对中国公司来说还只是一片空白;另外,中国承包商在保函、贷款和保险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没有大的突破,亟待对外承包立法,完善相关促进体系和制度。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