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妹妹:狐狸、小王子与驯养的故事..

      猫猫的自我修养 2005-8-13 17:15
让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狐狸等着被小王子驯养..

"你要是驯养我,咱们俩就会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上唯一的。我对你也是世上唯一的。"..

"你有金黄色的头发。你驯养我后,事情就美妙了!麦子,黄澄澄的,会使我想起你。我会喜欢风吹麦田的声音……."

但是,小王子最后还是离开狐狸了.狐狸说:"我会哭的,"

小王子说:"这是你的错了,我不想伤害你,是你要我驯养你……"

  "是啊,"狐狸说。
  "可是你快哭出来了!"小王子说.

  "当然哦,"狐狸说。
  "那你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小王子说.

  "不,我得到了好处!现在我拥有麦子的颜色了。"

我长久以来喜欢着法文的阅读节奏,是轻柔而略到伤感的节拍..轻巧而不轻率,缓慢而不凝滞..

有人说,狐狸是智慧的.因为对它来讲,爱的意义早已超出了"驯养"..

长久以来,我们只是执着于"占有".因为只有“占有”才是具体的,可用眼耳鼻手去感觉的。我们的"喜欢"必得具体化为“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才算是"喜欢",无意义感的“上海宝贝”们只有通过床上运动,要不就是酒精、海洛因,才能证明自己还存在.

当莎乐美吻着约翰冰凉的嘴唇唱:"啊,约翰,我终于吻过你的嘴唇了,这上面有丝苦味,这是血还是爱情的滋味?不管是什么,我终于吻过你的嘴唇了",我们就认为那是真正的、唯美的"爱"。在我们眼里,爱若不能具体化为可抚的秀发、可吻的嘴唇、可视的肉体就毫无意义。

我见过太多的这种不占有宁毁灭的疯狂、变态的"喜欢",只不过有时是以毁灭自己来表现。但是智慧的狐狸会为小王子离去流泪,必要时也会为小王子去做任何事情,但绝不会为小王子而疯狂、变态。这才是真正不动声色的智慧..

希望你明白,快感和快乐完全不同.快感生于感官,快乐源出于心。当你只追寻于"占有"的"快感"时,一旦得到,便失去了"征服"的成就感,于是会空虚,寂寞..如然失去,或失望,便觉得得到欺骗,这是因为只有"快感",没有快乐的缘故..

狐狸说:“我的秘密是这样。很简单:用心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你要快快乐乐的去生活.不要忽视小事,要珍爱食物和每一次流汗的机会.有望得到的要努力,无望得到的不介意,这样,无论输赢,姿态都会好看.

我希望,你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子.懂得让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健康幸福的女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狸的智慧——论《小王子》

—— 文/ 索耳 等

  柏林将学者分成两种类型:刺猬和狐狸。一直就喜欢狐狸,因为狐狸不想占有一切,也不想试图去解决一切,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几件事,认真地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几件事完成就很满足了。偶翻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发现里面那只狐狸也是极有智慧,让人喜爱的。

  有一头如金黄麦子般头发的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狐狸。可是狐狸不和他玩,因为小王子还没有“驯养”它。狐狸将“驯养”定义为“建立感情联系”。如果小王子“驯养”了狐狸,彼此才有了意义,否则王子眼里的狐狸和其他狐狸没两样,狐狸眼里的王子和其他王子也没区别,正如狐狸说的:“你要是驯养我,咱们俩就会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上唯一的。我对你也是世上唯一的。”这种意义的建立非同寻常,就拿狐狸来讲,黄金般的麦田对不吃麦子的狐狸毫无意义,可小王子驯养了它,意义就出现了:“你有金黄色的头发。你驯养我后,事情就美妙了!麦子,黄澄澄的,会使我想起你。我会喜欢风吹麦田的声音……”。大名鼎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有名的“需要层次论”里认为人都有“爱的需要”,狐狸可是早就知道这一点,而且比马斯洛知道得还多。无论友情的还是爱情的爱,使世界有了意义,而且是美妙的意义。没有了爱,世界就是无意义的了。

