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说辉夜姬的故事是在一本漫画里,提到竹取公主就是从月亮上来又回到月亮上的公主。一直没有见到原本。
最近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翻到一九八四年丰子恺译本的竹取物语,大喜。可惜读后感觉像吃了一团棉花。
译本的前言是唐月梅所作,对辉夜姬极尽赞美之能事,说她“通过机智和计谋抗婚,表现了纯洁少女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咦,你确定写的不是刘胡兰?)。在五个求婚者失败之后,“皇帝也想凭借权势,甚至亲自上门强行拉辉夜姬入宫,最后在一个中秋之夜,在皇帝的千军万马的包围之中,她穿上羽衣升天,回归月宫去了”。
哎呀,太让人感动了。抗婚的少女在皇帝的千军万马威逼下毅然升天,多么高洁的心灵阿。
借张爱玲的话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辉夜姬的诞生很富有科幻色彩,从籍贯上来说,户口本上应该注明[木本植物],不过是光彩夺目的木本植物,所以求亲的踏破了门槛。
辉夜姬并没有对造麻吕老头讲明为何不愿嫁人,只是含糊地说“不知对方为人,贸然定亲,将来若他变心会后悔莫及。”以此推脱。这老头也是实在人,追问那该如何判定别人的为人呢,辉夜姬便要求那五个求婚者去找五样宝贝。五样宝贝都是死无对证的东西。很明显,这就是传说中的遛傻小子。
五个求婚者明知“出这样的难题,不如爽快地说‘不许你们在这里徘徊’”,仍然回去绞尽脑汁琢磨办法。也只有这群富贵闲人有这样的心情。换上我等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的,可拉倒吧……
石作皇子去找“天竺佛前的石钵”,可怜,唐僧取经~~这丫也机灵,放出话说我去天竺了,然后在家躲了三年,去某“大城市”(铁岭?笑)捡了一个被煤烟熏黑的钵回来糊弄辉夜姬。难道你不知道佛祖不食人间烟火么。辉夜姬一看钵没有光,立刻还了给他,这丫还死撑着说什么“钵见美人光自灭”,可惜巧语花言好,奈何不中听。
车持皇子受命去找蓬莱的玉枝,“根是银的,茎是金的,果实是白玉的”,这种东西不知辉夜姬从何处听来,根本有违生物常识嘛。你看把人家车持皇子逼的,硬是找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辉夜姬看了之后闷闷不乐狼狈不堪,简直丑态百出。哎呀哎呀,偏偏我乐得看她的笑话,罪过罪过。要不是最后工匠找上门来要工钱,看她怎么收场。这皇子也没个成算,拿了东西不给钱,让要帐的追到准丈人家里,未免太后现代风格了。我很是同情这皇子,偷鸡不成蚀把米,落得个无颜见人,逃到深山里独死的下场。
右大臣阿部御主人算是最无辜的了,他没有动什么歪心眼,实打实花重金从中国买了火鼠裘,可惜没能像辉夜姬要求的那样入火不坏。我记得这种东西确实有,是个什么化纤产品,穿脏了一烧便光洁如新。辉夜姬如想要,我去化工厂弄两件回来给你。
大伴御行大纳言去找龙头上的珠子。龙这种动物,我不知道公元十世纪那阵有没有,反正我从来没见过,而且据我所知,生物头上不大可能长出金银珠宝。辉夜姬未免忒缺德了点。单是你缺德倒也无所谓,架不住大纳言那丫他缺心,龙珠还没着落呢,先忙着收拾新房,顺便把大老婆二老婆小老婆们全都赶走了,呜呼,可爱的男人啊~~~正应了莎翁那句话“爱只是一种疯病”。最后结果自不必说,我只奇怪幼稚如此公,是怎么活到这把年纪的,噗噗笑。
中纳言石上麻吕所要的燕子的子安贝,我没听说过,不知是不是属于牛黄狗宝那类结石(燕子也长结石?那还能飞得动么)。中纳言也是一实诚人,真就攀高爬房去摸燕子窝,结果掏了一块燕子粪,顺带摔了一跟头把腰椎摔折了,你瞧这份寸劲。没办法,天要亡你,受了吧。中纳言郁郁寡欢成疾,偏偏辉夜姬还惦记他,写信来慰问。原文说是“慰问”,信是这么写的:“经年杳杳无音信,定是贝儿取不成”。这哪是慰问,竟是催命呢。中纳言勉强回了一诗便气绝身亡,辉夜姬“甚感抱歉”。我无言。
这五个求婚的固然是吃饱了撑的,但我对辉夜姬也大不以为然。拒婚有你的理由不错,只是这行事手段未免太阴毒了些。
后来皇帝也来求婚,辉夜姬仍然拒绝,可敬可佩。不过追究起细节来,就不像那写前言的说的了。原文如此:“(皇帝)只是写信给辉夜姬,诉说衷情,辉夜姬也写优美的回信给他。两人通信互相慰情,不觉过了三年。”
等等,“互相慰情”!?那个“对金钱和权势的蔑视和反抗,以愚弄,奚落甚至痛骂的手法嘲笑当时上层贵族与皇帝的无知和虚伪”的纯洁少女在哪里?难道是我眼花?干笑。
