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降旗康男
编剧: 岩间芳树
演员: 高仓健 广末凉子 志村健 大竹忍 小林稔侍
“在一望无际的北方边境,独守着小火车站的老男人面前,出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少女访客”
故事内容
在一望无际的北方边境,有着一座不起眼的火车终点站. 有一位木讷耿直的站长,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偏不倚地活了过来. 甚至在独生女逝世的时候,爱妻往生的那刻,他都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执行着数十年不曾间断的勤务….。这个男人名叫佐藤乙松, 是北海道地方支线, 幌舞车站的站长. 但虽美为其名为 "站长", 因为底下一个手下都没有,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清扫车站内部再加上原本站长应该做的工作,勤务内容十分琐碎.
以前幌舞曾以煤矿产地而繁华过,无奈现今镇上的人口是逐年的减少中. 和面临快要退休的乙松一样,长年奉献生命的对象--幌舞支线,也决定即将废线,停止使用.早期至今的老同事杉浦仙次,对于身陷这种处境的乙松,比谁都放心不下.已经在休闲渡假村找到新工作的仙次, 造访幌舞车站, 想游说乙松退休之后,也一起和他去渡假村工作. 可是遭到乙松的拒绝. 对乙松而言, 不停歇地在自己深信不移的路上,勇往直前,是他处事的唯一方法. 除了站长一职以外,他根本无法考虑去改行从事别的行业.
从前, 连妻子静枝和独生女雪子的命都保不住的懊恼、悔恨,一直都深植在乙松的心中. 当遇到因大雪不停,发生误点的情形时,不管火车会迟多久,乙松都只是将站长帽戴着低低的,直挺挺的站在酷寒的月台上持续地等待着. 乙松这样的作法 仿佛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最严厉的惩罚一般…….
有一天, 和往常一样, 送走了火车, 正在月台上除雪的乙松面前, 走来了一位小女孩. 是一张陌生的脸孔, 乙松猜想应该不是镇上的小孩. "今年我就要入小学了",小女孩无邪地笑着说,手上还抱着一个过时的娃娃. 留下了两三句话,女孩子像风一般的跑开了. 眯着眼目送她的乙松…….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想,雪子若活着的话,也会长得那么可爱.
"站长先生", 有人在叫乙松. 一位穿着高中制服的少女,笑着站在车站的入口处, 自然地乙松的嘴角也松缓了下来. 这已经是第三个人了, 肯定又是要来拿娃娃的吧. ---那天白天遇到的小女孩把娃娃忘在车站里, 昨天很晚的时候,另一个女孩子要来领回. 乙松拿出温热的罐装咖啡请她喝,结果那女孩子也把娃娃给忘在车站. 乙松心想着,不知是哪家的女儿,长得这么可爱,而且还有三个……..天神旁边的佐藤…..中间的那小孩,好像是这样说的, 可是就算如此,这附近大家都姓佐藤…,乙松便是现成的例子.
在幌舞还很繁华时代的事情,车掌时代的事情,少女倾听着乙松所说的每一件事. 只生两个月便早夭的独生女的事, 快要废弃不用的幌舞支线的事……..在少女面前, 许多心里的话,不可思议的一涌而上, 让乙松无法停嘴, 甚至连时间都忘了.
送走了最后一班火车的乙松, 走回车站的休息室时,已摆着一桌亲手做的丰盛晚餐. 然后站在厨房的身影,莫非是两年前去逝的妻子静枝…….., , 不过回过头来,对着已无法呼吸的乙松微笑的是那个少女. "好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乙松喃喃自语着.
对了, 那个娃娃…..乙松想起来了, 少女抱着的那个娃娃是乙松17年前,为刚出生的雪子买回来的. 若没记错的话, 静枝应该把它一起放入雪子的棺木里了.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少女难道是…..注视着,恍然大悟的乙松,少女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雪儿…..,是雪子吗?" ,. "爸".
虽然难以置信,不过郤又多么希望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理当已经死去的独生女雪子来看他了. 而且还让他看到她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乙松知道自己长久已来,在内心深处筑的那道雪墙,正悄悄地逐渐融化. 因奇迹似的再会而感到的喜悦也只是瞬间罢了. 一会儿之后,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雪子从车站里消失了. 不过乙松的心被温柔占满,仿佛多到要溢出来一样. 坐回事务桌,提起笔,翻开每天例行的状况报告簿,如同往常一般,乙松工整的写下"本日,一切正常".
解说
※ 本片是改编自著名的短篇小说‘铁道员’(第117届的直木奖得奖作品),作者为浅田次郎。其感动席卷全日本,内容令人不禁热泪盈眶,并能激发隐藏在内心中最深的温柔。本小说以梦幻般的风景做为场景,藉由热情专注且魅力十足的登场人物编织出爱和奇迹的动人故事,引起各世代的共鸣,使它成为卖出超过130万本的畅销小说, 终于在1999年6月这股感动与热潮将搬上萤幕,让大家也能在电影院一同分享这股暖流.
