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灵书斋
     在幽深寂静的长夜里,你的背后突然响起了悄悄的脚步声,记住千万不要回头……
首页 >> 午夜惊魂{长篇} | 午夜惊魂{短篇} | 惊悚之旅 | 玄幻异能 | 《校园的驱魔女孩》 | 桔灵茶馆
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来源于网友的提供和在网上收集整理,对于所发表的文章,本站不占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桔灵书斋目录
桔灵书斋目录(简)
桔灵书斋目录(详){短篇}(2)
桔灵书斋目录(详){短篇}(1)
桔灵书斋目录(详){长篇}
每周推荐
我的日历
最新评论
搜索日志
访问计数
《午夜凶铃》第三章 突风(10) [2004-10-21] 桔灵书斋 发表在 午夜惊魂{长篇}
  10月18日星期四

  风势又增强了几分,白云在一望无际的天空里低低流动。

  21号台风昨天傍晚经过房总半岛,消失在东北方的海面上,刺眼的蔚蓝海景重新在秋日晴空下露脸。

  浅川怀着即将赴刑场的心情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浪头,伊豆高原的线条在半空中缓缓伸展开来。“死亡期限”就快到了,现在是上午10点,再过12个小时,浅川就要和这个世界道别了。 距离他在别墅小木屋看那卷录像带已经过了一个星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让浅川有很深刻的感受。他在短短一星期内体验了一般人可能花上一辈子也没办法体验的恐惧,难怪会觉得这段时间十分漫长。

  浅川先前由于情绪过度激动,在电话中斥责吉野调查的脚步太慢,现在冷静下来,他反倒非常感谢吉野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

  (如果由我自己四处奔走、调查的话,可能会因为过度慌张而迷失正确方向,陷入死胡同……由此看来,这个台风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浅川手上的三张传真稿是目前仅存的线索,那是吉野昨天花了半天的时间才查出来,并用传真机传过来的资料,上面记录着:

  在南箱根太平洋乐园盖好之前,那块土地上有一栋肺病疗养院。

  现在已经没有人害怕“肺结核”这种病了,而且看过战前小说的人一定听过这个名词。如果说,托马斯·曼写出“魔山”的机缘是结核菌的话,那么让井基次郎吟诵颓废情诗的,也是结核菌。

  可是,1944年发现的青霉素和1950年发现的痨得治,却将因结核菌而散发出来的文学艺术香火夺走了,让肺结核退居到一种普通传染病的地位。

  从大正到昭和年间,每年有20万以上的人死于这种疾病,不过这个死亡数字在战后急速下降。尽管如此,结核菌并没有完全灭绝,现在每年仍有5000人左右因为染上这种病菌而死亡。

  在结核病肆虐的时代,治疗这种病最需要的就是清新的空气和幽静的环境,因此结核病疗养院都盖在高原上。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结核病患者的数目逐渐减少,因此一般疗养院必须兼设内科、胃肠科、外科等其他部门,否则根本无法经营下去。

  1960年中期,位于南箱根的疗养院也面临这种变革,而且它又坐落在交通不便的地点。

  虽然肺结核病患者一旦住院就很难出院,交通不便并不会构成问题,然而若要改成综合医院,那么“交通不便”就成了这家疗养院的致命伤。因此,南箱根的疗养院在1972年关闭了。

  1975年,太平洋休闲中心买下包括南箱根疗养院在内的高原地带,立刻着手兴建高尔夫球场,之后又陆陆续续盖了许多别墅、旅馆、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和休闲设施等,别墅小木屋则是在距今半年前的4月落成的。

  “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龙司原本应该在甲板上,不知什么时候坐到浅川旁边的位子上。

  “啊?”

  “南箱根太平洋俱乐部啊!”

  (对哦!龙司还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那是一个夜景相当美丽的地方。”

  幽雅静谧的气氛、橘色灯光下砰砰做响的网球声……霎时在浅川的耳畔复苏了。

  (那种气氛是怎么营造出来的?在疗养院时期,那个地方到底死了多少人?)

  浅川的脑海里再次浮现美丽而辽阔的沼津、三岛夜景。

  他将第一张传真纸压到下面,然后把第二、第三张传真纸摊开在膝盖上。

  第二张传真纸上有疗养院的简单配置图,第三张传真纸则是疗养院现在的模样,有南箱根太平洋乐园服务中心和餐厅的那栋三层楼建筑。

  那正是浅川上次去探访时,询问服务生别墅小木屋的地点的餐厅。

  浅川交互看着两张传真纸,将近30年的岁月递嬗,如果不以顺着山势蜿蜒的道路为基准的话,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地方相符。

  他凭着先前探访的印象,试图在第二张传真纸的地图上找出别墅小木屋那块地上曾盖过什么建筑物。

  尽管他没办法明确指出位置,但他确信这两张传真纸再怎么重叠在一起,那个地方原本只是覆盖住山坡的茂密树林而已。

  浅川再把第一张传真纸拿到最上面,上面除了可以看到南箱根疗养院转变成南箱根太平洋乐园之外,还写了一个重要情报——“长尾城太郎 57岁”,他是在热海市内经营内科、小儿科医院的开业医生。