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事,终于,三年后的八月十五,月宫来了天人要接辉夜姬回去。这些天人的行事语言倒和西游记里的神仙佛祖无二,口口声声称自己住在“非常美丽,不会衰老,没有痛苦的世界里”的,说这里是如何下贱,污秽,连辉夜姬的心情不快也是因为“她吃了许多地上的秽物”。喂,有本事别吃。没人逼她吃这些秽物来的。
辉夜姬虽然舍不得离去(为虾米舍不得捏?),还是只能留下两封书信。一封给造麻吕夫妇,一封给皇帝。给皇帝的信上说:“以前皇帝要我入宫,我不答应,就因为我身有此复杂情节之故。所以不顾皇帝扫兴,坚决拒绝,实属无礼之极。今日回思,不胜惶恐之至。我非常悔恨,非常悲恸。”
原~~~~~来~~~~~~如~~~~~~此~~~~~~~~~~~~~~~`
唐月梅同学,你想象中的那个“在千军万马包围下毅然升天抗婚的纯洁少女”辉夜姬,自此土崩瓦解,你节哀。千军万马是有的,那是造麻吕老头恳求皇帝发来对抗天人的御林军。
若是只看前言,认定皇帝强抢民女拆散骨肉,再控诉几句万恶的旧社会虾米的,皇帝岂不冤哉枉也。
无独有偶,又想起丰子恺译本《源氏物语》的前言,叶渭渠所作。“揭示了当时日本贵族阶层的糜烂生活与罪恶,主人公源氏的荒淫无耻”云云。当时心有疑惑,觉得紫式部一个宫廷女官不会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闲来无事写的小说大概不至于如此上纲上线吧。不过,一千年前的事,谁说得准呢。
偏偏叶君不晓得什么叫见好就收,非要给死无对证的事再下一个精确的注脚不可,于是举了如下几个例子:
“源氏的父皇桐壶帝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倍受冷落,最后屈死于宫廷权利斗争中。”
“源氏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
这可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马屁拍在马蹄子上。看过源氏物语的人心里都有数,桐壶帝对更衣的感情大概算得上全书中最真诚的爱情之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何来“玩弄”一说?唐玄宗最后倒是把贵妃扔到六军送上的上吊绳里了,桐壶帝的“冷落”又从何说起?莫非是指更衣出宫回娘家养病一事?
夕颜的死因是六条妃子生魂作祟,大概是叶君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生魂出窍这种事吧,干脆一推六二五把帐记在光源氏身上了。说实话那光源氏也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但起码他没有“践踏”夕颜的爱情。那一段“夕颜凝露容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的乡野情事,二人全然放开身份地位,以狐仙鬼妹相戏,其实是相当美好的。夕颜临终前也不曾“抑郁”。要说抑郁,恐怕让她抑郁的是致使“常夏早摧残”的头中将。
叶君还提到了空蝉,“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毅然拒绝了源氏的非礼行为,在她丈夫死后,仍然没有妥协,最后削发为尼,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
很好,这段话是事实,但就我所知,空蝉曾经委身于源氏,而且她自己也曾经说过,“如果我没有出嫁,住在父母之家的深闺里,偶尔等待公子来访,那才是风流韵事”。我只是提醒一下,如此而已。
惋惜地说,叶君如果一定要找个把“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的典型,与其拿空蝉说嘴,不如讲讲槿姬或者秋好皇后。但最好别提玉蔓。我读过一篇歌颂玉蔓“鄙夷源氏,毅然嫁给相貌不如源氏,但内心忠贞善良的髭黑大将”的文章,看完后好几顿饭食不知味。原书中写玉蔓结婚后“本性愉快活泼,但现在笑容尽敛,一味心思郁结。此事本非出于她的心愿,乃众所周知”。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当时不肯嫁春风,无端却为秋风误”,怪不得别人。至于那“内心忠贞善良”的髭黑,见了美貌少女,就把多年的结发之妻抛到脑后甚至赶回娘家,哦呵呵呵呵~~~~~
不理解写前言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凭自己的喜好来为书中人物定位,竟至信口开河的地步,怀疑他们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原作。终不成是他们读的日文原版,丰子恺老前辈翻译有误?耸肩。也许他们写原创会更有前途,哪怕是写同人呢。