※ 故事的舞台是北海道,一个大雪覆盖的荒凉小镇 - - 舞幌. 一个不起眼的终点站, 站长佐藤乙松虽然内心深藏着悲伤, 无法停止追忆,两年前刚去逝的妻子,及只活2 个月即早夭,若活着,现应已是17岁高中生的独生女. 尽管背负着这些过往,他仍一直坚守着他在铁路局的工作冈位,尽职地做着幌舞的站长. 扮演主人公一角的是,世界知名的日本电影巨星--高仓健. 据说构思本片之初, 便已决定乙松一角非他莫属,加上已有五年不曾出现在大萤幕上,本片的演出自是集众人的期待与注目于一身. 此外,扮演长年随侍在乙松旁边,妻子--静枝一角的大竹忍, 更是活跃于电影,电视及舞台上
※ 执筒本剧的是名导演--降旗康男. 掌镜的则是木村大作. 他们和男主角高仓健曾共同合作,拍了多部卖座电影, 诸如1981年的“车站STATION”, 1983年的“居酒屋兆治”及1989年“阿芸” 等. 这组人马,将北海道严苛的自然,用浓厚的诗意,表现在视觉效果. 剧本方面,则是时时深
※ 入探讨人间百像的--岩间芳树及导演降旗本人,共同负责. 在不破坏原作的构想下, 缓缓展开了乙松起伏的人生. 至于主题曲部分,是由奥田民生填词, ?本龙一作曲,并由他的爱女美雨主唱.
※ 北海道的外景地点是设在南富良野镇, 布景主要搭设于根室本线几寅车站周遭, 创造出富有情感的梦幻小镇"幌舞". 此外, 早已不存在的柴油火车12 型,也为了电影的需要,重新复制, 成为本片另一主角. 除了可以在本片中,再度看到它意味深长的奔驰之外,同样深受铁道迷们喜爱的D51型也将登场. 严冬的南富良野,连日气温降至零下20°C左右,即使这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下,演员们及所有工作同仁,仍不忘集中所有注意力,持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发挥自己的极限以求完美. 果真完成了,符合1999年这样一个特别时节的感人巨作.
导演及剧本的扼要简介
导演 降旗康男
诞生于1934年8月19日的长野县. 1957年东京大学文学部的法语文学部毕业后,进入了东映东京制片场. 历经过副导一职之后, 于1966年, 以 “不良少女洋子” 一片, 正式以导演的身分登场. 也在那年, 他在拍摄 “没有明天的地狱”时, 首次与高仓健合作, 之后在“网走三不管地带” 系列中的六部, 1978年“冬之华” ,1981年 “车站 STATION”,1983年“居酒屋兆治” ,1985年 “夜叉” ,1989年 “阿芸” 等等的作品,和高仓健共创了不胜枚举的佳作,公诸于世. 最近1995年的 “藏”和 1997年的“现代仁侠传”也都是他执筒拍制的.
剧本 岩间芳树
诞生于1926 年10月31日, 静冈县人. 1947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法文科肄业. 大学时代便开始了剧本,广播剧的创作. 后来更以广播剧剧本家的身分,跨入了这个圈子. 他的风格强调现实,多属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居多,1981年更以 “丸子” “听得到女人歌声的海峡”两部作品,获得文部大臣所颁赠的艺术选奖,以及其他相关的各式奖项. 1995年更被颁赠“紫绶褒章” 的勋章.(此奖项代表着,日本政府对于受奖者,在学术或艺术方面的斐然成就,所做的一种肯定)
登场人物
※佐藤乙松
一直以来,坚守着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一人站长的职位. 虽然父子二代都是身经百战的站长,但随着即将面临废站命运的幌舞车站,自己也逐渐地迈向退休的年纪. 17年前,爱女雪子,然后2年前的爱妻静枝,都在他执勤勤务时,撒手人寰.
高仓健
福冈县人, 1931年2月16日出生. 以55年东映第二期的新人身份,踏入了电影圈. 1956年以主演“电光空手道”开始崭露头角. 曾有过1年间拍下15部作品之多的纪录, 演出相当频繁. 从1964年“日本侠客传” 系列11部, 1965年起“网走三不管地带”系列18部, 加上同年“昭和残侠传” 系列9部,在东映侠义电影时代, 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巨星地位. 1977年“八甲田山” “幸福的黄丝绢”, 1978年的“冬之华”,1980年“动乱”, 1981年“车站STATION”, 1989年“阿芸”等,都参与演出. 此外还有4部作品进军好莱坞,尤其是1989年“黑雨”一片中,和麦克道格拉斯的劲演,更是另人
※雪子
乙松和静枝的独生女. 严冬的车站宿舍中,因受寒而高烧不退, 出生后仅两个月,便无常地撒手人寰,…但是17年后, 正当乙松打算为一生坚守过来的站长生涯,孤独地画下句点的时候, 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温柔的奇迹.
