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漫汇   导读
流世集   导读
友情连接申请
 
小水滴们的住址:
-MSN SPACE-
+みつき:7-167-677
+啓治:8-161-677

-BLOG-
+papa:4-135-662
+囡宝:1-175-673
小水滴


 

什麼是OTAKU? 什麼是御宅族OTAKU?(一)
作者:niko  发表时间:2004-12-25


[文章內容僅供參攷,不帶裱任何意圖] <BR /> <BR />
<BR /> <BR />
什麼是OTAKU? <BR /> <BR />
什麼是御宅族OTAKU?(一) <BR /> <BR />
<BR /> <BR />
作者:靜雲 <BR /> <BR />
轉載自:相聲瓦社 2004/2/28 <BR /> <BR />
<BR /> <BR />
跟馮老師聊天,聊本次在日本玩具展的收穫. <BR /> <BR />
而聊到近年來日漸風行的手工人物模型製作時,我腦中突然晃過一個字眼--{OTAKU} <BR /> <BR />
當然,對動漫有接觸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個日文名詞 <BR /> <BR />
但對這個名詞後面隱藏的惡意與非議.恐怕不深入探討還真的不清楚 <BR /> <BR />
參考了幾篇由熟識的香港.新加坡網友提供的評論文章 <BR /> <BR />
發現OTAKU的產生,實在是現代社會人文的一大危機 <BR /> <BR />
<BR /> <BR />
什麼叫做OTAKU? <BR /> <BR />
所謂者,漢字寫作御宅,多半指極度狂熱的ACG(動畫.漫畫.電玩遊戲之英文單字字首)迷,對於ACG的相關知識可說無所不知.而且鑽研很深,常有獨特之見,但外間則視他們為一群除了ACG之外就什麼都不管,也什麼都不會的人,最悲哀的是,外間的偏見有很大部份的確是事實. <BR /> <BR />
<BR /> <BR />
事實上根據靜雲的了解,御宅族原本是單指一群動畫製作者 <BR /> <BR />
這群人成天啥事不幹,只是一個勁兒的窩在製作室裡畫畫,並且長時間與外界隔絕 <BR /> <BR />
只單方面接受資訊(只看電視報紙).靠著主觀意識思考(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BR /> <BR />
除了買東西吃跟上廁所之外從來不跨出家門.而且多半不善與人交際 <BR /> <BR />
而他們的動畫作品,則通稱為{御宅動畫} <BR /> <BR />
<BR /> <BR />
在進入正式議題之前,先跟大家敘述一下日本動畫的發展史 <BR /> <BR />
直到目前為止,仍未見到有人能清楚將日本動畫分出世代. <BR /> <BR />
就像能把少女漫畫史那樣畫分為第一二三代那樣的畫分出各個世代. <BR /> <BR />
故日本動畫史相對而言便顯得較複雜,常常搞得有心的研究者一個頭兩個大。 <BR /> <BR />
<BR /> <BR />
我們在此姑且大膽地把整個動畫史分為三個時代: <BR /> <BR />
第一代.由1963年1月2日的手塚治虫{原子小金鋼}開始到79年的<機動戰士鋼彈>為止.至於之前的東映動畫則算是"史前時代" <BR /> <BR />
這個時代的特色是大部份動畫製作都是出自三大動畫社:東映、治虫製作公司和龍之子製作公司,除了迪士尼之外對動畫可說一無所知,不論在技術還是意念都還是動畫製作的黎明期. <BR /> <BR />
<BR /> <BR />
第二代.則是由1982的{褔星小子}到1989年的{亞基拉}.這是日本動畫的高速成長期.膠片動畫技術突飛猛進.而動畫製作人亦開始將自己的個人風格放入改編作品上. <BR /> <BR />
這時期的動畫人有不少是看第一代動畫長大,本來是唸其他科目但投身動畫製作事業,大量明星級動畫人出現也是此時期的特色,可說是日本動畫界的高峰期. <BR /> <BR />
<BR /> <BR />
第三代.由95年的{EVA}開始直到現在,這時期的電腦動畫技術開始普及,動畫拍攝手法由傳統形式開始加入如實驗電影般的技巧,喜歡將大量以往經典動畫作品橋段加入故事中是此時期的一大特色.製作人大部份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超級動畫迷.即所謂的OTAKU.所以第三代動畫即為御宅動畫時代. <BR /> <BR />
至於在各時期之間當然也有動畫作品,但這些時間內的動畫作品水準普遍來說質素遠不及時期中的作品,就算有好作品也是零零星星的,可說是動畫的低潮期. <BR /> <BR />
<BR /> <BR />
