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子战争》

      魔界空明原创 2005-2-25 23:8
提到婚外恋,则不能不提潘金莲。假如这些理论成立,也就是说女人是被本身的的某种不自觉的周期所影响,那么潘金莲之类的“淫妇”确也有可以谅解之处。这几年给潘金莲翻案的人不少,比如魏明伦的戏剧《潘金莲》,从被人指斥为“为偷人养汉辩护,鼓动女人都回家杀夫”开始,引发了当时社会上对中国妇女的婚恋、命运等为时约8个月的大讨论。到后来王思懿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也从他的剧本中借鉴了不少,将潘塑造成一个值得同情的女子。

这些为潘金莲翻案的角度主要从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对女性婚姻自由和性自由的压迫入手,而本书则是从生理角度入手。的确,如果仅仅是从生理角度来看,让潘金莲从武大郎和西门庆当中做出选择并不难。西门大官人是真正具备了“潘、驴、邓、小、闲”等泡妞功夫的高手,舍得在女人身上下心思。再者西门庆并非是“霸王硬上弓”,而是采取了王婆的“捱光计”,分十个步骤实施,这才达到了十分的春光。仅仅这一点,也足够引起女人受重视、被体贴的快感。

即便是现代女性,处在潘的位置,也极难抵挡西门的诱惑吧?

现在我们最常用到的是“婚外恋”而非“通奸”,也说明时代的进步了。

据媒体报道,7月29日,魏明伦所写剧本《潘金莲》刚一入选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就引来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发难,认为其不够资格。8月4日,上海东方电视台《可凡倾听》的主持人曹可凡专程到成都采访魏明伦。两条消息之间似乎有什么联系。“潘金莲”问题能否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呢?



人类性交的目的从单纯繁衍后代转化为寻求性交中的快乐,可谓一个进步。

约翰·内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把避孕套列为影响现代生活的重大发明之一。



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对赤裸的模特儿通常不会有性欲,然而在绘画结束之后,模特儿刚穿上内衣的一瞬间,画家往往会有性冲动。任何事情因为条件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大多数夫妻都在不断重复这种例行公事,夫妻间的例行性生活,实在是无法与偷情那种充满冒险、恐惧、新奇、刺激的欢愉相比。记得在一本科学杂志上看到,哺乳动物中从一而终的也就是百分之几。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天性是否受到一纸婚书的束缚?当然,也正是社会属性使得人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然而这是人类的划分。

“一星期一次”似乎是关于做爱频率的最常见的说法了,然而为什么是一星期呢?有自然的成分也有社会的成分。


我们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我们的祖先存在,并且我们的祖先在精子战争(主要是相对其他男性的精子)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奇怪的是,我们祖先给我们预设的这套程序以及指令,似乎越来越多的后代在违背——不生孩子。看来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影响在某些地方可以超越遗传基因。

祖先又是如何指导我们在精子战争中获胜呢?

在遗传基因方面可能是指天生比较强的性能力吧,比如每次射精的间隔时间比较短,每次射精精子数量多,精子存活时间长。外表对异性的吸引力,也应该归于性能力当中,即便是“绣花枕头”“银样蜡枪头”,至少也比武大郎、矮脚虎之流与异性交合的机会更多些。当然,“王老虎抢亲”式的“霸王硬上弓”,那是另外一种遗传优势了。

祖先所遗留下来的不但有《鸳鸯秘谱》《素女经》《玄女经》《彭祖经》《子都经》这样的春宫图和房中术,还有《景岳全书》《养生四要》《广嗣纪要》这些性医学著作。祖先们明里暗里的指导和帮助,可谓煞费苦心。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