广末凉子
1980年7月18日出生于高知县. 由于参加1994年KUREARASIRU所举办的第一届“闪亮新秀选拔赛”, 不仅拔得头筹,并在该广告片中正式进入演艺圈. 之后更因为NTT DoCoMo 的呼叫器广告,使她成为不分老少, 大家宠爱的全国性超级偶像. 在1997年中,更以“路上恋爱前的5秒钟” 这首歌, 发行了她个人的首张CD. 她2001年不但考上(早稻田)大学, 大家也非常期待,能看到她在电视广告, 连续剧, 舞台剧和歌唱等方面,能有更活跃的表现. 至于电影方面, 在1997年“20世纪的乡愁”中, 虽是首次演出,便堂堂地挑起大梁, 表现非凡,因而获得日本电影协会的新人奖及其他电影相关的奖
※ 吉冈肇
敏行的父亲. 在幌舞煤矿坑的热潮开始降温之际,从九州来的临时矿工. 和乙松.仙次在不倒翁饭馆相识. 与妻子离异之后, 一个大男人想一手把敏行带大,所以拚了命的辛勤工作,却因突如其来的事故, 丧失了生命.
志村健
1950年2月20日,在东京出生. 从THE DRIFTERS乐团的跟班做起, 1974年因为荒井注的退团,升格成团员之一.TBS“8时了! 全员集合” 的节目开始, 到1985年9月停播之间, 带动了无数的流行风潮,诸如“东村山音头”, “胡须舞” 等. 接着1986年,在TBS 和加藤茶合作, 其节目“志村大爆笑” 不但创下了高收视率,并且持续到1992年. 令另一方面,1987年因为CX “志村健的不要紧”中,和田代正的绝妙组合,深受好评, 进而朝舞台剧发展. 1998年则出版首部带有自传意味的散文集“怪叔叔” (由日经BP社出版), 更是引起空前绝后的热卖, 缔造惊人的销售纪录.
关于“铁道员”的点点滴滴
※ 幌舞车站
是将南富良野镇上,真正的火车站"几寅站"改装而成的. 首先必须将金属框的窗户,改成木制框的窗户. 墙壁也用木板钉起来,为了配合拍片需要, 大肆改造了一番. 车站前理发店的三色旋转招牌, 不倒翁饭馆. 杂货店等, 搭的是唯妙唯肖,已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仿佛那些店就真的存在那一般. 之所以选择这里为外景的拍摄地, 主要是考虑到车站到月台的这段路. 因为有落差,所以藉由阶梯的连接,可以明显表现出,要从"车站走到月台",在这段路程上,每个人的情感可充分的表现出来. 另一个原因是,若用鸟瞰的摄影手法时,车站附近不会有任何的障碍物破坏画面. 此外,一会儿将水泥
※ KI-HA(柴油火车)12型
这部电影的另一主角是KI-HA 12型, 是改造JR (日本铁道) 北海道地区现在使用中的KI-HA 40型. 为了电影需要,工程浩大地将2个车灯取下一个, 再现 12型的风姿. 由于取得 JR北海道的全力配合下,这工程特别委托制造车体的JR 苗穗工场改造, 并且经过电影美术指导们的巧思,让它看起来很有岁月的痕迹. 由于真正的12 型共有22辆, 这部新作也煞有其事的印上 " KI-HA 12-23" 的字样. 其实 "KI-HA" 是车辆的代号简称, KI是柴油车 (柴油客车),HA则是从前的三等车 (现在的普通车). 头等车的代表号是I, 二等车用RO代表 (现在的特别车).
※ JR (日本铁道)
※ 玩偶
在雪子小学.中学.高中时代的三场戏中,可以看到具有象征意味的娃娃,这些娃娃都是与勇辉的原创作品. 在原作的小说中,本来是打算用塑胶制的美乃滋商标娃娃. 可是工作人员看了与先生带着淡淡哀愁,却又令人怜惜不已的作品时,立刻一见倾心.特别拜托他为本片量身制作道具的娃娃,所以你可别小看了出现在本片中的玩偶,他们有的可是也挺珍贵的喔.
《演员阵容》
※广末凉子
继“20世纪的乡愁”之后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据本人表示, "这次是非常奢侈的经验 (就本片而言), 让我有此荣幸参与演出…". 即使是没有她的戏份时, 她也常会去北海道的外景现场探班. 或跑去片场看拍好的毛片. 期望自己有十二万分的准备, 能够从容地上场表演. 当她在北海道参观拍摄现埸时,目睹高仓健和大竹忍的精湛演出, 不禁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不过真正轮到该她上场时, 虽然被长期累蓄下来的紧张感包围着, 但她毫无畏惧地与高仓健对戏, 将雪子这个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 志村健
对志村健而言, 这是首次的电影演出, 虽在原作中,并无煤矿工吉冈肇这号人物, 但藉由他的演出, 却令人们可以体会出矿工无法言喻的哀愁感. 也许这就是演技已到登峰造极,另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的原因吧. 听说导演在定装的时候, 说以后要称呼他 "志村先生". 可是到了现埸,一听有人在叫 "健先生",他便紧张地以为是在说他.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花絮是,当他要启程去北海道之前,高仓健曾经直接打大哥大给他, 特别叮咛他御寒的事,并且提供了许多相关的建议,对于高仓的体贴周到,感激之意自不在话下. 就志村健出演本片一事而言,可说是在电影界中,又多添了一位能人之士
※ 高仓健
这是高仓的第201部电影, 不愧是代表日本电影界的巨星. 不过,若单凭高仓健拍过的作品为由,就评断他是巨星, 那是不够的. 以本次拍片为例,最令初次和他共事的新生代工作人员惊讶的是,高仓健本身对电影所持的态度. 在空档期间,他并不缩到一旁求暖,只是一直安静地站到大家准备好为止. 即使像有一幕戏,对白之长,将近10分钟之久, 他也是从预演开始,便是一字不差,张力十足的演完. 若是遇到拍摄打斗场面时, 他更是敦促大家一定要 "小心玻璃". 对于那些紧张过头的共演者, 他也会平易近人地和对方说说话,缓和气氛,让对方能放松下来.
