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如下:

第二届中国区域经济(廊坊)高层论坛于今日上午10点18分,在廊坊国际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侯云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廊坊市市长王爱民等领导同志到场出席,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主持了上午的会议……
开头写得像个新闻,略显古板。以下,还是回到自己的风格,写写今天的见闻。
前天被通知周日到国际饭店开这个会,只是充当听众,想想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又不回家,就应下了。
上午九点,乘车去会场,路上看了椅背上的片子,《独立日》。
做好了一切迎接枯燥的准备,或许,也期待能听到点什么,但这种期待,似乎是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所不该有的,在这个吹NB谁怕谁的时代里。
出乎意料的是,官员们的发言并不冗长,7个人,才说了一个半小时,这比起一些“基层领导”的连篇累牍来,算是精简扼要得多了。
做了些会议记录,但表述上太过繁复,所以在这里并不照搬,在流程的框架下,只写一些个人觉得有道理或是有乐趣的东西,博客是不应该太沉重的:)
冯并这位高级编辑做了题为《打破行政障碍,发展海三角区域经济》的发言,谈到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政府干预大、服务意识差、经济观念淡薄、政治色彩过浓等一连串的制约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虽然只是一些言论,但还是给人颇受用的感觉。媒体,最好就是敢说话,犀利一点,没什么坏处。
然后是河北省的一个副省长的讲话,说得很平淡,也没什么内容,让人兴味索然。
整个上午的亮点出现在倒数第二个发言者——国务院参事任玉岭那里,这位一上来声音就大,气儿也粗,举了廊坊大学城的例子,语言是赞扬的,但让人听起来总觉得弦外有音,其中有这么一句:“廊坊大学城,让廊坊100%的孩子都能上大学,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他的发言里,还得知了一项数据,虽然这个数据可能是个常识,但对我这样一个对经济毫无兴趣未曾涉猎的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
贫富区域经济差距(倍数):
美国:1.9
英国:1.4
印度:5.0—5.2
中国:13
上午会议的最后,廊坊市长王爱民对廊坊做了简短的介绍,并对先前那位任参事的“关注”,“代表个人致谢”。据说这位市长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于这所学校,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孙燕姿,但这市长并不唱歌,而是唱戏,唱城市管理的戏。廊坊的城市环境的确治理得不错,这位市长,功不可没。
下午做报告的,都是些学者专家,多个研究实体的、人民大学的、北大的,等等。说来有些讽刺,我的大学时代,除了高等数学上过两节副教授的课以外,其他的课,都是讲师助教的传授,虽然职称不完全代表水平,但我的实感是,那些老师,有很多不仅没职称、没水平,而且没师德,可现在,我毕业了,反而听到如此多的知名学者侃侃而谈、发表见解,也感受了在大学时不曾领略的感觉,说真的,同样是大学里的教师,但真的存在天壤之别。
那我的大学,到底是在学习呢,还是荒废?
下午第一个发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义平教授,很有意思的一个家伙。整个发言虽然在时间上略长,但并不让人感觉沉闷,在他的发言中,谈到了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在于资源、区位、行政区划甚至是人群智力,并征引了若干实例来支持他的论点。他还说到了当初天津市政府对于开发区的态度是:不给(因为感觉开发区没发展)、不要(认为开发区赚不了钱)、不管,这简直是三不管的现代版。说了人大前些年的衰落是因为前任校长研究的是灾荒史所以学校也成了大清帝国。说到了穷的原因来自于穷,说到了温州人的牛仔精神。最有意思的是,在提出企业推动社会这一观点的时候,说下了如下的话:
为什么中国人突然缺钙了,电视上宣传的,有人给钱了,哈药六厂让全国人缺了钙
……
为什么全世界的男人好像突然都不行了,电视上宣传了,有人给钱了,伟哥……
之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宗生,一位老先生,也有非常精彩的发言。其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针对北京作为发达地区,作为“老大哥”,不愿意和周边地区合作,提出的“不发达地区发展自身优势向发达地区挑战!”的理论,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之后一些专家陆续发言,我也第一次听说了BT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过这里指的是生物技术。
更搞的是那位发表《论生物经济与第四次浪潮的十大趋势》的科技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在他的课件里使用了网上流传很广的那张小布什与黑猩猩对比的照片,搞笑……
看到一个饼状图,表示了各类科学在整体科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生物科学和临床科学均占到了40%左右,而计算机,只有可怜的1.8%。
整个论坛贯穿着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北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危机,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周边环境的不优越,合作体制的不健全等等方面,由于不懂经济,在此,不擅论。
通过这次的接触,感觉到官员其实并不那么迂腐,虽然他们所说的,和现实对比起来,非常的无力,也有些矛盾,而经济也不是先前想象的那样乏味,而是很有意思的学问。
就到这里吧,我也觉得记述这么一件事情,不是很轻松愉快的了,留待以后,慢慢消化。
写得乱糟糟毫无头绪的,呵呵。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