而最為人廣知的御宅動畫製作公司,就是製作出{EVA}的GAINAX <BR /> <BR />
這家公司可說是御宅族動畫的始祖.成立於八十年代末 <BR /> <BR />
創辦者之一岡田斗司夫就是公認的OTAKU之王,而公司成員也多是御宅族,因此其作品充滿御宅風可說是順理成章,先是第一套作品{王立宇宙軍}.故事中的宇宙軍不理周圍的目光.一心一意的以上宇宙為目標,事實上則暗喻他們自己這群御宅族不理別人的的目光和閒言閒語.一心製作屬於他們的作品. <BR /> <BR />
至於第二個作品{OTAKU的錄影帶}更可以說是一部直接用動畫他們這群御宅的生態的"生態紀錄片" <BR /> <BR />
<BR /> <BR />
到了{飛越顛峰}則開始大玩特玩七八十年代動漫畫以至特攝的橋段,開創了所謂{御宅動畫風格}.而且由於是OVA作品.所以玩得特別狠(汗) <BR /> <BR />
到了{冒險少女娜汀亞(中譯:海底兩萬里)}雖然以世界名作包裝,而且也沒{飛越顛峰}般那麼露骨,但骨子裡仍是一大堆漫畫加特攝作品橋段的集合體. <BR /> <BR />
至於經典作{新世紀EVAGALION}更加入了實驗式映像及處理技巧包裝.御宅動畫風格至此完全成形. <BR /> <BR />
<BR /> <BR />
由於{EVA}驚人的成功(?).因此這類御宅動畫風便開始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首推{機動戰艦大和美女},同時結合了{機動戰士鋼彈}{超時空要塞MACROSS}{宇宙戰艦大和號}{Getter ROBOT}等經典名作(我的媽呀....)再加上一大堆美女以及蘿莉少女,就像暴風一樣捲席動畫迷的心,既然紅得發紫,製作公司自然大賺其錢.... <BR /> <BR />
其後的{魔法少女莎沙美(天地無用外一章)}也是非常有名的"御宅+蘿莉"動畫例子。 <BR /> <BR />
本來{天地無用}已有相當的御宅風格.但仍有節制,到了{魔法少女莎沙美}則放手大玩特玩八十年代的"魔法少女"系列.加上大量的蘿莉味和{天地無用}的超級爆笑,真是不紅也難= =||||| <BR /> <BR />
<BR /> <BR />
上面老是蘿莉蘿莉的,究竟蘿莉是什麼玩意? <BR /> <BR />
蘿莉者,就是英文LOLI的中文音譯,起源自一本美國小說{Lolita}. <BR /> <BR />
內容是說一個大學教授愛上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大導演史丹力˙寇比力克曾改篇成經典電影{Lolita},數年前亦有人重拍,但水準當然不比寇比力克的強. <BR /> <BR />
由於這作品是說一個大男人愛上一個小女孩,所以重此有這類癖好的人就被冠以"Lolicon"(蘿莉控)之名.而帶有這種特質的角色亦被稱為"Lolita"或"Loli".也就是蘿莉. <BR /> <BR />
到底怎樣才算得上是蘿莉角色,通常慣有的特點是:外表年齡不可大過十五歲.要非常非常可愛,令人有一種想去保護.愛惜之心,身體未發育或者輕度發育,而且不能年少老成,即是所謂的"老妖精".而目標對象主要是男性而非女性。 <BR /> <BR />
雖然蘿莉古已有之,但在九五年之前日本動畫界基本上是不存在真正的蘿莉角色,如魔法少女系列所針對的對象是女生,而且亦不算柔弱. <BR /> <BR />
<Dr.Slump/IQ博士/機器娃娃怪博士>中的阿拉蕾從來不是蘿莉,就算是{天地無用}中的莎沙美雖然有所有蘿莉條件,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阿重霞的妹妹,不但戲份不多,而且製作群也沒去強?#123;其蘿莉特性 <BR /> <BR />
<BR /> <BR />
至於在動畫界第一個正式的蘿莉角色是{新世紀EVAGALION}中的女主角(?)的綾波零, <BR /> <BR />
雖然製作群和導演庵野秀明並沒有刻意將綾波塑造成蘿莉角色(因為之前動畫界跟本就沒有正式的蘿莉),但綾波卻完全符合上面所提的"蘿莉條件",隨著綾波的魅力征服無數少男的心,蘿莉在動畫界正式出現. <BR /> <BR />
因此,稱綾波零是"蘿莉教組"實不為過 <BR /> <BR />
<BR /> <BR />
由於"綾波熱",蘿莉熱潮開始捲席動漫遊戲界,大量蘿莉角色如雨後春筍一樣湧出. <BR /> <BR />
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歡迎的是筆者和友人戲稱的"蘿莉四天皇" <BR /> <BR />
即{機動戰艦大和美女}的琉璃、{魔法少女莎沙美}的莎沙美.{Card Captor Sakura}中的木之本櫻.和電玩遊戲<To Heart>中的瑪路琪. <BR /> <BR />