经常是身负电影要角的高仓健,在本片亦不例外. 以“铁道员”这部戏而言, 甚至可以说, "没有高仓健,就没有“铁道员”". 高仓健对电影真挚的态度,不知不觉地让在他周遭的人,也感受到那股紧张和集中, 那是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但却又能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在无形中,彼此之间所拥有的那种交流. 这也许正是身为电影中要角所必备的特质, 及他之所以令人敬重的原因吧!
※ 大竹忍
饰演妻子静枝一角的大竹忍, 虽是首次和高仓健共同演出,但两人默契十足. 在回想的那一幕戏中, 从她口中娓娓叙述着乙松曾有过的幸福, 随着大竹忍精湛的演技,想必也将成为本片中深植人心, 难以忘怀的一幕. 还有在拍静枝和乙松别离时,柴油火车逐渐驶近,在天候和火车的时间压力下, 拍摄现场有如战场般混乱,但她所表现出来的集中力和演技,都令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 小林稔侍
在“网走三不管地带”时, 便和高仓建立起,不论在公、私都是哥儿们的兄弟关系. 高仓?乙松及小林?仙次之间的友情, 和两人真实生活中的情谊,互相交错下,让他们的表现超越了演戏的层次, 随剧情的发展,更加耐人寻味. 这种超越演技的关系, 确实让本片显得恳切且生色不少. 当高仓在拍摄时, 即使小林自己没有戏份, 自己也会进入现场,帮忙营造气氛,不论是看得到的地方或是暗地里,都支撑着本剧的发展.
※ 主题曲
坂本龙一在读过原作及剧本之后, 将其感动加上自己对爱女美雨的情感,编下此曲.同时为了贯彻原作的中心思想--"亲子间的亲情",决定藉由 "亲子共同演出" 的形式,让这首曲子能够更加切合本片精神. 填词方面, 是由奥田民生担当. 他的词除了令人感到,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外,更兼具透明感,综合这些因素,一首魅力十足的曲子便诞生了.
主题歌的单曲CD“铁道员”(日币1300) ,电影原声带“铁道员”(日币3059).两片都已由日本华纳音乐于5月26日开始发售.
※ 原作
本剧的原作是,卖了超过140万本的畅销小说. 更是第117届直木赏的得奖作品. 话说某个夏夜, 站在厨房正想准备炒面的浅田次郎,突然灵感乍现, 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故事, 那就是“铁道员”.
浅田次郎从以前,便一直是健先生 (高仓健) 的影迷, 几乎看遍他所演的每一部电影. 当他去看场景搭置时,终于亲眼目睹到高仓健的风采. 事后回想起来,浅田次郎自己说道, "仿佛和天上的神握了手一般"既紧张又感激,心中百感交集.
※ 电影的拍片现场?! 还是战场 ??
取北海道为外景时,最大的障碍是 "气候" 和 "柴油火车运行的时刻表". 因为要避开真正火车行走的时候拍摄, 柴油火车最多也只能连续在几寅站停2个小时. 不仅火车停在那, 还要趁着,北海道著名的雪,下下来的那一刹那赶拍, 丝毫不能延误分秒. 为了让无论是 "下雪" 、 "阴天" 或是 "晴天", 哪种状况下都可以拍摄, 接连好几天的拍摄行程及模式都得准备好, 以拍摄当时的天气,来决定等一下要拍那一场,可以下此决定的人是摄影师木村. 带着改良过的国铁时代的车掌帽,脖子上围着一条阿拉伯的围巾,身裹着诡异的战斗装, 不停地盯着时间与天空,然后迅速的打量、安排着下
※ 芋头丸子
托南富良野镇的妇人会及其他镇民的福, 工作人员才能支撑下去. 在过苛的严寒下, 加上体力透支,疲惫不堪. 所以工作人员们热腾腾的三餐, 都是靠镇民们帮他们准备. 由于得等火车运行空档的时候才能进行拍摄,所以根本无法固定时间吃饭,一旦出现待命的状态,不论何时, 大家纷纷趁空档吃饭, 大家真的是处于时时待命的状态. 被点最多,也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食物是芋头丸子, 将芋头用水煮过, 捣碎后加上太白粉揉搓成丸子状,再用火烤. 虽是如此轻简的食物, 加上了南富良野镇民对本片的打气和鼓舞的心意,吃起来都让人觉得是美味佳肴.