  小王子要和狐狸分别了,狐狸说自己“会哭的”。狐狸和小王子的对话精彩极了:“这是你的错了,”小王子说,“我不想伤害你,是你要我驯养你……”
  “是啊,”狐狸说。
  “可是你快哭出来了!”
  “当然哦,”狐狸说。
  “那你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不,我得到了好处!现在我拥有麦子的颜色了。”

  叹为观止的狐狸智慧,让人汗颜的狐狸智慧。狐狸才知道什么是友情和爱情,我们却不知。记得西方有个故事,说两只雄鸟同时爱上一只雌鸟,无法决绝,只得到所罗门王那里去裁决。所罗门王让两只雄鸟分别站在雌鸟的两侧,看雌鸟的头转向哪边就把雌鸟判给哪边。
  看来这只智慧的狐狸也深深懂得这个道理:爱情或友谊的精髓是自由选择。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狐狸并没有期待小王子给它更多,它只想拥有自己的那份感受,找寻世界对它的意义。也许小王子的离去对狐狸是场幻灭,但狐狸从此发现的意义却永远留下了。在狐狸的智慧里,幻灭和永恒就这样融为一体了。无论小王子离开与否,狐狸都永远拥有那份意义。狐狸不想占有什么,不在乎玫瑰花已经“驯养”了小王子,狐狸只想拥有世界对自己的美妙意义。当狐狸独自在田间散步时,金黄的麦子是有意义的,风也是有意义的,因为风在麦田里唱歌。我想,树叶对狐狸也将是有意义的,因为在麦田里唱歌的风让树叶起舞。只因狐狸有了爱,一切都变了,变得那样的美妙。

  我们比狐狸进化进步多了,所以友谊或爱情幻灭时,就顿觉天昏地暗。我们岂止是嚎啕大哭,哭完我们就恨恨地说“世间没有真情”或“天下女(男)的都一个样”,一副历经沧桑或尝试过所有女(男)性的模样,其实不过就是遇到了点挫折罢了。同样的事,我们发现的是无意义,狐狸发现的是意义。我们不在乎意义了,因为那是精神的,我们要具体的、物质的,倘若友情无“利”、爱情无“欲”,当然就是毫无意义。

  狐狸的“驯养”有讲究的,需要“仪式”——“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钟点不同于其他时间。”狐狸具体给小王子解释:“比如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一到三点我就开始幸福了。时间愈近,我愈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已坐立不安。”一个“仪式”就让狐狸赋予时间以期待,赋予时间以意义。我们则恨不得什么都一把到手,没有耐心,不愿期待。特别是爱情,最好如同煤气炉一打就着,见面就上床,不认识也没关系,反正天下男女都是一样,没有特殊意义。我们把每一刻都不放过,我们盼望每一刻都充满快感。我们以为这才是把握生命的每一刻幸福,以为这就是时间的意义,其实这正如狐狸说的——“日子天天差不多”,原本有趣开心的变成了无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狐狸的智慧
作者:echoing

  《小王子》也是我一直所喜欢的一本书,从前曾多次引用其中的句子段节于自己的习作中。Sole所提到的几个片断,我在阅读时也很有感触。书中这般值得思索的细节很多,下面再写出几个与大家分享、讨论。

  小王子欲与狐狸做朋友,狐狸说必须先通过彼此的“驯养”。在解释如何驯养时,狐狸还有段话是这样的:“……应该很有耐心……开头时你就这样坐在草地上,要离我稍远些。我偷眼看你,你什么也别说。言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你每天都可以坐得离我更近些……”读过的“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文字也多了,但少有如这段般使我的心也颤栗。浮华的世风之下,速成又速失的感情泛滥充斥于四周。人们或者忘记了还有朴实精致的事物存在,或者迫不得已作出妥协,每日匆匆忙忙咽下一道道感情快餐。而真正持久真挚的人物和事物,从来都是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走入我们的生活。这个过程大概可以用“融入”来形容,自然到不会让你有任何不适。日久之后,回头再看,才会发现,它们已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了。通过这种程序所形成和拥有的东西,不再是表面上的“有”或者“无”;它存在于你的精神气血之中,你在,它就在。