最近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翻到一九八四年丰子恺译本的竹取物语,大喜。可惜读后感觉像吃了一团棉花。
译本的前言是唐月梅所作,对辉夜姬极尽赞美之能事,说她“通过机智和计谋抗婚,表现了纯洁少女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咦,你确定写的不是刘胡兰?)。在五个求婚者失败之后,“皇帝也想凭借权势,甚至亲自上门强行拉辉夜姬入宫,最后在一个中秋之夜,在皇帝的千军万马的包围之中,她穿上羽衣升天,回归月宫去了”。
哎呀,太让人感动了。抗婚的少女在皇帝的千军万马威逼下毅然升天,多么高洁的心灵阿。
借张爱玲的话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辉夜姬的诞生很富有科幻色彩,从籍贯上来说,户口本上应该注明[木本植物],不过是光彩夺目的木本植物,所以求亲的踏破了门槛。
辉夜姬并没有对造麻吕老头讲明为何不愿嫁人,只是含糊地说“不知对方为人,贸然定亲,将来若他变心会后悔莫及。”以此推脱。这老头也是实在人,追问那该如何判定别人的为人呢,辉夜姬便要求那五个求婚者去找五样宝贝。五样宝贝都是死无对证的东西。很明显,这就是传说中的遛傻小子。
五个求婚者明知“出这样的难题,不如爽快地说‘不许你们在这里徘徊’”,仍然回去绞尽脑汁琢磨办法。也只有这群富贵闲人有这样的心情。换上我等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的,可拉倒吧……
石作皇子去找“天竺佛前的石钵”,可怜,唐僧取经~~这丫也机灵,放出话说我去天竺了,然后在家躲了三年,去某“大城市”(铁岭?笑)捡了一个被煤烟熏黑的钵回来糊弄辉夜姬。难道你不知道佛祖不食人间烟火么。辉夜姬一看钵没有光,立刻还了给他,这丫还死撑着说什么“钵见美人光自灭”,可惜巧语花言好,奈何不中听。
车持皇子受命去找蓬莱的玉枝,“根是银的,茎是金的,果实是白玉的”,这种东西不知辉夜姬从何处听来,根本有违生物常识嘛。你看把人家车持皇子逼的,硬是找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辉夜姬看了之后闷闷不乐狼狈不堪,简直丑态百出。哎呀哎呀,偏偏我乐得看她的笑话,罪过罪过。要不是最后工匠找上门来要工钱,看她怎么收场。这皇子也没个成算,拿了东西不给钱,让要帐的追到准丈人家里,未免太后现代风格了。我很是同情这皇子,偷鸡不成蚀把米,落得个无颜见人,逃到深山里独死的下场。
右大臣阿部御主人算是最无辜的了,他没有动什么歪心眼,实打实花重金从中国买了火鼠裘,可惜没能像辉夜姬要求的那样入火不坏。我记得这种东西确实有,是个什么化纤产品,穿脏了一烧便光洁如新。辉夜姬如想要,我去化工厂弄两件回来给你。
大伴御行大纳言去找龙头上的珠子。龙这种动物,我不知道公元十世纪那阵有没有,反正我从来没见过,而且据我所知,生物头上不大可能长出金银珠宝。辉夜姬未免忒缺德了点。单是你缺德倒也无所谓,架不住大纳言那丫他缺心,龙珠还没着落呢,先忙着收拾新房,顺便把大老婆二老婆小老婆们全都赶走了,呜呼,可爱的男人啊~~~正应了莎翁那句话“爱只是一种疯病”。最后结果自不必说,我只奇怪幼稚如此公,是怎么活到这把年纪的,噗噗笑。
中纳言石上麻吕所要的燕子的子安贝,我没听说过,不知是不是属于牛黄狗宝那类结石(燕子也长结石?那还能飞得动么)。中纳言也是一实诚人,真就攀高爬房去摸燕子窝,结果掏了一块燕子粪,顺带摔了一跟头把腰椎摔折了,你瞧这份寸劲。没办法,天要亡你,受了吧。中纳言郁郁寡欢成疾,偏偏辉夜姬还惦记他,写信来慰问。原文说是“慰问”,信是这么写的:“经年杳杳无音信,定是贝儿取不成”。这哪是慰问,竟是催命呢。中纳言勉强回了一诗便气绝身亡,辉夜姬“甚感抱歉”。我无言。
这五个求婚的固然是吃饱了撑的,但我对辉夜姬也大不以为然。拒婚有你的理由不错,只是这行事手段未免太阴毒了些。
后来皇帝也来求婚,辉夜姬仍然拒绝,可敬可佩。不过追究起细节来,就不像那写前言的说的了。原文如此:“(皇帝)只是写信给辉夜姬,诉说衷情,辉夜姬也写优美的回信给他。两人通信互相慰情,不觉过了三年。”
等等,“互相慰情”!?那个“对金钱和权势的蔑视和反抗,以愚弄,奚落甚至痛骂的手法嘲笑当时上层贵族与皇帝的无知和虚伪”的纯洁少女在哪里?难道是我眼花?干笑。
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事,终于,三年后的八月十五,月宫来了天人要接辉夜姬回去。这些天人的行事语言倒和西游记里的神仙佛祖无二,口口声声称自己住在“非常美丽,不会衰老,没有痛苦的世界里”的,说这里是如何下贱,污秽,连辉夜姬的心情不快也是因为“她吃了许多地上的秽物”。喂,有本事别吃。没人逼她吃这些秽物来的。