编剧: 岩间芳树
演员: 高仓健 广末凉子 志村健 大竹忍 小林稔侍
“在一望无际的北方边境,独守着小火车站的老男人面前,出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少女访客”
故事内容
在一望无际的北方边境,有着一座不起眼的火车终点站. 有一位木讷耿直的站长,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偏不倚地活了过来. 甚至在独生女逝世的时候,爱妻往生的那刻,他都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执行着数十年不曾间断的勤务….。这个男人名叫佐藤乙松, 是北海道地方支线, 幌舞车站的站长. 但虽美为其名为 "站长", 因为底下一个手下都没有,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清扫车站内部再加上原本站长应该做的工作,勤务内容十分琐碎.
以前幌舞曾以煤矿产地而繁华过,无奈现今镇上的人口是逐年的减少中. 和面临快要退休的乙松一样,长年奉献生命的对象--幌舞支线,也决定即将废线,停止使用.早期至今的老同事杉浦仙次,对于身陷这种处境的乙松,比谁都放心不下.已经在休闲渡假村找到新工作的仙次, 造访幌舞车站, 想游说乙松退休之后,也一起和他去渡假村工作. 可是遭到乙松的拒绝. 对乙松而言, 不停歇地在自己深信不移的路上,勇往直前,是他处事的唯一方法. 除了站长一职以外,他根本无法考虑去改行从事别的行业.
从前, 连妻子静枝和独生女雪子的命都保不住的懊恼、悔恨,一直都深植在乙松的心中. 当遇到因大雪不停,发生误点的情形时,不管火车会迟多久,乙松都只是将站长帽戴着低低的,直挺挺的站在酷寒的月台上持续地等待着. 乙松这样的作法 仿佛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最严厉的惩罚一般…….
有一天, 和往常一样, 送走了火车, 正在月台上除雪的乙松面前, 走来了一位小女孩. 是一张陌生的脸孔, 乙松猜想应该不是镇上的小孩. "今年我就要入小学了",小女孩无邪地笑着说,手上还抱着一个过时的娃娃. 留下了两三句话,女孩子像风一般的跑开了. 眯着眼目送她的乙松…….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想,雪子若活着的话,也会长得那么可爱.
"站长先生", 有人在叫乙松. 一位穿着高中制服的少女,笑着站在车站的入口处, 自然地乙松的嘴角也松缓了下来. 这已经是第三个人了, 肯定又是要来拿娃娃的吧. ---那天白天遇到的小女孩把娃娃忘在车站里, 昨天很晚的时候,另一个女孩子要来领回. 乙松拿出温热的罐装咖啡请她喝,结果那女孩子也把娃娃给忘在车站. 乙松心想着,不知是哪家的女儿,长得这么可爱,而且还有三个……..天神旁边的佐藤…..中间的那小孩,好像是这样说的, 可是就算如此,这附近大家都姓佐藤…,乙松便是现成的例子.
在幌舞还很繁华时代的事情,车掌时代的事情,少女倾听着乙松所说的每一件事. 只生两个月便早夭的独生女的事, 快要废弃不用的幌舞支线的事……..在少女面前, 许多心里的话,不可思议的一涌而上, 让乙松无法停嘴, 甚至连时间都忘了.
送走了最后一班火车的乙松, 走回车站的休息室时,已摆着一桌亲手做的丰盛晚餐. 然后站在厨房的身影,莫非是两年前去逝的妻子静枝…….., , 不过回过头来,对着已无法呼吸的乙松微笑的是那个少女. "好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乙松喃喃自语着.
对了, 那个娃娃…..乙松想起来了, 少女抱着的那个娃娃是乙松17年前,为刚出生的雪子买回来的. 若没记错的话, 静枝应该把它一起放入雪子的棺木里了.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少女难道是…..注视着,恍然大悟的乙松,少女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雪儿…..,是雪子吗?" ,. "爸".
虽然难以置信,不过郤又多么希望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理当已经死去的独生女雪子来看他了. 而且还让他看到她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乙松知道自己长久已来,在内心深处筑的那道雪墙,正悄悄地逐渐融化. 因奇迹似的再会而感到的喜悦也只是瞬间罢了. 一会儿之后,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雪子从车站里消失了. 不过乙松的心被温柔占满,仿佛多到要溢出来一样. 坐回事务桌,提起笔,翻开每天例行的状况报告簿,如同往常一般,乙松工整的写下"本日,一切正常".
解说
※ 本片是改编自著名的短篇小说‘铁道员’(第117届的直木奖得奖作品),作者为浅田次郎。其感动席卷全日本,内容令人不禁热泪盈眶,并能激发隐藏在内心中最深的温柔。本小说以梦幻般的风景做为场景,藉由热情专注且魅力十足的登场人物编织出爱和奇迹的动人故事,引起各世代的共鸣,使它成为卖出超过130万本的畅销小说, 终于在1999年6月这股感动与热潮将搬上萤幕,让大家也能在电影院一同分享这股暖流.