  在小王子那孤独狭小的星球上,有一朵玫瑰花。花儿因为自己的独一无二而分外骄矜。来到地球后,小王子发现了一个玫瑰盛开的花园,里面的花儿全都跟他自己那朵一模一样。小王子一头扑到草地上哭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拥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其实我有的仅是一朵普普通通的玫瑰花……”后来和狐狸告别时,狐狸对小王子说:“你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会明白,你的那朵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玫瑰……”重返玫瑰园之后,小王子终于认识到:“……你们一点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花,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没有人驯养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服过任何人……你们美丽,但是你们空虚。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会以为我的那朵玫瑰花和你们一样。但是,她单独一朵花就比你们全体都名贵。因为她是我浇灌的花。因为她是我放到玻璃罩下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毛虫都是我除掉的。因为我听过她倾诉愁苦或自夸自赞,有时甚至还倾听过她沉默无言。因为她是我的玫瑰花。”

  ——“价值”其实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每一个主观的人眼中看去,同一事物价值的差异可以很大。对于个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业已“驯养”的东西。从此不必再为自己的平凡或者所爱的平凡而不安。你也许只是那五千朵玫瑰中的一枝,但对于与你息息相关的人来说,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在远离家的地球上,小王子突然怀恋起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一朵玫瑰来:“……我当时什么也不懂!我本应该根据她的行为来判断她,而不应该只听信她的话。她花香四溢、沁我心脾,给我光明。我真不应该离开她跑了出来!我本应体会到,隐藏在她那不高明的花招后面的是一片脉脉温情。花儿是多么的自相矛盾啊!可惜我那时太年轻,还不懂得爱她。”这番话对于自己的所爱有着感人至深的理解和悲悯。高雅深沉是爱,“不高明的花招”亦是爱。两种都能体味了解,是爱者与被爱者共同的幸运,爱也从而更深刻持久。

  ……

  这本书曾被誉为“法兰西玫瑰”。我所持有的版本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9月印刷的,一百余页精美的铜版纸,配有作者所做的插图。周国平在序里说:“……每次读它,免不了的是常常含着泪花微笑,在惊喜的同时又感到心酸。”

Re:echoing
作者:小淳

  我所拥有的纸张小王子也是这个版本。确实精美。那些插图尤其动人。让我想起几米的那些画来。
  当然,再精美的纸张如果没有出色的内容也无法真正精美吧。小王子的魅力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我没有把这个故事当成童话,成人眼里没有童话,只有生活。
  小王子是一种理想生活。虽然结局太伤感了…然而这种伤感恰好勾勒了一个完满的理想。那个理想,针对爱情。



作者: 羊观三蝶 2005-7-25 04:2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狐狸的智慧——论《小王子》 转
  有时候会想象用法文阅读时候的节奏,一定是轻柔而略带伤感的吧。想学法文就是因为想读那些法国作品。用优美动人的韵味去体味法国文学。没有读过原著确实是一种遗憾。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译文是译者的想法,我想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好可惜。

  始终没有机会去法国,闲暇时曾不止一次读过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写的葡萄酒庄园美梦系列。向往法国,不为梧桐不为美酒。
  喜欢做一个旅人,探视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用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悲喜,跟随自己的心往前走,走往任何地方,带着悲喜莫辨的情感,探索世界表面的浮华,背后的喧嚣。
  但其实,世界很美丽。对吧。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说词,离题有些远了。

无伤
作者:小淳

  第二十一章。狐狸说:“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道理,可是,你不应该忘记它。你现在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

  玫瑰与驯养的关系,我假装说,我不明白。

  这样的智慧出自我们内心深处那块柔软的地方。关于驯养与被驯养的感知,往往会于一念之间明了,而驯养的过程与结局百转又千回。奇怪的是,在我们向往驯养或被驯养的时候,我们很少自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却在失去后,才急着要去问个为什么。