辉夜姬虽然舍不得离去(为虾米舍不得捏?),还是只能留下两封书信。一封给造麻吕夫妇,一封给皇帝。给皇帝的信上说:“以前皇帝要我入宫,我不答应,就因为我身有此复杂情节之故。所以不顾皇帝扫兴,坚决拒绝,实属无礼之极。今日回思,不胜惶恐之至。我非常悔恨,非常悲恸。”
原~~~~~来~~~~~~如~~~~~~此~~~~~~~~~~~~~~~`
唐月梅同学,你想象中的那个“在千军万马包围下毅然升天抗婚的纯洁少女”辉夜姬,自此土崩瓦解,你节哀。千军万马是有的,那是造麻吕老头恳求皇帝发来对抗天人的御林军。
若是只看前言,认定皇帝强抢民女拆散骨肉,再控诉几句万恶的旧社会虾米的,皇帝岂不冤哉枉也。
无独有偶,又想起丰子恺译本《源氏物语》的前言,叶渭渠所作。“揭示了当时日本贵族阶层的糜烂生活与罪恶,主人公源氏的荒淫无耻”云云。当时心有疑惑,觉得紫式部一个宫廷女官不会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闲来无事写的小说大概不至于如此上纲上线吧。不过,一千年前的事,谁说得准呢。
偏偏叶君不晓得什么叫见好就收,非要给死无对证的事再下一个精确的注脚不可,于是举了如下几个例子:
“源氏的父皇桐壶帝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倍受冷落,最后屈死于宫廷权利斗争中。”
“源氏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
这可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马屁拍在马蹄子上。看过源氏物语的人心里都有数,桐壶帝对更衣的感情大概算得上全书中最真诚的爱情之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何来“玩弄”一说?唐玄宗最后倒是把贵妃扔到六军送上的上吊绳里了,桐壶帝的“冷落”又从何说起?莫非是指更衣出宫回娘家养病一事?
夕颜的死因是六条妃子生魂作祟,大概是叶君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生魂出窍这种事吧,干脆一推六二五把帐记在光源氏身上了。说实话那光源氏也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但起码他没有“践踏”夕颜的爱情。那一段“夕颜凝露容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的乡野情事,二人全然放开身份地位,以狐仙鬼妹相戏,其实是相当美好的。夕颜临终前也不曾“抑郁”。要说抑郁,恐怕让她抑郁的是致使“常夏早摧残”的头中将。
叶君还提到了空蝉,“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毅然拒绝了源氏的非礼行为,在她丈夫死后,仍然没有妥协,最后削发为尼,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
很好,这段话是事实,但就我所知,空蝉曾经委身于源氏,而且她自己也曾经说过,“如果我没有出嫁,住在父母之家的深闺里,偶尔等待公子来访,那才是风流韵事”。我只是提醒一下,如此而已。
惋惜地说,叶君如果一定要找个把“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的典型,与其拿空蝉说嘴,不如讲讲槿姬或者秋好皇后。但最好别提玉蔓。我读过一篇歌颂玉蔓“鄙夷源氏,毅然嫁给相貌不如源氏,但内心忠贞善良的髭黑大将”的文章,看完后好几顿饭食不知味。原书中写玉蔓结婚后“本性愉快活泼,但现在笑容尽敛,一味心思郁结。此事本非出于她的心愿,乃众所周知”。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当时不肯嫁春风,无端却为秋风误”,怪不得别人。至于那“内心忠贞善良”的髭黑,见了美貌少女,就把多年的结发之妻抛到脑后甚至赶回娘家,哦呵呵呵呵~~~~~
不理解写前言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凭自己的喜好来为书中人物定位,竟至信口开河的地步,怀疑他们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原作。终不成是他们读的日文原版,丰子恺老前辈翻译有误?耸肩。也许他们写原创会更有前途,哪怕是写同人呢。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