※ 故事的舞台是北海道,一个大雪覆盖的荒凉小镇 - - 舞幌. 一个不起眼的终点站, 站长佐藤乙松虽然内心深藏着悲伤, 无法停止追忆,两年前刚去逝的妻子,及只活2 个月即早夭,若活着,现应已是17岁高中生的独生女. 尽管背负着这些过往,他仍一直坚守着他在铁路局的工作冈位,尽职地做着幌舞的站长. 扮演主人公一角的是,世界知名的日本电影巨星--高仓健. 据说构思本片之初, 便已决定乙松一角非他莫属,加上已有五年不曾出现在大萤幕上,本片的演出自是集众人的期待与注目于一身. 此外,扮演长年随侍在乙松旁边,妻子--静枝一角的大竹忍, 更是活跃于电影,电视及舞台上
※ 执筒本剧的是名导演--降旗康男. 掌镜的则是木村大作. 他们和男主角高仓健曾共同合作,拍了多部卖座电影, 诸如1981年的“车站STATION”, 1983年的“居酒屋兆治”及1989年“阿芸” 等. 这组人马,将北海道严苛的自然,用浓厚的诗意,表现在视觉效果. 剧本方面,则是时时深
※ 入探讨人间百像的--岩间芳树及导演降旗本人,共同负责. 在不破坏原作的构想下, 缓缓展开了乙松起伏的人生. 至于主题曲部分,是由奥田民生填词, ?本龙一作曲,并由他的爱女美雨主唱.
※ 北海道的外景地点是设在南富良野镇, 布景主要搭设于根室本线几寅车站周遭, 创造出富有情感的梦幻小镇"幌舞". 此外, 早已不存在的柴油火车12 型,也为了电影的需要,重新复制, 成为本片另一主角. 除了可以在本片中,再度看到它意味深长的奔驰之外,同样深受铁道迷们喜爱的D51型也将登场. 严冬的南富良野,连日气温降至零下20°C左右,即使这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下,演员们及所有工作同仁,仍不忘集中所有注意力,持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发挥自己的极限以求完美. 果真完成了,符合1999年这样一个特别时节的感人巨作.
导演及剧本的扼要简介
导演 降旗康男
诞生于1934年8月19日的长野县. 1957年东京大学文学部的法语文学部毕业后,进入了东映东京制片场. 历经过副导一职之后, 于1966年, 以 “不良少女洋子” 一片, 正式以导演的身分登场. 也在那年, 他在拍摄 “没有明天的地狱”时, 首次与高仓健合作, 之后在“网走三不管地带” 系列中的六部, 1978年“冬之华” ,1981年 “车站 STATION”,1983年“居酒屋兆治” ,1985年 “夜叉” ,1989年 “阿芸” 等等的作品,和高仓健共创了不胜枚举的佳作,公诸于世. 最近1995年的 “藏”和 1997年的“现代仁侠传”也都是他执筒拍制的.
剧本 岩间芳树
诞生于1926 年10月31日, 静冈县人. 1947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法文科肄业. 大学时代便开始了剧本,广播剧的创作. 后来更以广播剧剧本家的身分,跨入了这个圈子. 他的风格强调现实,多属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居多,1981年更以 “丸子” “听得到女人歌声的海峡”两部作品,获得文部大臣所颁赠的艺术选奖,以及其他相关的各式奖项. 1995年更被颁赠“紫绶褒章” 的勋章.(此奖项代表着,日本政府对于受奖者,在学术或艺术方面的斐然成就,所做的一种肯定)
登场人物
※佐藤乙松
一直以来,坚守着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一人站长的职位. 虽然父子二代都是身经百战的站长,但随着即将面临废站命运的幌舞车站,自己也逐渐地迈向退休的年纪. 17年前,爱女雪子,然后2年前的爱妻静枝,都在他执勤勤务时,撒手人寰.
高仓健
福冈县人, 1931年2月16日出生. 以55年东映第二期的新人身份,踏入了电影圈. 1956年以主演“电光空手道”开始崭露头角. 曾有过1年间拍下15部作品之多的纪录, 演出相当频繁. 从1964年“日本侠客传” 系列11部, 1965年起“网走三不管地带”系列18部, 加上同年“昭和残侠传” 系列9部,在东映侠义电影时代, 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巨星地位. 1977年“八甲田山” “幸福的黄丝绢”, 1978年的“冬之华”,1980年“动乱”, 1981年“车站STATION”, 1989年“阿芸”等,都参与演出. 此外还有4部作品进军好莱坞,尤其是1989年“黑雨”一片中,和麦克道格拉斯的劲演,更是另人
※雪子
乙松和静枝的独生女. 严冬的车站宿舍中,因受寒而高烧不退, 出生后仅两个月,便无常地撒手人寰,…但是17年后, 正当乙松打算为一生坚守过来的站长生涯,孤独地画下句点的时候, 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温柔的奇迹.