  悲哀吧。爱情,它瞬间降临,从来不让我们有机会提前去问一声为什么。可是,即使问了,我们又可以确定什么。

  恍惚记得,那本书里还写了爱与责任的关系。书写下去,王子告别了他爱的玫瑰,他历经无数,被爱过,被迫放弃过,终于明白两者之间的重要关联。那是一种切肤之痛吧,所以末了,他情愿放弃了他的生命去交换失手的爱情。到最后,这个故事造就了一个荒唐的想法:大概王子正在另一个世界与他的玫瑰再次重逢着呢。

  真的可以这样吗。爱情可以在死亡里继续么?从不曾相信过…我们怎么可以妄想来生的缘。然而,没有爱情,了无生趣。确是大多数人的无可奈何。常常这样的,总是不知道,在爱里,责任不是负担,责任是一种荣幸。王子与玫瑰,唯一对唯一。这样的唯一因为驯养,因为责任,存在着。

  因为相爱,所以存在。

  多么惊心动魄的情感。惨烈而决绝。真的会存在吗。

  永远记得第一次读小王子的时间地点。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我时常想起那个碧蓝的下午,一个人靠着窗坐,我想,那是因为我渴望这一把细碎的阳光可以洒满衣襟。把头埋低凑近点,再近点。阅读,一点一点沉静了,伤感,忍不住流泪。一向是那种双行并进的阅读者,可是这一次,就是这么薄薄的一册,居然花费了将近三个小时。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反复重读的滋味,并不算是享受。或许是吧,在享受爱的懵懂,离别的伤痛。折磨。

  后来,他们问我为什么抛开了习惯的阅读方式。他们说,怎么不在夜里,捧一杯暖的茶水,让茉莉香片的味道酝酿出些许甘苦,随后,可以放肆自己的泪水尽情流淌。因为我说过,夜晚适合多愁善感,适时洒下泪水,缔造温润的夜。他们搞不懂,这一次,我为什么拒绝了黑夜与自己分享酸楚的机会。

  然而,我只懂得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独自感受;感受寂寞;静静的流泪。不是不晓得,白天的眼泪,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和煦的阳光会把伤感粉碎彻底。可是泪水隐忍不住的酣畅着,完完全全吞噬了整个午后的阳光。读过很多欢喜很多悲愁,也曾经,读罢已是抽噎不成声。只有这一次,被彻底埋葬的,还有阳光。

  仿佛是,文字下了雨。淅沥的十一月,下着我的懂,我的泪水,顺势而下。我的思想,顺势而下。失落,纠缠了那一年的秋天。

  记忆成结。那些文字,生成的情愫,欺骗了我,居然让我错以为,那个下午下着雨。不可思议,下了整整一季的懂。可怕,淫淫细雨,至今仍在继续。

  于是记忆,不分昼夜,独自沉吟,在一个个黝黑的夜里不自觉地蔓生根藤,缠绕成了一树菩提,笼罩着的不仅是黑暗吧。记忆菩提,一点一点占据麻木的思绪,成就了与寂寞之间的零距离。渴望玫瑰,渴望被驯养,终究会有个人会与我互求驯养吧。只是谈何容易。没有相持到底,只会是个误会。一次又一次,我们找错了驯养的对象,我们被对方驯养又告别离,不被背负责任。就象是打错了电话敲错了门那样的,我们不得不对着电话说你打错了,我们不得不被告之,你敲错了门。在误会中成长,到底是谁驯养了谁的问题,渐渐被遗忘。能够留下的,只会是一道道结痂的疤。



作者: 羊观三蝶 2005-7-25 04:25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狐狸的智慧——论《小王子》 转

  有时候觉得,驯养的过程象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角斗。责任就是我与你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安抚碰撞中遗下的瘀。思念是瘀,嫉妒是瘀,容忍是瘀,任性也是瘀。想要你,以热烈回复我的热切,以慰藉平复我的不安,让妥协达成容忍。

  然后,请溺宠我的率性。因为我和千千万万个其他人不同,我是被你驯养的那个人,请负上你该有的责任吧。驯养让彼此成为对方眼中的独一无二。不过可以持续到几时。因为瘀总会褪色、愈合的。是否会有一些沉淀下来,永不告退。在爱里撞击,瘀青一颗心。没有伤口。爱过了,才有伤口。不要。不要结痂的心灵。

