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破碎



忍不住活着——观余华《活着》(原著)开头,杂感

   2005-2-12 19:59
看书并喜欢就书而论的人们,大都习惯在开头用上“掩卷遐思”这么一个颇诗意的词,而我,却不能。我是个天生的急性子,这点恐怕是改不了的,即便在某些场合,能够勉为其难地将其收敛,给对面或者是周遭的人以一种沉默的错觉。

我看书,总是刚刚看个开头儿,便忙不迭地放下书本,想要写点什么给自己。这也是不能改的。从根本上,这是性格的一种折射,就像清晨行驶的长途客车玻璃上,映着的朝阳那橙红的光圈。

我看书,多数时候,便只有开卷而议。

另外的一个毛病是跑题儿。比如,这次想谈的,本来是敞开在手边的一本《活着》,余华作品,但等会,写着写着,就不一定跑到哪里去了。

毕业未久,刚刚工作。近半年来,考虑最多,与人谈论最多的,恐怕就是一个“前程”的问题。前前后后,不少人劝过我改行、跳槽,他们都是好意,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用行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我想,他们也许是对的,对此,我没有太大的异议,而我终究还是得走我自己的路。我不标新立异、不特立独行,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尚无那个资格,另外的,他们大概是对我的保守感到担忧吧,呵呵,本质上,我就是个保守的人,这同我的急性子一样,自然而然地无法改变,并不是我不愿变。

读余华的《活着》,体味究竟何谓活着。这样繁复庞杂,难以竞究的话题,谈来注定会陷入幼稚的思辨。我的家长在我之前看了这本180多页的小册子,评语是:真实、震撼,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了五十多年,经过了,见过了,见解,总要比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们深刻好多,何况是让几乎从不看书的母亲将它看完并颇有感慨,实在是不甚平凡的。

在我看过的部分,也就是开头的三十余页里,手摘了几句自以为深刻的话: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我们常谈理想,我们总是信誓旦旦,总在表示自己可以随时为理想出走的心迹。应该说,这是很积极的东西,人生道路的选择,许多时候可以为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而看了上面的这句话,我不禁想到:牛犬鸡女人,他们在成为牛犬鸡女人之前,是否想过自己的后来,以及后来该做的是什么呢?他们又如何能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呢?可见所谓理想,是个微妙非常的矛盾体,有时候你想得越积极,而结果,却是愈加的消极。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人生在哪里,并不由自己,而之后怎样,虽可以改变,却不尽可成功。毕竟主观的力量是需要外部支持才能见效的,而如果此岸与彼岸间相隔过远,那成功的几率,也许可以小得趋近于零。事实上,我对诸如“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穷人家养育了状元郎”之类的报道并不持完全的赞赏态度。诚然,这可以极大地刺激贫困人群的求知欲望、致富欲望,但它的偶然性毕竟不能比较全面现实地说明问题。事实上,大多数的贫困之家会长期地保持贫困,甚至变得更加贫困;而富裕的,往往能够更轻松地利用已有的资本基础,变得更加富裕。我认为,财富的积累应当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而只有靠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才不是虚幻易逝的,精神上,物质上,俱如此。这好比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高手过招,对阵二人招式往往平平,到最后,总要靠内力来分出胜负,一般来说,终于落败的那方,总因功底上略逊一筹而不敌。以上论调,并不牵扯关于成就效率的问题——暴发户的发迹都是拥有核裂变式的效率的,引点庸俗的元素,这包括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靠投机起家、无甚根基的小业主以及近年来少年得志的所谓新什么什么的作家们。本质上是浅薄的,就算在奇异的社会中,可以长久,那所代表的,不过是社会的悲哀。话题回到前面,如果真让一个农夫,在命运的安排下一下子做了朝廷的“驸马”,那恐怕在朝野、在他自己、在他的老岳父——皇帝老儿那里,都是无法长期忍受的。门第、观念、心机阅历、文化素质,以及建立于上述诸点之上的共同语言的无法适应注定了这会是一次成功率几乎为零的试验,而最可怜的,恐怕还是那位被爆发性的试验坑害了的公主。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我也怕我只觉得自己难以施展了……

“我爹是很有身份的人,可他拉屎时就像穷人了。”

——本来如此

“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

——原想说“何苦又是?”,可转念一想,却又不尽然。不一样自然是不一样的,就像我自己也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一样。它只是让我开始思考评价一个人大面上优劣的标准,应当为何。

“我在青楼里常和龙二他们赌,有输有赢,所以我总觉得自己没怎么输,其实我赢的都是小钱,输掉的倒是大钱,我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马上就要光宗耀祖了。”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正这样背对着悬崖,看远处绚烂的风景,向着深渊步进呢?

“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无论贫富,有计划地积累,都是立业之路。

东西写到这里,要说的看看是差不多了,翻回去过了一遍,没有大的跑题儿,那下面,就跑跑吧,舒活舒活筋骨。

正正反反里里外外,虽然大不同,但从《活着》,我还是想到了《阿甘正传》,想到了生活,为什么便是一盒巧克力,或者,是狂欢后的此恨绵绵无绝期。

才看了开头,便证实了去岁九月间,看同名改编电影时的疑惑——电影的改编不能说不好,这原著太震撼了,也太悲,的确不适合照搬到公众场合放映。富贵背钱时候的思想活动很深刻,是的,先人勤俭下来的财富,的确能把不肖子孙压死,不想去负责,终究会体味到责任的重量。

这几日也看余秋雨的《行者无疆》,知道他是当今的文化大家,这之前,也知道他是文革时四人帮手下得力的吹鼓手。政治这东西顶没意思,文人要写东西,就无法称为高尚,想要高尚,除非什么都不说,总的来说,余是幸运的,这幸运,在于他的急流勇退,更在于他的功底深湛。看他文章的时候,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小文人的唠叨与党同伐异,但至少,他付出劳动,将才华幻做文字来给我,给我们看,我们就该感谢他吧,虽然这本书的标价是人民币二十二元,但我觉得它物有所值——不错的文化笔记。

本来还想再扯些什么,但精神上有些萎顿了。写东西不过是发表一己之论,言之有物,便难免被人所不认同或者是反对,他们评论别人,我评论他们,其实并非本心所愿,因为没有评论,文字便没有精神,我自认不算什么东西,只是——我忍不住:)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日复一日
最新评论
去他们那
寻寻觅觅
访问计数
支离破碎

年龄:22周岁

性别:男

原籍:天津武清

现居:河北廊坊

爱好:读书、设计、篮球、音乐

QQ:120174695

邮箱:rainpatch@163.com

 

Redesign by rainj Powered by 5DBl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