广末凉子
1980年7月18日出生于高知县. 由于参加1994年KUREARASIRU所举办的第一届“闪亮新秀选拔赛”, 不仅拔得头筹,并在该广告片中正式进入演艺圈. 之后更因为NTT DoCoMo 的呼叫器广告,使她成为不分老少, 大家宠爱的全国性超级偶像. 在1997年中,更以“路上恋爱前的5秒钟” 这首歌, 发行了她个人的首张CD. 她2001年不但考上(早稻田)大学, 大家也非常期待,能看到她在电视广告, 连续剧, 舞台剧和歌唱等方面,能有更活跃的表现. 至于电影方面, 在1997年“20世纪的乡愁”中, 虽是首次演出,便堂堂地挑起大梁, 表现非凡,因而获得日本电影协会的新人奖及其他电影相关的奖
※ 吉冈肇
敏行的父亲. 在幌舞煤矿坑的热潮开始降温之际,从九州来的临时矿工. 和乙松.仙次在不倒翁饭馆相识. 与妻子离异之后, 一个大男人想一手把敏行带大,所以拚了命的辛勤工作,却因突如其来的事故, 丧失了生命.
志村健
1950年2月20日,在东京出生. 从THE DRIFTERS乐团的跟班做起, 1974年因为荒井注的退团,升格成团员之一.TBS“8时了! 全员集合” 的节目开始, 到1985年9月停播之间, 带动了无数的流行风潮,诸如“东村山音头”, “胡须舞” 等. 接着1986年,在TBS 和加藤茶合作, 其节目“志村大爆笑” 不但创下了高收视率,并且持续到1992年. 令另一方面,1987年因为CX “志村健的不要紧”中,和田代正的绝妙组合,深受好评, 进而朝舞台剧发展. 1998年则出版首部带有自传意味的散文集“怪叔叔” (由日经BP社出版), 更是引起空前绝后的热卖, 缔造惊人的销售纪录.
关于“铁道员”的点点滴滴
※ 幌舞车站
是将南富良野镇上,真正的火车站"几寅站"改装而成的. 首先必须将金属框的窗户,改成木制框的窗户. 墙壁也用木板钉起来,为了配合拍片需要, 大肆改造了一番. 车站前理发店的三色旋转招牌, 不倒翁饭馆. 杂货店等, 搭的是唯妙唯肖,已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仿佛那些店就真的存在那一般. 之所以选择这里为外景的拍摄地, 主要是考虑到车站到月台的这段路. 因为有落差,所以藉由阶梯的连接,可以明显表现出,要从"车站走到月台",在这段路程上,每个人的情感可充分的表现出来. 另一个原因是,若用鸟瞰的摄影手法时,车站附近不会有任何的障碍物破坏画面. 此外,一会儿将水泥
※ KI-HA(柴油火车)12型
这部电影的另一主角是KI-HA 12型, 是改造JR (日本铁道) 北海道地区现在使用中的KI-HA 40型. 为了电影需要,工程浩大地将2个车灯取下一个, 再现 12型的风姿. 由于取得 JR北海道的全力配合下,这工程特别委托制造车体的JR 苗穗工场改造, 并且经过电影美术指导们的巧思,让它看起来很有岁月的痕迹. 由于真正的12 型共有22辆, 这部新作也煞有其事的印上 " KI-HA 12-23" 的字样. 其实 "KI-HA" 是车辆的代号简称, KI是柴油车 (柴油客车),HA则是从前的三等车 (现在的普通车). 头等车的代表号是I, 二等车用RO代表 (现在的特别车).
※ JR (日本铁道)
※ 玩偶
在雪子小学.中学.高中时代的三场戏中,可以看到具有象征意味的娃娃,这些娃娃都是与勇辉的原创作品. 在原作的小说中,本来是打算用塑胶制的美乃滋商标娃娃. 可是工作人员看了与先生带着淡淡哀愁,却又令人怜惜不已的作品时,立刻一见倾心.特别拜托他为本片量身制作道具的娃娃,所以你可别小看了出现在本片中的玩偶,他们有的可是也挺珍贵的喔.
《演员阵容》
※广末凉子
继“20世纪的乡愁”之后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据本人表示, "这次是非常奢侈的经验 (就本片而言), 让我有此荣幸参与演出…". 即使是没有她的戏份时, 她也常会去北海道的外景现场探班. 或跑去片场看拍好的毛片. 期望自己有十二万分的准备, 能够从容地上场表演. 当她在北海道参观拍摄现埸时,目睹高仓健和大竹忍的精湛演出, 不禁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不过真正轮到该她上场时, 虽然被长期累蓄下来的紧张感包围着, 但她毫无畏惧地与高仓健对戏, 将雪子这个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 志村健
对志村健而言, 这是首次的电影演出, 虽在原作中,并无煤矿工吉冈肇这号人物, 但藉由他的演出, 却令人们可以体会出矿工无法言喻的哀愁感. 也许这就是演技已到登峰造极,另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的原因吧. 听说导演在定装的时候, 说以后要称呼他 "志村先生". 可是到了现埸,一听有人在叫 "健先生",他便紧张地以为是在说他.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花絮是,当他要启程去北海道之前,高仓健曾经直接打大哥大给他, 特别叮咛他御寒的事,并且提供了许多相关的建议,对于高仓的体贴周到,感激之意自不在话下. 就志村健出演本片一事而言,可说是在电影界中,又多添了一位能人之士
※ 高仓健
这是高仓的第201部电影, 不愧是代表日本电影界的巨星. 不过,若单凭高仓健拍过的作品为由,就评断他是巨星, 那是不够的. 以本次拍片为例,最令初次和他共事的新生代工作人员惊讶的是,高仓健本身对电影所持的态度. 在空档期间,他并不缩到一旁求暖,只是一直安静地站到大家准备好为止. 即使像有一幕戏,对白之长,将近10分钟之久, 他也是从预演开始,便是一字不差,张力十足的演完. 若是遇到拍摄打斗场面时, 他更是敦促大家一定要 "小心玻璃". 对于那些紧张过头的共演者, 他也会平易近人地和对方说说话,缓和气氛,让对方能放松下来.