只要隨便跑到任何一個同人誌發表會(comic market,簡稱comike).再隨便翻一本同人誌都是有這四位小女孩的份,再加上教袓綾波零.說她們主導了近五年動畫界的主流商業市場絕不為過. <BR /> <BR />
   <BR /> <BR />
既然有前人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後人為了在肥大的市場分一杯羹自然大量制作出同類角色.其中的典型就是{Digi Charat}.原本只是一間公司畫出來作宣傳公仔,但因為蘿莉熱而改編成動畫作品. <BR /> <BR />
更有甚者是原本不是蘿莉的也被拖出來改頭換面成為"蘿莉教"中的一份子,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機器娃娃怪博士}的阿拉蕾,在鳥山明原作裡頭阿拉蕾除了身材是蘿莉之外其他無一合格,但製作公司為了趕此熱潮而將阿拉蕾改頭換面推出{新Dr.Slump},在這作品入面阿拉蕾被完全蘿莉化,可愛得完全不像是以往的那個阿拉蕾,至於上文提到的莎沙美也是另一個經典例子. <BR /> <BR />
     <BR /> <BR />
有關御宅動畫的兩大特色.先談御宅風,筆者以為御宅動畫的最大問題是欠缺發展獨創性的野心,他們喜歡加入大量舊作品的元素,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他們是不管如何都無法跳出前人的影子. <BR /> <BR />
以劇場版{EVA}為例,就算拍得再震撼,但始終擺脫不了富野由悠季的經典作品{巨人神兵}的影子,向過去的大師致敬是一回事,但一味只看前人就永遠創造不了自己的風格. <BR /> <BR />
另一個問題是御宅動畫人他們無疑對於ACG有非常驚人的了解,簡直就是動漫畫的百科全書,但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就變得一無所知,使作品往往只限制於過往的範疇,沒有新元素就沒有突破. <BR /> <BR />
舉個例子.{Cowboy Bebop},其實這作品也算半套御宅動畫,但引用的不是日本動漫或者持攝作品的橋段,而是由香港電影以至歐美電影的影像和處理手法! <BR /> <BR />
再加上各式各樣的音樂元素-爵士.?#123;?#123;.森巴.重金屬以至古典和歌劇,使整套作品由影像到音樂帶著與別不同的格?#123;,在內行的動畫迷,電影迷甚至音樂迷之間做成極大好評. <BR /> <BR />
使作品層次脫離一眾動畫而自成一家,這是一個注入ACG以外元素入作品的成功特例. <BR /> <BR />
<BR /> <BR />
至於"蘿莉教"的問題很簡單,差不多每套作品都要加個蘿莉角色,甚至整套作品都是蘿莉向的,結果就是角色變得單?#123;起來,以往女角百花齊放的現像不復,"kawaii!"(可愛)主導市場和動畫人的心,沒有變化就自然單?#123;. <BR /> <BR />
最明顯的是以往就算有小女孩角色也不等於是蘿莉,但現在只要是小女孩就差不多一定是蘿莉,無一倖免= =||||| <BR /> <BR />
<BR /> <BR />
可能是筆者老古董,也可能是懷舊心理作祟,總覺得第三代動畫在量是比不上第第二代動畫,特別是第二代人材輩出,相比起來近五年的新一代動畫人來來去去都是那兩三個名字,實在很孤寂. <BR /> <BR />
<BR /> <BR />
或者我們該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 <BR /> <BR />
<BR /> <BR />
(未完待續) <BR /> <BR />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修改自{閒談OTAKU的動畫世代}一文,原作者是香港動漫資深評論家傑特.事實上我想探討的不是這些,但為了說明方便,在徵得傑特同意後把文章譯為普通話(原為廣東話)貼上來,讓不了解日本動畫的朋友也能加入討論,至於靜雲真正想說的,則等明天得空就貼上來) <BR /> <BR />
<BR /> <BR />



所属栏目(动漫汇) 动漫汇  
 
评论 评论内容(共有条)
{CommentAuthor}:

{CommentContent}

--- {CommentTime} {CommentUrl}

 
Go Top  

  日志搜索

  Encode Info

nikopb 最新的 20 条日志
 EditBy Niko DesignBy Zihan  PowerBy 5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