  他们说王子的生命里自从有了玫瑰,他的瘀就没有愈合过。到底他没有崩裂将要破碎的瘀,他用生命抗拒爱的伤口。去到另一个的世界继续他的角斗。那个世界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心爱的玫瑰么。

  第二十六章。王子说:“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Re:无伤
作者:索耳

  一直认为艺术创作总是人心的投射,没有什么纯粹的艺术。其实解读一部作品何尝又不是同样的内心投射。对于《小王子》,理解自然是多样的,“读书沙龙”里连刺猬、狮子都投射出来了。

  小淳提到了狐狸说的“责任”,其实原本我在贴子里也想写的,只是怕结构过于散了而收住。“在爱里,责任不是负担,责任是一种荣幸。”——责任是主动的,心甘情愿的,快乐的;负担则是强迫性的,不得已的,痛苦的。

  “驯服的过程象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角斗”——太惨烈了点吧:)“驯养”不同于“驯服”大概就在后者的这个“服”吧。驯养不应当是侵略性的或窒息性的。自然、轻松并不意味没有责任,死去活来的爱未必就一定是有责任的爱。

Re:无伤
作者:小淳

  忘记告诉你了,我把全文的驯养都错写成了驯服。现在改还来得及吧。还得改好几处,呵呵。没办法,写得太迟了,差点写到睡着。
  另外,死去活来的爱情未必一定是没有责任的爱。相对而言,热烈与奔放也应该被当成一场角斗。我个人认为,我所指的“你死我活”是热切而活泼的意思。可能是用的词语过于惊撼了吧。:)
  淡泊的爱有它的隽永。然而,谁不期待一个完美的爱情呢?爱到死去活来,爱到深处情转薄,既然到头来会薄,那么把爱当成一场角斗又有何不妥?

Re:无伤
作者:索耳 

  呵呵,刚才没注意到小淳这么快就回复了,这才看到。我就是觉得奇怪,一向细腻如斯的小淳怎么用了个“驯服”,原来是笔误。嘻嘻

  我可没说“死去活来的爱情未必一定是没有责任的爱”,我只是说那不一定都是有责任的。“角斗”这个词的确给我“过于惊撼”的感受,也许还会让我胡思乱想到动物世界里为争夺配偶的那种“你死我活”,嘻嘻。小淳说的“角斗”如果是“热切而活泼”,我可举双手赞成:)

  “爱到深处情转薄”?为什么呢?有根据么?“淡泊的爱”,“死去活来的爱”或许只是形式不同罢了,本质并无不同的。我还是如过去在《爱的无言》里的看法:爱是不变的,变的只是爱的表达。

Re:无伤
作者:chenzi

  说是狐狸占有欲强,倒不如说是小王子占有欲强。只是不肯承认,牵强他人而已。
  若喻为人,难道人都是小王子的畜生吗?只因小王子太顾于要求完美,所以我想他这一生也不会完美的。若是真心爱上狐狸,再多的缺点在他眼里会成为优点。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太概也就是这样。若是两心相知,那么他就应勇敢面对一QIE,可事实并非如此。他畏缩,自傲,虚荣,……有朝一日,当他失去某些的时候,他会想方设法安慰自己,以此度一生。
  他自以为自己很完美,是小王子,这样的称呼只是一个挂牌而已。他也许以为他在别人面前永远是小王子。自以为是的家伙殊不知别人也会不以为然。强烈的霸道主义,只是委婉、改变形式罢了。还如此自圆其说什么意义与众不同,超凡人物。
  若是狐狸知道真相,恐怕狐狸改造成了凤凰,早已飞走了。

Re:无伤
作者:小淳

  有时候爱情需要发现。离开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不过这个方法太过残酷,离开了未必可以回头。而爱情,是最不能回头的一桩事情。每一次的离开都会带来伤痕。爱情,最难处理的就是那些伤痕吧。正如我所说的,宁愿摔的鼻青脸肿也不要留下伤痕。瘀青总是可以复原的,而伤痕会留下疤。它们箴示着爱的伤害。那么深刻,无法原谅。一旦追究,牵扯得何止是伤痛。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