经常是身负电影要角的高仓健,在本片亦不例外. 以“铁道员”这部戏而言, 甚至可以说, "没有高仓健,就没有“铁道员”". 高仓健对电影真挚的态度,不知不觉地让在他周遭的人,也感受到那股紧张和集中, 那是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但却又能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在无形中,彼此之间所拥有的那种交流. 这也许正是身为电影中要角所必备的特质, 及他之所以令人敬重的原因吧!
※ 大竹忍
饰演妻子静枝一角的大竹忍, 虽是首次和高仓健共同演出,但两人默契十足. 在回想的那一幕戏中, 从她口中娓娓叙述着乙松曾有过的幸福, 随着大竹忍精湛的演技,想必也将成为本片中深植人心, 难以忘怀的一幕. 还有在拍静枝和乙松别离时,柴油火车逐渐驶近,在天候和火车的时间压力下, 拍摄现场有如战场般混乱,但她所表现出来的集中力和演技,都令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 小林稔侍
在“网走三不管地带”时, 便和高仓建立起,不论在公、私都是哥儿们的兄弟关系. 高仓?乙松及小林?仙次之间的友情, 和两人真实生活中的情谊,互相交错下,让他们的表现超越了演戏的层次, 随剧情的发展,更加耐人寻味. 这种超越演技的关系, 确实让本片显得恳切且生色不少. 当高仓在拍摄时, 即使小林自己没有戏份, 自己也会进入现场,帮忙营造气氛,不论是看得到的地方或是暗地里,都支撑着本剧的发展.
※ 主题曲
坂本龙一在读过原作及剧本之后, 将其感动加上自己对爱女美雨的情感,编下此曲.同时为了贯彻原作的中心思想--"亲子间的亲情",决定藉由 "亲子共同演出" 的形式,让这首曲子能够更加切合本片精神. 填词方面, 是由奥田民生担当. 他的词除了令人感到,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外,更兼具透明感,综合这些因素,一首魅力十足的曲子便诞生了.
主题歌的单曲CD“铁道员”(日币1300) ,电影原声带“铁道员”(日币3059).两片都已由日本华纳音乐于5月26日开始发售.
※ 原作
本剧的原作是,卖了超过140万本的畅销小说. 更是第117届直木赏的得奖作品. 话说某个夏夜, 站在厨房正想准备炒面的浅田次郎,突然灵感乍现, 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故事, 那就是“铁道员”.
浅田次郎从以前,便一直是健先生 (高仓健) 的影迷, 几乎看遍他所演的每一部电影. 当他去看场景搭置时,终于亲眼目睹到高仓健的风采. 事后回想起来,浅田次郎自己说道, "仿佛和天上的神握了手一般"既紧张又感激,心中百感交集.
※ 电影的拍片现场?! 还是战场 ??
取北海道为外景时,最大的障碍是 "气候" 和 "柴油火车运行的时刻表". 因为要避开真正火车行走的时候拍摄, 柴油火车最多也只能连续在几寅站停2个小时. 不仅火车停在那, 还要趁着,北海道著名的雪,下下来的那一刹那赶拍, 丝毫不能延误分秒. 为了让无论是 "下雪" 、 "阴天" 或是 "晴天", 哪种状况下都可以拍摄, 接连好几天的拍摄行程及模式都得准备好, 以拍摄当时的天气,来决定等一下要拍那一场,可以下此决定的人是摄影师木村. 带着改良过的国铁时代的车掌帽,脖子上围着一条阿拉伯的围巾,身裹着诡异的战斗装, 不停地盯着时间与天空,然后迅速的打量、安排着下
※ 芋头丸子
托南富良野镇的妇人会及其他镇民的福, 工作人员才能支撑下去. 在过苛的严寒下, 加上体力透支,疲惫不堪. 所以工作人员们热腾腾的三餐, 都是靠镇民们帮他们准备. 由于得等火车运行空档的时候才能进行拍摄,所以根本无法固定时间吃饭,一旦出现待命的状态,不论何时, 大家纷纷趁空档吃饭, 大家真的是处于时时待命的状态. 被点最多,也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食物是芋头丸子, 将芋头用水煮过, 捣碎后加上太白粉揉搓成丸子状,再用火烤. 虽是如此轻简的食物, 加上了南富良野镇民对本片的打气和鼓舞的心意,吃起来都让人觉得是美味佳肴.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