  长尾城太郎从1962年到1967年在南箱根疗养院担任医生,那时候他刚刚结束实习,还很年轻。在南箱根疗养院任职的医生中,目前只有长尾城太郎和隐居在长崎的田中洋三两人还活着,其他医生都已经不在人世。

  因此,如果想要打听南箱根疗养院的相关讯息,除了询问长尾城太郎之外,没有其他人选了。田中洋三目前已届80高龄,人又远在长崎,浅川根本没有时间去拜访他。

  之前浅川死求活赖地要吉野帮他找出任何存活的证人,吉野忍住即将爆发的怒气,终于想办法查出长尾城太郎这个人。他传过来的不仅是名字和地址而已,还附上长尾城太郎的有趣经历。

  长尾城太郎从1962年到1967年这5年之间,不只在疗养院里担任全日无休的医生,还曾经从医生的角色变成患者,被安排住进隔离病房两个星期。

  1966年夏天,当他前往山间的隔离区探访病人时,不慎传染上天花。幸好他几年前曾接种过牛痘,情况不至于太严重,出疹的数目不多,而且也没有二度发烧。可是为了预防传染,他只好接受隔离治疗。

  有趣的是,长尾城太郎这个名字因而留在医学资料上,他是日本最后一个天花患者。浅川不知道这个记录到底有什么价值,吉野一定是觉得有趣才会一并记下来。

  “龙司,你感染过‘天花’吗?”

  浅川随口问道。

  “别傻了!我怎么可能感染上‘天花’?那种病早就绝迹了。”

  “绝迹?”

  “嗯,因为人类的智能而绝迹,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天花’存在了。”

  龙司说的没错,由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利用疫苗彻底扫毒,天花病毒已经于1975年几乎完全从地球上消失了。医学史上最后一个天花患者,是1977年10月26日在非洲索马里发病的青年。

  “病毒绝迹?喂,这种事情真有可能吗?”

  尽管浅川没有深厚的病毒知识,但他直觉认为这种东西再怎么扑杀,仍然会改变形态,顽强地存活下去。

  “病毒是在生命和无生命的界线上游移的东西,也有人主张病毒是人类细胞内的遗传因子。我们不知道它们在什么地方,如何产生。只知道病毒和生命的诞生及进化有很大的关系。 “浅川,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跑出来形成另一种生物,所有背道而驰的东西或许都是源自同一个地方,连光和暗也一样,在混沌未明的时期,两者相安无事地并存着。

  “神和恶魔也是一样,堕落的神被人称为恶魔,其实两者是同源的。而男人和女人原本是雌雄同体,像蚯蚓和蛞蝓一样,同时拥有雌性性器官和雄性性器官。你不觉得这样才是最佳力与美的象征吗?”

  龙司笑着说道:

  “嘿嘿!这样一来也可以省去做爱的时间,多轻松啊!”

  浅川不禁看着他的脸,心中纳闷着:

  (这有什么好笑的?同时具有雌性性器官和雄性性器官的生物绝对没有美感。)

  “还有其他已经绝迹的病毒吗?”

  “这个嘛……如果你那么有兴趣,回东京之后再好好去查一查吧!”

  “嗯,如果回得去的话。”

  “嘿!你不要担心,我们一定回得去的。”

  这时,载着浅川和龙司的高速快艇刚好停在大岛和伊东连结线的中间。

  如果是搭飞机,他们应该可以更快抵达东京,但是两人为了拜访住在热海的长尾城太郎,刻意搭船回去。

  高速快艇按照预定时间在10点50分抵达热海,浅川冲下扶梯,跑向停着出租汽车的停车场,前方可以看到热海后乐园的观光缆车。

  “喂,别这么急嘛!”

  龙司慢吞吞地跟在后面。

  长尾城太郎的医院位于伊东线来宫车站的附近,浅川焦急地等龙司上了车,便驱车往坡道和单行道特多的热海市区飞驰而去。

  “喂,这个诡异事件的幕后黑手搞不好是恶魔。”

  一坐上车,龙司立刻正经地说道。

  浅川忙着看道路标志,没有时间回答他。

  龙司继续说:

  “恶魔总是以不同的形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你知道14世纪后半叶侵袭全欧洲的瘟疫吗?当时欧洲全部人口中约有一半死于那场浩劫,你能相信吗?死一半的话……等于将日本的人口减到6000万。

  “那时的艺术家称瘟疫为恶魔。换成现代,难道不能把艾滋病称为现代的恶魔吗?可是,恶魔绝对不会将人类全数灭绝,因为……一旦没有人类,它们也活不下去。至于病毒嘛……如果宿主的细胞死亡,它们也活不了了。我怀疑人类是否真的将天花病毒灭绝了?这种事情有可能吗?”

  从前人们对于凶猛无比、具有高死亡率的天花病毒感到极度恐慌,这是现代人难以想像的。日本有不少因此而产生的迷信,他们相信引发这种疾病的,是一种叫做天花神的瘟神。

  人类究竟有没有办法将神完全扑杀、灭绝呢?这就是龙司的疑问。

  浅川没有把龙司的话听进去,他集中全部精神开车,一心只想赶快到达长尾医院。

------------------------------------------------------------

≡≡≡≡≡ 评论(共  条) 阅读() 我要评论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Email}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5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